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随学

  散乱持名大有功。经文明载法华中。散称一句皆成佛。多诵应知道德充。
  散乱持名大有功。横超带业最圆融。弥陀愿海如斯异。诸佛咨嗟赞不穷。
  散乱持名大有功。往生不落疑城中。暂时九品分高下。究竟庄严与佛同。
  散乱持名大有功。无边教海尽融通。但凭记数常专念。不必先求妄想空。
  散乱持名大有功。多生爱索一时松。休将妄想嫌如贼。当识佛声妙莫穷。
  散乱持名大有功。幽途蒙照悉皆通。莫令佛日西山落。那怕迷云百万重。
  散乱持名大有功。平除妄想若雷轰。假饶还有干邪在。不敢私心起害风。
  散乱持名大有功。如当乱世出英雄。不愁盗贼千千万。只要将军智力充。
  散乱持名大有功。弥陀摄受德无穷。任凭杂念常侵扰。佛号厉称莫放松。
  散乱持名大有功。垢心未断入莲宫。弥陀常运於身口。定保临终不落空。
  散乱持名大有功。纵然造业不能[〦/凶]。一朝感佛垂加护。万亿程途弹指通。
  散乱持名大有功。何愁地狱莫能空。善知临死生惶怖。十念亦超极乐宫。

  不求开悟(三)

  莲宗不必求开悟。唯在当人知净土。弹指便能见法王。何须别走他乡路。
  莲宗不必求开悟。倘已悟明须急吐。但把弥陀老实持。自然蒙佛亲吩咐。
  莲宗不必求开悟。须走故乡径直路。口上弥陀放宝光。照开家里金银库。
  莲宗不必求开悟。当信弥陀是旧父。日日思亲不暂忘。临终决定分明睹。
  莲宗不必求开悟。须掐轮珠百八数。只要手中勿暂停。珠珠照彻心王路。
  莲宗不必求开悟。六字洪名须保护。但得口中刻刻持。声声唤应天真父。
  莲宗不必求开悟。却要时时朝佛坐。暂向弥陀本性明。何劳别想心光露。
  莲宗不必求开悟。应定弥陀多少数。日日能持十万声。时时常走归元路。

  不问如何(四)

  妄想不必问如何。但管持名莫厌他。六八愿王垂摄受。无劳断惑出娑婆。
  妄想不必问如何。只要看伊是甚么。但保佛声无间断。千思万想总凭他。
  妄想不必问如何。直把洪名着力呼。譬若路行逢盗贼。须凭喊救始堪过。
  妄想不必问如何。当识自身是大魔。日夜思量皆为此。誓持佛号勿随他。
  妄想不必问如何。须立功勋抵死魔。每日持名归几万。无明烦恼任他多。
  妄想不必问如何。全在弥陀念得多。杂乱垢心能记佛。当知罪业已消磨。
  妄想不必问如何。总是前生业障多。久病暂时才服药。安能便得离沉疴。
  妄想不必问如何。当起悲心念佛陀。莫恨持名多散乱。须凭信愿脱娑婆。

  称赞佛号(五)

  当知佛号福无穷。暂举一声众罪空。非少善根原在此。故令持者往莲宫。
  当知佛号德弥深。竭力十称即往生。恶逆之人能遇此。定教不落泥犁坑。
  当知佛号功无比。作佛因缘从此起。昔有樵夫念一声。如今久在华池里。
  当知佛号妙难量。一句随称万德彰。诸佛因斯皆护念。众生不信实堪伤。

  呵弃妄想(六)

  当知妄想最堪呵。常害行人落爱河。今日持名不恳切。只愁仍旧在娑婆。
  当知妄想祸根深。刻刻令人失正因。单举洪名终不伏。须加信愿始堪平。
  当知妄想本真心。逐境昏迷作祸根。信愿持名休放逸。声声能摄妄归真。
  当知妄想有奇勋。弹指能摧地狱城。以此求生尤易往。随他造业永沉沦。

  颂成回向

  我今作此颂  为断诸人惑  兼备自修行  以此作警策  每见念佛人  心中多不决  或想除妄心  或思参明白  因此二种心  生起种种惑  或生别求心  或嫌不得力  或愁心不明  或忧多罪业  是故念佛时  心中不能切  不知念佛门  横超带惑业  不须参话头  自然心明白  我发至诚心  奉对诸人说  尽采大乘经  皆遵祖师说  倘有虚妄言  自当堕拔舌  若能合於经  愿佛早垂接  为此然臂香  炷数四十八  以表真实心  聊酬佛恩德  唯愿诸众生  读此生欢悦  渐渐心华开  渐渐妄想灭  随力念佛名  心中无疑惑  念到命终时  决定生彼国  倘有读诵人  知此有利益  愿发大慈悲  处处代传说  我今作颂完  回向此功德  愿同诸众生  早生安乐国

  极乐甚奇特

  或有难云。法门无量誓愿学。何故偏恋西方。不修余行。答曰。吾欣此门。易修易至。功高奇特。复说偈云。
  吾欣极乐甚奇特。不怕众生具恶逆。但肯回心念佛名。顿消地狱生莲国。
  吾欣极乐甚奇特。生者还能带惑业。有此法门不肯修。轮回何日得超越。
  吾欣极乐甚奇特。摄受凡愚生彼国。如此功能何处来。皆从法藏愿心出。
  吾欣极乐甚奇特。六字包含无量德。只要持名信愿坚。临终佛必亲垂接。

  净宗八要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盘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师净土诗八首。曰欣。曰厌。曰信。曰愿。曰行。曰专。曰久。曰警。诚哉此诗。可谓净土之要关。行人之痛策。修净业者。不可不读。余因此有感於怀。不觉顿忘鄙陋。拈笔和之。愧无文理。不敢续附於后。故别录之。名净宗八要。以为自警云尔。古昆敬然臂香九炷谨识。

  欣

  西方胜境独超伦。上善同居绝苦辛。风动树林宣妙响。鸟飞空处现奇身。宝莲华里人如佛。功德池中水是珍。欲慕临终生彼国。须从平素不因循。

  厌

  吾躬下劣孰同伦。昏昧愚痴最苦辛。口里喜谈尘世语。心中偏着女人身。声名本假贪如宝。财利原空爱若珍。多劫沉迷方起厌。急须念佛莫因循。

  信

  莲邦清净绝尘嚣。立志求生勿动摇。佛有慈悲容彼入。土无高下任吾超。心言相合终归去。感应道交不用招。笃信修行全智力。功能成就罪能消。

  愿

  立心坚固勿循情。诫止闲非不妄行。净业功多应努力。尘缘过重必须轻。欲令彼国莲华大。全在当人道念成。发愿往生亲见佛。速来救苦出迷城。

  行

  读诵洪名不用疑。堂堂大路向西驰。光阴有限宜精进。人命无常莫待时。欲识念心是那个。须知彼佛号阿弥。但凭此行归安养。定作娑婆说法师。

  专

  修行定课事何饶。日日如斯始可标。杂学余门原路远。专持佛号岂途迢。轮珠记数平常念。莲萼书名必获超。但办一心生极乐。庄严功德永无消。

  久

  极乐迢迢甚易超。全凭诵佛志无摇。声声相继庄严露。念念勿忘功德饶。终日修行靡间断。毕生求愿岂堪聊。莲邦从此朝朝近。懈怠情萌路转遥。

  警

  久迷本性最堪嗟。道业难成苦永遐。宿世造愆真可惜。今生修善不宜差。攀缘必落轮回所。谤法终归地狱家。警策身心勤念佛。定超彼国净无瑕。

  痛策恶习

  贪毒深。道难学。常求名利必无觉。急须看破念弥陀。始可临终生极乐。
  嗔火大。行难成。虽念弥陀被恶侵。须向逆缘常忍耐。西方净土始超生。
  痴垢重。罪难明。不知因果枉修行。非凭善友常提拔。那可今生出苦轮。
  慢山高。法难住。明师虽遇亦徒费。必须自己生深惭。方得持名登宝地。

  称名自慰

  我称佛。不相同。全赖妄心显大功。平世安知兵有力。贼临始见将威风。
  空妄想。乱如丝。不念弥陀那得知。心镜初磨谓影现。当知佛号妙难思。
  称佛名。用珠算。转凡成圣功难判。欲求极乐速超生。只要朝朝数不乱。
  口称佛。心必清。如人重魇闻呼声。因兹不怕心多乱。只怕口中断佛音。
  莲宗初祖念佛三昧序云。夫玄音之扣。尘累每销。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与於此。古昆所以每劝持名者。切莫怕妄想。嫌罪垢。而先求一心不乱。只要出音记数。毕命为期。佛一出音。珠一记数。尘累每销。滞情融朗。功愈胜矣。经云。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尘累每销。又云。散心称一声。皆已成佛道。即滞情融朗。岂有不令妄想时时而轻。罪垢时时而减。一声佛一声相应。声声佛声声相应。亦此之谓欤。当知出音记数。毕命为期。纵未到一心不乱。信愿必然坚固。往生决定可期。不过品位暂低而已。故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奉告有缘之士。於持名时。只要令音声不绝。不必着一心不乱。音声不绝是因。一心不乱是果。因行若真。果必成就。自然而然。所谓形直则影端。声和则响顺。可惜今时人。佛尚不肯常称。於句句中。有销尘融滞之功德亦不知。便先想一心不乱。岂非鸟无翼而欲飞。树无根而欲茂。所以每每念弥陀。每每没滋味。念得妄想多。便向别门去。呜呼哀哉。净土法门。衰败至此。可谓极矣。愿我同流。出音记数。努力努力。又当知出音是口。记数是身。故妙叶禅师云。能运身口之念。母论其散。但不间断。自能一心。亦可即名一心。惟行之不休为度。固不必忧散乱矣。如母丧爱子。龙失命珠。不期心一而自一。岂制之令一也。心不可制。实在行人勤怠耳。

  净土随学卷上
  净土随学卷下

    恋西学人 玉峰古昆 自编

  莲宗必读总序

  净土法门者。乃诸佛究竟之法也。故弥陀因地。观此理而大誓普收。释迦果成。称此理而广舌深赞。彼则巨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此则觉德鸿儒。尽摛毫而作誓。挺身立行。力修此道者。列宿尘沙。莫况其多也。下至恶逆凡夫。十念便登宝土。飞禽畜类。随称亦达金池。此非弥陀愿力。安能若是。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灵峰云。於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直捷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古人独以弥陀经为日课。岂非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无遗。统宗教无外。尤不可思议也哉。其名号功德。自何而始。乃因六八大愿之所庄严。九品悲心之所成就也。然彼佛愿力虽不可思议。若厌离不深。则娑婆业系不脱。故藉五王八苦之缘。以作进修之策。而进修仪轨甚多。唯慈云行愿。最为切要。上根之士。一闻便信。中下之辈。多诸疑惑。智者十疑论。统净宗一切疑问。振菩提大道之纲。断疑生信。厥功最巨。善导云。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若专修者。十即十生。法照大师。感文殊告曰。汝今念佛。正是其时。当知念佛。诸法之王。慧日感观音亦云。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二大士皆法王长子。亲口传授念佛法门。殷勤如此。可不信哉。飞锡永明四明慈照优昙天如妙叶楚石幽溪等。乃传宗列祖。阐教圣师。皆撰文述偈。深劝往生。当细心玩味。而详择之。藕益法师。每见学者。未识方隅。靡惭滥吹。或云念佛。散心无益。或云念佛。须一心不乱。或云念佛。须参究是谁。诘其信愿。毫无所知。可悲也夫。如意珠王。遇此等人。而成瓦砾。以此故述信愿持名历九品说。行者宜勤览之。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坚密云。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省庵云。暂持圣号。胜於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彻悟云。净土一门。最初省求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不断烦恼。至极省要。至极径捷。及其证入。至极广大。至极究竟。故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如上所述。咸遵佛祖诚言。非敢臆说。撮其词明义显。最切要者。会成一册。以便朝暮庄诵。刻刻提撕。如面聆法音。不敢疑贰。名之曰莲宗必读。余为障缘深重浊智腾波。非专修一行。生死难脱。匪凭圣教。信愿难阶。况去圣时遥。邪风竞起。正行之人。多被惑乱。是故必读此书。然后必生净土。愧鄙见隘劣。焉敢公诸胜友。但自为鞭策。而作往生左劵。敬摘诸文。而谬为之序。时在丁卯冬住普陀之法华洞。

  西方径路序

  夫一句弥陀称径路者。乃横绝迷源。直投觉海。至简易至直捷之大方便也。故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要解云。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直指云。无上正徧知觉普应机宜。说法三百余会。皆令群有同证真常。求其机宜相感生佛缘深至简至易。而功高径捷者。无越求生净土一门。况五浊盛时。众生垢重。余道修行必难成就而匪仗此门。其何从疾脱生死。是故娑婆教主。再四叮咛。十方如来。殷勤劝赞。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大矣哉。一句弥陀。真可谓渡苦海之巨航。生西方之径路也。昔善导和尚。专志於此。众称弥陀化身。岂欺我哉。详其自行化他。总不出弥陀一经之妙旨。乃云。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号。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彻悟云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业乎。又云。世间出世思惟徧。不念弥陀更念谁。谨遵此旨。并深信佛愿。将一句弥陀。述成四十八偈。尽采金口诚言。及祖师临终遗嘱。平生实行。并非臆说。名之曰西方径路。复集诸文为证。以便初机易生正信。倘有同志。不以人废言。亦可凭此互相警策。速念弥陀。速生净土。速念众生。速行化度。庶不负弥陀化身。直指径路。一片血滴滴之老婆心矣。发愿回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