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一心奉请佛祖统纪(拜观同上)  宋四明东湖沙门志盘撰。
  前有通例一卷 释迦本纪一 西土二十四祖纪二 东土九祖纪三 兴道下八祖纪四 诸祖旁出世家五 诸师列传六 诸师杂传七 未详承嗣传八 历代传教表九 佛祖氏系表十 山家教典志十一 净土立教志十二 诸宗立教志十三 三世出兴志十四 三界名体志十五 法门光显志十六 法运通塞志十七 名文光教志十八 历代会要志十九。

一心奉请佛祖历代通载(拜观同上)  元大中祥符寺华亭念常集。
  目录一卷。七佛偈及彰所知论一卷。从第二卷至二十二卷。载盘古乃至元朝。至正年间。一切三教事迹。今分为三十四卷。

一心奉请历代三宝记(拜观同上)  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费长房撰。
  初三卷。上列甲子。系以帝年。下注佛生出家成道入灭。乃至孔子初生问礼获麟等事。讫至开皇时。佛法东流翻译次第 次九卷。详记历代译师所译经典 次一卷。大乘录入藏目 次一卷。小乘录入藏目 后一卷。明皇三宝录总目。

一心奉请高僧传(拜观同上)  梁嘉祥沙门释皎撰。
  序云。始於汉明帝永平十年。终至梁天监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载。二百五十七人。又旁出附见者二百三十九人。开其德业。大为十例。一曰译经。二曰义解。三曰神异。四曰习禅。五曰明律。六曰遗身。七曰诵经。八曰兴福。九曰经师。十曰唱导 译经始摄摩腾。终求那毗地。共三十五人 义解始朱士行。终昙裴。共百人 神异始佛圆澄。终释保志。共二十人 习禅始竺僧显。终释慧明。共二十一人 明律始释慧猷。终释僧佑。共十三人 忘身始僧群。终昙弘。共十一人 诵经始昙邃。终道琳。共二十一人 兴福始慧达刘萨诃。终法悦。共十四人 经师始帛法桥。终释慧忍。共十一人 唱导始道照。终法镜。共十人。

一心奉请续高僧传(拜观同上)  唐释道宣撰。
  序云。始距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包括岳渎。历访华夷。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大为十例。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 译经始僧伽婆罗。终僧那提。正十五人 义解法申。始义褒。终正百六十一人 习禅始僧副。终慧明。正九十八人 明律始法超。终昙光。正二十九人 护法始昙无最。终慈藏。正十八人 感通始勒那钵提。终净辩。正百十八人 遗身始法凝。终道休。正十二人 读诵始志湛。终宝相。正十四人 兴福始明达。终慧云。正十二人 杂科声德始慧明。终宝岩。正十二人。

一心奉请有宋高僧传(拜观同上)  宋沙门赞宁智轮同奉敕撰。
  译经始唐义净。终唐满月。正三十二人 义解始唐窥基。终宋义寂。正七十一人 习禅始唐弘忍。终宋德韶。正百三人 明律始唐道宣。终周澄楚。正五十八人 护法始唐威秀。终周道丕。正十八人 感通始后魏檀特师。终宋法圆。正八十九人 遗身始唐僧藏。终宋怀德。正二十二人 读诵始隋行坚。终宋守真。正四十二人 兴福始周法成。终宋师律。正五十人 杂科声德始南宋智一。终宋宗渊。正四十五人。

一心奉请法显传(拜观同上)
  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

一心奉请大唐西域记(拜观同上)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总持寺沙门释辩机撰。
  记住还。共一百三十八国中风土。及佛法灵迹。唯摩竭陀国最详。

一心奉请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拜观同上)  唐昭仁寺沙门慧立本。
  即玄奘大师始终事迹也。

一心奉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拜观同上)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总有五十六人。又重归南海传。有师资四人。

一心奉请比丘尼传(拜观同上)  梁庄严寺释宝唱撰。
  起晋咸和。讫梁普通。凡六十五人。

一心奉请神僧传(拜观同上)  不出编录人名。
  始自汉摩腾。终元胆巴。凡二百八人。

一心奉请弘明集(拜观同上)  梁释僧佑撰。
  牟子理惑论。三十七篇 正诬论未详作者 宗炳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 孙绰喻道论 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 颜光禄延之。难何承天达性论 罗君章更生论 郑道子神不灭论 远法师沙门不拜王者论五篇 远法师答何镇南难沙门祖服论 远法师答桓玄明报应论 远法师三报论 道恒法师释驳论 明僧绍正二教论 周剡颙难张长史融门论 谢镇之折夷夏论 朱昭之难夷夏论 朱广之谘夷夏论 慧通法师驳夷夏论 僧愍法师戒华论 玄光法师辩惑论 记室刘勰灭惑论 僧顺法师析三破论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并吴兴沈续作序注 萧琛难范缜神灭论 曹思文难范缜神灭论。并二启诏答 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灭论 庄严寺法云法师。与公王朝贵书。并公王朝贵六十二人答 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 高明二法师。答李交州淼难佛不见形事。并李书 司徒文宣王书。与孔中丞稚珪释疑惑。并笺答 恒标二公。答姚主劝罢道书。并书 僧[(丰*力)/石]。僧迁。鸠摩。答姚主奏。并书 远法师答恒玄劝罢道书。并书 释僧岩。答刘青州劝还俗书。并刘答往返六首 习凿齿与释道安书 谯王书论孔释。张新安答 郑道子与禅师书论踞食 范伯伦书与王司徒论踞食 义法师答范伯伦书。并范重答 范伯伦与生观二法师书 范伯伦踞食表。并诏往返四首 晋尚书何充等。执沙门不应敬王者奏三首。并诏二首 桓玄与八座书。论道人敬王事。并八座答 恒玄与王令书论敬王事。并王令答往返八首 庐山远法师。答桓玄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一首。并桓玄书二首 桓玄诏沙门不复敬天子。并卞嗣之等答往返五首 远法师与桓玄论料简沙门书一首。并桓玄教一首 支道林法师。与桓玄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一首 天保寺释道盛。启齐武帝论。检试僧事 郗嘉宾奉法要 颜延之庭诘二章 王该日烛 竺道爽檄泰山文 释智静檄魔文 释宝林破魔露布文 释僧佑弘明论。

一心奉请广弘明集(拜观同上)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正篇。第一。始商太宰问孔子圣人。终释彦悰通极论。凡十五篇 辨惑篇第二。始魏陈思王辨通论。终唐李师政内德论。凡十八篇 佛德篇第三。始支道林佛像赞。终舍利感应记。凡六十余首 法义篇第四。始晋戴安公释疑论。终释明浚答博士柳宣书。凡七十余首 僧行篇第五。始东晋北道护支昙谛诔。终百官驳仪表启状等。及诏所亲表启论等。凡五十余首 慈济篇第六。始沈休文究竟慈悲论。终梁武帝断酒肉文。凡五首 戒功篇第七始远公与刘遗民书。终南齐文宣公净行法门。凡十首。净住子净行法门。始皇觉辨德门第一。终发愿庄严门第三十一。即慈悲忏之所宗也 启福篇第八。始诸帝与太山朗法师书。终唐太子西明寺钟铭。凡四十余首 悔罪篇第九。始梁简文谢敕为建涅盘忏启。终梁陈皇帝依经悔过文。凡十五首 统归篇第十。梁武帝净业赋。并序 梁高祖孝思赋 梁宣帝游七山寺赋 梁王锡宿山寺赋 魏高允鹿苑赋 李颙大乘赋并序 释慧命详玄赋 萧子云玄圃园讲赋。释真观梦赋 江淹伤爱子赋 无为论 释道安檄魔文 魔主报檄 破魔露布文 平魔赦文 平心露布文 晋沙门支道林赞佛诗八首。终宣法师秋日游东山寺。寻朱昙二法师一首。凡一百五十八首。

一心奉请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拜观同上)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后汉隆法道士。表请角试事第一。乃至唐天子在司成宣范义頵宅。难庄易义第三十三。皆辨释老优劣事。

一心奉请续集古今佛道论衡(拜观同上)  唐沙门智升撰。
  西域天竺国事。出后汉列传七十八。

一心奉请集神州塔寺三宝咸通录(拜观同上)  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
  初明舍利表塔共缘二十 第二灵像垂降。共缘五十 第三引圣寺瑞经神僧。圣寺十二。瑞经三十八。神僧三十。

一心奉请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拜观同上)  唐弘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
  故事篇第一。土共十八首 故事篇下。共十四首 圣朝议不拜篇第二。上下 圣朝议拜篇第三。上各有弹词 议拜篇下。结成不拜。

一心奉请破邪论(拜观同上)  唐沙门释法琳撰。
  广破傅弈邪说。

一心奉请辩正论(拜观同上)  唐沙门释法琳撰东宫学士陈子良注。
  二教治道篇第一。上下 十代奉佛篇第二。上下 佛道先后篇第三 释李师资篇第四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九箴篇第六。答外九迷论 气为道本篇第七 信毁交报篇第八 品藻众书篇第九。儒推孝经。佛备众典 出道伪谬篇第十。略明八谬 历世相承篇第十一。略辨九事 归心有地篇第十二。引梁武帝舍道敕文。及萧纶等。受菩萨戒启。后有法琳与尚书右仆射蔡国公书。

一心奉请十门辩惑论(拜观同上)  唐兴善寺沙门释复礼撰。
  通力上感门一 应形俯化门二 净秽土别门三 迷悟见殊门四 显实得记门五 反经赞道门六 观业救舍门七 随教抑扬门八 化佛隐显门九 圣王兴替门十 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稽疑。

一心奉请甄正论(拜观同上)  唐佛授记寺沙门玄嶷撰。
  广破灵宝等经天尊等名之伪。

一心奉请护法论(拜观同上)  宋无尽居士张商英述。
  广破欧阳修谤佛邪说。申明佛理 后附李长者昭化院记。及徐师川跋。郑德舆后序。

一心奉请镡津文集(拜观同上)  宋明教禅师契嵩撰。
  初一卷。目录并行业记 前三卷。即辅教篇重出 第四卷。皇极论。及中庸解五篇 第五至第七卷。论原四十篇。杂着六篇 第八卷。杂着六篇。万言书一封 第九卷。书启共十三封 第十卷。书启状共四十四封 第十一卷。叙十四篇。又九篇 第十二卷。志记铭碑十二篇 第十三卷。碑记铭表辞七篇。述题书赞传评十二篇 第十四至十六卷。非韩三十篇 第十七卷。古律诗六十首 第十八卷。唱和诗六十九首 第十九卷。诸师序赞诗题疏。并后序。

一心奉请辅教篇(拜观同上)  宋明教禅师契嵩撰。
  原教 劝书三篇 广原教。并序二十六篇 孝论。并序一十三篇 坛经赞 真谛无圣论。元在嘉佑集中。

一心奉请元至元辩伪录(拜观同上)  元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敕实录撰。
  妄立天尊伪第一。乃至偷佛神化伪第十四。并后记共二卷 当时侵夺僧寺。及辨论敕复事实。二卷。圣旨梵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 下火文 如意答石介怪记 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共一卷。

一心奉请三教平心论(拜观同上)  元静斋学士刘谧撰。
  先明三教。并是劝人止恶行善。不可偏废。次明极功浅深不同。后广破韩愈之说。并破欧阳程朱之说。

一心奉请折疑论(拜观同上)  比丘子成号妙明着。西域师子比丘述注。
  叙问第一 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 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 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 宗师第五。言古今帝主贤士。皆宗师佛 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 论孝弟七 拒毁第八 评仪第九 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 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 释谤第十二 辨施第十三 殊见第十四 随宜第十五 优劣第十六 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 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 言符第十九。吻合二教之理 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

一心奉请一切经音义(拜观同上)  唐翻经沙门玄应撰。
  卷一。华严。大集。日藏。月藏。大威德。法炬。六经 卷二。大涅盘经 卷三。般若十部 卷四。见实等十九经 卷五。海龙王等六十四经 卷六。法华经 卷七。正法华等四十四经 卷八。维摩等七十一经律 卷九。智度论 卷十。般若灯等十论 卷十一。正法念等四经 卷十二。长阿含等十五经 卷十三。般泥洹等八十七经 卷十四。四分律 卷十五。十诵。僧祗。五分三律 卷十六。善见等二十一律 卷十七。阿毗昙等五论 卷十八。成实等十六论 卷十九。佛本行集。撰集百缘 卷二十。陀罗尼等二十八集 卷二十一。大菩萨藏等十三经 卷二十二。瑜伽师地论 卷二十三。显扬等十论 卷二十四。阿毗达磨俱舍论 卷二十五。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一心奉请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拜观同上)
  唐京兆静法寺沙门慧苑述。

一心奉请绍兴重雕大藏音(拜观同上)  宋精严寺释处观集。
  略如字汇共一百七十四部。

一心奉请出三藏记集(拜观同上)  梁释僧佑撰。
  卷一集。三藏缘记第一 十诵律五百罗汉。出三藏记第二 菩萨处胎经。出入藏记第三 梵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第四 前后出经异记第五 卷二。新集撰出经律论录第一 新集条解异出经录第二 卷三新集安公古异经录第一 失译经录第二 凉土异经录第三 关中异经录第四 新集律分为五部记录第五 十八部记录第六 汉地四部记录第七 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 卷五新集抄经经录第一 安公疑经录第二 新集疑经录第三 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第四 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第五 长安睿法师喻疑第六 卷六至十一。共经序一百十篇 卷十二。杂录序十篇 卷十三至十五。共传三十二篇。

一心奉请众经目录(拜观同上)  隋翻经沙门法经等奉敕撰。
  大乘修多罗藏录第一。有六分 一译一。异译二。失译三。别生四。疑惑五。伪妄六 小乘修多罗藏录第二。六分如前 大乘毗尼藏录第三。六分如前 小乘毗尼藏录第四。六分如前 大乘阿毗昙藏录第五。六分如前 小乘阿毗昙藏录第六。六分如前 佛灭度后撰集录第七。西方圣贤一。此土抄集二 传记录第八。西域此方 着述录第九。西域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