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净土绀珠
净土绀珠
十四守护心(净土十门教诫)
念佛之人。恶念起时。急须念佛。常当守护所有深信心。志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
十四相(宝王论)
如来世雄。考彼群定。以念佛三昧。为禅中王。诸余三昧有待有对者。皆匹夫之定耳。然宝王三昧不住尊相。不住卑相。邪相。正相。生死相。涅盘相。烦恼相。菩提相。静相。乱相。成正觉相度众生相。坐道场相。无所住相。如是等相。皆悉不住。犹如梦觉。廓无来去。故大品经云。无去无来是佛。
十五念佛(莲池大师说)
夫学佛者。无取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嘿。念佛不必定要成群作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十六彼此(念佛直指)
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今以娑婆对比之。此则血肉形躯。有生皆苦。彼则莲华化生。无生苦也。此则时序代谢。衰老日侵。彼则寒暑不迁。无老苦也。此则四大难调。多生病患。彼则化体香洁。无病苦也。此则七十者稀。无常迅速。彼则寿命无量。无死苦也。此则亲情爱恋。有爱必离。彼则无父母妻子。无爱别离苦也。此则仇敌冤雠。有冤必会。彼则上善聚会。无冤憎会也。此则困苦饥寒。贪求不足。彼则衣食珍宝。受用现成。此则形质寝陋。六根多缺。彼则端严相貌。体有光明。此则轮转生死。彼则永证无生。此有四趣之苦。彼无三恶之名。此则荆棘坑坎。高下不平。土石泥沙。秽污充满。彼则黄金为地。宝树参天。楼耸七珍。花敷四色。此则双林已灭。龙华未来。彼则无量寿尊现在说法。此则观音势至徒仰嘉名。彼则与二上人。亲为胜友。此则群魔外道。恼乱正修。彼则佛化一统。魔外绝踪。此则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则正报清净。实无女人。此则恶兽魑魅。交扇邪声。彼则水鸟树林。咸宣妙法。二土较量。境缘逈别。劝进世人。津津有味。顾不向乐邦而踊跃哉。
十六观(观无量寿经颂) 一日没观。
心海茫茫水接天 百千三昧自然成 请观落日如悬鼓 一念方登安乐城
二水想观。
定水汪洋似海溟 微澜不起水更清 须臾变作琉璃地 宫殿参差倒泻明
三地想观。
地平如掌没邱陵 有大金幢自下承 无限楼台皆七宝 不知他日与谁登
四树想观。
七珍行树响微风 说尽无常与苦空 若也一闻登不退 不须多劫更修功
五池想观。
水出摩尼十四支 金渠分注入花池 花间演法声哀雅 生自珠光彩羽奇
六楼想观。
百宝楼台百亿重 诸天伎乐满楼中 自鸣又有悬空乐 皆说三皈念念功
七花座观。
大宝莲花特地开 百千缨络挂金台 人人自有登攀分 终不回头意可哀
八像想观。
池上莲花次第开 紫金光聚立嵬嵬 要须念念常观察 往听如来赞善哉
九法身想观。
紫摩金像满虚空 绀目澄清与海同 莫讶身云无限量 由来不出一心中
十观音想观。
最初悲愿久弥新 十界垂形济苦伦 逆顺途中心自若 何妨带果又行因
十一势至想观。
顶上花冠戴宝瓶 青莲绀目紫金形 经行震动三千界 能使无明醉客醒
十二普法智观。
昼夜常修净土缘 忽然三圣立门前 殷懃赞叹兼摩顶 顷刻能令坐宝莲
十三杂想观。
分身化佛几千千 大小金躯坐俨然 玉树琼林并宝殿 到头仙乐胜诸天
十四上品上生观。
几年精进智恢恢 今日行装甚快哉 佛自来迎天奏乐 观音亲执紫金台
十五中品中生观。
持戒持斋是大因 忽闻化佛语谆谆 金沙池畔青莲上 聊与诸贤结友亲
十六下品下生观。
堪羡庶人智慧深 能於地狱便回心 纵经多劫留宫内 亲听观音说法音
十六想(念佛直指)
若能於此净土门。精进修习。日夜不休。随顺佛教。於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於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於眷属作夜叉罗剎啖人鬼想。况复生死不住。长劫奔波。实可厌离於知识。若经卷中。闻彼佛愿力国土庄严。於念念中。称彼理趣。生安隐想。生宝所想。生家业想。解脱处想。弥陀如来菩萨僧众。如慈父想。如慈母想。生接引想。生津梁想。於怖畏急难之中。称名即应功不唐捐。剎那便至。速来救护想。应念出离想。如是行持功德无量矣。
十八贤(净土立教志)
社主东林辩觉大师慧远 西林觉寂大师慧永 罽宾沙门佛陀耶舍(此云觉明) 天竺沙门佛陀跋陀罗(此云觉贤) 东林普济大师道生 雁门法师慧持 法师僧睿 昙常 昙顺 昙诜 道炳 道敬 彭城刘遗民仲思 豫章雷次宗仲伦 雁门周续之道祖 南阳张野莱民 南阳张诠秀硕 南阳宗炳少文。
十九念了义(吴苇庵居士自惺说)
每日清晨。佛前顶礼。十称以后。二六时中。得闲便念。随处提撕。不拘轨则。久久行持。忽地有省。穷障自除。慧眼日长。打成一片。方证菩提。所谓咳唾掉臂。无不是祖师西来意也。或明念。谓出声朗诵。手轮数珠。流水相续。或默念。谓闭口暗转。服膺弗失。冷暖自知。或半明半默念。谓名金刚持。微动唇舌。不落声闻。或庄严念。谓观想如来眉放白毫光明晃耀。或自在念。谓信口纯熟。食息起居。不离这个。或勇猛念。谓如逢厄难。水火刀兵。亟求救脱。或舒徐念。谓如理乱丝。经纶逐渐。须要耐烦。或登山念。谓如临悬厓。不上层巅。便坠坑谷。或渡海念。谓顺水扬帆。中流黑风。飘堕罗剎。或行道念。谓旋绕阶庭。身口意到。功德最优。或伫立念。谓恭敬俨若。端拱斋如。翘勤恳切。或静坐念。谓宴安禅定。心持六字。万缘顿空。或侧卧念。谓唤醒睡魔。按脉当鱼。远离恶梦。或哀苦念。谓如子忆母。啼哭号呼。瞻依向慕。或欢忭念。谓如人远归。六亲会面。舞蹈不禁或摄心念。谓垂帘默记。十百千万。毫无间杂。或数息念。谓对治昏散。出入一息。默念一声。或参究念。谓参禅见性。回光返照。心佛是谁。或实相念。谓空诸所有。观境不生。寂灭为乐。至於性相双泯。无去无来。譬彼月光。徧照诸品。波澄月现。法体全彰。众生至诚。大慈摄取。如艾与珠。能引水火。自然感应。亲见弥陀。圆觉妙心。廓然开悟。西方圣境。常在目前。纤尘不立。弥漫虚空。拟议即非。扬瞬便是。有无俱遣。宗说皆忘。念佛密因。斯为了义。
十九益(万善同归集)
初心菩萨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继佛家业。十方济运。有斯利益。故必愿往。按诸经云。生安养者。缘强地胜。福备寿长。莲花化生。佛亲迎接。便登菩萨之位。顿生如来之家。永处跋致之门。尽受菩提之记。身具光明妙相。迹践宝树香台。献供十方。宁神三昧。触耳常闻。大乘之法差肩皆邻。补处之人念念虚玄。心心静虑。烦恼焰灭。爱欲泉枯。尚无恶趣之名。岂有轮回之事。法利无边。圣境非虚。何乃爱河浪底沈溺无忧。火宅焰中焚烧不惧。密织痴网。浅智之刃莫能挥。深种疑根。泛信之力焉能拔。遂即甘心伏意。幸祸乐灾。却非清净之邦。顾恋恐畏之世。燋蛾烂茧。自处余殃。笼鸟鼎鱼。翻称快乐。可怜可悯。
二十正好(莲池大师说)
盖此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皆得往生。若人富贵。受用见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计累小。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趂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花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二十四乐(安国钞)
所言极乐者。有二十四乐。一栏楯遮防乐。二宝网罗空乐。三树阴通衢乐。四七宝浴池乐。五八水澄漪乐。六下见金沙乐。七阶际光明乐。八楼台凌空乐。九四莲华香乐。十黄金为地乐。十一八音常奏乐。十二昼夜雨花乐。十三清晨策励乐。十四严持妙花乐。十五供养他方乐。十六经行本国乐。十七众禽和鸣乐。十八六时闻法乐。十九存念三宝乐。二十无三恶道乐。二十一有佛变化乐。二十二树摇罗网乐。二十三千国同声乐。二十四声闻发心乐。
二十八真念(知归学人说)
一串数珠不离手。一句弥陀不离口。高声念。低声念。六字念。四字念。紧念。缓念。朗念。默念。合手念。跪膝念。面佛念。朝西念。打板念。敲鱼念。掐珠念。行道念。礼拜念。独自念。同众念。在家念。在外念。闲也念。忙也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卧也念。连梦中也念。才是真念。念得心酸泪下念。得火灭灰寒。念得神号鬼哭。念得天喜神欢。一声佛振动了。魔王宫殿。一声佛粉碎了剑树刀山。一声佛为百劫千生消业障。一声佛为四恩三有启因缘。正是榨到油来击撞之声益狠。船当浪起摇棹之声益悲。镬汤在后。莲池在前。虽有千万人阻我。不念不可得也。
三十种益(群疑论)
西方净土有三十种益。一受用清净佛土益。二得大法乐益。三亲近佛境益。四游历十方供佛益。五游诸佛所闻法授记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益。八诸天人等同集一会益。九常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念念增进益。十一鹦鹉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清风动树如众乐益。十三摩尼水漩宣说苦空益。十四诸乐音声奏众妙音益。十五四十八愿永绝三涂益。十六真金色身益。十七形无丑陋益。十八具足五通益。十九常住定聚益。二十无诸不善益。二十一寿命长远益。二十二衣食自然益。二十三惟受众乐益。二十四三十二相益。二十五无实女人益。二十六无有小乘益。二十七离於八难益。二十八得三法忍益。二十九身有常光益。三十得那罗延身益。
三十自庆(弥陀忏法)
大众若知自庆者。则复应须修出世心。佛言。地狱难免。我等相与已得免离此苦。是一自庆。饿鬼难脱。我等相与已得远离痛切。是二自庆。畜生难舍。相与已得不受其报。是三自庆。生在边地。不知仁义。相与已得共住中国。道法流行。亲承妙旨。是四自庆。生长寿天。不知植福。相与已得更复树因。是五自庆。人身难得。一失不返。相与已得各获人身。是六自庆。六根不具。不预善根。相与清净。得深法门。是七自庆。世智辩聪。返成为难。相与一心。归凭正法。是八自庆。佛言。见佛为难。相与已得瞻对尊像。是九自庆。佛言。闻法复难。相与已得[(歹*又)/食]服甘露。是十自庆。佛言。出家为难。相与已得辞亲割爱。归向入道。是十一自庆。佛言。自利者易。利他为难。相与今日一拜一礼。普为十方。是十二自庆。佛言。捍劳忍苦为难。相与今日各自翘勤。有所为作。不为自身。是十三自庆。佛言。读诵为难。我等大众同得读诵。是十四自庆。坐禅为难。而今见有息心定意者。是十五自庆。佛言。此教难遇。难信难知。今遇此教。易信易知。是十六自庆。佛言。前生不遇此教。所以不出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今遇此教。现生决定。直出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是十七自庆。佛言。众生浊恶。障重福薄。虽有此教。迷而不知。知而不行。今遇此教。能知能行。是十八自庆。佛言。不知此教。多修杂善。无决定心。不出轮回。今遇此教。专修一行。决出轮回。是十九自庆。佛言。无善根人。临命终时。多见恶境。或值恶缘。不闻经法。罪业牵缠。哀号恐怖。入於地狱。求救无门。今蒙此教。临命终时。值遇善缘。及逢善友。教修此法。广为演说。西方净土善相胜法一一指陈。其心欢喜。发愿往生。或闻善友教称十念。或自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连连称念。具足十声。恶境便灭。善境现前。其人自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亲来迎接。身坐莲台。或乘莲华。身随佛后。往生净土。是二十自庆。生净土已。九品四色。七宝莲池自然化生。成清净身。离胎胞质。是二十一自庆。生净土已。身真金色具三十二相。形貌端严。无诸丑陋。是二十二自庆。生净土已。具六神通。飞空自在。游历十方。作大佛事。是二十三自庆。生净土已。寿命无量。与佛齐等。更无中夭。是二十四自庆。生净土已。衣食随念。宫殿逐身。自然快乐。七宝庄严。一切具足。无求不得。是二十五自庆。生净土已。具无碍辩才。得八万四千陀罗尼门。智慧明了。无不通达。是二十六自庆。生净土已。与大菩萨观音势至。为其胜友。无怨憎会。是二十七自庆。生净土已。六时闻法。悟无生忍。是二十八自庆。生净土已。更无退转。直至成佛。是二十九自庆。忍力成就。乘大愿船。却来三界。遍历十方。生死海中。复度众生。往生净土。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三十自庆。相与志心踊跃欢喜。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