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莲邦消息
莲邦消息
定慧相随品第六
一切佛清凉妙法。以戒为先。戒者止也。止恶行善。止世间善。行出世间善。止粗善。行妙善。善之妙也。心常超过一切境界。神光不动。万法皆闲。名之曰定。心常照见一切境界。神用不测。万法皆灵。名之曰慧。定中不知有慧。慧月常圆。慧中不说有定。定光常住。其中道理。有浅有深。
交互引生一妙 安然不作三观 直取光明法界 宝用如珠走盘
昔大势至菩萨。在棱严会上。自述圆通境界。乃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念时是定。入时是慧。入无生忍后。摄念佛人。归於净土。念而入是定。摄而归是慧。此是一人之定慧。念佛三昧为定。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为慧。此又两菩萨共一定慧也。佛用两菩萨以成熟众生。自身凝睟是定。十方化往上善全临是慧。此又交错而为定慧也。
一佛是定 专念是慧 念入佛慧 真成三昧
念佛之人。既然修行。先要明理。若於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兄弟五伦。多诸败德。则定慧之种已伤。不能往生净土。
莲花韵自清 光圆气乃足 娑婆闹不清 依旧沈诸欲
念佛之人。既然修行。先要得路。若一味入种种邪教。背佛忘亲。托说升天见鬼。此人死后。必堕无疑。定慧之路既差。不能往生净土。
一直归家去 中闲无二路 离佛求菩提 无汝站脚处
念佛之人。既然修行。不可泛泛。若又念释迦本师。又念药师琉璃。又念宝髻如来。以为放生。又念毗卢遮那。以为是花严主佛。头头不了。账账不清。一佛既无感通。千佛何从救汝。骑双头马。踏两头船。定慧之功既非。不能往生净土。
一佛无量佛 莫作种种见 会念弥陀者 佛佛皆护念
念佛之人。既然修行。不可夹杂。又要拜忏。又要拜经。又要持咒。又要看经。又要苦行朝山。又要闭关入定。又要长坐不睡。又要辟谷离人。又要多集事缘。又要高居名相。打算既熟。心光全昏。才落一机。便堕生死。可知道。念佛为正。诸行为助。不知主客。认奴为郎。断无出头之路。苦哉大险。一死一生。何了局也。定慧之力既分。不能往生净土。
心念纷飞起 无一而可成 他端得力处 弥陀更不真
念佛之人。既要修行。不可太过。慈则缠缚。忍则无情。全非佛心。有何正念。要使物来顺应。事过即空。亦不宜深入山林。昏昏死於一法。亦不宜杂然尘俗。扰扰无有出期。单入一边。终成堕落。定慧之性偏枯。不能往生净土。
水火常相济 生杀用都灵 能死不能活 断非西方人
念佛之人。既然修行。必先离障。凡生平。一人之不舍。一物之不忘。一事之留神。一端之抱憾。到了命终。总要分神。神既分了。念何能圆。念既不圆。佛何能应。定慧之用不灵。不能往生净土。
真心无量光 光中世界净 有障须忏悔 便是心王印
念佛之人。既然修行。不可落空。若不发愿。难成净土。愿既发了。早晚要熟习其愿。每晨昏拜佛。头至地必至诚祝云。弟子某人。一心求生极乐世界。如是愿愿相接。暖气不断。与佛常亲。自然得手。必不可神光离合。或行或止。使无上宝愿。转落空亡。是为至要。若忘失了。即昏散矣。定慧之功有亏。不能往生净土。
纯心终入脉 恍惚即亡真 愿愿交光处 弥陀度此人
念佛之人。既然修行。於本参一句。不可忽略。此阿弥陀佛四字。乃是我救命金刚宝剑。若是工夫有进退。不能打成一片。耽图顺习。流入死生。一念才非。全身悉堕。古人用心。则不如是。除吃饭睡寤。这一句都是炯炯现前。无断无续。乃至吃饭睡寤时。亦是此一句炯炯现前。则大妙矣。或疑。睡着无梦。这一句还现前否。曰现。问何以知其现。曰汝在何处睡。曰我睡床上。曰。汝早不能现前也。着衣吃饭。皆在阿弥陀佛大光明中。不曾咬着一粒米。不曾挂着一条丝。只为生死事大。不能半路歇手。汝却见床不见佛。哀哉。定慧之境不纯。不能往生净土。
十面纵横处 三生得力时 只消一句佛 以外更何知
念佛之人。既是修行。便要去疑惑。一者疑人。说他未必生净土。空空劝人。未足信也。二者疑法。说修行不易。深大法门。尚难成佛。何况匇匇世上凡人。念了四个字。望此大大好处。不足信也。三者疑已。看世上人。固不同样。有去有不去。但我此一身。妄影既多。功夫又浅。尘劳难歇。悟境全无。焉能指望。佛恩虽宽。不度下劣。我且下种。姑待来生。强说生西。我不信也。如此三疑。自戕真种。莲花未茂。自起猛风。可惜哉。定慧之运不超。不能往生净土。
玲珑诸佛境 全现一心中 镜里融光影 何曾说异同
念佛之人。既要修行。当破尽情量。一切儒道诸家之说。勿存留作解。自碍真光。於禅净异同。亦双双打落。单留一念。四字才圆。若作禅之五宗。教之三派。律之持犯。净之偏圆。太作是非。横分高下。一真既掩。九品皆空。哀哉轮回。再受无穷之厄矣。上上下下。随分得之。度人度己。能行即行。既不可忘。亦不可执。悲光智力。不少不多。自有往生消息也。若见时了了。行时昏昏。说得分明。修得勉强。四字提不起。六道必长居。定慧之心未消。不能往生净土。
欲去即便去 欲住即便住 极乐无量光 明明一条路
是故定慧。常於有心处习之。常於无心处得之。有心处无心。则习之纯矣。无心处能用其心。则非死水矣。死水不藏龙。真际中。圆圆不隔。方为了事。
一句四个字 送汝到西方 若愁不得去 及早好商量
念念现前品第七
果肯用心。一真自现。弥陀净土。岂在远乎。迷此别求。哀哉永劫。昔皇甫士坊。作净土十二时颂。词旨老实。感动人心。今诵之。以警诸仁者。
平旦寅。常时佛课在凌晨。一刻工夫十声号。能超生死出沈沦。希有法。妙难论。往生全以信为因。君能信受无疑惑。便是多生授记人。
日出卯。朝露易晞人易老。试将亲友细思量。眼前多少埋荒草。要修行。须及早。一寸光阴无价宝。闲时不肯念弥陀。只待临终空懊恼。
日高辰。人世迁居必择邻。莫向人天求福报。寿终难免再沈沦。生忉利。作转轮。暂时快乐未为真。劝君念佛求西去。永作逍遥自在人。
禺中巳。食时处处炊烟起。自餐饱饭自充饥。自己修持了生死。子忆母。母忆子。到底工夫全在己。弃舍身心见愿王。十万余程近如咫。
日南午。佛日当空目不睹。一条直路少人行。反向长途受辛苦。不谈禅。不挥尘。念念弥陀常作主。虽然身未出娑婆。栖神已在莲花土。
日昳未。六蛇共室真堪畏。出没阎浮是几遭。多生还不分泾渭。猛回头。涤尘胃。人命无常须不讳。死字常将挂在眉。才觉西方有滋味。
晡时申。叹息人身似转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休错过。莫因循。几多带角与披鳞。千佛慈悲难救度。尘沙劫数自沈沦。
日落酉。返照余光不长久。堪笑愚人顾目前。死生大事君知否。臭钱财。闲茶酒。赚得凡夫终日走。波波不暇念弥陀。日月到来空束手。
黄昏戌。一盏孤灯明夜室。上床别了袜和鞋。魂梦冥冥黑如漆。叹人身。容易失。要出轮回须念佛。无边罪障一时消。佛光皎似千轮日。
人定亥。富贵功名不常在。枕上黄梁梦未醒。痴情犹自忧千载。略因循。成懈怠。一息不来穷劫悔。孤负西方老愿王。遥垂金臂恩如海。
夜半子。净秽相形分彼此。不是娑婆苦折磨。谁肯灰心厌生死。既厌离。要知止。黄金地上乐无比。眼前烦恼为谁来。都是西方促装使。
鸡鸣丑。君欲往生谁掣肘。烦恼场中正好修。念佛须教心应口。离是非。无可否。凡事随缘我何有。但看莲花不陆生。结根偏在泥中藕。
此十二时颂。所说虽粗。可以启发。古人云。诸人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果然十二时中。念念用心。处处忆佛。虽不能使十二时。亦不为十二时辰使矣。但念念工夫。必生效验。不贪效验。方是工夫。切不可以念念现前为自足。盖正念所结理事二种好境界。皆是幻果。不可贪其味。才生一念。即堕落有期。彼外道魔王。纯乎以境界为事。为佛弟子。求生极乐。转转落境。即是谤三宝也。念念之功。须於一切时一切处用心。空空灵灵。久而自应。盖用心非用。方能契真。此心一真。即是念佛心性。於心性上现出一句佛。才是真佛。不然。动静都成境界。念佛总不能达边到底。如棒击水。何异不击乎。如刀割水。何殊不割乎。有事而无功。是为痴人。无事而有功。方为智者。虽然。无事不妨有事。方是真无事也。方是念佛心性也。若起心动念而求无事。乃多事极矣。
虎斗龙争势已平 江天风静月华清 闻君欲觅还乡诀 认取凉宵念佛声
何以念念之功。要从耳根起。盖人止六根。而眼鼻身三根太拙。功德不全。依法花经。唯耳舌意三根。最为圆快。是故入手从此三者起。此三之中。意根是心之几。念佛之念。依他而现。既现於意。乃运舌而出声。舌意二根。劳久则倦。无有入路。仍有退机。必用耳以听之。耳主神明出入。略一注之。意根即空灵宛转。不落动静。舌根任他高低运用。全不拘束他。微风吹动。则念佛自然。如天乐鸣空。云中雁语。风铃在塔。鼓角依更。我不责之鸣。而任其自鸣。斯可以得其大意矣。大意既得。再细研之。
静观烦恼成璎珞 多用音声作管弦 何处天涯方扰扰 半空明月已将圆
细之又细。我不知之。诸仁者。当自知。勿着痕迹。
劝君休辨浅和深 离念须臾得好音 十面风声齐入化 定中消息比眠琴
虽然。未足以尽其妙也。
弦外音声听更清 本来尘世即无生 雁鸿影落江波上 非有非无画不成
又有观想念佛一门。从有生灭中。一转而入无生灭性。盖此有生灭。全依不生灭者起。故一转即回头也。其中二法最要。一者。直观丈六弥陀。立池水上。二者。专想弥陀眉间白毫也。白毫八棱。中空色白。右旋五转。散作无边光。徧摄群生。归於净土。此白毫观成。入路最捷。注想两眉中间。久之自然显现。但观想所引之境。亦从心性中来。故作观持名。皆得称为念佛矣。若强役妄心。捏成幻相。邪观既发。魔境乃生。不可救也。
一佛当令 千魔退听 何以能之 此心不病
所以十六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汝等心想佛时。此身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乃言体上之用。是佛乃言用上之体。一切佛法。本来现成。借观而现。现於自心。非造作而后有也。
无作之作 作而不作 无是无非 佛佛灵机
不明法界之全。休谈观想。未悟棱严之旨。莫学禅那。修行美名。必不可贪。修行好相。必不可取。不牵名相。便是知音。
音光涵一际 苦海息奔腾 念念弥陀现 空灵镜里灯
往生入位品第八
时候已到。自己须知。错过机关。千生难遇。既然时时回向西方。步步求生净土。佛心感动。小示光仪。偶生一念之粗。即障无边之妙。如此之病。病者不知。世无医人。能医此病。当於一切处用心。妙遇真宗。平常接待。则无事矣。无事则现前无障。空空任现。运运常灵。时至往生。更无疑惑。病是何事。而汝忧之。当早舍身。心。专一待死。死即往生。非待非不待。乃为好手。
众生会谋生 死时不会死 颠倒既现前 难入莲花里
一切净土诸书。所有回向之文。只有莲池四百字一篇。才为圆密。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於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於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以来。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於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堕。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於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於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花中。花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於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此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