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净土随学
净土随学
一句阿弥陀。虚空皆消殁。徧满十方界。觅之不可得。
一句阿弥陀。万法悉皆如。巨海入毛孔。芥子纳须弥。
一句阿弥陀。无生真妙诀。本来怡恰是。弄巧反成拙。
一句阿弥陀。十方母忆子。痴儿向外求。苦痛何时止。
一句阿弥陀。最胜摩尼宝。能满一切愿。速成无上道。
一句阿弥陀。诸佛皆称赞。功德难思议。切莫生轻慢。
供奉佛名
阿弥陀佛本愿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愿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得往生。观经云。恶逆众生。临终应堕地狱。教称十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变狱火。而成莲华。又经云。法灭之时。经典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救度众生。其有不信而毁谤者。当堕地狱。具受众苦。故知弥陀名号。乃末世救急之良药也。况我古昆。生在末世。业障最重。闻此佛名。不得不尊重。而力行之。是故发至诚心。请莲根净友。大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以便终身供奉。并感李崇西居士。发心涂金装裱。而共成之。欢喜无量。感激之至。故於张挂之日。敬然臂香九炷。至心发愿云。
稽首阿弥陀。历劫慈悲父。存此万德名。流徧十方土。我昔何因缘。今朝得逢遇。虽只六字名。却与身无二。以此度众生。愿深莫能喻。现生欲脱苦。离此无是处。是故然臂香。至诚发宏誓。尽此一报身。供奉终不弃。今日才张挂。跪对厉声诵。愿我命终时。必与今日共。愿同书写人。及与涂金者。今世同往生。永劫不相舍。愿诸见闻者。各各生恭敬。各各愿受持。各各决定信。愿以此功德。速往极乐国。亲见阿弥陀。如佛度一切。
净土法门总赞
妙哉众生心。皆有诸佛性。若无增上缘。隐覆终不现。法王无上尊。为此一大事。广设多方便。助显佛性义。小智乐小法。不堪闻大乘。方便说小教。权指寂灭城。虽说三乘法。究竟为佛乘。欲令易成就。特开净土门。广演华严教。大心皆踊跃。末后十愿王。回向生极乐。彼佛大愿力。超胜十方国。依正妙庄严。功德无伦匹。一音才举扬。十方皆称说。如此妙法门。成佛之秘诀。但能一念信。必定当成佛。念念念佛时。念念已成佛。佛德实难量。赞叹心莫及。尽力说数偈。如毛沾海滴。愿我同行人。辗转相传说。仗此最胜缘。速往极乐国。
阿弥陀佛立华池赞
极乐世界七宝池 池中莲华无数量 有大宝华高涌出 阿弥陀佛住华上 神通变现丈六身 微妙庄严金色相 圆光映彻逾琉瑠 化佛菩萨悉无量 白毫莹净放光明 摄取众生归安养 观音侍左势至右 九品往生咸瞻仰 彼佛神力不思议 十方诸佛皆赞叹 我今忆念佛神通 愿命终时登彼岸
慕西方乐
七宝池边听法音。琉璃阶道任游行。仰观池上莲华里。尽是娑婆念佛人。
楼阁层层众宝成。光明映彻了无尘。法王於此谈玄理。诸上善人笑满盈。
天乐空中昼夜鸣。天华随处落缤纷。黄金地上经行者。都是盛华供佛人。
宝网重重覆树林。鸟鸣风动出玄音。众生到此心安乐。坐卧常称佛法僧。
厌娑婆苦
三界无安若火坑。人人处此被烧焚。纵饶作善生天上。福尽还归地狱门。
乐事由来是苦缘。愚人贪着甚拳拳。暂时豪贵多招业。死后仍投狱卒前。
色身虚假是深冤。百计安排亦枉然。老病相侵尤可畏。死时[月*夆]胀臭熏天。
情爱牵连切骨雠。令人常被死王勾。不求彼佛生安养。六道轮回怎出头。
取舍然指文
弟子古昆。从无始来。至於今生。造无边罪。受无量苦。今得人身。三毒仍炽。将来必定。更堕三途。从苦入苦。无解脱期。今始觉知。可悲可痛。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若机感不专。圣应莫显。故於今日。至心发愿。敬然二指。又然顶香十炷。供养十方世界劝赞西方恒河沙数诸佛。唯愿大慈大悲。同垂证明。哀怜摄受。一指供养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愿我早舍娑婆之苦。尽未来际。广度众生。同舍此苦。一指供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我早取西方之乐。尽未来际。广度众生。同取此乐。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愿现世之中。善根增长。不失净因。临命终时。身心正念。视听分明。面奉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菩萨众。手执华台。接引於我。一剎那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结坛持名
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彼佛愿力。不可思议。若有闻者。执持名号。临命终时。皆得往生。况十方如来。示大舌轮。殷勤劝励。娑婆教主。告诫叮咛。其辞激切。我虽愚痴。难调难伏。诸佛悲怜。必得成就。是故仰凭佛语。结七七净坛。六时礼诵。一意持名。每逢七首。敬然臂香十二炷。供养佛说阿弥陀经。及一切三宝。发愿云云。依然指文。
解七忏愿偈
稽首无量光。慈悲愿无尽。至心称佛名。感应随时现。我今发诚心。仰遵诸佛训。持名经七七。未曾见感应。皆由宿业重。使我心无定。念佛多散乱。哀哉真大病。赖有佛慈悲。散称亦成圣。是故不舍离。终身志决定。今重然臂香。供养圣中圣。忏悔无始业。皆令速清净。仰愿莲池会。佛及诸贤圣。哀怜摄受我。临终垂显应。今世得往生。报恩终无尽。众生皆作佛。我愿方毕竟。普愿诸善友。西方决定信。凡有见闻者。各各生欣庆。
题读佛轩
余愧薄福多障。身虽出家。心不染道。而生死轮回。可悲可痛。虽净土有横超方便。而古德开示念佛。必要参究明白。一心不乱。始得成就。此亦非易事余虽笃奉斯道。无奈正念佛时。心中偏想别事。种种压捺。莫能暂停。可不哀哉。赖有弥陀愿力。九品齐收。临终苦逼。心中不能念佛。口称十声。亦得往生。法华经云。散心一称。皆成佛道。十称一称。功德尚尔。况复终身受持读诵。凭此决志。不论解与不解。散与不散。每日读诵阿弥陀佛六万声。以作净土资粮。如川流赴海。定不虚弃。因题其居。曰读佛轩。并作偈系之。
读诵西方六字经。不参禅理不求心。凭他妄念纷纷乱。且尽平生弄口唇。
我念弥陀甚可伤。口称心散莫能降。赖闻佛有慈悲愿。十念功成达彼方。
痛哉痛哉真痛哉。生死冤家莫挽回。我念弥陀已尽力。心猿驰逐不归来。
幸哉幸哉实幸哉。法藏愿门正大开。极恶愚人能念佛。临终亦送紫金台。
约誓自勉
自从无始起贪瞋。百苦煎熬直至今。幸感佛慈垂摄受。誓求净土利群生。
佛法已闻又作僧。难遭难遇事非轻。愿求早赴莲池会。广度众生报佛恩。
自恨愚痴染恶深。虽求佛法实无成。宝山空手真堪惜。誓念弥陀出苦轮。
日课弥陀六万声。从今誓不更因循。但期早促阎浮寿。速得西方下品身。
诫止人情
光阴迅速命难存。日日须防入死门。客至休谈尘世语。当称佛号莫停声。
无常未测几时临。当念弥陀待往行。慢亵诸公休见怪。可怜吾辈障缘深。
心猿意马莫能停。念佛应须立课程。朝定弥陀六万数。深惭失敬上贤宾。
听教参禅不奈何。无能秖合念弥陀。往来上士休垂问。怜我如同老太婆。
七期禁语
七日为期勿外求。向西称佛令无休。光阴易过诚堪惜。尊客临门恕应酬。
欲成三昧早生莲。先在当人绝外缘。口说是非增散乱。故於七日不开言。
克期禁语念弥陀。痛策身心莫放他。苦海深沉难自度。愿凭佛力出娑婆。
罪报因缘实可伤。屡遭兵火受灾殃。誓从今世逃生死。默默专求大愿王。
日课慎言
厌离生死慕华池。朝诵弥陀限六时。人命无常真可惧。纵然对客勿多辞。
日课弥陀诵未圆。客临休怪默无言。死生事大难回避。钝马应须着痛鞭。
自惭口过欲停声。恐负同心念佛人。午后稍谈生死事。是非长短莫开唇。
同仁垂顾莫闲言。当说西方净土缘。惭愧向来无学问。痴心只想玉池莲。
普劝念佛颂
西方有佛号弥陀。接引众生出爱河。诸佛同宣当谛信。临终免得见阎罗。
欲念弥陀出火坑。须凭信愿力俱深。当知一句才开口。极乐莲华已发生。
五浊临时苦日增。人根愈陋垢愈深。余门学道难成就。净土横超易往生。
炎炎火宅避无门。只有西方甚易生。恶逆凡夫能十念。白牛当处露全身。
净土门开道易成。贤愚不论悉堪凭。但持名号皆成就。上善同居莫比伦。
弥陀愿力与光明。摄取无边念佛人。但得持名心不乱。临终化佛定来迎。
西方净土异常伦。为有莲池九品生。末法修行难得度。唯依此道出沉沦。
莫嫌念佛法门低。一法能收万种机。上自文殊与徧吉。同心发愿尽归依。
坐禅悟道理圆明。那有西方不欲登。觉老九旬尝入定。弥陀十万愿求生。
禅机不悟也无妨。只要专心念法王。但得临终生极乐。顿开佛慧妙难量。
深通经义是灵根。正好依经求往生。一部华严该海藏。愿王回向见慈尊。
不通经典念弥陀。胜过聪明智慧多。六字洪名真法界。徧收教海没淆讹。
荣华富贵事遂心。不往西方亦假名。一气不来空手去。单单独独见阎君。
贫穷困苦日奔波。正好回心念佛陀。极乐家乡原不远。急须归去莫蹉跎。
愚人造业必沉沦。念佛定然见佛身。九品尚收诸恶逆。莫愁自己不能生。
十恶狂徒皆佛子。应当念佛早还家。天真慈父不求救。难免牛头一铁叉。
世事千端仔细详。那能不去见阎王。只闻佛有异方便。能度众生出死乡。
欲出死生老病乡。须求佛国大慈王。弥陀本是天真父。及早思归莫暂忘。
余教修行难进路。莫如念佛易承当。但凭信愿为良导。稳坐慈航到乐邦。
乐邦慈父望娑婆。垂手殷勤十劫多。必欲此生超苦海。从今速速念弥陀。
稽首哀陈诸善人。慈悲听察愿同行。杂修功业心多乱。专志持名定往生。
莫轻吾辈是愚人。当信佛言句句真。情爱牵连须早舍。莲华清净急求生。
苦哉下劣是吾身。全赖弥陀大愿因。再不持名生极乐。轮回万劫莫超升。
善友垂慈再愍听。更偷两句作人情。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专修要诀
专念阿弥陀。不必除妄想。只要声不绝。决定生安养。
专念阿弥陀。不必参是谁。只要心不乱。决定出轮回。
专念阿弥陀。不必忏宿业。只要仗佛力。决定能消灭。
专念阿弥陀。不必断烦恼。只要佛声现。决定当时少。
专念阿弥陀。不必寻方便。只要心常忆。决定成一片。
专念阿弥陀。不必求悟门。只要到西方。决定悟无生。
专念阿弥陀。不必报四恩。只要佛不离。决定利群生。
专念阿弥陀。不必多疑惑。只要信佛语。决定生彼国。
念佛开心颂
昆自学净宗以来。每见念佛之人。或执着悟门。意不开畅。或恶嫌妄想。心生忧愁。因此二种。不能死尽偷心。竭力念佛。想此二种。谈何容易。从古高贤。能有几人相应得去。况当今之世。知识愈少。业障愈多。能开悟门。不起妄想。又能有几人。而且净土法门。并不如此。故彻悟禅师云。净土一门。最初省求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不断烦恼。至极省要。至极径捷。及其证入。至极广大。至极究竟。余同治癸酉冬。在天台教观。七期内。忽忆此事。心大不喜。恐此二种大障。令净土胜异方便。不能盛行於时。故於解七之日。遂从四十八颂。欲即流通。以结净缘。未知有同志者。肯允可否。此颂因念佛人。心多烦闷而作。故名之曰。念佛开心。凡念佛者。肯读此颂。必能开其心怀。速成妙功。临终时至。决定往生。故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颂分六段。
念佛得妙(一)
一心念佛妙无穷。不用参求理自通。念到临终生极乐。等闲大振古家风。
一心念佛妙无穷。金口亲传向上宗。诸佛广长同作证。愚夫愚妇悉能通。
一心念佛妙无穷。暂到同居四土融。具缚伴中多补处。微风声里演真宗。
一心念佛妙无穷。顿破无明不假功。彼佛三身随念见。尘尘尽现法王宫。
一心念佛妙无穷。徧吉文殊始悟通。博地凡夫能信入。不离当处见慈容。
一心念佛妙无穷。百草头边启笑容。蠢动含灵皆有分。聪明禅客却难通。
一心念佛妙无穷。大地群生一体同。广舌决疑原为此。诸贤切莫看轻松。
一心念佛妙无穷。凭仗能仁指示功。诸祖唯心人已识。吾宗唯佛有谁通。
一心念佛妙无穷。赵老瞒人语未终。念佛果须真漱口。应言何垢在其中。
一心念佛妙无穷。新定因斯得异功。念佛一声出一佛。大家亲见尽归宗。
一心念佛妙无穷。宝志轻西为己宗。谁识愚人能乐彼。灵光已托宝华中。
一心念佛妙无穷。智者深知不面东。最后举扬无别事。殷勤独赞藕华宫。
散持有功(二)
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西斋诗云。魄飞心散乱。佛号罪销镕。莲烁如初日。西升极乐宫。秘藏指南云。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华开虽迟。乐胜天宫。永脱轮回。位居不退)敬遵此旨。而述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