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虎集

  偈曰。
  心净佛土净。心秽此土秽。净秽既在心。如何别寻理。但观心未生。净秽在何处。此观若透彻。众罪自消灭。不待莲花开。香光从口出。南无阿弥陀。佛即自心觉。觉即情不生。情生成杀佛。杀佛堕地狱。难生莲花国。能使情不生。弥陀自来迎。莲花为胞胎。永不作众生。念佛虽不难。难破逆顺关。逆顺关若破。始面弥陀颜。

  曹溪澄印德清禅师(嗣少室禅师)

  师。别号憨山。全椒蔡氏子。母洪氏。夙供观音菩萨祈请生。师以重胞显。邻妪惊相告。知不凡矣。甫期。风痁且死。母号呼菩萨。许舍出家。寻愈。送入长干报恩寺西林长老披剃。依云谷禅师。住天界。师拈念佛是谁公案。猛参十旬。疽发於背。乃自哀祷佛前。许诵华严十部。告假一夕。旦起疽平矣。益自励。北游。参徧融啸岩大千之嵩山。谒初祖面壁处。郡守陈公。刻肇论属师校。师于不迁论。久疑旋岚偃岳。后忽从梵志非昔人句。而豁然了悟曰。快哉。诸法真无去来也。即下禅床礼佛。则无起动相。揭帘见舞叶。则无摇动相。撒溺。则无流动相。生来死去之疑。从此永释。乃书偈曰。生死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信。鼻孔向下。明旦。同参妙峰见而怪之曰。且喜有住山本钱了会。伏牛法光禅师。具宗门作用。师请益。曰。无奇特。只离心意识参。出圣凡路学。师往憨山住。一日粥罢经行。介尔立定。不见身心世界。唯一大光明圆满。无边山河大地。影现其中。比觉觅身心了不可得。即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此湛然度日。一切声色无碍。知见顿空。师常以修西方法要示众。有云。
  净土一门。往往士大夫。谈说专为中下根设。殊不知。此门三根普摄。无机不收。最为广大。且又简而易行。即古之祖师。悟道之后。回心向净土者不少。如永明中峰诸大禅师。非一人也。但修行念佛。有上中下三根不同。故净土九品。亦因根有别也。然净土有三种者。一常寂光土。二实报庄严土。三方便有余土。此即凡圣同居土。且此三土。修因不同故。多感各别。试略言之。
  一常寂光土。即圆觉经所云大光明藏。此中圣凡平等。依正不分。唯佛法身。湛然常寂。乃诸佛所证。法身境界。此唯从上诸祖。一念顿悟法身。妙契同体。入佛境界者所居。此正上上根人之净土。
  二实报庄严土。此即二十重华藏世界。乃报身佛所居。单为十地菩萨转大法轮之净土。即二乘声闻不见不闻。此即法华会上诸授记之人。待多劫修因。将来所感。此中一分之净土。此殊非寻常易易可到也。
  三方便有余土。亦名凡圣同居土。此正九品分别。乃弥陀之化土也。以华藏世界。有二十重。从第一重至第十三重。为娑婆世界。乃十三重之中心主剎。其极乐土。与娑婆正等。从中至西。华叶边际。故云过十万亿佛土之外。与娑婆并列者。以十方佛土。独有娑婆为秽恶。土石诸山。杂秽充满。三途八难。众苦所聚。名为堪忍。众生刚强。最难调化。故我释迦文佛。纵以十善。化导人天。亦在生死之中。未出轮回。若参禅悟心。又难顿悟。故设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名为横超三界。以仗阿弥陀佛因中愿力。凡念佛者。弥陀定来接引。生彼净土。故易生耳。此虽未断烦恼。以但得生彼国。见佛闻法。居不退地。永不落三界生死。从此发愿。再来三界度生。则来去自在。不被生死苦恼羁留。所以永明禅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是也。此一法门。一生精诚可办。一得生彼。顿脱生死。永出轮回。况参禅了生死难。念佛了生死易。只要当人一念真实。肯切苦心耳。

  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传。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不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疎。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有别妙法哉。即到云栖山中。书一偈示众云。
  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须要识生死心。痴爱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难解脱。痴爱即是念佛心。即将念佛断痴爱。痴爱若能念念断。心心弥陀全身现。即此便是真精进。不可一念暂忘却。净土就在净心中。不得向外别寻觅。

  示西印净公等。有云

  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
  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捄头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是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佛祖修行之要。唯有禅净二门。兼以万行庄严。是为正修行路。比来学人。参禅者。多被邪师过谬。引入邪见稠林。堕我慢魔增外道种。是大可忧。况十无一人得解脱处。似此不唯自误。抑且误人。可不惧哉。是故。老人极力主张净土真修。最为要妙。然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提一句弥陀过日。能如此用心。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死生净土之时节也。

  寿昌无明慧经禅师(嗣廪山忠禅师)

  师。讳慧经。号无明。抚州崇仁裴氏子。母初产难。祖父诵金刚经。遂得娩。因名慧经。颕异不群。形仪苍古。若逸鹤凌空。天性澹然。无所嗜好。九岁入乡校。便问浩然之气。师异之。居恒无意於人间世者。年十七遂弃笔砚。慨然有向道志。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经。阅辄终卷。如获故物。士奇之。由此断荤酒。决出世志。时蕴空禅师。说法廪山。遂往依之。执劳三载。不违师训。尝疑金刚经四句偈。一日见传大师颂曰。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师不觉洒然。有徧界放光明之句。偶阅大藏一览。至宗眼品。始知有教外别传之旨。至於五宗差别。窃又疑之。迷闷八个月。愚愚若鲁。人以患痴。久之有省。於是。切有参究志。遂辞廪山。至峨峰深处。诛茅以居。誓不发明大事。决不出此山。三年人无知者。因阅传灯。有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师於是。疑情顿发。至忘寝食。一日。因搬石坚不能动。极力一推。豁然大悟。冲口说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归呈廪山。山为印证。后住寿昌。亲自开田。日供三百众。暮归即说法要。末后预知时。乃诫曰。古人护惜常住。犹如命根。老僧不惜身命。为安常住。吾自此不复砌石矣。手书遍辞远近道侣。勉以叩己真参。遂端坐而化。憨山谓。师峻节孤风。诚足以起末俗。至其精进忍力。当求之於古人。虽影不出山。而声光远及。果言不谬也。师示曰。学佛道者。第一不得住学地。要行到佛祖田地始得。故善财参一百余城。但言我先发菩提心。云何教我学菩萨道。如云无有一法可得。名菩提心。从上诸祖所得。岂有少法可得也。故僧问九峰虔曰。祖祖相传。复传何事。峰曰。释迦悭。迦叶富。僧问。如何是释迦悭。峰曰。无物与人。僧曰。如何是迦叶富。峰曰。国内孟尝君。僧曰。毕竟传底事作么。峰曰。百岁老人分夜灯。你仔细看。是有学是无学。虽然如是。直是行到。方知有此事。但行不学。十有九到。但学不行。十无一到。学行两全。十修十到。故释迦六年苦行。达磨九年面壁。马祖二十年不开口。赵州八十岁犹行脚。古今得此旨者。笔言难尽。一个个都是实行上。做一时打破漆桶。自然头头上合。物物上明。古今用不尽底。到手了也。要用时。果如贫婆[打-丁+婪]草。随手拈来。不行但学。纵在三藏腹中穿下过。千七百则透将来。及乎定业到时。未免一场热闹。想无别念。只是啊[口*耶]。然定业者何。即是无始熟用之境也。虽知此咎。尽力扫除。愈加纷杂。行力不久。虽然进修。又不知不觉。
  打合混作一块去也。若要定业冤家散去。第一不得打埋他。但把个敌生死的话头。顿在面前必然。胡思洞里。这些闲神。野鬼妖狐。怪类魔众。都近不得也。昔盘特伽尊者。曾持扫帚二十年。生死心破。证无生忍。安有尽力行持者。而不瞥地耶。切莫恣肄言易。山僧三十年来。着实力行。尚自走作。何况不下死工夫。得成就哉。故汾阳云。古人二三十年。方才成办。况乎今时。予每向人前。不敢言易。不是用实力。曾觑破古人巴鼻。安敢说这个话。定不是饶舌瞒人。瞒人之罪。定非轻也。众等若肯发心。从善财本分上用底。诸师话头上做将去。愤然一念。弗计远近年月。管取有日。如云开见月。大地光辉。就解向佛。未行到处。把关下寨。拦挡野狐。拣辨是非。入平等际。却不被六师牵入社火队。诱坏后昆。污渎先圣。真师子儿。一拨便转。决择种性。若非饮光别传印子上的。纵是足踏莲花。头垂宝盖。辩若悬河。横身宇宙。一定当面便吐。何则。祇要选取一个。定乾坤底手段。没渣滓的心肠。扶振宗风。作将来眼。佛法千生莫遇。祖道万世难逢。某幸缘一遇。如获无孔铁锤。身心迷闷有年。忽於大好山过。如得至宝。忻跃未已。迨至今时。用度不尽。伏冀当来好心珍重。师常净土法门示人。念佛偈曰。
  念佛人要心净  净心念佛净心听  心即佛兮佛即心  成佛无非心净定  念佛人要殷勤  净念相继佛先成  佛心充满于法界  一念无差最上乘  心念佛绝狐疑  狐疑净尽即菩提  念念不生无系累  十方三界普光辉  念即佛佛即念  万法归一生灵焰  灵焰光中发异苗  自然不落诸方便  念佛心即净土  净心诸佛依中住  念佛心胜万缘空  空心早上无生路  念佛人要心正  正心一似玻璃镜  十方明净物难逃  万象森罗心地印  念佛人要真切  切心念佛狂心歇  歇却狂心佛现前  光辉一似澄潭月  波澜浩荡不相干  圣凡示现离生灭  念佛心听时节  时节到时心自悦  似遭网打破大散关  如失珠抒教黄河竭  见有是利不思议  非为饶舌为君说  念佛心须猛究  直下念中追本有  非因念佛得成佛  佛性亘然长不朽  剔起眉毛须自看  瞥然亲自忘前咎  念佛人有因由  信心不与法为俦  参禅讲解全不顾  直下心明始便休  露地牛耕翻大地  漫天网收摄貔貅  生擒活捉威天下  越祖超宗异路头  普劝念佛参禅者  莫把家亲当怨雠

  福州鼓山永觉元贤禅师(嗣寿昌经禅师)

  师。建宁蔡氏子。为庠生时。读书山剎。偶闻僧偈思出尘。参寿昌於董岩。呈南泉斩猫颂。昌曰。此事。不可於一机一境上取。则须是百匝千重。垂手直过。尚当遇人。所谓身虽已在清霄外。犹更将身入众藏。是参学眼也。因勉看云门乾屎橛。年四十弃家。依寿昌落发。一日遇昌田中。归逆问曰。如何是清净光明身。昌振衣而立。师曰。秪此更别有。昌拂衣便行。师入方丈礼拜。不及启口。昌连打三棒曰。向后不得草草。作礼而退。师偶闻僧诵曰。诸佛罄欬。俱共弹指。乃彻见寿昌用处。有偈曰。金鸡啄破碧琉璃。万歇千休秪自知。稳卧片帆天正朗。前山无复雨鸠啼。住鼓山。犹信六字弥陀。为末法津梁。乃宗云栖。撮念佛旨要。以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