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报恩论
报恩论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一大事因缘者。死生是也。生必有死。常事常理。何为大事。盖生者欲之极。死者恶之极。蠢蠢凡愚。莫不皆然。故孟子云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恶有甚於死者。人皆有之。贤者能弗丧耳。充此欲恶之极。可以无所不至。理喻势禁。二者俱穷。然虽欲之极。而生终不可以苟得。虽恶之极。而死终不可以苟免。亦万亿愚贱之所莫能柰何也。至於莫能奈何。而欲恶之心终不死。然后常住真心本无生灭之理。可以方便开示。有本无生灭之理以顺其欲恶。然后可以闭塞恶门。开通善道。如来所谓张大教网。入生死海。漉人天鱼。置涅盘岸者。手眼全在此际。故曰一大事因缘。又曰观众生机熟。示现受生。世人着眼大事二字。忽略因缘二字。遂以死生事大。无常迅速语意。依稀解会。则是专为一己生死。何所谓众生机熟哉。
今人多言儒家但有入世法。佛家兼有出世法。古来若僧若俗。通晓佛理者。亦不免作此语。不惟鄙浅。且多误人。兹详辨之。惟入世法。无出世法。无量寿经反覆开示二千余言。不出三纲五常。而总结以度世上天泥洹之道。其证一。遗教经佛临涅盘。略说法要二千余言。首以净戒。终以四谛。而总结之以当勤精进。早求解脱。其证二。金刚经以无我人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证三。法华经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其证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知出世法。即在入世法中。换名不换体。缘但就常住法身言之。则本未尝入。何所谓出。兼就一期报身言之。则始终不能离世。又安能出世哉。侍者问鸟窝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拈起布毛吹之。白香山问佛法。师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人问师前答怎地奇特。后答三岁孩儿都说得。师云三岁孩儿说得。八十老人行不得。可知不能入世者。必不能出世。其所谓出。高则不过二乘。下则竟是邪魔。毕竟不出三界。正我佛所深呵也。
佛法平等者。乃物物本来平等。今令各还本位。故称佛法平等。譬如色有妍[娟-月+虫]。不到眼则已。到则普见。声有清浊。不入耳则已。入则普闻。此即眼耳之本来平等处。并非不可拣择。实是不能拣择。乍见闻时。自然妍还他妍。[娟-月+虫]还他[娟-月+虫]。清还他清。浊还他浊。此即物物之本来平等处。并非不可安排。实在无从安排。人惟从不能拣择无可安排中。工夫打成一片。亲切证到是个甚么。佛法尽在是矣。不得将儒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依稀解会。近来一种邪魔。误解此二语。又误解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二语。男女混杂。则曰平等无男女相。善恶不分。则曰平等无善恶相。世法败坏至此。佛法从何建立。安得大权菩萨。现宰官身。起而正之。
达摩答异见王问性。云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徧现俱赅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此数语宋儒误解。以为与告子以知觉运动为性同病。正孟子所呵。不知见闻等六者。原是知觉运动。其每句安一在字。是何物耶。明道先生云。会得时自活泼泼地。不会得只是弄精魂。斯不误矣。近来宗徒。逢人问着。便擎拳竖掌。说相似禅。余尝问如何是徧现俱赅沙界。便举手指眼前。又问如何是收摄在一微尘。便默坐良久。余曰正好错会。假饶不错。也只是达磨底。大德分上如何。其人罔措。反诘。余曰不辞道破。恐道了又只是我底。与大德分上仍没交涉。固诘不已。曰但道适来错在何处。余曰适来原不错。只消倒过来。其人有省。余后举似许灵虚。灵虚亦首肯。余两人都不会禅。痛宗门之埽地。并此不解。因记其说於此。俟诸方明眼检点。
达磨在西竺为二十八祖。在东土为初祖。受二十七初祖般若多罗尊者之传。发明心要。先在本国降化六宗。一有相宗。二无相宗。三定慧宗。四戒行宗。五无得宗。六寂静宗。后至中国。见梁武帝。机缘不合。退入嵩山少室。面壁枯坐九年。罕与人接。盖为当时义学家执着文字。讲得口水漉漉地。故以枯坐不语痛埽之。据此可见达磨早证圣道。故能降化六宗。并非到中国后。方学坐禅也。世人误解。谓是九年枯坐面壁功成。以讹传讹。外道邪师。因此伪造达磨胎息歌。(如云一息便指。气气归脐。一提便咽。三家相见云云。此楞严十种仙中之邪法。大悖佛教。达磨安得有此)引诱男女。教他结跏趺坐。海底穴不得着[柷-口+登]。运气咽津。种种邪法。试问此类。多在色身上打点。如何可对妇女面谈。且莫论从此别生过犯。即其误信之根。利者功夫逼紧。现诸怪异。为魔所摄。而根钝者。至於积年呆坐。不食不眠。深山穷谷中。往往有肌体衣服。与土石黏连不分。惟两眼尚自闪烁者。非鬼非人。不死不活。哀哉哀哉。假饶如此成佛。於己何益。於世何补。西来大法。安能流传到今。普望明眼作家。逢人开导。世道隆污。法门兴替。关系均不小也。
代众回向发愿疏
净业弟子沈善登等同共发心。不为自求世间福报。祇以上年杭州般若庵僧妙然。倡愿摩崖大字阿弥陀经。属付弟子善登书写。今於本年二月十五日。在江苏吴县圣恩寺。延请住持僧中安。依法结坛。对佛长跽。虔持秽迹金刚咒。敬谨书写。字字顶礼。并遵造像法式。一一密安梵书[口*纥]哩字种。冀此经法。普放光明。常住不坏。阅三七日写毕复如前法。写楞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留藏本寺。荷蒙慈佑。次第告成。因竭愚忱。依教演说净土法门纲宗。无量寿经纲宗。往生正因定论。五逆谤法不得往生说。各一篇。及二教通喻一篇。辨正沿讹等杂说二十五则。综为报恩论。二万余言。清稿先具。余意未尽。如劝俗醒迷等歌。拟撤坛后续成。以显正教。翊皇度。息诤辨。破邪外。仰答慈恩万分之一。自发笔日始。弟子胡雅澄张敬朱谦张德培等。随同念佛。寺僧中安。亦随喜助念。共历五十三昼夜。无间无杂。於今四月初八日佛诞良辰。一切圆满。剖沥微忱。愿垂听许。伏念大法东流。垂二千载。历代崇奉。无踰本朝列圣宏扬。佐成上理。盖惟圣知圣。导俗无方。以心合心。同民出治。本见仁而见知。为与知而与能。默寓劝惩。曲谈因果。顺幽明之一理。开折摄之二门。斯欲恶之与同。自观听而不惑。近自数十年来。中外多故。民病财殚。治世资生。上下交瘁。至教因兹讹替。魔说日以喧豗。往岁兵灾。较然覆辙。曾疮痍之甫起。昧萌蘖之有由。凡我同伦。鲜克远览。或因噎而废食。甚吹毛以索癍。执一家门户之私言。忘列圣提撕之深意。龙藏未窥只字。狐疑已溢千端。遂令学语浅夫。效尤苦诤。邪见外道。抵隙生心。树党售较。诬民惑世。法门既坏。名教亦亏。弟子等半解一知。口众我寡。挽回路绝。呼吁天高。惟同体之大悲。或积诚而冥感。既幸宿沾法乳。薄植信心。忍坐视其沦胥。负含灵之同具。虽复障深慧浅。业重福轻。自度未能。敢云普济。而力不自量。心不自安。愿以五十三昼夜中书写持诵毫末善根。代为回向。所冀他方此界。男众女流。尽其毕生所积疑谤。或囿於方俗。或溺於见闻。或借此以称能。或无知而误会。如是等众。下逮愚氓。或轻听邪师。曾立恶誓。或被牵魔侣。误入岐途。或中悔而已迟。或护前而不觉。种种缘业。种种罪愆。若重若轻。若故若误。若覆若露。若忆若忘。仗佛威神。普与忏悔。愿从今日。穷尽未来。一切异见众生。早萌信种。一切执迷魔外。悉化正因。同入愿门。同归觉路。同扶圣化。同作良民。弟子等今生多生。宛愆业障。承斯善利。亦悉消除。尽此报身。同生安养。仍回浊世。广度众生。统祈三宝证明。哀悯摄受。谨疏上闻。
光绪四年四月初八日
写经记
圣清光绪三年丁丑。般若庵僧妙然。募刻此经。明年戊寅二月佛涅盘日。桐乡沈善登。结坛吴县圣恩寺。对佛长跽。顶礼书写。笔墨到处。以秽迹金刚咒摄持之。并仿造像法式。字字安●([口*纥]里伊斯四合音)字种。阅三七日写成复写楞严大势至圆通章。表法门所自始。留本寺。别勒石。既毕。略述净土大旨。汛及儒佛异同。为报恩论。以显正教。翊圣化。息诤辨。破邪外。余二万言。海盐胡雅澄。张敬。张德培。海宁朱谦。同会念佛。轮转五十三昼夜不绝声。住持僧中安。随喜助念。至四月佛降生日。一切圆满。其檀施为钱唐许息庵樾身。并与中安。及余姚钱步高为外护。坛内给事。则甘泉强庆恩。临胊谭心成。例得并书。阁笔谨记。
报恩论卷正上
报恩论卷正下
醒迷歌(五十章○写经坛中。原作十四章。与劝俗歌同例。杂以里谚。使上中下根。皆易晓了。原不敢渎搢绅先生也。越今二十年。悯时局之阽危。民心之乖离日甚。因取旧稿。稍稍润色之。并省为十章。而增四十章於前。以讽当路诸君子。庶几悔祸。勿复执腐儒门户之见。为外道渊丛之殴。衰病余生。见闻浅陋。倘并世不乏有心人。欲求其语趣。别有经正民兴说。详在卷附。虽必为讲学家所诟病。亦不遑自恤焉)
佛教与儒教。可以心理通。言说皆应迹。万万难强同。门内巧推附。门外丑抵攻。何不将此心。普入众生中。(一)
迁殷动浮言。先人作灾福。寻师视三军。亦云梦与卜。人心有鬼神。驭世微权托。即此是教原。一大事机熟。(二)
死生有其说。鬼神有情状。合之以教民。厚本而尊上。一气论屈伸。丧祭等诬妄。死则还太虚。天民真逸荡。(三)
授田复还田。孅悉到余夫。民无甚贫富。后世能也无。相形岂不羡。畏死忍须臾。来生仗佛力。此情其念诸。(四)
小学徧国中。大学罗俊选。王子齿庶人。性善无贵贱。此意一以亡。入梦金人现。咄哉本论篇。道得祇一半。(五)
昌黎不知佛。儒术见根本。原道良相心。苍生要安稳。野狐腥秽涎。殷鉴况滋近。不同门户私。争胜弄唇吻。(六)
陈时观民风。纳贾观好恶。四教亦非他。当代之掌故。荣古而陋今。乃诧用行误。从此[ㄙ/〦/虫][ㄙ/〦/虫]氓。永断入头路。(七)
虞廷授受语。仲尼祖述焉。明称亦以命。何处益三言。伪书巧回互。突出拈花前。从兹孔教外。别有心法传。(八)
华严四法界。理事双圆融。体微用则显。不二台观宗。子思述祖德。乃似他家风。三身性道教。枕秘将毋同。(九)
輶轩不采诗。诗亡春秋作。是是而非非。凡以同恶欲。五孝立大本。天性无不足。中庸拟华严。两经束高阁。(十)
大学明政本。修治有次第。物来心有知。着力在诚意。推之好恶同。始能畏民志。如何道阙讹。支离乖大义。(十一)
三吴庶富教。让王开其先。圣人称至德。难弟但中权。同逃不同赞。倘出庄列篇。文身且断发。抹杀三千年。(十二)
才窥少分禅。举出大头[话-日+口]。十年读其书。弗觉吁可怪。净宗道平常。又怕齿牙挂。知他何心行。应示孔子戒。(十三)
才将佛字提。元辩渺河汉。离句绝百非。怕落断常见。譬诸吾道传。开口说一贯。手无一文钱。何处用钱串。(十四)
即论一贯传。归结民生重。参乎说哀矜。赐也叹绥动。撰集多苦心。两语揭真种。可怜七百年。空谈禅儱侗。(十五)
空谈窥圣人。大似雾中坐。不见微子篇。明白两言我。曰惟斯人徒。曰无可不可。推高而凿深。祸烈祖龙火。(十六)
空谈道统传。无乃语颠倒。不见尧曰篇。从政有心要。尊美首因民。屏恶先不教。四海倘困穷。何畏俨然貌。(十七)
祸福由自召。有时颠倒施。不答南宫问。知其所不知。昨夜又明日。正系今日思。诵言而忘味。三生真我欺。(十八)
三生固茫然。往生有谁见。借问有生来。可识厥初面。匇匇数十年。一瞥隙中电。平心放下看。无量光寿现。(十九)
孔子去文王。五百有余载。黮黑颀而长。琴罢宛然在。现量难为言。拈向指弦外。且道观佛门。何故便惊怪。(二十)
声音道最微。恍惚中有像。八变地示出。六变天神降。真言三密宗。先梵一音畅。同是谱宫商。何泥文字相。(二十一)
五胡云扰时。性命争呼吸。大悲乘愿轮。异地并来集。栖止视远安。去杀赖澄什。洵知出世心。总为度生急。(二十二)
历代护法君。往往在开国。藉以维人心。正史多讳饰。性道驾空谈。兴衰昧实迹。温公真我师。斯言不可易。(二十三)
世祖建皇坛。开国法轮转。劝善颁要言。佛语选平浅。语浅入人深。乐与民同善。一举国本安。百世庙谟远。(二十四)
列圣承家法。儒佛道并隆。元旦祭堂子。典礼天坛崇。护持关至计。出治民心同。以平欲恶憾。以济刑赏穷。(二十五)
小民信因果。正是向善机。士夫鄙勿道。反更斥其非。魔民乘此隙。引入岐中岐。邪正不复辩。厥咎将安归(二十六)
川楚用兵前。疑谤法门少。官绅多护持。小民看样好。上下情既通。魔说露形早。朱批谕旨中。成案可稽考。(二十七)
川楚用兵后。粉饰称太平。讳邪为斋匪。巨变至林清。因咽而废食。疑谤益横生。前车不知鉴。粤寇乱遂成(二十八)
驱僧括寺田。祖宗有明禁。诏编会典中。永远着为令。如何置罔闻。违制绝穷命。一罪百抄封。此例谁家定。(二十九)
西人富强本。护教顺民心。民心所信向。不论其浅深。今我患贫弱。病本须推寻。大医王出世。顶门先下针(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