教观撮要论


  论玄序十德(玄第一德云自解佛乘至第九德云玄悟法华圆意)

  或问佛乘与法华圆意一也而前后重出者何曰佛乘之言且通指一经而含待绝之意故记释云即是今典永异余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相待)仍开会之使归乎一极(绝待)盖今经独得妙名功由此二所以独受佛乘之名若前四时兼带之教全无二妙纵有圆融不称佛乘也玄悟法华圆意者别举五重玄义释经首题自於一家故列为十德之一岂有重繁之咎乎所以列次在於第九而第十继之以乐说辩者盖此十德前之八德且是通举大师具足定慧弘法隐居出为帝者之师而受道俗赞礼至第九第十方是别开今经玄义昼夜流泻此乃从通以至别所以得为玄文之序也或问发悟之言乃是誊前自解佛乘即大苏妙悟之时也获旋陀罗尼正此时也今又开为第二一德岂非重累乎曰最初一德正言发悟自解佛乘第二一德正言深入禅定三昧故第三德中总举上二云纵具定慧也而此复云得陀罗尼者盖相带来耳以得陀罗尼由於入定故也记指发悟属慧而不及於陀罗尼者意则可知也。

  论万乘数

  愚尝考王制及班史地理志皆言方里为井为田九百亩井十为通通十为成地方十里为方一里者百为田九百亩以井田计之适一百井也除三十六井为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途巷之外其余六十四井共出车一乘自此等而上之则千乘万乘之数皆可计也谓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以井计之则一万井也同十为封受田十万井其赋出车千乘即大诸侯之国也封十为畿畿方千里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千亿亩以井计之则百万井也其赋出车万乘即天子之国也今记云十井为乘井字恐悞应云十里盖十里为成出车一乘故云十里为乘也言百里之国适千乘者盖同方百里同十为封既未迨於地方千里之数故皆称为百里之国或曰何以六十四井共出车一乘曰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共出兵车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六十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所谓彻也。

  论辅行十义评无情佛性

  余读止观至记中以十义评无情佛性虽与金錍相表里但最初约身一义颇觉难晓异时曾见贤首藏法师起信论疏释归命偈有曰及彼身体相等方知吾祖评破之意正对彼疏而作也当知一者约身二者约体皆本彼立义而说也盖由彼疏以彼身二字指上佛宝即最胜业徧知等体相二字即属法宝即法性真如海等既以身属佛实约於报化二身而说以今家义定之即胜劣两应也体相属法宝以今家义定之即法身自报也故今先本彼以身属佛为难故云不可独云有应身性等次本彼以体相属法为难故云既许法身徧一切处报应未尝离於法身等也苟不知此则显吾祖破斥孤然全无来历至若金錍四十六问中亦有此义义学之士不可不知故今特表而出之。

  论玄签称味味例(玄问既以五味分别那同称渐记释云问前五味教相味既有五何故中问三味皆名为渐)

  善乎孟子之论曰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意是不独为说诗者言故凡看读之法莫不然也且今文云既以五味分别那同称渐使惑者读之必以法华亦称为渐而有纷纭之说唯毗陵以意逆之但约中间三味而释则无可疑者又下文不定教后云味味中悉如此使昧者读之必谓法华亦有不定而致无穷之难唯记主以意逆之乃云乳中则圆别相对以辨不定乃至生熟二酥三四对辨由此释之故人无疑者惜乎今人不能触类而长才闻味味之言必须具约五味而说亦甚可笑也如后记云五味则一道竖进味味各有半满相成复於味味皆有秘密及以不定至今说者不能解纷请以今文格之可不言而喻矣。

  颂解金錍四十六问

  问佛性之名从因从果从因非佛果不名性。
  圆明究竟名为佛  直指众生性本然  若向名中思得义  十方身土有何偏
  问佛性之名常无常耶无常非性常应不变。
  性名不变古常然  剎剎尘尘觉照圆  强把真如分两派  定知其说落邪偏
  问佛性之名共耶别耶别不名性共不可分。
  依正同彰一性灵  休於两处各安名  世人多用情分别  请把斯文子细评
  问佛性之名大小教耶小无性名大无无情。
  大乘了义非凡说  互古从今不变迁  山色溪声常示现  莫将情见错流传
  问佛性之名权耶实耶对体辨异其相何耶。
  依体立名名大教  有名无实号权方  若知名实元相称  瓦砾时时尽放光
  问无情之名大小教耶大教大部有权实耶。
  涅盘部大兼权说  便有三非躄用殊  可惜清凉明眼老  错将鱼目认为珠
  问无情无者无情为色为非色耶为二俱耶。
  无情是色非无色  真显方堪号二俱  阴体既同为质碍  如何一有一偏无
  问无情色等佛见尔耶为生见耶为共见耶。
  众生眼见号无情  佛眼观之等性灵  生佛虽然无共见  应知一处不殊形
  问无情败坏故无性者阴亦败坏性亦然耶。
  世间动植同归坏  佛性何缘有去留  苟顺凡情论妙法  空教白尽少年头
  问无情是色法界处色为亦无耶为复有耶。
  界入科中多属色  非唯瓦石是无情  若非佛智同观察  生灭何时得暂停
  问唯心之言子曾闻耶唯只是心异不名唯。
  十方剎海从心现  一代雄诠似镜明  此外既无尘许法  更於何处觅无情
  问唯心之言凡圣心耶若圣若凡二俱有过。
  凡心取着沈生死  圣智高明等太虚  过此若言观一念  行人当自识规橅
  问唯心名心造无心耶唯造心耶二俱有过。
  心与无心均是物  都从吾一念中生  凡情浅识徒分别  未免偏枯异见成
  问唯心唯心亦唯色耶若不唯色色非心耶。
  根境法中堪入道  随人宜乐体无差  天台门户如天阔  自是时人病眼华
  问唯心所造唯依与正依正能所同耶异耶。
  果地融通能所一  本从凡地妄心成  自缘狭见初乖隔  到了何曾有二名
  问众生量异性随异耶不尔非内尔不名性。
  众生自有无穷异  个事明明岂变迁  若道遮那唯阴质  似观云雾不知天
  问众生惑心性徧不徧神我四句为同异耶。
  惑性徧兮无处所  山河大地已全该  世人自局居身内  羸得波旬笑眼开
  问众生有性唯应身性亦法性耶亦报性耶。
  三身一体无前后  一念才空总见成  若计修因能趣果  可容似应隔无情
  问众生本迷迷佛悟耶佛既悟已悟生迷耶。
  迷悟乍分凡圣异  犹如明暗不相除  若知全暗为明理  此性何缘会不俱
  问众生一身几佛性耶一佛身中几生性耶。
  一性圆明无有几  纷纷情识等河沙  世人错认情为佛  何啻天涯万里赊
  问佛国土身为始本耶始本同耶为复异耶。
  佛国土身全本起  本来身土不乖殊  请君自读华严典  岂有无情可废除
  问佛土佛身为一异耶一无能所异则同凡。
  三千究显亡能所  依正何妨又宛然  若向个中明得透  天台鼻孔许伊穿
  问佛土界分生亦居耶为各所居佛无土耶。
  普天率土皆王国  民物蚩蚩擅守疆  一佛土成周法界  满中凡圣死还生
  问佛土所摄为远近耶何土与生一异共别。
  横论诸土皆相摄  约竖言之下摄高  唯有寂光名理体  与生元不隔丝毫
  问佛佛土体为同异耶娑婆之处为共别耶。
  岂离伽耶有寂光  无边诸佛尽含藏  当知此理曾无间  瓦砾堪称大法王
  问佛成道时土亦成耶成广狭耶不成有过。
  佛成身土一时成  广狭皆因机见生  理土从来无广狭  终年共住不知名
  问佛成见性与生见处为同异耶离二不可。
  如来元是众生做  见处何时有两般  可惜纷纷迷路客  从前只被眼睛瞒
  问佛成土咸与彼彼成彼彼不成为一异耶。
  诸佛同成净法身  犹如天上一冰轮  自缘众水分清浊  影现何曾有不均
  问佛成三身与彼彼果及彼彼生为一异耶。
  佛有三身生亦具  偶因迷悟乍分途  更於一异生分别  天性从兹转见疎
  问佛成身土成何眼智见自他境初后如何。
  佛眼周观境不殊  大圆镜智绝名橅  寄言学者能如此  那个无情佛性无
  问真如所造互相摄耶不相摄耶二俱如何。
  万法尽从真变造  犹如灯镜互交辉  若言依正成乖异  知是渠侬正眼亏
  问真如之体通於修性修性身土等不等耶。
  事理互成无欠阙  若身若土尽周圆  非关造作能如此  自是天真性本然
  问真如随缘变为无情为永无耶何当有耶。
  不变随缘依与正  随缘不变岂终殊  他家幸识真如理  何事甘心适异途
  问真如随缘随已与真为同异耶为永随耶。
  黄金打作瓶盆用  镕炼瓶盆又作金  金体本来无二相  纷纷工作苦劳心
  问真如本有为本无耶与惑共住同异如何。
  真金顽矿同时有  顽矿应销不动金  此理虽然同惑住  定知烦惑不能侵
  问波水同异前后得失真妄同异法譬如何。
  全波是水无同异  全水为波没后先  明得此兮方不失  乃知真妄法皆然
  问病眼见花花处空处同异存没法譬如何。
  眼因带病华存没  空体何尝暂动摇  世谓无情如病见  邪无之责谅难逃
  问镜像明体本始同异前后存没法譬如何。
  镜明如性像如修  体相圆成翳不留  前后本无存与没  如斯至理莫他求
  问帝网之譬唯譬果耶亦譬因耶果无因耶。
  影现珠珠帝网全  惟因与果理皆然  刚言瓦石犹非佛  以喻方之定落偏
  问如意珠身身有土耶唯在果耶通因如何。
  珠名如意曾无间  果用全彰应所求  请就此心明此理  纤尘不现理非周
  问行者观心心即境耶能所得名同异如何。
  谛观乍分能所别  一心融泯岂应殊  若知心外元无境  依正何因有异途
  问行者观心一耶多耶一多心境同异如何。
  一即多兮称曰假  多还即一号为空  非多非一名中道  心境如斯绝异同
  问行者观心为唯观心亦观身耶亦观土耶。
  观分内外随机用  性体圆融是处彰  於此若还生拣别  定知孤负法中王
  问行者观心在惑业苦内耶同耶异耶。
  天台正统超诸说  妙道何须向外求  三障本非元即是  临崖观虎使人愁
  问行者观心心内佛性为本净耶为始净耶。
  人人有个天真佛  不假修持照用全  若道本无今始有  山家宗旨隔天渊
  问行者观心心佛众生因果身土法相融摄一切同耶。
  龙猛宗传九世孙金錍决膜导迷津一家所本文诚委三法无差理最亲末上已观明自行问余重示验他人从兹野客心开解一答皆通不在频。

  首众南湖讲光明玄题

  甚深法性彻过去而极未来圆妙经王统群灵而该万有绝思绝议可贵可尊其性虚融似春行於大地其体独脱如月朗於中天纤入无伦大包无比是如来之所证过菩萨之所行譬喻莫尽其涯逈出虚空之量赞叹曷穷其妙徒檛金鼓之声信相於此未免怀疑树神於此空知雨泪林间雕虎无所施其爪牙泽内灵鱼曾未测其涓滴是妙智境号中道空忏赞双融生法俱泯名尊体极用大宗深教既称王横该竖摄非智者孰摅其蕴舍四明罕得其传扫荡邪宗恢张正说符一家之玄道救十法之观心解行兼明自他均益盛矣哉斯道也仰观之天日月星辰之运行俯察诸地山岳江河之渟峙龙神鬼畜动植飞鸣出没低昂盈虚消长头头显露处处全彰夫如是则堂雨天华露柱灯笼无非法性桥横水月霜风落木尽是金光拟之则万别千差会得乃百虑一致如斯提唱已涉支离直截为人如何举似(击拂子)灵凤已翔霄汉去可怜方始探鸠巢。

  观经疏题

  唯心净土岂离乎苦域泥沙本性弥陀无越乎棘林胎狱若使心无取舍则净秽之相泯然其如行有顺违故粗妙之名斯立是以阇王示逆而圆机发起欲彰性恶之本融韦提哀请而大圣宣扬盖显修心之要术观虽不二爰开十六以为进德之阶理既无殊当以三千而作司南之运举一观而徧收诸观统群机而咸会一机义趣幽深文词奥密非智者亲承之妙孰阐其宗舍四明颕悟之怀宁知其道修心妙观到无修处正好着鞭落日故乡向冷落中何妨进步苟或胶文滞相悬知其於斯道冥然要须了境唯心则在我者能事毕矣将释兹疏略举大猷至下临文更当委说。

  观音玄题

  真智常圆如春在百华岂有去来之相应身不断似月临众水曾无取舍之心不堕见闻宁容拟议子规啼夜月苦口何多杨柳舞春风劳形不少说甚慈悲与拔机应显冥但了自心更无别事会得目前无法圆通门弹指豁开若於境上生心罗剎国应时飘堕如斯举唱犹在半途芝峰主人有何方便从今未免频频举个事何曾在舌头。

  法华文句题

  妙法不可以言宣要由自悟大教元从於理立岂假他求二十八品皆古佛之真心六万余言乃含灵之秘藏用因缘约教待绝之义已在其中明本迹观心事理之名无越於此本怀畅矣妙义冷然衣坐室处处流通岂逾於当念种熟脱番番无废不离於剎那是别鹊噪鸦鸣皆承记莂松风涧水一等敷扬正恁么时如何话会太虚有口谈何尽露柱无心听始真。

  十不二门题

  十不二门者乃斯经本迹之大猷今家解行之要术以十妙为观体深符圆顿之宗以一念为指归备尽修证之旨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中兴尊者从而钞释之发明教观兼举之正途开辟事理抗分之邪说使后之学者思修有托宗说俱通其犹骋六骥於康庄耀神珠於心目群疑冰释大道风行正恁么时如何点示熏风生殿阁怀抱为谁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