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振祖集

续藏经 宝云振祖集
 宋 宗晓编
  

  宝云振祖集(并序)

    四明石芝沙门 宗晓 编
  所传莫越乎道能弘必藉乎人不为有人而存不为无人而亡道固常自若也然不得其人而弘之则道奚益於生灵哉惟得人以弘其道不绝则此道昭着若日月嗣照於无穷者也。
  宝云(义通)法师本高丽君族乐道厌世从佛剃落首传华严起信众已悦随洎壮越沧溟来中国初访云居契悟南宗重念台衡教观经五代离乱仅存一线遂挺志造螺溪寂公之室顿受其传具体之学声闻四方已而誓返本国敷扬法化因挈锡附舶四明偶郡守淮海大王钱公(惟治)请问心要辟为戒师自是缁白倾向固留演法会漕使顾公(承徽)舍宅创寺命师开山龙象云会讲贯二纪遂以大法付法智礼公是曰四明尊者焉法智主延庆几四十年此道遂大振於天下兹非所谓得传弘之人而致然乎(宗晓)比乘夙志编缕四明遗文再惟宝云鼻祖与吾四明为贤父子表里像运中兴一家若其德业不传於世则教失宗元后昆奚究因考核碑实洎诸简编得师事迹与厥后继之者凡二十篇别为一帙詺题宝云振祖集盖取是院祖堂之扁曰振祖故也览斯文者当知吾祖遗德之美不可以采摭人微而见弃焉。
  嘉泰癸亥仲春清旦比丘(宗晓)敬序

  目录

  请勑额奏文  省牒  勑黄  使帖  四明图经纪造院事迹  台州螺溪定慧院净光法师传(附行)  巨宋明州宝云通公法师石塔记  宝云通法师移塔记  草庵纪通法师舍利事  纪通法师着述遗迹  宝云通法师真赞  诗寄赠宝云通公法师  明州宝云四祖师赞  宝云通公教主真赞  宝云始祖通公法师真赞  宝云开山通法师忌疏  南湖师祖宝云尊者斋忌疏  四明法师禀学宝云尊者  慈云忏主禀学宝云住持  明智法师宝云住持  史太师请莹讲师住宝云疏  宝云院利益长生库记  建法堂庆筵致语  法雨堂题名

  请勑额奏文

  明州传教院(臣)僧延德右以輙具丹诚上干 天听退量踰僭顿抱忧惶切念(臣)师授和尚传天台教僧义通所住当院是开宝元年得福州前转运使顾承微经淮海大王申请入院住持为国长讲天台教听徒六十余众院宇一百来闲统众安居二时供应虽莲台登陟宣扬久赞於皇风且华社庄严辉焕未沾於勑额恭惟 皇帝陛下应天抚运执礼临朝万邦而尽被无私四海而咸歌有道(臣)叨逢圣代幸预真徒是敢远诣明廷仰祈宠锡伏乞俯回督造特降勑命指挥赐(臣)当院真额图记所冀天恩显授梵剎遐传俾光佛法之门永赞成平之化干犯宸听(臣)无任瞻天荷圣激切屏营之至谨进状奏闻伏听圣旨。
  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日明州传教院(臣)僧延德状奏

  省牒

  中书门下牒明州传教院僧延德乞改院额事牒奉勑宜令明州分折本院见在殿宇房廊功德佛像住持僧人数目并起置年代疾速闻奏牒至准勑故牒。
  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牒
  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卢(押)
  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押)
  司 徒 兼 侍 中 (押)

  勑黄

  中书门下牒明州明州奏准勑分析到传教院见在殿宇房廊一百余间佛像七十事主客僧五十八人开宝元年置建奏闻事牒奉勑宜赐宝云禅院为额牒至准勑故牒。
  太平兴国七年四月日牒
  中书舍人参知政事郭(押)
  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窦(押)
  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押)
  司 徒 兼 侍 中 (押)
  权 知 军 州 事 赵 (易知)
  通 判 军 州 事 周 (频)

  使帖

  州帖传教院今月五日准勑黄明州奏准勑分析到传教院见在殿宇房廊一百余间佛像七十事主客僧五十八人开宝元年置建奏闻事牒奉勑宜赐宝云禅院为额者右具如前已帖僧正司知委讫事须帖本院仰准勑命指挥。
  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七日 (押)
  司张某守司法权录事参军事祝(押)
  通 判 军 州 事 周 (押)
  权 知 军 州 事 赵 (押)
  建炎庚戌春遭兵火院宇一夕而空 圣朝所赐勑黄石刻於煨烬中文字断裂已不可辨常慨以无复再全之理者逮绍兴己巳距庚戌凡二十载一日忽有姚江僧持此墨本来(仲旻)忻然如获重宝意必先祖通法师教席余泽未已使有天兴之幸不然何符契如此之非常耶越明年正月戊子再摹于石前管内僧正住持真教大师(仲旻)书。

  四明图经纪院事迹

  宝云教院在县西南二里旧号传教院 皇朝开宝元年建大平兴国七年改赐今额本漕使顾承徽舍宅为法师义通传教处乞额宝云昭其祥也义通字惟远本高丽君族自三韩来誉振中国知礼遵式子衿是其门人之上足逾二纪右胁而逝既茶毗弟子收骨藏于育王山之阳累石为塔有记待制王公伯庠书其后并刻于石。

  台州螺溪净光法师传

  (此传见大宋僧传今附此刊行)。
  师讳(义寂)字常照姓胡氏温州永嘉人也母初怀娠不喜荤血生乃以紫帽蒙其首焉幼启二亲坚求去俗旋入开元兰若投师授法华经[其/日]月而彻寺之耆老莫不称叹希有既而祝发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宗既通律藏乃造天台山研窍止观其所易解犹河南一徧照也先是天台智者教迹远则安禄兵残近则会昌焚毁残编断简本折枝摧传者何凭以正其学师於是每思鸠集因适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而已后时忠懿王以教相咨问德韶国师师指授尊者因是奏王请出金门建讲钦若敬奉为之造寺今螺溪定慧院是也王又遣十人往日本国取天台教藏回赐师以净光大师之号追谥九祖名衔皆师之力焉由是一家教乘以师为重兴之人矣而韶公适与智者同姓能毗赞吾宗又居佛陇之侧疑其后身也微师此宗学者几握半珠为家宝欤太平兴国五年从山入州治寺寺东楼安置楼近大山夜梦剎柱陷没于地意颇恶之自徙於西偏僧房其夜春雨骤甚山崩楼圮人咸谓师先见乃证报得天眼焉续受黄岩人请乘舟泛江放生讲金光流水至海门灵石寺是智者所居道场因劝人修茸造像入缘者繁多时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建寿昌寺众官同命受戒又雍熙初永安县敦请於光明寺受戒忽古殿佛像隳腹中获发愿文即唐咸通六年僧希皎为七乡人施戒劝造此像愿舍报为男子童真出家常布衲传法利生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至四年十月寝疾仲冬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祭奠等事言已瞑目而终寿六十九法腊五十传法弟子百余人外国十僧其义通实高者也如澄或宝翔皆亚焉是时台之民宦曾预传戒者共迎师真相於开元寺尽诚祭供皆缟素哀泣天为之变惨太守郑(元龟)作诗悲悼归空方文树塔志之厥后徒属迁葬佗所开塔颜貌如生发长余寸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二十徧止观维摩光明梵网金刚錍法界观禅源诠永嘉集各数徧述义例不二门等科节数卷然自智者六代传法荆溪之后二百余年寂受遗寄克深负荷况於炎月讲说曾无流汗沾洽其不久听而胜解佛乘每一宣扬则摐金应玉召羽和商较乎九旬谈妙相去何若又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庄严幢座题曰文殊台设枑梐栏隔求入无由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攘却行马[仁-二+(氏/丁)][道-自+(万-一)]相接斯须觉己与观音身泯合不分因而惊寤自尔之来乐说无尽矣或谓入普门智乘上合佛觉证无上故下合众生凡同体故开则群灵混成一法矣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大哉师之解行若是可不为世之楷谟乎。

  巨宋明州宝云通公法师石塔记

    住延庆法孙文慧大师 (宗正) 撰
  法师讳(义通)字惟远德业详诸行状本海国高丽君族尹姓母孰氏妊诞颇异因舍龟山院师释宗及冠染具传华严起信彼尤仰止殆壮游中国晋天福时也至始访云居契悟嗣谒螺溪寂师了天台宗繄道且逢源具体之声浃闻四远姑曰圆顿之学毕兹辙矣吾欲以此导诸未闻必生地始乃括囊东下道由四明太师钱公(惟治)问以心要荐辟为戒师继此道俗蕲向请留依怙师曰非始心也公曰或尼之或使之非弟子之力也如曰利生何必鸡林乎缘既汝合辞不我却因止焉会漕使顾承徽舍宅为传道处第乞额宝云昭其祥也既而日扬教观逾二祀(知礼遵式)子矜之高者其余升堂及门莫可胜纪凡诸着述并逸而不传嗟夫君子曰天台之道勃然中兴师之力也俗寿六十有二端拱改元龙集戊子十月十有八日示疾越三日左胁而逝既茶毗门弟子收骨藏于育王山之阳寺西北隅礼也后七十有七载甓甃已芜乃就之累之为方坟增显其处尔。
  时皇宋五叶岁在甲辰天王即位之明年改元治平之暮春十日重法孙 (宗正) 记。
  右通法师石塔记绍兴岁在庚辰十月二十一日嗣法住持智谦之所重立也通公来自三韩誉振中国住宝云凡二纪余实第一代如法智慈云乃其高第天台之教中隳而兴繄师之力而一时事迹行业等石刻今不复存谦公力搜访之始得塔记乃再刊刻又辟真堂塑师坐像及吴越国王所赞顶相并上石碣除阿育王山乌石塔所屋之以石以表示后世於是通师之道益以昭着时谦之来才半岁余尔宝云自通始建传二百载比年颓圮特甚谦睹之慨然支倾饬蠧浸复其旧亦可谓不负祖师付嘱荷担之意矣圣宋天宝间漕使顾承徽舍其第以处於师其后推官陈云者又舍西屿之田四百三十亩岁久不复知谦亦塑二公像而表出之人益重其知本谦得法於延庆第五代明智师其渊源亦有所自云。
  左朝散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王(伯庠)谨书

  宝云通法师移塔记

    住临安府灵隐山月堂 (道昌) 撰
  余住育王时宝云威法师相访因语通法师乃宝云启教之宗主也有塔葬此山余询勤旧皆云在寺西隅遂往寻之见荒臻蓬棘中塔已隳毁矣是时乌石有山佥云风水甚佳贵人富家数来求之余以常住地非余私有若自与之必招因果也其间人情有大不悦者而余独守之如初是时先师妙湛老人居西塔因以禀之先师云通法师天台宗主也又此地人皆欲得之若迁通公骨殖葬於此地则非独免求地者源源而来抑亦通公之骨葬得其所余遂从先师之言择日同威师并妙湛老人集众迁葬之至取其骨香水洗沐於日光中世所谓坚固子者或青或黄或红或曰滋生於骨上见者无不欢喜作礼赞叹如是殊胜世所未有后育王住持人迁寂其徒知此地之胜而欲邀其福就彼葬之未久而皆为人所移唯通师之塔巍然而独存是知用心之善不善者报应之效晓然可见也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岁八月二十八日延庆若权上人访余於冷泉出通师重建石塔记欲求余书迁葬之因故特以此示之云。
  住灵隐山月堂比丘 (道昌) 谨题

  草庵纪通法师舍利事

  四明宝云通法师新罗人也得法於天台螺溪既入灭骨塔於阿育王山门径之左积有年矣后因别改寺门此地芜没塔亦随坏宣和丁未冬今蒋山昌禅师主育王徙其骨塔於乌石山是时大众半千同送之今雪峰睿禅师宝云威法师亦预焉其骨晶荧可爱考之琅琅有声雪峰默念之果若人骨也当不止如是而已少顷杲日既升见骨中世所谓坚固子者二三众惊且哗则须臾变数百千熣灿的皪瑟瑟如珠玑人或求之至有盈掬得之者余绍兴辛亥阁锡於广利禅人多以此语余余尚疑之续至乌石礼法师之塔庵有老僧曰某者能道其事果然又曰老僧尝求二颗置掌中握之移刻开示之已滋七八矣余始信之此老僧非妄语者然法师生有奇表昔吴越国王尤所钦重尝赞之有曰白毫异相满月奇姿千里同风瞻之仰之又诗曰平生赖慈眼南望一咨嗟当是时台道既微赖师持之授法智慈云以起家焉此所谓台宗之命脉也。

  纪通法师着述遗迹

  天台正传止荆溪禅师为九世祖然自荆溪后之传者亦复不绝焉虽定慧双弘未可并肩九祖然截琼枝析栴檀则皆行天台之道者也今宝云通公实继荆溪之后复得法智慈云分化於江浙此道遂再振矣师解行高深洪通甚力准石塔记师所着述并逸而不传然考诸四明章记则尝秉笔观经疏记光明玄赞释若余之法义则法智悉面承载之於记钞其赞释一部尚存但不广传耳惜哉师所建院宇已二百二十二年兵尘之后古迹扫地而尽尝讯诸耆宿知师有藏衣塔一所存景清兴法院遂访之果奉安忏殿尊像前雕布奇巧饰以浑金内空外方高五尺许此宝宝云旧物不知何缘留坠彼剎万一合浦珠还岂不为山家传持之标帜乎。

  宝云通公法师真赞

    吴越国王钱 (俶)
  不离三界  生我大师  白毫异相  满月奇姿  戒珠普照  慧海无涯  人天福聚  瞻之仰之
  宝云法师乃四明天竺所禀则中兴教观之鼻祖也而古无塑像不亦殆於忘本乎智谦既立坐像复图是本并钱王赞摹刻诸石俾瞻拜者可以想见当时之形容云。
  绍兴庚辰孟冬第六代住持法孙圆澄大师 (智谦) 谨题。

  诗寄赠 四明宝云通法师

    吴越国王钱 (俶)
  海角复天涯  形分道不赊  灯青读圆觉  香暖顶袈裟  戒比珠无颣  心犹镜断瑕  平生赖慈眼  南望一咨嗟
  其一
  相望几千里  旷然违道情  自兹成乍别  疑是隔浮生  得旨探玄寂  无心竞利名  茆斋正秋夜  谁伴诵经声
  其二
  (宗晓)尝阅草庵教苑遗事得所谓平生赖慈眼南望一咨嗟之句盖昔吴越国忠懿王寄赠宝云通法师所作也惜乎不睹其全每以为恨一日访旧得之喜不自胜荆玉隋珠曾未足喻抑有以见古人不以势位为间而道眼相照於天人之际有如此者是必灵山同佛付嘱故一以忠烈辅世一以愿力洪法虽世出世殊而泽及后昆至於无穷其揆一也(宗晓)以晚生幸沾慈荫祖宗盛事其可弗传敬以所赠二章登诸琬琰用补兹山故事云。
  嘉泰壬戌岁中秋石芝比丘(宗晓)谨识

  明州宝云四祖师赞

    会稽郡王文惠公史 (浩)

  天台智者禅师

  庖牺画易  朕兆太极  一阴一阳  已堕形迹  瞿昙说法  身心泯寂  三止三观  忽漏消息  个中至妙  杳冥昏默  何假言诠  焉庸训释  猗欤智者  生禀岐嶷  八彩重瞳  人固莫识  南岳一见  顿明宿昔  悟施陀罗  既非佗得  云胡止观  纷纷藉藉  盖以慈缘  悯世迷惑  作是筌罤  如援嫂溺  岂期后学  纸上寻觅  文字猥繁  道益薄蚀  精义入神  蝉蜕笔墨  不离当处  灵山一席  师之本愿  於是乎塞  祠宇岿然  遗容殊持  凡百君子  过之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