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补】八寒八热偈。是苕水粹法师作。頞哳咤。义府言。以寒增甚。口不能开。但得动舌作声。此三。约受苦以立名。如唇动不得。唯舌作声。名頞哳咤。舌动不得。唯唇作声。名嚯嚯婆。唇舌俱不得动。但内振气作声。名唬唬婆。皆痛声也。如次对三种身色者。谓以青。对嗢钵罗。红。对钵特摩。大红。对摩诃钵特摩。此是寒逼其身。乃作青红等色。故如次对也。哳。音札。绷。音崩。颤。音战。嗢。音屋。浃渫。音接雪。槊。音速。矛也。刽。音桂。细切也。拼。音绷。刵。音二。割也。剸。音团。轹。音立。车践也。笮。音诈。燂。音前。热汤也。磔。音极。裂也。頞。音遏。
  【□注】各有眷属。其类无数。等活等八狱。各有四门。四门各有四狱。谓煻煨尸粪。锋刃。烈河增。一狱十六。总有百二十八。皆名游增。有情游彼。其苦增故。准妙玄第六云。八寒。亦具百二十八。而正理论等。但云眷属。故俱舍图。热竖寒横。於八寒边。不列游增。更有孤独。鬲子。轻系等狱。遍在江海。山林。空中等处。婆沙七云。南洲。有正有边。东西二洲。唯边无正。北州。边正俱无。三洲人若造重罪。皆来南洲正狱。及东西南洲边狱受苦妙玄六(二十八)云。此正地狱。在地下二万由旬。其傍地狱。或在地上。或在铁围山间。
  【■记】等治下。热眷属狱。俱舍言。此下过二万。无间深广同。上七捺落迦。八增皆十六。谓煻煨尸粪。锋刃烈河增。各住彼四方。无间各四门。既各有四。上七亦然。十六游增地狱四门。门门有四。东门四者。饥饿。铜镬。多鍑。石[石*靡]。南门四者。脓血。量灰。灰河。铁丸。西门四者。斤斧。豹狼。剑树。寒冰。北门四者。黑砂。沸屎。铁钉。焦渴。又新婆沙言。八热狱。各有四门。一一门有游增狱。有情游彼。其苦增故。次准妙下。寒眷属狱。初二句准妙玄总示。次一句指正理但言眷属。论言那洛迦等。下四趣全。及天一分。眷属中有。并器世间。总名欲界。是为但云那洛迦眷属也。俱舍图。不列寒边游增者。承正理但言眷属意也。更有孤狱遍江林等处者。以孤狱有三。法数言。山间。水中。旷野。三处皆有地狱。婆沙下。示四洲边正狱有无。南本婆沙言。阎浮提下。有正地狱。阎浮提上。唯边地狱。或山上。或谷中。或旷野。或空中。弗婆提。瞿陀尼。唯有边地狱。无正地狱。郁单越。正边皆无。彼是净果报故。问。何故阎浮下。有正地狱。余处则无。答曰。阎浮提人。修善猛利。作不善业。亦复猛利。故有正地狱。余则无。又问。如余洲亦作五无间诸余重业。於何处受报耶。答。於此阎浮提下受也。妙玄下。示此南洲边正狱。如婆沙言。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地狱。又言。地上唯有边狱。又经明铁围两山中间。日月所不及处。名黑暗地狱。然上所言边狱。即眷属狱。
  【■补】今明八寒八热为大狱。十六游增为眷属狱。与大论稍异。大论谓八热为大狱。八寒冰炎火为眷属狱。鍑。音富。大口镬也。磷。音磨。
  【□注】轻重。傍轻正重。重者。遍历百三十六狱。中者。不遍。下者复减。
  【■记】重罪。徧历根本八狱。及百二十八眷属狱。
  【□注】经劫数等。俱舍云。等活等上六。如次以欲天。寿为一昼夜(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一昼夜。四天王五百岁。为等活一昼夜。当人间九百万岁。又人间百岁为忉利天一昼夜。忉利天一千岁。为黑绳一昼夜。当人间三千六百万岁)。
  【□注】寿量亦同彼(等活寿同四天王五百岁。黑绳寿同忉利天一千岁。等活等苦寿。如此。可不畏耶)。
  【■记】俱舍释论言。四天等六欲天寿。如其次第。为等活等六。捺洛迦一昼夜。寿量如次。亦同彼天。四天王寿量五百。於等活地狱为一昼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以如是年。彼寿五百。乃至他化。寿万六千。於炎热地狱为一昼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彼寿如斯。万六千岁。
  【■补】人间二百岁。为夜摩一昼夜。夜摩二千岁。为众合一日夜。当人间十四亿。四百万年。人间四百岁。为兜率一日夜。兜率四千岁。为嗥叫一昼夜。当人间五十七亿六百万年。人间八百岁。为化乐一昼夜。化乐八千岁。为大叫一昼夜。当人间二百三十亿万年。人间一千六百岁。为他化一昼夜。他化一万六千岁。为炎热一昼夜。当人间九百二十一亿六百万年也。
  【□注】极热半中劫。无间中劫全。旁生极一中(难陀龙等寿一住劫)。
  【■记】俱舍释论言。极热地狱。寿半中劫。无间地狱。寿一中劫。旁生寿量。多无定限。极长。亦一中劫。谓难陀等。诸大龙王。故世尊言。大龙有八。皆住一劫。能持大地。
  【■备】辨讹曰。寿一住劫。准大论是寿住一劫。以此文依俱舍。然俱舍。明一增一减为中劫。文中旁生极一中者。意言住一中劫。非一住劫也。以住劫则有二十番增减故。私谓。论释言。此小三灾中劫未起。又下文畜生道。言诸大龙王皆住一劫。此处一住。乃倒写也。
  【□注】鬼日月五百(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积日为月寿五百年)。
  【■记】俱舍释论言。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成月。寿五百年。上释八热地狱所经劫数。
  【□注】頞部陀寿量。如一婆诃麻(婆诃翻篅。贮二十斛胡麻。今俗所用盛米者是)。
  【■记】俱舍释论言。寒那洛迦。云何寿量。世尊寄喻显彼寿言。如此人间。佉梨二十。成摩竭陀国一摩婆诃量。篅。音然。盛米竹栈。
  【□注】百年除一尽(假使有人。百年除一粒麻。二十斛尽。名为頞部陀寿)。
  【■记】俱舍释论言。有置苣蕂。满其中。设复有能。百年除一。如是苣蕂。易有尽期。生頞部陀。寿量难尽。
  【■补】胡麻。苣蕂子也。此方所无。
  【□注】后后倍二十(第二疱裂。二十婆诃麻。后之六狱。倍增可知)。
  【■记】俱舍释论言。此二十倍。为第二寿。如是后后。二十倍倍。是为寒地狱寿量劫数也。
  【□注】八万四千生死。毗婆沙言。五道各有自尔之力。地狱色断还续。妙乐五(三十)引毗昙云。一切地狱初生之时。皆有三念。知此处是地狱。由某因所生。从某处来。
  【■记】大经言。诸婆罗门。命终生阿鼻狱。即有三念。一念我从何处来。生即自知。从人道来。二念今生何处。即自知阿鼻狱。三念乘何业缘。即自知乘谤方等大乘经典。不信因录。为国主所杀。而来生此。念是事已。即於大乘方等经典。生信敬心。寻便命终。生甘露鼓如来世界。寿命十劫。今引论明地狱初。生有三念也。又论九言。地狱中。或有能自识宿命者。如经说。地狱众生。作如是念。诸沙门。婆罗门。恒如是说贪欲。见将来过患。可畏之处。是以当断贪欲。我但以不能断贪欲因缘。故今受极处苦痛极恼。问。彼作是念时。为初生时。中时。后时耶。答。初生时。非中从时。以初生时。未受苦痛。若受苦痛。次前灭事。尚不能忆。况复久远。
  【□注】文句四(三十四)云。初皆正语。若受苦时痛声。不复可分别。妙乐五(三十)云。初入地狱。如本有语。后时但作波波等声。不复可辩。
  【■记】波波等声。忍寒声也。然初生热狱。亦有语言。后亦难辨。旧杂譬喻经言。昔有六人。俱堕地狱。仝在一釜中。皆欲说本罪。一人言沙。二人言那。三人言特。四人言涉。五人言姑。六人言陀罗。佛见之。笑。目连问故。佛言。有六人为伴堕地狱。热汤沸涌。不能再语。各一语便回。一人言沙者。世间六十亿万岁。泥犁为一日。何时当竟。二言那者。无有出期。亦不知何时得脱。三言特者。咄咄。我当用治生。不能自制。意夺五家。分供养三尊。愚贪无足。今悔何益。四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至诚。财产属他。为得皆痛。五言姑者。谁当保我。从地狱出。便不犯禁。得生天乐者。六言陀罗者。是事上头。本不为心计。譬如御车。失道入邪。折轴车坏。悔无所及是也。
  【□注】文句云。狱卒是变化令见。非众生数。初将罪人。缚至阎王所者。是众生数。若受苦时。非众生数。妙乐五(三十)云有情非情。并是共业所感。而为心变(文)。
  【■记】此辩狱卒。有情非情。非情数者。正法念经言。阎摩罗人。非是众生。罪人见是众生。手中执持。焰然铁钳。彼地狱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於阎罗狱卒。以彼非是众生数故。如油炷尽。则无有灯。业尽亦尔。不复见於阎罗狱卒。亦复如是。恶眼恶口。如众生相。可畏之色。皆悉磨灭。如破画壁。画亦随灭。恶业画壁。亦复如是。不复见於阎罗狱卒可畏之色。故知狱卒。但从罪业众生自心感变。故自妄见是众生。实非众生数也。
  【■备】有。谓有情。指阎罗狱卒。及诸恶鸟兽。菲情。指大小地狱。并刀山剑树等也。然文句中之非众生数。是众生数。除初将罪人。缚至王所者。是众生数。其余受苦时以及妙乐之有情非情。皆是业感所变现也。
  【□注】众生常为热苦所逼。小狱通寒热。大狱惟在热。四解脱经称为火途。且从热为名也。
  【■记】小通寒热者。毗昙言。人养六畜。饮饴温清者。在热狱得凉间。寒狱得温间。所谓地狱有等流乐也。大狱唯热者。如言上火彻下。下火彻上。东西四门。皆有猛焰。如鱼在熬。脂膏皆尽也。
  【□注】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记】若据大乘则加弒和尚。弒阿阇黎。名为七逆。
  【□注】十恶。身业三种。谓杀盗淫。口业身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有三。贪瞋痴。
  【■记】法界次第中言。杀。谓断生命。盗。谓盗他财物。淫。谓非妻妾行欲事。妄语。谓以言诳他。两舌。谓构斗之言间他令乖。恶口。谓恶言令恼。绮语。谓绮侧语辞。言乖道理。贪欲。谓及顺情境。心无厌足。嗔恚。若对违境。心生忿怒。邪见即痴。谓拨正因果。僻信求福。皆邪见痴人。
  【□注】上品。善不善业。皆有三品。而复有三。如摭华钞。
  【■记】此释上品不善业。而带及三品善对待说。摭华钞如图示。
  【■补】摭。音摘。拾其遗义也。孤山释圭峰兰盆疏。
  
  【■记】凡所作业。不出此三。谓心触境。境对心。心境交接。必落时分。故有三品善不善业。
  【■补】法数言。一加行心时。加行。即方便。谓人欲作恶。必先起心方便加行。二根本心时。正作恶时。其心决定不可拔动。三后起心时。谓作业已后。复起心缘念所作事。
  △二畜生道。
  二畜生道。亦云旁生。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愚痴贪欲。作中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身。
  【□注】梵语底栗车。辅行二上(二十五)云。畜生者。褚六。许六。向究。三反并通。作褚六音。即六畜也。谓牛马鸡豚犬羊。则摄趣不尽。今通论此道。不局六也。
  【■记】褚六反。音触。止也。许六反。音旭。养也。婆沙言。畜。谓畜养。向究反。音齅。谓横生饮食。多以鼻齅食之。故名为齅生。褚六音。即六畜也。即郑玄礼记注言。牛马鸡豚犬羊。则摄不尽。今通论也。
  【□注】旁生。婆沙云。形旁行旁。
  【■记】婆沙曰。其形傍故。行亦傍。其行傍故。形亦傍。又有言。形傍。身多横住。行傍。心多不正。又刊正言。行行不正。受果报傍。负天而行。故曰傍行。大约此道众生多覆身行故。
  【□注】此道徧在诸处。婆沙云。遍五道中有之故也。文句四(三十四)云。四天三十三天悉有。而上天所乘象马等。是福业化作。非众生数也。
  【■记】此释畜道徧在五趣如婆沙论曰。后有说者徧有。故名畜生趣。文句下。示徧天趣。亦准婆沙。明四王天。三十三天。有雁雀象马等。自上亦有雁孔雀等文。问。自上诸天。亦乘象马。今言无者。何也。答。彼天中惟有二足者。如妙色鸟等。余皆无者。盖空居天所乘象马。因彼众生福业因缘故作。非众生数象马形。以自娱乐也。
  【□注】披毛。如走兽等。戴角。如牛羊等。鳞甲。如鱼鳖等。羽毛。如飞禽等。
  【■记】此四中。即有四足。多足。二足。有足。无足不同。五道皆徧。婆沙曰。地狱中无足者。如能究陀等。二足者。如鸟鸠罗那等。四足者。如狗等。多足者。如百足等。饿鬼中无足者。蛇等。二足者。鸟鸠罗那等。四足者。有威德象等。无威德狗等。多足者。如百足等。人道可知。天道见上。
  【□注】水陆空行。此三。是畜生所依处也。妙玄云。陆有三品。重者。土内不见光明。中者。山林。轻者。人所畜养。
  此释水陆空行也。初句。直释所依处。如正理论云。傍生所止。谓水陆空也。所谓虫鱼鸟兽。种数无穷。山水空陆。境界无际也。妙玄下。别示陆有三品。土内者。如蚯蚓等。山林者。如禽兽等。轻者。即六畜等也。
  【□注】大论以三类摄畜生尽。谓昼行。夜行。昼夜行。
  【■记】大论云。畜类有三。谓空陆水三种行。又昼行夜行书夜行。夜。如臬鼠等。昼夜。如蝼蚁等。
  【□注】互相吞啖。文句四(三十四)云畜生者。多盲冥。盲冥者。无明也。强者。伏弱。饮血啖肉。怖畏百端。四解脱经称为血途。从相啖边为名也。
  【■记】婆沙曰。有说以盲冥故。名畜生。五道中无明多者。莫若畜生。故恃强吞弱。弱者怖畏百端。行一步。必左右瞻视也。其实畜生是刀途。经从互吞啖边名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