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天台宗
- 十不二门枢要
十不二门枢要
△三结成不二。
由了染净空中自亡。
但云空中自亡不云净亡者且取转染为净由空中力空中若亡净用既即空中净用岂得不亡亡染净则以空中泯空中则由一性染净亡者亡俗也空中亡者亡空中也故云三谛无形俱不可见以空中体全是一性虽乍分二名实一体无别所以自亡。
△三结。
此以因果不二门成。
由因克果果中胜用对於生迷以论染净不二者也。
△初标。
六依正不二门者。
此门乃以三谛一实为不二体四土之依三身之正斯皆为物之用二也三谛一实之体不二也即体以论用了用而为体故依正之二而不二矣问寂光法身本属体一何言用二答净名疏云真如佛性非身非土(只一妙体故属不二)而说身土(附世假立说身说土由为物故即属用二)离身无土离土无身名身土者一法二义(一法不二也二义而二也二即一法故依正不二故荆溪云寂光法身异而常一)寂光身土既然三土既即寂光应身既即法身所以三土之依应身之正方称不二若知此意方见依正不二之根源出自寂光法身者也又若以寂光法身为体不二则以三土应身为用是二三土即寂光应用即法体故依正不二。
△二释三初示。
已证遮那一体不二。
已证即果也但举法身必摄寂土点此身土之二共一体性故云不二皆谓今文但明不二殊不知在身土之二问常寂法身既然无相如何可说不正之二答附世假立二种名字亦得为二问若尔寂光实无相耶答寂光妙土何曾是相及与无相如章安辩法身云不可说色及以非色不可说空及与不空为两缘故言色非色非色亦色色亦非色色非色不可思议以文照之是故寂光不可以相及与无相而思议矣若也为缘假说亦可云相及与非相克从法体寂光无相然此寂理即一切法而下三土皆即寂光故寂光有相即义复二一者秽离净即故寂光有金宝净相二者净秽俱即故寂光有地狱莲池乃至三土净秽之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是故相相皆常寂光土且附於依报论即其实正报亦乃即是寂光之相问寂光克体云无相者解脱一德体是有相如何寂光一向无相答解脱克体云有相者属三土用非寂光体问然则寂光但空中耶答今须分别一者寂光非三乃唯一性云三德者乃为三土立三德名如同饭色二者寂光是空中三土属解脱故荆溪云解脱乃从所离得名三者寂光是中道三土属空假四者寂光是三德三土属三道於第四义解脱一德复有二向一者所具解脱有相属下三土今取能具解脱之性为寂光尔二者即就一性自有三名以一性双非故名法身以一性能空故名般若以一性自在故名解脱非三土俗事之解脱也例如中道亦名为空亦名为有故妙玄云又此实相诸佛得法故称妙有实相非二边有故名毕竟空神智法师不晓此意乃云寂光不一向无相由有所具解脱者也若尔还成寂光有三土相岂自有相问克从法体寂光无相与净觉意何殊耶今克法体云无相者乃是无相即相之无相也故与彼殊问即一切法皆是寂光故寂光有相者与四明意何异耶答今以克体寂光无相下之三土凡有相者皆是染碍只如安养金宝净相且就同居对秽名净乃至宝报对於方便名为无碍若望寂光故三土相皆为染碍今即三土若净若秽染碍之相是常寂光乃是相即无相之有相也其意稍殊。
良由无始一念三千。
无始即因也一念即因心为不二之体也三千即依正之二也由三千依正既即一念故不二也良由因有依正之不二故使果证身土以无殊问指要云示现三国土名为依报示现前三教主及九界身名正报以寂光圆佛本无二故即是能开之妙法此净秽土及胜劣身同在初心剎那有何二耶圆通云为实施权则不二而二开权显实则二而不二岂可以前三教之粗释圆依正之妙耶须知圆教即体之用故有三千妙假依正妙假相即良由圆中三谛一体故名不二二家之说若为可否答若以今义收摄二家指要得克从法体故依正之二在偏不二在圆圆通得随具诠辩而二不二皆圆良由圆教亦诠偏故如指法华为诠迷教若以意比是不无优降故圆通之失失在克体由失克体二义俱非何者且如依正之二虽在圆诠克体言之二须属粗如何以二亦名为妙而不许四明以前三教依正为二耶并不许净觉以下三土相为所破意谓三土是三千妙假而诸文云方便实报患累及所破者但破无明之因生死之果妙假何所破哉今问变易生死果累尽时人居何土既居寂光岂非实报依正之相乃是无明之所感耶但净觉不合一向为破今曰自行证体故破化他起用故显又当体须破即性故显是以破即非破显即非显故圆诠三土使非破非显之道昭矣况复神智不晓今文三谛即一为不二体文云无始一念三千三千即举所成无不俗也故有依有正一念即举能成三谛之妙理也为不二体故义例云为示三千在一念故故知一念为不二体问何知今文乃以三谛为不二体答文云若非三千空假中安能成兹自在用问复何一念为不二耶答文云依正既居一心一心岂分能所良由就法指一念功归是三谛故或言三谛或语一念。
△二释为三初单就因释二初约法释。
以三千中生阴二千属正国土一千属依。
问依报亦有假名云何一向在正答并由人能诠属依报何尝自名。
依正既居一心一心岂分能所虽无能所依正宛然。
三谛妙性能融能亡亡则依正不存融则依正宛尔今从融故所以依即正正即依依正宛然互融互入方可得云依正不二况在果中化用不可一向泯亡但依正相即之处而见依正双亡然兹依正互入所见不同神悟谓其依正之相悉属情境诸佛不断性恶故有普现色身在佛则唯有性善性恶而众生自於性善恶中生於形相其实性之善恶所有境界更互相收复何形貌神智云依正互收乃是三千妙假皆佛所证不思议事今曰二说皆偏当知事中相状即性故融性之互融在相而显相性一体无复异途悉是如来妙证境界讵可见理而非相认事而失性耶。
△二约位释。
是则理性名字观行已有依正不二之相。
虽然未能似显其证而因心中依正已融问相似亦果耶答今取似证证非果乎如法师功德品身现山海等是相似位正中现依也不二之相者然此依正必该十如今但云相正从依正相貌以说文心云即佛界如是相也今谓於十如中指相颇善而惟佛界则失法体佛既能起十界应用故身土相须通十界或别九界以用法体属九界故若该佛界须约二义一者权应分证亦名佛界二者则指假名寂光法身为佛界也圆通亦云区别身土依正能所故名相状三身四土依正可知今问圆通前云即体之用故有三千妙假依正是果后垂应即用之体是已证遮那依正不二莫不指此为区别耶良由不晓复有附世假立之义是故唯只以寂土法身为体不二。
△二因果对释为四初总明因果对摄。
故使自他因果相摄。
自即己心他即生佛因果通二竖论自己与生为因佛则为果横论三法各有因果因中依正不二摄果依正不二果中亦然故云相摄。
△二别明因生摄果。
但众生在理果虽未辨一切莫非遮那妙境。
前总三法今别在生以生该自又前总该横竖因果今或别竖以众生因理虽然未若他佛已辨果法而动止睹对莫非在於他佛遮那依正之中又或别在横虽然未辨自己佛果依正不二而日用之中莫不已在自己果佛依正妙境。
△三出因局果遍。
然应复了诸佛法体非遍而遍众生理性非局而局。
法体理性同出异名然其性体非遍非局例四土体非垢非净佛悟故遍生迷故局例寂光为净诸土为垢当知名从对得曰遍曰局体自性彰非遍非局问正义云非遍即局也於生局处佛能遍融非局即遍也於佛遍处生自局限指要释同文心云法体非遍约证故遍理性非局随情曰局问局义可尔法何不遍答理绝百非何遍之有圆通释同今曰正义不合非局为遍非遍为局文心圆通二皆不了本不名遍由对生局所以名遍故圆通以由智通故悟体而遍不云此悟体非遍局文心以理绝百非意谓法体其实是遍云非遍者由遣执也不云本不名遍非由遣执问若云本不名遍何金錍云心体本遍答由对今日情局故云本遍性乃无名岂云本遍问对局名遍但得相待若绝待遍岂对局得答绝亦无寄绝遍何在。
△四结因果斋致。
始终不改大小无妨因果理同依正何别。
由前理体非遍非局性恒常住故云始终不改言始终者众生迷真起妄则真终妄始佛返妄归真则妄终真始如净名记云若从事说若见法性始则见无明终从见法性终名见无明始虽经如此始终若其理体非遍非局如如何易故曰始终不改理既非遍若云遍大其亦无妨理之非遍理既非局若云局小其亦无妨理之非局意言大小遍局皆无妨此非遍非局之理体也又局小之理与遍大之理既是一体非遍非局遂使大遍不妨局小局小不妨遍大故云大小无妨已上出於能融不二之理体也而此理体在生在佛不曾暂别故曰因果理同以此能融之理融於依正则不间因果何者生因亦此理果佛亦此理因果之理既同则因中依正由此理故故依即正正即依而依正无别其果上依正由此理故亦依正无别此约生佛各论依正何别又果由此理依正不二因既同有果上之理则因中依正与果依正故乃无别此乃以果显因若以因显果因中之理本具依正不二其果上之理既同因理则果上依正与因本具依正何别此约生佛对论依正何别。
△三单就果释三初示所现依正。
故净秽之土胜劣之身。
别约果后所现依正然其净秽胜劣竖则三土迭论横则三土各有。
△二同法身寂光。
尘身与法身量同尘国与寂光无异。
下三身土皆云尘者言其多也妙记云诸身既与法身量同诸国亦与寂光无异诸即多也寂光依正之二既一法体三土既即寂光应身既即法身是则三土诸身亦依正不二。
△三显互融不二。
是则一一尘剎一切剎一一尘身一切身。
一尘之剎即一切剎而云一一者非独此一尘剎即一切剎亦乃彼一尘剎即一切剎故云一一由上但示依正相即而未明依报即依正报即正今示依正各自互融文心至此引妙记尘剎重重相入为未了者以事显理之文意谓理即无相但以无明未尽故有重重相入之相乃以此事而显於理互融无相今曰以事显理须通二义一者以果上依正互融之事而显众生因迷之理具此依正互融之事故云以事显理莫闻理言便谓无相二者以所融依正之事而显能融之理理何以融必融於事故寄所融之事即显能融之理非谓显於理绝依正人不见此遂成异说。
广狭胜劣难思议。
释上一一尘身皆难思议广狭约所被之境签云被多世界为广被少世界为狭胜劣约能被之身虽摄广狭意在能被。
净秽方所无穷尽。
释上一一尘剎悉无穷尽。
△三结。
若非三千。
结上因中依正之二。
空假中。
结上因中一念不二。
安能成兹自在用。
结上果中之用。
如是方知生佛等。
因果皆有依正不二。
彼此事理互相收。
理因果事各有依正不二是同故云相收又依正是事三谛是理以理收事即二而不二以事收理不二而二此因彼果皆有事理。
△三结。
此以染净不二门成。
不别而别染净是感应依正是神通从感应成神通故依正由染净。
△初标。
七自他不二门者。
此门一性为不二体言自他者一约过德迷为性过故有自他如辅行云故推此具为心为缘心自缘他德悟三谛故归不二如辅行云不得而得三谛宛然由离性执而悟三谛二约体用俗有事理故分自他如辅行云俗谛理者缘於俗谛恒河三昧言俗事者缘众生病及神通等利生之事以利生为他故三昧为自了此自他即空中一体故为不二三约中边以真为自以俗为他如辅行云自谓内照他谓随缘此亦真俗异名而已了此自他即是中道乃为不二四约亡照以照三故乃有自他空中为自俗谛为他了此自他即是一性为不二也第四一义正是今文分自他矣空中为自所化为他故能化应用通自通他从所依之体是自从所被之机是他以喻显之镜明是自物形是他中间之像乃通自他全镜明以为像故像为自由形貌而为像故像为他像即能化应身者也应身相貌同机为他应身之体空中为自故此能应通自通他其下文云能应虽多不出十界若取能应之体体是空中故乃为自能应之像从物而有还属於他是故机应皆在利他三千所摄晓此法理不妨以应为自以感为他问若约法理则成体用不二者耶前文已云俱体俱用今何复说答法理虽同用与不等前辩因果不二故俱体为果俱用为因今於化他中辩自他不二故能应之体为自所应之用为他若谓不然只如以应为自以感为他上染在机净用在应亦可难云何故再辩问可以像相为应自否答亦有此义约像与形义异而辩但非今文自他之意今文不取应用用边名之为自乃取应用体边为自。
△二释三初示本具自即益他二初单约应释二初示自他本末二初标。
随机利他事乃凭本。
能随之自所化之他标末也今日果用即自益他事皆性具标本也。
△二释二初释本。
本谓一性具足自他。
虽语自他文意在本一性平等为能具也空中之自俗谛之他皆所具也又就三谛中自论能所空中之自是能具也俗谛之他为所具也所以空中通能所者名从对得则为所具体自性彰则为能具若晓此意下文或以空中喻镜无所妨也圆通云一性即空中也自他即妙假感应也今谓此说对面违文既云自行唯在空中岂非今文自字者耶然今亦可云一性即空中故一性是自也以一性空中之自能具俗谛之他故云一性具足自他。
△二释末。
方至果位自即益他。
至果以空中而益物也须了本谓一性具足自他者斯举天然性体在迷在悟不曾增减无见方至之言以性在迷而解。
△二示自他法理虽云一性本具自他未知自他是何法理故今示之又二初通举。
如理性。
同前一性。
三德三谛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