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承恩集

  吾今募刻神珠  为感重魇得窹  普愿若见若闻  信有西方净土  不落理执偏空  不堕邪见岐路  人人凭此修行  同见弥陀慈父

  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重梓跋

  天台云。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真无生。此谓心净故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长芦云。以生为生。常见也。以无生为无生。断见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第一义也。天如复约性相义释之。妙真如性。本自无主。因缘和合。乃有生相。以其性能现相。故无生即生。以其相由性现。故生即无生。天衣怀禅师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是也。如上发明生无生义。皆可断深疑而生深信。无奈去圣时遥。人根日陋。於此圆顿直捷之旨。不能了知。所以唯心本性之宗。每多混滥。是故幽溪大师。别出奇才。复造生无生论。仅十门。而能徧收於龙宫海藏。只一法。而能贯彻於三世十方。奇哉妙辩通神。古今未有。故受教法师序亲闻记云。敷文极畅。阐义至精。座下听众。无一人若身若心生。懈倦而不开悟者。余倘不闻恋公每每深赞。焉能於此信入。决志求生。全仗此矣。遂发心募刻。以酬厚德。所愿法界众生。同结此缘。尽未来时。共扬此法。后学芳慧敬然臂香四十八炷稽首谨识。

  经律异相摘录跋

  夫经律异相一书。特采因果。专明罪福。发明十方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说种种法门。开示众生。总不出因果之义。恋西大师学禀台宗。行专净业。因果之事。最极尊重。偶读此书。欣然之至。惜其太广。不能徧行。随笔录之。而成两卷。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为法之心。可谓至矣。余每一披览。悲欣交集。何幸而得逢斯典。稍知因果。何罪而染习难除。净功莫克。谅必宿世因果不分之报也。愿同袍之士。同阅此书。同信因果。同念弥陀。同生净土。庶不负流通此法已。

  附刻往生要关缘起

  余每见修净业者。说着现世往生。多疑而不决。非疑业障深重。即疑功行浅薄。人人易犯此病。个个难逃此关。何哉。皆因不知弥陀愿力。特於苦处生悲故也。余壬申夏至虞。见恋西大师要关之旨。不怕业障重。只愁信力微。不嫌功行浅。最忌心自退。此深契弥陀普收之愿。诸佛广赞之心。可谓破夜明灯。过河要筏。欲往西者。必不可少。遂发心付梓。并印千张。以结净缘。今刊神珠。又附於后。普愿见者闻者。知其胜异方便。不被此一疑。而失千万劫难逢之奇遇也。

  附刻血画阿弥陀佛诗缘起

  同治壬申夏日。恋西大师。见余和吴决西居士。血画弥陀像诗十首。忽生随喜。每和二首余一见之。深生惭愧。乃超过我百十万亿倍也。读之愈久。欢喜愈深。此诗知者颇多。皆称美善。总不及我师之至诚恳切。诚可起信愿而助持名。谨将此诗。附刻神珠之后。普告同学友人。同为警策。愿同刺幻身。同描真佛。诚能运此恳苦之心。决定到彼极乐之国。

  读彻悟禅师语录有感序

  同治丁卯冬。余在普陀法华洞。蒙恋公将彻祖语录数假最切要处示余。余即另抄一纸。随身受持。语云。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业乎。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多劫。於此不信。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倘佛祖现身。顺逆至极。尚不改其信愿。况其余乎。世间出世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待寻。一念悟。随净缘。即佛法界。一念迷。随染缘。即九法界。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见性作佛。难易相悬。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嗟乎。余惭垢重。虽得此至言。时常披阅。总不能放下世缘。一心念佛。故一回温郡。被业缘所牵。常逐利名。竞争人我。所造罪愆。非但九品难登。抑且三途难免。由是发心。往虞东明因寺。复亲恋公。幸藉慈力。而得掩关於旌教寺至。乙亥春将。彻祖之文。细心读之。始知此数假文。说理圆顿之极。说事剀切之至。说信愿坚固。尽诠净土之玄关。说因果同时。极显净宗之奥旨。且净染判悟迷。明指为佛为生之缘起。禅净分难易。甚彰是佛作佛之纲宗。诚可谓彻骨之谈。剖心之语。设不遇恋公指提。安能於兹得益。此恩此德。剜肉以然千灯。未足酬报。遂即向佛前。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阿弥陀佛。立誓每日持佛号六万声。庄诵弥陀经六卷。毕命为期永无改变。又印送彻祖语录四十八部。以结净缘。所愿承此功德。速舍苦命。速取乐邦。速回堪忍。速度含灵。始堪报彻祖之恩。并可酬恋公之德耶。今将前文。重述六偈。以自痛策。
  倘置佛名(至)顿超多劫(赞曰说理圆顿之极)。
  十念能超多劫修。莲邦速入妙无俦。三乘圣行功虚弃。况起六凡生死谋。
  於此不信(至)非狂即痴(赞曰说事剀切之至)。
  不信西方是极痴。如同木石实堪悲。愿从今日狂心歇。定课持名不改移。
  倘佛祖现身(至)更念谁(赞曰说信愿坚固云云)。
  净土须凭信愿坚。岂因顺逆被他牵。纵然佛祖移吾志。决不更张最胜缘。
  一声佛号(至)岂待寻(赞曰说因果同时云云)。
  净宗因果本同时。才念洪名达宝池。句句分明心佛判。自他不隔一丝丝。
  一念悟(至)珍重乎(赞曰旦净染判悟迷云云)。
  迷悟从缘染净分。故知生佛有来因。现前一念当珍重。十界差殊在此根。
  夫成佛(至)痛快也哉(赞曰禅净分难易云云)。
  禅净咸谓一理通。谁知难易却非同。参禅虽是超群法。直捷还须让此宗。

  阅省祖发菩提心文有感

  省庵法师发菩提心文云。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纵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又云须以佛法为鞭策。以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方无退失之虞。余在常宁寺时。被名利所陷。甚可悲伤。因读此有感。而得回心。复亲恋公。故於甲戌夏。在旌教寺关内。而述偈云。
  愚人行善实模糊。虽是好因被罪污。若不死心专念佛。只愁难免入三途。
  明师佛法要常亲。譬若婴儿傍母行。毕世依凭恒警策。才方免得退初心。

  刺血书阿弥陀经发愿缘起

  大矣哉。弥陀妙典。本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所以广长舌覆而同赞。诸余经尽而独留。坚密大师云。佛法之妙。莫要於净土。净土之妙。莫要於持名。持名之妙。莫要於小本弥陀。字字是行人真归。字字是行人妙观。恋西大师因此述礼想仪。奉为日课。并刺舌血。书写此经。以常供奉。可谓是真精进。是为真法供养如来者也。余蒙恋公面授此经大意。并礼想行仪。余即至诚礼诵。不敢懈倦。故得於此妙经。薄有所领。一日承师寄下刺血发愿文。细心读之。愈加欢喜。始知此经。直显众生久迷之自性。大畅诸佛普度之本怀。如此深恩。岂能酬报。是故亦发心刺血。书写此经。以便终身供奉遂发愿云。弟子芳慧。
  无始造业  至於今日  受苦无量  未曾暂歇  今虽出家  生死不切  戒律多亏  威仪全缺  心浊志昏  语言唐突  见陋质愚  行为暗塞  幸遇法门  横超带业  赖佛冥加  方堪得入  可恨障深  每生退息  庆有宿缘  常逢知识  励我修持  策吾放逸  历赐忠言  恒常获益  欲报深恩  愧无道力  遂发诚心  学其刺血  以血写经  聊表恳切  运此苦心  求彼乐国  愿命终时  佛来迎接  见佛意欣  众罪消灭  闻法心开  佛慧顿彻  得悟无生  神通莫测  回入娑婆  广化含识  同念弥陀  同生彼国  圆满菩提  一生补佛  方报佛恩  并酬祖德

  跋恋公刺血发愿文偈

  余侍恋公  经几岁月  刻刻闻香  如入兰室  每有要言  必为细说  欲我死心  剖心沥血  今读愿文  词句明彻  小本妙宗  明明显出  念佛要纲  重重明揭  仔细澄思  更加喜悦  厌苦之心  愈厌愈急  欣乐之怀  越欣越切  杂学偷心  从此得歇  一句洪名  感恩难说

  刺血书四十八愿九品观章发愿缘起

  莲宗必读序云。名号功德。自何而始。乃因六八大愿之所庄严。九品悲心之所成就。余学净宗。增进信愿。全仗於斯。是故将此二经熟续。或礼或诵。不敢懈怠。乙亥冬。闻恋西大师刺血。书此二经。更加踊跃。故亦随之发心。刺血书写。以常供奉。敬依恋公之愿云。
  我今刺身血  敬写六八愿  愿我命终时  得见弥陀面  又复然臂香  炷数四十八  供养阿弥陀  愿速生彼剎
  我今刺身血  敬写九品经  愿我早离苦  早得下品生  又然香九炷  供养花池佛  愿求命终时  莲现如初日

  覆恋公戒述书

  叨蒙恩师。屡赐滴血之言。真是救苦良方。感恩不尽。仔细澄思。吾师每出忠言劝慧戒述。死心念佛。如今越作越多。不肯速改。真是悖逆之徒。师云。既知自呵。应当莫犯。自呵故犯。是甚么心行。真无惭愧之人也。又云。东攀西缘。其病虽重。死心念佛。可以调治。弃本逐末。乱作偈文之病。无药可救。我见魔入心。执药成病故也。蒙师如此指迷。令不肖昏昧锢蔽之人。不悔而悔。不戒而戒。吾师真有起死回生之术。不肖之病。虽落在膏肓。犹得圣药而治之。不肖之眼。虽多医膜。犹获金錍而刮之。庆幸之至惶恐之极。不肖业深障重。心浊志昏。是故一出言便糙气。一举笔便粗心。凡动作行为。不至尽头。必不肯休。实如痴钝之马。非仗智策。痛鞭出血。总不肯行。愧甚愧甚。吾师深慈大悲。忠言苦口。破我病源。言言沥血。化吾迷执。句句剖心。叶静觉居士所谓。若非柔软老婆婆。怎医嫡孩心里病。化执起懦。厥功伟哉。果然果然。不肖闻常精进菩萨。为一众生。经无量劫。随逐不舍。犹不受化。曾无一念弃舍之心。吾师今日指化不肖。亦复如是。安得不庆。安得不喜。此之恩德。粉骨碎身。难以酬报。故於监斋菩萨诞辰。敬然臂香九炷。立誓云。芳慧此生。再作偈文。必堕地狱。又然臂香六炷。供养两土教主。惟愿佛力加被。令我至死。不忘一句佛名。於一念顷。顿生彼国。方报佛恩。并酬师德。从今以后。决不再犯。兹特书寸楮。谨复吾师。临颕不胜惭惶之至。

  八要赘言

  同治癸酉秋。余在旌教寺关内。每读恋西大师。净宗八要。莫不汗流浃背。所得利益。非言赞之所及矣。因此忽忘疎拙。跟而和之。敬然臂香十二炷。以表至诚。稽首谨序。

  欣

  弥陀愿海胜常伦。带业横超绝苦辛。五逆回心生四土。八哥称佛见三身。千经为此寻常劝。万论由斯悉共珍。何幸闻兹圆顿法。至诚欣乐敢因循。

  厌

  自惭离俗厕僧伦。依旧昏迷受苦辛。常逐虚名抛实德。每争小利陷全身。狱门已脱仍招罪。宝所虽登莫获珍。静夜澄思深起厌。誓持佛号不因循。

  信

  欲成三昧脱尘嚣。死尽偷心不敢摇。诸佛诚言谁可越。弥陀誓愿孰能超。华台日日空中接。宝手时时池上招。深信持名功德大。无边罪业一声消。

  愿

  克期诵佛绝牵情。先断攀缘得正行。志力不坚功不显。爱根难拔罪难轻。厌离念猛修尤切。欣慕心真道必成。愿获无生法忍后。大开宏誓度迷城。

  行

  十念得生永不疑。全凭佛愿向西驰。志求极乐休空过。记诵洪名莫待时。未悟他邦原故国。安知自性有阿弥。从今勿执唯心土。行实终能见导师。

  专

  求生清泰法何饶。善导遗风最可标。一念单提家不远。万缘俱绝路非迢。余门广学诚难入。净土专修实易超。但诵弥陀无异想。菩提时长惑时消。

  久

  念佛法门本易超。曾亲知识始无摇。暂时礼像功尤大。毕世持名福更饶。一念专求须恳切。三心圆发岂轻聊。诚能久立坚精行。何虑西方路甚遥。

  警

  久背慈亲实可嗟。他乡流落苦时遐。轮回都为尘缘累。生死皆由妄念差。每被八风丧本志。常招六贼败吾家。此身必欲归安养。警策持名莫染瑕。

  良医救苦

  昨蒙恋西大师垂赐忠言。感恩无尽。诚救苦之良方也。即贴座右。时常觉照。忽忆智者大师十疑论。并止观安忍之文。不觉五内如烧。惭惶流泪。仔细思之。哀而又喜。哀则哀夫恶习难除。时时发现。喜则喜夫明师获遇。切切提持。因述四偈。以自痛鞭。敬然臂香九炷。供养阿弥陀佛。以志不忘。癸酉冬书於旌教寺。
  叨蒙慈德赐良方。镂骨铭心岂敢忘。烂筏救沉防自没。庸医疗病恐人伤。婴儿远母终遭苦。小鸟离枝定有殃。愿得恒尝苦口药。革除重疾获清凉。
  堪惭宿世少良因。今得为僧丑且深。佛法未通偏喜讲。人情宜淡反频亲。但知好管他家事。那觉常迷自己心。幸获忠言明指示。从兹尽改旧时行。
  深思格语实惭惶。微力岂堪作度航。誓愿不坚随境转。狂心未歇被风扬。爱绳恨少慧刀斩。痴马羞无智策降。哭诉弥陀求保护。令我宿习早消亡。
  立志掩关本正行。何如教理未曾明。昔贤有德尚藏德。今我无名偏要名。喜说语言心必乱。欣攀眷属道难成。反躬自责双流泪。哀告慈尊愿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