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二门枢要

  同前自他举三德者他宗以谓惟果显证故今特语果德本有举三谛者理本天然举三千者乃是今文指南之道若以下文显之则今三千但在俗谛若以当文类之而此三千即是三谛以对一性是亡皆在而照中辩是则三谛而自而他圆通以理同前一性其说甚善而三谛等不同自他此为失旨。
  △二别判。
  自行唯在空中化他三千赴物。
  三德三谛通该自他於三千中别指於俗又三德俱中三谛俱空三千俱俗然约三谛三观以辩自他者一者克体空中属自由见思无明牵生迷理障自己故假即属他尘沙不能牵自己报障化他故二者随具在乎己者皆自也成佛岂无慈悲果证须了万法出乎物者皆他也为他必说空中益物乃令断惑是以三俱自行三俱化他识向二义方可解会随智随情随情智耳。
  △二机应共释二初明机应不出三千。
  物机无量不出三千能应虽多不出十界。
  感应三千必该自土须知二意一者自行因果之俗该摄三身及以四土皆名为俗乃以平等一性为真如辅行引十义辩土前九三千成差别义后一乃是诸土之体平等理也二者化他能所之俗机在三土应用随机亦在三土此克体也若随具诠辩法身寂光为生立名亦在用收则该四土又实报中有分证寂光亦可通四但克体收皆三土耳土既如此身亦例然又从教旨以圆教机皆名寂光此则约於所为以说故妙玄云圆佛一时照於十界寂光土机良由化机为令契於寂光故也。
  △二明身土不出寂光。
  界界转现不出一念土土互生不出寂光。
  此就物机三千能应十界点示一性为不二体一身转现诸界身者并由一性本具於他他即三千转现无穷不出一性现土亦然而云一念者就法言之也下云寂光者功归言之也即是平等非垢非净之寂光矣问今文身土互现互生机耶应耶答通机通应通机者如於同居得四教益即是同居见于方便及以实报见身亦然若作应愿通生三种眷属则於实报方便见同居也见身亦然若以今文会前一性本具自他者乃通二义一者前文通语具自具他今文别举一性具他故一念寂光即是平等一性者也二者於前两重能具之中乃约空中而为能具即是今文一念寂光界土化用既是所具不离空中故云不出其体用既同故自他不二即以平等一性体是空中乃会亡照成体用义约此体之自对化用之他为自他门下去镜明皆同此意。
  △二示由具三千机应道合二初法二初示机应元由。
  众生由理具三千故能感诸佛由三千理满故能应。
  理即前文一念寂光或指空中或指平等在果故满在迷故具具之与满同一三千由佛有生乃可应由生有佛乃可感今辩自他不二非以只一三千而论不二但取三千他用即自行空中故不二也若直以三千作感应不二则未见於自他不二由众生虽具理既未显则无自行所证之德佛既理满自行己证故即自行而益於他是全理满为能应也是故文中於机以三千在理具之下於应以理满在三千之下深有意哉故於佛边虽语三千乃取三千空中理满为能应也其於生边虽语理具乃取理具三千善恶为能感也能应三千空中是自能感三千是他乃是今文不二之旨若不如此何以贯通上下之文且上文云自即益他而下文云不起自性应无方所。
  △二示感应道合。
  应徧机徧欣赴不差。
  应徧於机机徧於应欣故即赴感应无差问机应无差皆由三千如何以应为空中耶答今文无差须该二义一者单就他字而论应亦三千感亦三千斯亦可云感应无差但於应中乃取应同众生之用为无差尔故曰化他三千赴物能赴能化是应所赴所化是机故此能所无差皆在他字收也二者自他共论自之一字亦是能应於能应边取能应之体空中为自对於化他是故乃曰自他不二良由三千空中之理已显满故故应为自赴而不差。
  △二喻三初立。
  不然岂能如镜现像。
  若不许於由理具满三千故机应不差者岂得如镜现像者耶今不言形语像必有下不言镜但云形对理必是镜然镜喻对法若不分明则法理有碍今略辩之涅盘疏云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则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章安取明能现像边故以明为假若止观中明喻即空像喻即假镜喻即中若妙记中镜明性十像生修十亦以明喻空以像喻假团圆喻中或可以明而喻空中像喻於假镜圆以喻平等一性其性十界者十界二字是所具故同像性之一字是能具故同明今文亦通此之二义一者镜喻平等即本谓一性明喻空中之自像喻赴物之他镜必有明下云由尘所遮义含明也二者以镜同明皆喻空中像即喻假知此意已可以语法。
  △二释三初顺释。
  镜有现像之理形有生像之性。
  理即道理性即性分问理之与性何所喻耶答先明感应法理然后方可说喻一者通论二者别论於此各有二义通二义者一者通明机应二者机应通有空中之理及三千事文云理(机空中也)具三千故能感三千理(应空中也)满故能应若别论者一者别在能应如前文云随机利他后云方能称性施设万端及应无方所等二者应别空中机别三千且此应用如何得起岂不由佛自行己证空中者耶於机虽有空中之理与三千之事而不取空中为能感但取三千之事者以空中理体一切咸有何故复有不感佛者由未有於能感之事由众生在事发善恶秽故於能感别在修事问由理具三千故能感且理具三千岂修事耶答空中之理是能具三千俗事是所具然此所具若即具而造造即是事故论感佛之机造善造恶乃是修事以此修事全是三千与佛果用其实无别但为空中之体性迷未显故三千妙用亦乃未彰於是指之为理具尔能应非无修事别取空中者一切众生何不能应由未显此空中之体若体未显无由应物如云三千未显验体仍迷由体显故三千用显今文自他正取能应之自能感之他咸是天然本性所具如来证此自即益他自他不二从此而立若从喻说亦别在应其镜喻者欲喻此应如何得起故以镜喻空中之体形喻能感之机虽然以像而喻应用但欲显於因镜能像推功在镜故以镜有现像之理喻於能应空中之体若但有镜体而无形事像何所起能起之形虽然以空而为其体空喻理具形喻三千感像在形而不在空是故形有生像之性下云形事即性分是事不见此意徒或云事及云理耳问何云形以空为体耶答今从事说像依镜明而现故揽镜明而为像体形从虚空而立故揽虚空而为形体故楞严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通立依正皆名世界。
  △二返释。
  若一形对不能现像。
  以不能现反显能现。
  则镜理有穷。
  镜若不能现像则为镜之理而有尽尔以喻空中之体若不能起应则空中体而有穷尽意谓若空中但能对此机而起应不能对彼机而起应者则空中之体有穷尽尔能喻亦然故云一形。
  形事不通。
  形之与事对镜必像若形对镜不能有於现像事者无此道理通犹道也喻机必须能感於应若机不感应则机关事壅前以镜之道理喻空中之理体今以形之世事喻关感之事。
  △三返顺共释二初形二初返释。
  若形与镜隔容有是理。
  喻机与应隔容有是理以此文显今说为正形不现像喻机应相隔其能应者像耶镜耶若云是镜镜喻空中以显今义符此文旨若云是像今文应云形与像隔而但云镜岂非意在别取空中为能应耳。
  △二顺释。
  无有形对而不像者。
  略去镜字以上文显之。
  △二镜二初返。
  若镜未现像由尘所遮。
  体未起应由惑所覆此语应元在凡莫云机尘覆应问既以体未起应释镜未现像岂非应属於像向何以镜而为应耶答欲了此义今约二重能所以说一者镜是能起像是所起二者镜之与像若望於机乃是能应机是所应於能应中空中是能应之体俗事是能应之用若辩自他当取能应之体为自是故不取能应之用而为自也上文形与镜隔者正取能应之体故以镜为应今文镜未现像者乃取能应之用故以像为应信知法理若正於诸说中略无疑碍。
  △二顺。
  去尘由人磨现像非关磨者。
  尘喻於惑人喻因地修观之人磨喻行人修观破惑显发空中何所不应然此空中能起应用全是本有非由修得。
  △三合。
  以喻观(平声)法大旨可知。
  △三明本具由修显发二初牒前。
  应知理虽自他具足。
  虽然一性具足自他。
  △二示修二初由因克果二初修发化他。
  必籍缘了。
  由因也。
  为利他功。
  克果也理具自他即三谛也今对缘了二修性三合为中道乃以缘了为利他功又理具自他先明修发理中之他云缘了者智行正助二种缘了此即俗谛亦论正智之了缘助之行断尘沙惑显俗谛理。
  △二修发自行。
  复由缘了。
  由因也。
  与性一合。
  克果也此以中道正智之了断无明惑福德之缘助显中道真空例说言一合者缘了之修与真中性泯而一合此约住前并等觉因对分极果论利他功并性一合。
  △二示果证相二初示。
  方能称性施设万端。
  以称空中之体而起三千化用。
  △二释。
  则不起自性应无方所。
  称性而动故不起施设普遍故无方始示本具自他并自即益他今乃发现同上至果自即益他岂非自他不二是自行空中与化他耶圆通谓前文本具自他并自即益他皆在用中至释今文却云不起自行空中之性本具三千不思议假乃能遍应不定方所今曰此说迷文今云不起自性应无方所与前自即益他有何异耶又若以自他一门正从化他能所而立不望空中名为他者未审何处见其自行化他之不二耶当知於后五妙凡立六门其染净依正三业权实皆从应立受润属机而皆未明自行化他对辩不二故以自他一门居六门之中贯上贯下则见自他一体不二若无此门但见十门自行化他各辩不二。
  △三结。
  此以依正不二门成。
  果上所现依正乃是全体而为前但於依正之用以辩无差未曾对能应之体以论不二故约依正成自他门。
  △初标。
  八三业不二门者。
  此门不二之体或以空中或指一性文心云身轮本属前门此门正在口密文举三者相带而明圆通取用文心之意而云说虽属口岂无身意身轮虽属前神通妙相成何妨兼而明之今曰不然若别口密如何口密独不二所云此门从说法立者其染净门净用虽通三业别在於心良由法性为净用故其依正门正报虽通三业别在於身是故文曰胜劣之身今三业门实通三业以对前别是故一往别在於口所以但云从说法立若辨不二合明三业非谓相带相成而来何者由前依正染净二门但以依对正以染对净而辩不二未曾辩於正报之中及净用中三业不二是故今文当三明耳故不二体乃该二向一者空中由即空中为应三业是故不二二者一性良以真身亦辩三业真身说实说即是口必有意轮故是一性融於真应两种三业皆不二也问真身无相云何三业答克从法体则无三业今随应用辨此真身亦云三业又虽无别体附世有名是故却以平等一性无名之体融此真身三业不二问其不二者必对於二三业为二其义若何答一者凡诸差别皆名为二三业差别亦属二也如下受闰十番利益以差别故亦名为二未必指二方为二者也二者牒前诸异皆成二法故但以二而为差别受闰虽十但成权实二种之益今之三业即色心二故下文云色心一如。
  △二释二初示果佛三密二明心佛无差然十门皆为观设是以揽其自行因果化他能所而为於观故须各就本法而名无妨谈他佛之果证是我凡心之法门今文所说心佛无差文虽现后旨实在初又自他门中虽说由修显发乃是谈於果人故曰方能并不起等若依文而辩却似一门首尾未见今曰观心当知文意既为观心是则自他岂离当念不须辩别其旨已明初复为二初直明果用二初示三密二初通明三密二初示三密名体所从二初体。
  於化他门事分三密。
  三密当体从应身得望於理体所以名事如妙记云凡云三密必约应化自受用报平等法身何所论密。
  △二名。
  随顺物理得名不同。
  一者法身非三应随物机三名不同二者如来所证三业互融分身口意名不同者乃为顺物三者只身口意或名三业三密三轮三不护三无失等者皆顺物耳四悉赴机名随物理或顺物机道理可以名与凡夫异者乃曰密曰轮曰不护曰无失或顺物机道理可以名同者故身口意亦名为业予尝以佛起应同众生所作事业他有难云佛曰三密岂得名业盖他失记今不二门号为三业得名业者所以作事号之为业且今文中佛所作者身以现通口以说法意以鉴机为事业也若以遍应六道起同事摄亦同众生所作事业然在佛妙证应全是体既无所作何业之有但顺物机权名业耳又三业之名一往通因果二往局在因故妙句中释安乐行三业在因若三密三轮一向在果言三密者净名记云一一界中各具十故不可以一界测不可以多界测故名为密大论云佛有三密一切人天不解不知问所言密者真耶隐耶答从意则真应用即体界界具十全体为用故用莫测从事该隐是故玄文秘密教中特云三密四门以不思议力令他不知即隐密也问若通真密即属法身奈妙记云平等法身何所论密答带三说密故在应身良由法身不论三故今以真密在应用中故云三密。
  △二示三轮对机不忒。
  心轮鉴机二轮设化现身说法未曾毫差。
  佛身口意一体无殊且从事分由心鉴机故使二轮设化无忒二能碾众生恶尘故名为轮问佛心必是中道法性复何以云法身非密答若全体为用心即中道但在体性则不名心对用身口以立心目若直就用说佛诸心尽唯慈悲存此心全以生心为心问心轮鉴机为作意耶不作意耶答从用当体故属作意良由如来权现心法是故三七思惟是事若不作意何曰思惟亦如普门品中云应以也从用所依即平等性何思何作如鉴现像鉴岂有心故辅行中谓佛作意者斥同外道也现通有二一者如来示身之处即是神通二者有现常身有现通身法华放光是现通身未放此光是现常身只说法者或默得度默亦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