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直指集

  莲宗宝鉴云金刚定后菩萨因圆解脱道中如来果满具四无量心得四无碍辩十八种法不共二乘十力现前说法无畏尘沙惑尽万行功成十号俱彰三身圆显具九十七种大人相放八万四千大光明悲智双融福慧两足现居十重报土能垂万类化身布大慈云雨大法雨滂流法界润泽群生咸悟本心同成正觉○选佛若无如是眼宗风那得到如今。
  直音切字俱在下卷末。

  归元直指集上卷

  宗本普劝念佛因门弟子求西方诗集成百首附此。

  西方百咏普告诸贤

  西方古教世尊宣  东土开宗号白莲  十八大贤为上首  虎溪三笑至今传
  西方大道理优长  功德巍巍不可量  非但释迦开此路  恒沙诸佛尽称扬
  西方教启感牟尼  诸佛称扬共所知  十六观经亲指示  修行最上念弥陀
  西方初观要精虔(乾音)  落日之形似鼓悬  送想乐邦归一处  是名无上甚深禅
  西方二观甚分明  定水无波彻底清  心月孤圆全体现  结加趺(夫音)坐想成氷
  西方三观地瑠璃  法乐鸣空了了知  众相庄严光映彻  一心决定永无疑
  西方四观树成行  百宝庄严尽放光  受用现成长快乐  诸人何不早承当
  西方五观大家知  四色莲开七宝池  德水灵禽宣法语  洗除烦惑证菩提
  西方六观总包含  尘世繁华莫要贪  本性弥陀皆具足  现成公案不须参
  西方七观始相应  宝座巍巍愿力成  大圣端居恒自在  声闻小果不能升
  西方八观要分明  诸佛皆从心想生  托像凝(迎音)真融理事  何愁净土不圆成
  西方九观紫金身  相好光明无等伦  摄取众生归极乐  天真父子最相亲
  西方十观用诚心  常念慈悲观世音  但得闻名多获福  良哉大士愿洪深
  西方十一观难量  势至光中佛赞扬  处处分身弘教化  誓为苦海作津梁
  西方十二观融通  一念精诚密下功  当想自身生极乐  巍巍端坐宝华中
  西方化佛放光明  无量分身度有情  依正庄严皆具足  十三观里悉圆成
  西方教主大慈悲  接引众生号导师  九品咸令登彼岸  永无退转证菩提
  西方一路向前行  圆发三心谛理明  上品上生弹指到  最先见佛悟无生
  西方快乐实奇哉  观想精诚华易开  上品中生随愿往  端然自在坐金台
  西方但发道心坚  普愿同登般若船  上品下生终有分  每人一朵大金莲
  西方明白不朦胧  斋戒坚持达苦空  中品上生三昧力  阿罗汉果获神通
  西方宜用戒香修  一念华开预圣流  中品中生经半劫  无生妙果不须求
  西方助道孝为先  行世仁慈种福田  中品下生闻妙法  皂逢知识是前缘
  西方化生愿无边  一念归依灭罪愆  下品上生闻佛号  蒙师指示大因缘
  西方大道古通今  无柰当人罪业深  下品中生知识力  一闻法语便回心
  西方一着在临终  知识相逢活路通  下品下生称十念  罪消尘劫福无穷
  西方精进莫迟延  一堕疑城五百年  大圣放光来照破  重归净土礼金仙
  西方初地发心坚  欢喜行檀种福田  身命资财俱弃舍  高登上品坐金莲
  西方二地要虔诚  念佛先须理观明  持戒精严离垢(苟音)秽  心田清净道圆成
  西方三地意根清  忍辱柔和化有情  种种神通皆具足  紫磨金相发光明
  西方四地体空虚  烦恼心魔尽扫除  精进自然生焰慧  始终不二证真如
  西方五地最难登  见解明通胜二乘  清净法身知大意  深修禅定显真情
  西方六地得圆融  左右逢原触(充入声)处通  般若现前无阻滞  全身手眼大开宗
  西方七地始分明  菩萨悲心在远行  念念贯通差别知  若无方便不圆成
  西方八地悟无生  诸佛如来作证明  不动法身游苦海  广弘大愿救迷情
  西方九地法无边  大士弘扬志力坚  宗说皆通称善慧  四无碍辩悉周圆
  西方十地智为先  法雨慈云徧大千  师子吼(呼后切)时群兽伏  一生补处证金仙
  西方等觉佛同肩  行愿难思号普贤  面受如来亲付嘱  利生接物起无缘
  西方妙觉果周圆  具眼文殊福智全  卢舍那身功德备  脱珍着毙为施权
  西方圆觉圣中师  同体观音具大悲  十号三身俱满足  是为无上佛菩提
  西方远祖最先知  犹向山中礼六时  一百廿三人结社  同生净土证菩提
  西方大圣法中王  接引群迷放宝光  不惮疲旁弘愿重  常游苦海驾慈航(杭音)
  西方易到莫沉吟  只要当人办肯心  弹指已超生死海  有缘得遇芥投针
  西方不远莫他求  一句弥陀作话头  但得尽生无别念  莲华佛国任君游
  西方用力不消多  十念圆成在剎那  佛祖指明归去路  一生当得脱娑婆
  西方慈父动悲哀  接引迷流归去来  早向莲台亲托质  莫投凡世入胞胎
  西方谛信莫生疑  念佛修行要及时  有限光阴宜早辨  骷髅着地几人知
  西方根本戒为先  戒若精兮定亦坚  定力不枯生妙慧  慧明心了即金仙
  西方不用学多端  一句弥陀在反观  见得本来真面目  始知生死即泥洹(完音)
  西方径到莫徜(尚平声)徉(羊音)  全要当人自主张  但得一心专念佛  莲华国内姓名香  西方池内宝莲开  宝物庄严自化来  百宝光中亲见佛  巍巍端坐宝华台
  西方净土果奇哉  优钵罗华徧界开  种种现成真富贵  一华台上一如来
  西方佛号我同名  直下承当了不惊  若得一声亲唤醒(星上声)  何劳十万八千程
  西方化主度迷情  佛力加持道易成  撒(杀音)手便行无异路  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门路甚分明  一句弥陀速趱(赞上声)程  早到金刚台上坐  同名同号证无生
  西方弹指悟无生  上品金台佛早成  面见弥陀亲授记  当来说法度群情
  西方富贵乐安然  受用随心在面前  天上人间难比赛  巍巍端坐紫金莲
  西方佛国胜生天  亦胜蓬莱有漏仙  亦胜王侯并富户  要知亦胜坐痴禅
  西方快乐胜天宫  寿命难量福不穷  无信众生颠倒谤  有缘佛子得相逢
  西方佛子具神通  放去收来顷刻中  随类现形施妙用  开权显实振宗风
  西方景致胜蓬莱  服气餐霞养祸胎  莫学出神修炼(炼声)法  直教枯木放华开
  西方净土有莲胎  普劝众生归去来  一念华开亲见佛  永无八难及三灾
  西方富乐胜王侯  种种庄严事事周  但办肯心求彼国  轮回恶道一齐休
  西方及早向前修  闲是闲非一笔勾  放下身心勤念佛  也无烦恼也无忧
  西方有佛号弥陀  普度众生出爱河  六八愿门通九品  人人可到莫蹉跎
  西方在近路无多  直下承当在剎那  触目遇缘皆极乐  水流风动演摩诃
  西方径路好修行  勇猛加功速趱程  九品莲台都有分  华开早晚悟无生
  西方捷径易求生  只在当人一念诚  精进再加修福慧  金台上品得标名
  西方步步踏莲华  指路开门谢释迦  三复丁宁无别说  一心念佛早归家
  西方端的是吾家  一句弥陀路不差  信得及时行得实  直教铁树也开华
  西方易往少人知  径路修行不用疑  六字真经纯熟了  金莲台上礼阿弥
  西方慈父号阿弥  接引人生九品池  捷径法门容易到  可怜多是自狐疑
  西方启教号莲宗  东土兴缘谢远公  念佛参禅无别路  本来妙有即真空
  西方弘誓广流通  一句弥陀好用功  历历分明无间断  声声唤醒主人翁
  西方直指易修持  本性弥陀孰得知  六道三涂生死转  思量怎不痛伤悲
  西方公案早行持  寂寂惺惺着意疑  疑到情忘心绝处  元来自己是阿弥
  西方一句是单传  不假修持已现前  诸上善人如见性  阿弥陀佛便同肩
  西方大道两无偏  一句弥陀事理全  明得个中微妙旨  始知念佛即参禅
  西方众苦不能侵  先要当人了自心  会得目前真极乐  拈(奴兼切)来赤土是黄金
  西方大地是黄金  宝树参天演法音  如此名为安乐国  三涂八难永无侵
  西方一句上乘机  莫信邪师说是非  昔日世尊亲付嘱  修行径路念阿弥
  西方功德实难思  反谤弥陀是阐(川上声)提  地狱堕身无量劫  不知何日出头时
  西方有路少人登  一句弥陀最上乘  把手牵他行不得  但当自肯乃相应
  西方易到可修行  十念精专便往生  奉劝世间男共女  大家速急趱归程
  西方故国早回还  人命无常呼吸间  有限光阴当爱惜  今生蹉过出头难
  西方不到果然难  一失人身力拔山  分付世间英烈汉  急须采宝莫空还
  西方归去莫迟疑  一句弥陀早受持  高着眼兮忙下手  不劳弹指证菩提
  西方急急早修持  生死无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弹指过  为人能有几多时
  西方一着莫迟延  抖(斗音)擞(叟音)精神速向前  休待渴来才掘井  只宜旱趂(春去声)白莲船
  西方百咏已周圆  普观诸人上法船  不为自身求活计  大家归去面金仙
  西方百咏(终)
  归元直指集卷下

  尝谓教门之利害有四一曰师授不明邪法增炽而丧其真二曰戒法不行纲常紊乱而犯其禁三曰教理未彰谬谈非义而惑其众四曰行愿不修迷入邪歧而堕於魔由是乱名改作聋瞽后学非止一端可伤乎哉噫祖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者难矣吾虽不敏而实悲焉是则询求大教参考玄文楷定正宗破诸异说故此一卷谓之辨明真伪普劝修持。

  辨明异端 三八

  太原王先生名中字克平问空谷禅师曰论语云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晦庵指佛老为异端此说何如空谷曰异端者杂学也孔子谓习於杂学则害於正道之学直言而已且无蕴奥朱子何以拗直为曲乎孔子存时佛法未至中国孔子惟闻佛之道德故称西方有大圣人汉明帝时佛法才至中国孔子已没六百年矣是故孔子不见佛法也既不见佛法指佛何法为异端乎佛法既为异端孔子何以指佛为圣人乎老子既为异端孔子何以言曰老聃博古知今则吾师也是以博问老子之后传诵其语以示门弟子焉晦庵非惟曲排佛老亦悖孔子崇尚佛老也后世指佛老为异端者图掩其德设此逢蒙之计也后学自无所烛者未免随人指呼效而言之唤钟作瓮也一朝学到李屏山林希逸而至景濂大章诸公之地自能识破矣夫佛老者道学也指道学为异端者其为智乎不智乎其为善心乎瞒人乎汝亦学理者犹未识破也今识破之后不可死於一人半人之语乎韩子未知佛法之前所以排佛及见大颠禅师之后深敬佛法晦庵潜心佛学可谓博矣其排佛者心病也苟不排佛则后学多看佛书凡看佛书则见其心病矣晦庵密设墙堑关住后学令后学欲归於己是以力排佛也要显自己之功图掩他人之德是何心乎诗曰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此之谓也曰师言明矣孔子崇尚佛老诸书具载晦庵排之实悖孔子也吾侪未之思耳余虽未尝排佛然亦因其排故余亦惑之未克笃敬於佛今也反而思之余害至德甚矣是为大谬痛心疾首悔而追之不可得矣自今而后受佛明教归依礼敬庶为补过之万一矣。

  辨明杨墨 三九

  太原曰或谓佛学为九流之数又类杨墨之流此事实然否空谷曰甚矣子胡不知也九流载於史记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之所述也此时未有佛法何以知佛为九流也夫杨墨一行之士也佛是弘道大圣人也岂可类於杨墨耶杨墨以行事为教无大道之法言孟子非之公非也佛以大道为教统天地三教之极祖也惜相如之不遇乎遇则推尊而尚之必有可观者也曰佛有兼爱近乎墨也曰慈悲喜舍佛之德也岂是溺情汩志之爱乎慈悲之爱者德也溺情之爱者私也韩昌黎曰博爱之谓仁此流於情而混淆也孔子曰博施於民而能济众必也圣乎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孔孟非溺情汩志亦非真妄混淆故可与慈悲之爱相表里呜呼儒宗以纲常为先明道兼之释宗以明道为先纲常兼之众人观之似乎不同达人观之而实同也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华严经云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若如是岂无纲常之道耶老子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凡如是者佛老皆有纲常也既有纲常之道岂不忠於君不孝於亲不修道德不弘仁义由此观之佛者岂违纲常乎三教圣人鼎立天下司大道之化权也既不识佛老之道是不智也曲排佛老是无仁也孔孟之学教人学仁义也读其书而遗其仁义輙攻於文艺乎恃彼文艺肆於己意而至曲排佛老误之甚矣丧其心德亦误后学诸人当自省察而已矣。

  辨明虚无寂灭 四十

  太原曰晦庵所虚无寂灭之教新安陈氏曰老氏。
  虚无佛氏寂灭此说何如空谷曰虚无寂灭有权实二义以权言之则虚无寂灭是空幻之语凡夫执有小乘执空中乘执不有不空大乘当体即空不堕众数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不立一尘不舍一法纵横逆顺法法全真是故大觉世尊为破凡夫之有故乃曰此身虚幻令心寂灭为破小乘之空故乃责其陷於解脱深坑令求出离为破中乘之不有不空故乃责其缚於幻有令求大乘此皆善权方便之术也以实言之则虚无寂灭是万有之母出生天地人物动植飞潜而至万法者也佛教曰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乃至无有少法可得然灯佛为我授记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孔子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也寂然不动即是虚无寂灭虚无寂灭之中含藏一切万法感而遂通之时出生一切万法如斯至妙之理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此焉礼曰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子思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三教圣贤之旨皆是真常寂灭真空不空初无少异佛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盖令空其妄情也正所谓人欲一分消天理一分长岂教人绝灭天理而入枯木死灰矣要知天地人物以及万类皆具真常寂灭之理初无间然自是愚夫不觉唤作游魂实可悲也晦庵读佛书可只见得破凡夫方便语乎可是不识虚无寂灭是万有之母乎可是不识三教圣贤之旨皆是真常寂灭之理乎可是自欺其心特尔曲说疑误后学乎所以恶佛老为虚无寂灭之教其脱於大理岂小小哉佛法自汉明永平十年而来明主名贤莫不推尚为大道之学至於后世之下晦庵恶之为虚无寂灭之教且夫晦庵所恶果当乎不当乎晦庵识见可逾东汉三国之人物否乎可逾晋宋齐梁陈南北朝之人物否乎可逾隋唐五代之人物否乎可逾盛宋辽金之人物否乎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故孔子曰吾从众未闻从於一己之偏意也晦庵偏意排佛是何见乎我今唯提大意发觉人心请自裁应悟之而已矣曰中也不敏闻师之言胸中有若豁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