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

初小乘(四)
  初位相(初者)  二不退(二不)  三行相(其行)  四问显(问何)

二三乘(三)
初始教(三)
初位相(二)
  初总别牒分(若依)二就别演释(二)
初回心(二)
初显相(二)
初正显(二)
  初明见等四五(一为)  二明乾等十地(又亦)

  二指广(又此)

  二问成(问何)

二直进(三)
初显相(三)
  初示本教(二为)  二似小乘(又以)  三似回心(又亦)

二问成(二)
  初直问似小乘(问何)  二转问为直进(问若)

三引示(二)
初所似(二)
  初示声闻(即如)  二例缘觉(如说)

  二能似(於菩)
二不退(二)
初通辨三乘(二)
  初正示(二不)  二指判(当知)

  二别明菩萨(亦可)

三行相(二)
  初引示(三明)  二判释(解云)
二终教(五)
初位相(二)
  初直示(若依)二拣显(二)
  初拣影小(亦不)  二拣信心(又於)
二不退(二)
  初正显(又仁)  二转释(设本)

  三行相(其行)  四结判(是故)  五问成(问此)

三顿教(二)
  初约离言(若依)  二约寄言(若寄)
三一乘(二)
  初牒分(若依)二释相(二)
  初同教(一摄)二别教(三)
初释相(二)
  初标分(二据)二列释(三)
初约寄位显(二)
初六位互融(二)
  初正明(一约)  二引证(经云)

  二因果无二(又以)

二报明位相(二)
  初牒分(二约)二演释(三)
  初见闻位(一成)二解行位(二)
  初引天子(二亦)  二引善财(又如)

三证果海(二)
  初引示(三证)  二释显(当知)

三约行明位(二)
  初行中二位(三约)二位内行相(二)
初解行位(四)
初所感身土(二)
  初正明(其身)  二料拣(若三)

  二所起化用(又彼)  三福所感宝(其福)  四依位结成(当知)

  二信满位(若约)
  二料拣三别成(十四)
  初疑三滥一问(问前)  二拣一异三答(答彼)  三一三位同问(同义)  四寄三显一答(答为)  五后位何用问(问既)  六一中一切答(答说)  七初后义例问(问若)  八始末义齐答(答实)  九位无阶降问(问若)十善巧安立答(二)
  初示义(答以)  二显融(但以)

  十一信初信满问(问若)  十二寄三得位答(答若)  十三是住非信问(问若)  十四行佛非住答(答由)
○第四修行时分(五)
初小乘(二)
初约三人(三)
  初示三根(第四)  二明劫量(此中)  三问释成(问何)

二约二身(二)
  初法身(又依)  二生身(生身)
二始教(三)
初正明时劫(三)
  初正明(若依)  二劫量(但此)  三依身(仍此)

  二示修相好(又依)  三问答释成(问三)

三终教(三)
初定三无数(三)
  初定三祗(若依)  二成报佛(又此)  三无百劫(文亦)

二不计劫数(二)
  初胜天王(二不)二宝云经(二)
  初引经(二据)  二释义(解云)
  三问成二说(问何)

  四顿教(若依)  五圆教(若依)

○第五修行依身(二)
  初标章(第五)二随释(五)
  初小乘(若依)二始教(二)
  初回心(若始)二直进(二)
  初约寄位(若依)二就实报(二)
  初正明(二就)二通妨(二)
初正问(二)
  初问八地无现惑(问八)二答结生唯种子(二)
初夺直进(三)
  初正答(答若)  二引证(故离)  三夺释(解云)

  二可回心(若约)
二转难(二)
  初蹑前引难(问若)二依理作答(二)
  初正答(答此)二广示(三)
  初标(然此)二列(十)
  初罗汉同佛(一说)  二寄分大小(二亦)  三寄因异果(三第)  四仁王寄地(四七)  五本业寄法(五初)  六梁论寄位(六世)  七比量分齐(七於)  八终教不退(八地)  九信满超乘(九信)  十凡夫胜小(十初)

  三结(由有)

三终教(二)
  初正显(若依)二问成(四)
  初留惑润生问(问若)  二自在同生答(答若)  三悲增智增问(问如)四滞见滞寂答(四)
  初理无增上(答如)  二教有细粗(当知)  三印生夺熟(若言)  四存略指广(又此)

  四顿教五圆教(二)
  初正释(若依)  二通妨(问何)

○第六断惑分齐(二)
  初牒章(第六)二随释(三)
  初小乘(有云)二三乘(二)
初渐教(二)
  初标分(若依)二随释(二)
初约位灭惑相(二)
初始教(二)
  初标乘指惑(初义)二依人明断(二)
初二乘(三)
初烦恼(二)
  初标分(先辨)二演释(二)
初列障名数(五)
  初总标列(初中)  二分三惑(於中)三识分别(四)
  初五识(五识)  二意识(意识)  三末那(末那)  四异熟(其第)

四明界别(二)
  初标拣(此分)二别释(二)
  初分别(其分)  二俱生(其俱)
  五寄问成(问何)

二断惑得果(二)
初断分别(三)
  初标分(第二)二正显(三)
  初具缚凡(一若)  二倍离欲(二若)  三已离欲(三若)

  三引教(如瑜)

二断俱生(三)
初辨意识(二)
  初明地品(次断)二显出离(二)
  初渐(又进)二顿(四)
  初示相(二顿)  二征释(何者)  三通妨(若尔)  四引成(对法)

二明末那(二)
  初正示(其末)  二引结(故瑜)

  三寄问成(问何)
二所知(三)
  初趣寂俱断(其所)二有断不断(二)
  初能治道(其余)  二所治障(又诸)

  三示教兴意(当知)

  三拣教(然上)

二直进(二)
  初通标(直进)二别断(二)
初约事明断(二)
初断伏分齐(二)
  初拣教(又烦)二示断(二)
  初见所断(但於)二修所断(二)
初示理(二)
初意识(三)
初烦恼(三)
  初正示(其俱)  二引释(是故)  三结位(又梁)

  二所知(其所)三通结(二)
  初正结(由此)  二引证(故对)
  二末那(其末)

二问成(二)
初申问(二)
  初问(问其)二答(二)
初烦恼(二)
初第六(二)
  初喻释(答其)  二引结(故摄)

  二第七(其第)

  二所知(其所)
二转难(二)
  初蹑迹申难(问若)二约识作答(二)
  初意识(答结)  二末那
  二起灭分齐(又此)

  二约理显空(又此)
二终教(二)
初二乘(二)
初正说(二)
  初正释(若依)  二引证(故尔)

二问答(二)
  初问(问此)二答(二)
  初教门粗细答(答彼)  二二教玄出答(又亦)

二菩萨(二)
初随缘明断(二)
初伏断分齐(二)
初伏断(三)
  初正明(其菩)二别显(二)
初意识(二)
初地前(三)
  初正明(然彼)  二具证  三复释(以此)

二地上(二)
  初正释(初地)  二引证(故尔)
二末那(二)
  初示义引释(其末)  二纵夺结释(若云)
三通结(二)
  初引结教宗(是故)  二微薄起位(此中)
二问答(二)
  初问(问)二答(三)
  初正答(答智)  二引例(如始)  三况结(况此)

  二起灭分齐(又此)

  二即理显宗(又此)

二寄惑显位相(三)
  初牒章标数(第二)二依标列释(十八)
  初寄障显位(一寄)  二寄惑显劫(二寄)  三寄惑显心(三以)  四寄惑显位(四以)五寄位显身(二)
  初示引(五以)  二释义(有人)

  六寄障显身(六寄)  七寄相显身(七以)八四障显位(三)
  初标分(八寄)二正释(二)
初正使寄地前(三)
  初寄四位(一约)  二成佛子(又翻)  二合圣轮(又此)

  二习使寄地上(第二)

  三结判(又此)

九寄显地相(三)
  初正显(九於)  二引示(是故)  三解判(解云)

十寄别地相(二)
  初引示(十又)  二解释(解云)

  十一寄显二位(十一)  十二寄显见修(十二)十三亦显见修(二)
  初正示二通妨(三)
  初贤破(何以)  二释成(义既)  三引例(如未)
  十四寄显三贤  十五寄显观心  十六寄识显地  十七寄显因果  十八寄显二智

  三结显教兴(已上)
三一乘(二)
初别教(二)
初本乘(二)
  初直显(若依)  二应缘(又此)

  五该摄(又前)

  二同教(若约)  二顿教(若依)

○第七二乘回心(三)
  初牒章(第七)二列释(六)
  初无回二俱回(二)
  初正释(二或)二问成(二)
初识灭无因问(二)
  初问(问如)二答(二)
  初识亡不起(答彼)  二识在有因(今约)
二回心时分问(二)
  初问(问如)二答(二)
初迟者(二)
  初总相引楞伽(答由)二别相引涅盘(二)
  初正释(若差)  二别义(又有)
  二疾者(若极)
  三两亦  四双非  五具前六绝前(二)
  初皆空(六或)  二皆究竟(二一)
  三问成(问如)

○第八佛果义相(二)
  初牒分(第八)二释相(二)
初明常无常义(五)
  初小乘(前中)二始教(二)
  初正辨(若三)  二引成(庄严)

三终教(二)
  初标分(若依)二正释(二)
初别明(二)
初修生(二)
  初正成(别中)二引证(三)
  初引摄等三论(梁摄)  二引大论结成(又智)  三重引摄论结显(又摄)
二法身(二)
  初示义(法身)  二引文(故起)
二总说(二)
  初释相(二总)二问成(二)
  初问(问若)二答(二)
  初约始教(答若)二约终教(二)
  初分门(若终)  二作释(此中)
四顿教(二)
  初离言(若依)  二寄言(若寄)

五圆教(三)
  初标(若依)二释(三)
  初约用(一约)  二约德(二约)  三约体(三约)

  三结(此上)
二明相好差别(二)
初通示三宗(三)
  初小乘(二明)二三乘(二)
初释相(二)
  初化身(若三)  二报身(或约)

二妨难(二)
初拣化滥报(二)
  初问(问何)二答(二)
  初正答徃业(答为)  二别释出因(其相)
二寄相显法(二)
  初问(问何)二答(二)
  初约始教(答此)  二约终教
  三一乘(若依)

二圣言具证(三)
  初标示(又观)  二引文(故彼)  三解义(解云)
○第九摄化分齐(二)
  初标(第九)二释(三)
  初小乘(若依)二三乘(二)
  初拣余土(若三)二明实报(二)
初始教(二)
  初依经示相(其释)  二征释所由(何以)

二终教(二)
初显报土(二)
  初明宗指教(或有)  二出因结拣(以不)

二明化境(二)
  初一宗指教(或说)  二出因结拣(又唯)
三一乘(二)
初就余经(二)
初即报以明同(二)
初明土(二)
  初示相(或设)二征释(三)
  初能同(何以)  二所同(如善)  三料拣(然未)
二明身(二)
  初示相(或有)二征释(二)
  初拣(何以)二释(二)
  初能同(今此)  二所同(即方)
  二即法以多彰顿(或有)

二明本教(二)
  初显佛身(若别)二明依土(三)
  初标(然彼)二列(二)
  初国土海(一国)二世界海(二)
  初依类列释(二世)  二示主显玄(此土)
  三拣(当知)

○第十佛身开合(二)
  初牒分(第十)二随释(二)
先义(二)
初法身(四)
  初始教(义中)二终教(三)
  初唯智(或唯)  二境智(或境)  三结指(此上)

  三顿教(或境)  四一乘(或合)

二释迦(二)
  初牒(次别)二释(五)
  初始教(此释)  二一小(或有)  二顿教(或是)  四三乘(或亦)  五别教(或非)

后数(五)
  初一佛(教开)二二佛(三)
  初小乘(或立)  二始教(二生)  三终教(二首)

  三三佛(或立)四四佛(二)
  初始教(或立)  二终教(二於)

  五十佛(或立)

○第十义理分齐(二)
  初牒分(第十)二随释(四)
一三性同异义(二)
  初标分(初三)二正说(二)
先别明(二)
  初分门(别中)二随释(二)
先直说(二)
初正明(二)
  初开义(前中)二显玄(三)
初不异(二)
初不坏末而常本(二)
  初正明(由真)  二引证(经云)

二不动本而常末(二)
  初正明(又约)  二引证(经云)
  二不一(即由)  三彰妙(是故)

二通妨(二)
  初通二有(问依)二会相违(二)
  初问(问如)二答(二)
  初总答(答以)二别释(三)
初圆成(三)
  初法说(何有)  二喻明(犹如)  三合结(当知)

二依他(三)
初正释(三)
  初正明谛理(依他)  二反覆显相(若非)  三依他结成(是故)

二引证(三)
  初缘生无性(故智)  二无性缘生(中论)  三二义无二(涅盘)

  三结成(非直)

三所执(三)
  初法说(所执)  二喻明(如於)  三合结(当知)

后决择(二)
  初标分(第二)二随释(三)
初护分别执(三)
初圆成(三)
  初具德门(初门)  二离过门(又问)  三自体门(又问)

二依他(三)
  初具德门(依他)  二胜用门(又问)  三自体门(又问)

三所执(二)
  初自体门(遍计)  二胜用门(又有)
二示执之失(三)
初圆成(四)
初执有(二)
  初标牒(第二)二释成(二)
初常过(三)
  初示执(一常)二问成(三)
初正问圆成(二)
初成常(二)
  初问二答(三)
  初示理(答圣)  二拣非(非谓)  三释显(以彼)
二无常(二)
  初问(问教)  二答(答教)
二例问依他(二)
  初问(问真)二答(二)
  初常成无常(答亦)  二无常成常(又以)
  三结成真俗(此中)

  三结释(是故)

  二断过(二断)
二执无(二)
  初常过(第二)  二断过(又无)

三双亦(二)
  初断过(第三)  二常过(若谓)

四两非(二)
  初断过(第四)  二常过(戏论)
二依他(四)
初执有(二)
  初显过(第二)二问成(二)
  初问(问若)二答(三)
  初以理正答(答圣)  二牒计质破(若谓)  三指失成断(是故)

二执无(三)
  初正示断过(二若)二问以具成(二)
先成本门(二)
  初问(问若)二答(三)
  初以理正答(答圣)  二牒计质破(若谓)  三指失成断(是故)
后问二义(二)
  初二宗互破问(问答)二法性会通答(三)
  初直显圣心(答此)二别答空有(二)
  初破有以成有(何者)  二破空以成空(又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