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净土生无生论注
净土生无生论注
但众生自受生已来为五阴区局真性不契心源。
但众生下释妨恐疑者谓既曰净土唯心且此即心之土谁人不有何不令我如今即见而待临终方能见耶故释之曰但众生自受生以来为五阴区局真性不契心源之故也受生通乎远近一者无始受生二者即生受生五阴区局真性者楞严注云阴以覆蔽为义区局性真故名区宇真性犹如太空五阴犹如区宇不契心源者如前一真法界所明心源何等广大众生以区小而局限之所以莫能契合也。
△次正明。
念佛之人果报成熟将舍现阴趣生阴时净土莲华忽然在前唯心境界非有去来彼此之相。
念佛之人果报成熟者观念已成也将舍现阴者现阴即始因父母己三妄伦交结之者但云生阴不云中阴者成论明极善极恶俱不经中阴如[矛*赞]矛离手是也净土下正明已是彼国生阴境界唯心下泯其去来之迹。
△三引证二初楞严。
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未舍暖触者即现阴之末生阴之初也善恶顿现者一生所作善则净境现前如慧远以下诸师是也恶则恶相现前如张善和张锺馗等是也纯想等者吴兴曰若单修善禅则惟生上界若兼诸福慧则随往十方于飞心中旁论福慧故云兼也今谓兼福故能见佛兼慧故能心开净愿故能随往。
△次妙宗。
法智大师云须知垂终自见坐金莲身已是彼国生阴亦此意也。
法智等者观经疏云及其瞑目告终上珍台而高踊文成印坏坐金莲而化生法智大师钞云此喻本出大经今借此文以喻往生菩萨此土阴灭彼国阴生须知垂终(云云)今论中所引以证净土唯心观功既着之时非有彼此去来之相也。
△次一门约时论妙二初标。
十现未互在门。
现即现在念佛之心未即未来受生之时以十世古今不离当念故云互在也。
△次释二初述偈立宗。
行者今念佛功德不唐捐因中已有果如莲华开敷。
初二句释疑三一句明功不唐捐所以四一句引喻以明初二句释疑者如十疑中所引具缚凡夫恶业厚重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又云众生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根缺者必定不得往生又云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彼论中一一决答今总释之曰行者念佛功不唐捐则上来诸疑一答俱消更无余惑矣所以然者以吾人当来所证之果无非证此念佛之心故取譬如莲华开敷。
△次依宗释义二初明由因感果。
论曰圆顿教人顿悟心性无修而修修彼乐邦性中所具极乐由修显发。
圆顿下明能修之人即圆家名字观行位中人也无修下明能修之因性中下明所克之果在因既云无修而修则知在果亦是无证而证盖圆家行人不同缘理断九谓之修证也。
△次明因果相即二初约性具明即三初立本。
而此心性竖贯三际横裹十虚佛法生法正法依法因法果法一念圆成。
而此下约性具以为修证之本竖穷横裹明性量也生佛依正因果明性具也既言具量性体在其中矣竖贯三际则过未同源横裹十虚则染净一际是则生佛依正因果等法皆吾一念圆具也。
△次释成。
是以念佛之人名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全性起修虽名为因全修在性因中有果以所具因法与所具果法同居一性心性融通无法不摄。
是以下牒前一念圆具故能修性宴妙因果互融因果既融那分现未修性既妙孰辩己他。
△三譬显。
故如莲华开敷华中有果。
法华取譬权实同体本迹双融此中以譬因果同时现未互在所显虽异能譬不殊。
△次约性体明即三初正明。
况此心常住无生灭去来即今念佛之心便是当来华池受生之时。
况此下承前譬喻而来非惟心性融通无法不摄亦乃性非生灭体绝去来今者对当而言即今念佛为因当来受生为果而云便是者如十疑论云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亦此意也。
△次证验。
故说初发心人极乐宝池已萌莲种若精进不退日益生长华渐开敷随其功德大小炜烨其或懈退悔杂日渐憔悴若能自新华复鲜丽其或未然芽焦种败。
故说下引文证成若精进下明功德不虚其或下反覆释明昔圆照本禅师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迁净慈平居密修净业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见一华殊丽问之曰待净慈本禅师耳又资福曦公曰吾定中见金莲华人言以待本公又莲华无数云以俟受度者或有萎者云是退堕人即此可为验矣。
△三结成。
且此莲华人谁种植现未互在斯言有归也。
彼土既非人植岂非性中所具之者由修而显发乎现未互在命门之言斯有归矣 偈曰。
弹指掀开法藏门无生妙理灿然存拈来字字通玄奥彻去言言洞本根万亿金身纤芥纳微尘剎土一毛吞等闲两手相分付用答吾师罔极恩。
净土生无生论注(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