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华严宗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科】二者一多相容不同门此上诸义随一门中即具摄前因果理事一切法门如彼初钱中即摄无尽义者此亦如是然此一中虽具有多仍一非即是多耳多中一等准上思之余一一门中皆悉如是重重无尽故也。
此约理说以一入多多入一故名相容体无前后而不失一多之相故曰不同此即缘起实德非天人所作故。
【科】此经偈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世界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
【科】然此一多虽复互相含受自在无碍仍体不同也所由如上钱义中释此有同体异体准上思之可解。
仍体不同若不尔者诸缘杂乱失本缘法缘起不成此则诸缘各各守自一也。
【科】三者诸法相即自在门此上诸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自在无碍成耳。
还就教义理事等十门取其三世间圆融无碍自在故一即摄一切成其无尽复无尽以其无尽故相即复相入此约用以说也。
【科】若约同体门中即自具足摄一切法也然此自一切复自相入重重无尽故也然此无尽皆悉在初门中也。
太一曰此无尽复无尽相即复相入与因陀罗网及微细相容门有何差别耶答如喻说同体门中说者若就隐映相应互相显发重重复重重成其无尽者即是因陀罗网门摄若诸门一时具显不相妨碍者即是相容门摄若就三世间圆融无碍自在相即复相入成其无尽复无尽者即此门摄。
【科】故此经云初发心菩萨一念功德深广无边际如来分别说穷劫不能尽何况於无量无数无边劫具足修诸度诸地功德行。
此即明其一即一切成其无尽何况者此即从二三至九十皆成无尽。
【科】义言一念即深广无边者良由缘起法界一即一切故耳如彼同体门中一钱即得重重无尽义者即其事也。
此据缘起体性成其无尽复无尽故。
【科】何况无边劫者即余一一门中各显无尽义者是也所以尔者此经又云初发心菩萨即是佛故也由此缘起妙理始终皆齐得始即得终穷终方原始如上同时具足故得然也。
良由始终相即复相入成无尽故先后因果不失虽不失先后以先后相即复相入故成其无尽。
【科】又云在於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也是故得一即得一切又云知一即多多即一故也十信终心即作佛者即其事也。
信满成佛约位佛非行佛故。
【科】问如同体一门中即摄一切无尽者为一时俱现耶为前后耶。
问意可知。
【科】答於一门中一时炳然现一切者属微细摄隐映互现重重者属因陀罗摄余义即同即异即多即少即有即无即始即终如是自在具足一切无尽法门仍随举一为首余即为伴道理一不差失旧来如此此辨同体一门中具足自在无穷德耳余异体等门中亦准思之。
有三义不同余义下即此门摄。
【科】问若一门中即具足一切无尽自在者余门何用为答余门如虚空何以故同体一门并摄一切无不尽故。
若一门自具足何用余门答余门如龟毛兔角不可得。
【科】问此同体门中所摄一切者但应摄自门中一切岂可摄余门中一切耶。
但应摄自岂容摄他耶。
【科】答既摄自一切复摄余一一门中无尽一切如是重重穷其法界也。
自他俱摄方能穷尽缘起无碍法界之义。
【科】何以故。
【科】圆融法界无尽缘起无一一切并不成故此俱论法性家实德故不可说其边量。
若无一一切不成如一斗即摄一升若无升斗即不成也。
【科】故此经偈云不可言说诸劫中演说一切不可说不可说劫犹可尽说不可说不可尽又偈云一切众生心悉可分别知一切剎微尘尚可算其数十方虚空界一毛犹可量菩萨初发心究竟不可测。
【科】良由此一乘圆极自在无碍法门得一即得一切故耳。
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或一切成一证一切证。
【科】因果俱齐无前后别故地论云以信地菩萨乃至与不思议佛法为一缘起以六相总别等义而用括之明知因果俱时相容相即各摄一切互为主伴深须思之此事不疑。
以因果相即同时相应初心菩萨与证极果位同一缘起以六相圆融而总括之。
【科】又此经云何以故此初发心菩萨即是佛故悉与三世诸如来等亦与三世佛境界等悉与三世佛正法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三世诸佛平等智慧所化众生皆悉同等又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如是云云无量广如经文。
初心菩萨与诸如来依正等说法等身量等智慧化生皆等至相云譬众流入海才入一滴即称周大海无始无终若余江河水之深不及入海一滴即用三乘中修三乘多劫不及在一乘中一念故。
【科】问此等叹因中德耳岂可即果德耶答此一乘义因果同体成一缘起得此即得彼由彼此相即故若不得者因即不成因何以故不得果故非因也。
以欢因中德岂可同彼果德耶答此一乘因果欲论其成者成复成欲在后成者后复后。
【科】问上言果分离缘不可说相但论因分者何故十信终心即辨作佛得果法也答今言作佛者但初从见闻已去乃至第二生即成解行解行终心因位穷满者於第三生即得彼究竟自在圆融果矣由此因体依果成故但因位满者胜进即没於果海中也为是证境界故不可说耳此如龙女及普庄严童子善财童子兜率天子等於三生中即克彼果义等广如经辨应准思之。
既果分不可说何故十信终心即辨果法耶答今言作佛乃约三生即得彼果出所以因依果成又因位穷满没同果海但是证境离乎说相此如龙女义当流惑之身疾得成佛普庄严童子三生成佛祗在一念善财童子现身究竟普贤之行后生即见佛兜率天子从三恶道出现身成佛至解行生即克彼果有谓龙女於南方成佛者终教示现八相成道岂同善财等於三世中克证彼果耶答今同列者约彼所证是同非以教分渐顿之异演义云法华佛慧即华严佛慧者是也。
【科】问上言一念即作佛者三乘中已有此义与此何别答三乘望理为一念即作佛今此一乘一念即得具足一切教义理事因果等如上一切法门及与一切众生皆悉同时同时作佛后后能新新断惑亦不住学地而成正觉具足十佛以现无尽逆顺德故及因陀罗微细九世十世等遍通诸位谓十信终心已去十解十行十回向十地及佛地等同时遍成无有前后具足一切耳。
可知答三下至相云若大乘明一念成佛义凡有二种一者会缘以入实性无多少故明一念成佛二者行行既满取最后一念名为成佛今此一乘明一念成佛如大乘取最后一念成佛即入一乘以后望初初念即成何以故以因果相即同时相应故。
【科】然此一念与百千劫无有异也宜须思之。
然此下一念多劫延促无碍也。
此即第三诸法相即自在门讫。
【科】四者因陀罗微细境界门此但从喻异前耳此上诸义体相自在隐映互现重重无尽。
即以帝释殿前珠网为喻十门唯此从喻受名犹如众镜相照众镜之影现一镜之中如是影中复现众影一一影中复现众影即重重现影成其无尽复无尽。
【科】故此经云於一微尘中各示那由他无数亿诸佛於中而说法於一微尘中现无量佛国须弥金刚围世间不迫迮於一微尘中现有三恶道天人阿修罗各各受业报此三偈即三世间也又云一切佛剎微尘等尔所佛坐一毛孔皆有无量菩萨众各为具说普贤行无量剎海处一毛悉坐菩提连华座遍满一切诸法界一切毛孔自在现又云如一微尘所示现一切微尘亦如是余者云云无量广如经辨。
如第七地经以三偈配三世间初偈此即智正觉世间次偈此据器世间次偈此即据众生世间又云下三偈皆依正无[得-彳]也。
【科】此等并是实义非变化成此是如理智中如量境也其余变化等者不入此例何以故此并是法性实德法尔如是也非诸分别情谓境界但此可去情思之。
此即是其法界缘起如理实德非是变化对缘方便说故若是大乘宗所明即言神力变化故若此宗明相入不论变化神力乃言自体常如此等。
【科】问上言一尘中现无量剎等者此但是一重现而已何故乃云重重现耶答此方说华严经时云一切微尘中亦如是说如彼微尘中说华严经时亦云一切微尘中亦如是说如是展转即重重无尽重重无尽也宜准思之。
一尘一剎但可乎遍云何重重答中据尘尘互遍展转无穷。
【科】问若据此文重重无尽有何分齐云何辨其始终等耶答随其智取举一为首余亦为伴据其首者即名当中余即眷属围绕上诸教义等并悉如是自在成耳及前相即相入自在等皆悉如是摄一切法尽穷法界并悉因陀罗成也。
斯则浑无疆界无始无终何缘辨得因果分齐耶答祗以随智差别故举一为主余即为伴如是教义等十门皆得自在反前二三两门皆悉融摄无尽。
【科】五者微细相容安立门此上诸义於一念中具足始终同时前后逆顺等一切法门於一念中炳然同时齐头显现无不明了犹如束箭齐头显现耳。
如一微尘即是小相元量佛国须弥金刚山等即是大相直以缘起实德无碍自在致使相容非人天所作故安立此约相说如瑠璃鉼盛多芥子顿然显现清凉云微细有三义一约所含微细犹如芥鉼以毛子能受彼诸剎诸剎不能徧毛孔故以毛据称性剎约存相二约能含微细以一毛一尘即能含故三约难知微细微尘不大剎亦不小而能广容即难知义今取束箭但同时齐头显现难见微细相容也。
【科】故此经云菩萨於一念中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流通舍利法住久近及所被益诸众生等於一念中皆悉显现广如经文又云一毛孔中无量佛剎庄严清净旷然安住又云於一尘内微细国土一切尘等悉於中住宜可如理思之。
可晓岂可须弥纳芥中将为难事哉理事等十门安立相容亦如是。
【科】问此义与上因陀罗云何别耶答重重隐映互现因陀罗摄齐头炳然现者微细摄此等诸义并别不同宜细思之。
可知。
【科】六者秘密隐显俱成门此上诸义隐覆显了俱时成就也。
还具前教等十门所言隐显者如涅盘经半字及满字昔说半字即显满字即隐今说满字即显半字即隐此约缘说隐显体无前后不相妨碍故名秘密。
【科】故此经云於此方入正受他方三昧起眼根入正受色尘三昧起等云云又云男子身入正受女人身三昧起等云云於一微尘入正受一切微尘三昧起一切微尘入正受一毛端头三昧起如是自在此隐彼显正受及起定同时秘密成矣又此经云十方世界有缘故往返出入度众生或见菩萨入正受或见菩萨从定起又於彼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现成正觉转正法轮入涅盘现分舍利度众生如是无量广如经辨又如佛为诸菩萨受记之时或现前受记或不现前秘密受记等。
可见。
【科】如上第一钱中十钱名为显了第二钱望第一钱中十即为秘密何以故见此不见彼故不相知故虽不相知见然即此成彼成故名俱成也应如是准思之。
古本云成此成彼演义亦同今云此成彼成者误也。
【科】七诸藏纯杂具德门此上诸义或纯或杂如前人法等若以人门取者即一切皆人故名为纯又即此人门具含理事等一切差别法故名杂又如菩萨入一三昧唯行布施无量无边更无余行故名纯或入一三昧即施戒度生等无量无边诸余杂行俱时成就也如是繁兴法界纯杂自在无不具足者矣宜可思准之。
此约诸度门说如就一施门说者一切万法皆悉名施所以名纯而此施门具诸度等行名为杂如是纯之与杂不相妨碍故名具德探玄中名广狭自在无碍门清凉云此门贤首新立以替至相十玄诸藏纯杂具德门意云一行为纯万行为杂等即事事无碍义若一理为纯万行为杂即理事无碍恐滥理事无碍所以改之。
【科】八者十世隔法异成门此上诸义遍十世中同时别异具足显现以时与法不相离故。
三世区分名为隔法而互相在即是异成以时依法有如见华开知是芳春茂盛是朱夏等皆因於物知四时也此上诸义今章多一杂字。
【科】言十世者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有过未及现在即为九世也然此九世迭相即入故成一总句总别合成十世也此十世具足别异同时显现成缘起故得即入也。
又过去说过去过去说现在过去说未来现在说过去现在说平等现在说未来未来说过去未来说现在未来说无尽以九世摄归一念故云十世。
【科】故此经云或以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或百千大劫为一念或一念即为百千大劫或过去劫入未来劫未来劫入过去劫如是自在时劫无碍相即入浑融成矣。
故教义理事等十门相即相入而不失前后差别之相。
【科】又此经云於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佛剎又云於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诸佛佛事又云於一微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转法轮如是云云无量广如经文此普摄上诸义门悉於十世中自在现耳宜可思之。
所引诸经显彼时处无碍互相融通也。
【科】九者唯心回转善成门此上诸义唯是一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转也但性起具德故异三乘耳然一心亦具足十种德如性起品中说十心义等者即其事也所以说十者欲显无尽故如是自在具足无穷种种德耳此上诸义门悉是此心自在作用更无余物故名唯心回转等宜思择之。
此约心说前诸义门等并是如来藏性清净真心之所建立若善若恶随心所转故云回转善成心外无别境故依古本多一为字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要问云一乘唯一心显性起具德故探玄改为主伴圆明具德门以唯心作玄门所以故不立之。
【科】十者托事显法生解门此上诸义随托别事以显别法谓诸理事等一切法门如此经中说十种宝王云等事相者此即诸法门也显上诸义可贵故立宝以标之显上诸义自在故标王以显之表上诸义润益故资泽故断腭故以云标之矣如是等事云云无量如经思之。
此约智说言托事者如经举金色世界之事即显始起於实际之法一切幢一切盖等事是行体也又如法界品云开楼阁门见弥勒菩萨所行因事至菩提道以楼观即菩提相所以言显法生解也龂腭者乃云之相探玄第二云重(平声)云是龂腭义又重(上声)云是叆叇义第五又云菩萨是体云是相以诸菩萨含法雨故相龂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