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一心奉请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论无经。文来未尽。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拜观同上)
天亲菩萨造。菩提留支译。
一心奉请略说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说瑜伽自性三十七圣位。谓十六菩萨。八方内外大护。及法界身。
一心奉请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释本经字句理趣种种表法义门。
一心奉请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拜观同上)
大兴善寺三藏阿目伽金刚。依释略序述金刚菩萨名义表法之句。
一心奉请瑜迦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释遏阿等五十字门义。
一心奉请仁王般若陀罗尼释(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一心奉请诸教决定名义论(拜观同上) 圣慈氏菩萨造。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明一切教中诸根本字。彼如实义。所谓唵字最为上首。及吽字阿字等。即三身及金刚三业等。
一心奉请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拜观同上)
胜德赤衣菩萨造。施护译。
一心奉请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拜观同上)
大域龙菩萨造。施护译。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阿阇梨译。
亦名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仪。
一心奉请事师法五十颂(拜观同上) 宋西夏沙门日称等译。
马鸣菩萨依秘密教略出。
一心奉请大智度论(拜观同上) 龙树菩萨造。姚秦北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缘起论 释初品尽三十卷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九十品。
一心奉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拜观同上) 无着菩萨造。亦名金刚能断般若。隋南天竺沙门达磨笈有译。
成立七种义句。一种性不断。谓护念付嘱。二发起行相。谓问答住降。三行所住处。有十八种。略为八种四对治。谓十八住中。各有二种对治。五不失。谓离增益损减二边。如经中处处云即非是名等。六地谓十八处。显示信行地证道住处。是净心地。后上求佛地。七立名。
一心奉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拜观同上)
无着菩萨造。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一心奉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拜观同上) 天亲菩萨造。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释经及无着颂。断七十二疑。
一心奉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拜观同上) 无着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造释。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前同。不列经文。末后一颂义净作。
一心奉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拜观同上)
功德施菩萨造。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共昙林等译。
婆薮盘豆菩萨。即天亲。广释序品。及方便品。略释七喻等。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拜观同上) 元魏中天竺沙门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
与上论同。
一心奉请大般涅盘经论(拜观同上) 元魏沙门达磨菩提译。
婆薮盘豆菩萨。释迦叶菩萨所问偈。
一心奉请涅盘本有今无偈论(拜观同上)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天亲菩萨造。兼释诸行无常偈。
一心奉请遗教经论(拜观同上)
天亲菩萨造。真谛译。天亲於小乘经。建立大乘所修行法。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拜观同上)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释经义总启十门。第一起教因缘。谓因缘各开十义。第二藏教所摄。谓三藏中。正经藏摄。亦摄余二。於二藏中。菩萨藏摄。又权不摄此。此兼摄权。於五教中。唯圆教摄。此亦摄余。第三义理分剂。略分四门。一所依体事。二摄归真实。三彰其无碍。四周徧含容。又各十门。以显无尽。第四教所被机有十。前五拣非器。后五彰所为。无信违真乖实狭劣守权。皆非器。正为一乘圆机。兼为信向成种。引为权教菩萨。机为二乘。远为凡夫外道阐提。第五教体浅深。略明十体。一音声。二名句文。三通取四法。四通摄所诠。五诸法显义。六摄境唯心。七会缘入实。八理事无碍。九事事无碍。十海印炳现。后二正是经宗。融取前八。无所遗矣。第六宗趣通别。总为十宗。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无。三法无去来。四现通假实。五俗妄真实。六诸法但名。七三性空有。八真空绝相。九空有无碍。十圆融具德。今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不思议为宗。第七部类品会。一彰本部。二显品会。三明支类。四辨论释。第八传译感通。第九总释经题。初解经题。二明品称。解经题中十门分别。一通显得名。二对辨开合。三具彰义类。四别释得名。五展演无穷。六卷摄相尽。七展卷无碍。八以义圆收。九摄归一心。十泯同平等。第十别解文义。亦有十例。一本部三分科。二问答相属科。三以文从义科。四前后褶迭科。五前后钩锁科。六随品长分科。七随其本会科。八本末大位科。九本末徧收科。十主伴无尽科。此后乃随文科释。
一心奉请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拜观同上)
即清凉自释前疏。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拜观同上)
即前疏中悬谈合钞别行。
一心奉请华严一乘教义分剂章(拜观同上)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义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剂第十。
一心奉请华严经指归(拜观同上) 法藏述。
一说经处。二说经时。三说经佛。四说经众。五说经仪。六辨经教。七显经义。八释经意。九明经益。十示经圆。於十门中。各明十意。
一心奉请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拜观同上) 法藏述。
一三宝章。略作八门。二流转章。略作十门。三法界缘起。略陈四门。四圆音章。略作四门。五法身章。四门分别。六十世章。义作二门。七[纟-八]义章。又分十门。
一心奉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及略疏之钞(拜观同上)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圭峰为华严五祖。然华严义蕴。经历初祖法顺之法界观。华严二祖智俨之千[纟-八]门。华严三祖法藏之五教十仪。已阐发矣。故别宏圆觉。以绍四祖澄观华严疏钞之后。
一心奉请佛说阿弥陀经疏(拜观同上) 唐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三门分别。初述大意。二释经宗致。三入文释。正宗分中。以发菩提心释多善根福德因缘。名为正行。一日乃至七日持名。名为助行。虽立说稍偏。而高出时流之见。
一心奉请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拜观同上) 陈隋天台智者智顗述。
此经以心观为宗。实相为体。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佛是所观胜境。举正报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也。从能说所说。人以立名。以心观净则佛土净为宗致。生善灭恶为经力用。大乘方等而为教相。二藏中菩萨藏收。顿渐中此为顿教也。从如是至清净业处为序分。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至诸天发无上道心为正说分。尔时阿难白佛下为流通分。
一心奉请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拜观同上)
出元藏。
一心奉请维摩诘所说经注(拜观同上)
出元藏。
一心奉请维摩诘所说经疏(拜观同上)
出元藏。
一心奉请四教义(拜观同上)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撰。
第一释四教名为五。一正释。二核定。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诠为四。一约四谛理。二约三谛理。三约二谛理。四约一谛理。第三明四门入理为五。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法成门义。五信法两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为六。一藏。二通。三别。四圆。五五味结成。六经论教多少。第五明权实。第六约观心。第七通诸经论。此三科未说。
一心奉请金光明经[纟-八]义(拜观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门人灌顶录。
一心奉请金光明经文句(拜观同上)
智顗述。灌顶录。
一心奉请盂兰盆经疏(拜观同上)
唐充国沙门宗密述。
一心奉请首棱严经义海(拜观同上)
宋长水沙门子璇集义疏注经并科。泐潭沙门晓月标指要义。吴兴沙门仁岳集解。福唐沙门咸辉排经入注。
一心奉请大佛顶首棱严经会解(拜观同上)
师子林沙门惟则集九家解。并为补注。一兴福悫。二资中沇。三真际节。四[木*巂]李敏。五长水璇。六孤山圆。七吴兴岳。八泐潭月。九温陵环。
一心奉请观音经疏(拜观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弟子灌顶记。
一心奉请金刚般若经疏(拜观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
法譬标名。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经正体。约实相慧。行无相檀。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是因。诸相非相。是果。此之因果。同约实相为宗。破诸相惑。显出功能。亦自无滞。即力用也。教相可知。
一心奉请金刚经论疏纂要(拜观同上)
唐大兴福寺沙门宗密述。宋长水沙门子璇重治。科经约天亲。释义兼无着。傍及余论疏。
一心奉请释金刚经刊定记(拜观同上) 宋长水沙门子璇录。
石壁於纂要。别为广录。今师病其繁长。更为刊定。
一心奉请仁王护国般若经疏(拜观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一心奉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拜观同上)
唐翻经沙门法藏述。
一心奉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注(拜观同上) 明天界寺僧宗泐演福寺僧如玘同集。
共集贤首孤山古云佛海四家注疏。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纟-八]义(拜观同上) 智者说。门人灌顶录。
妙名不可思议也。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也。莲华者譬权实之法也。良以妙法难解。假喻乃彰。一为莲故华。喻为实施权。二华开莲现。喻开权显实。三华落莲成。废权立实。权实之喻如此。本迹之喻亦然。凡[纟-八]义多是五重。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文句(拜观同上) 智者说。门人灌顶录。
初品为序。方便品讫分别功德十九行偈。凡十五品半。名正。从偈后尽经。凡十一品半。为流通。又序品至安乐行品约迹。涌出以下十四品约本。本迹各序正流通。
消文为四。一因缘。二约教。三本迹。四观心。因缘亦名感应。众生无机。虽近不见。慈善根力。远而自通。感应道交。故用因缘释也。夫众生求脱。此机众矣。圣人起应。应亦众矣。今论娑婆国土。音声佛事。则甘露门开。故用约教释也。若应机说教。教有权实浅深不同。须置指存月。亡迹存本。故用本迹释也。若寻迹。迹广。徒自疲劳。若寻本。本高。高不可极。日夜数他宝。身无半钱分。但观己心之高广。叩无穷之圣应。机成致感。逮得己利。故用观心释也。
初序品者。如是等五事。冠於经首。次序也。放光六瑞。发起之端。由序也。问答释疑。正说弄引。述序也 二从方便品。至学无学人记品。是迹门正说。更为两。一从此以下。是略开三显一。二从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是广开三显一。凡七品半。文为三。一从此至譬喻品尽。回向佛道。是为上根人法说。二从尔时舍利弗白佛下至授记品。是为中根人譬说。三化城喻下三品。是为下根人因缘说 三法师下五品。是迹本流通。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是本门发起序 寿量品第十六。是正开近迹显远本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於中。佛说长行。为总授法身记。弥勒说偈。为总申领解。正宗分竟 此后并下三品。为劝持流通。神力品第二十一。乃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为付嘱流通。
一心奉请观音玄义(拜观同上)
智者说。门人灌顶录。此别释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
一心奉请观音义疏(拜观同上)
智者说。门人灌顶录。有时作序正流通三段。有时不用此三名。但分三章。一无尽意。二佛答。三持地叹。或为四章。三如前。四者闻品得益。或作二段。谓前后两问答也。多种分章。随人意用。文中亦作因缘。乃至观心等释。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要解(拜观同上) 宋温陵开元莲寺沙门戒环解。
科此经二十八品。序分一品。正宗分十九品。流通分八品。
一心奉请大般涅盘经[纟-八]义(拜观同上)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一心奉请大般涅盘经疏(拜观同上) 灌顶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一召请涅盘众。从初如是至流血洒地。二开演涅盘施。从纯陀讫大众问。三示涅盘行。从现病至德王。四问答涅盘义。师子吼讫品。五折摄涅盘用。从迦叶讫经。
一心奉请佛遗教经论疏节要(拜观同上) 宋晋水高丽国沙门净源述。
大意宗天亲。而讹谓马鸣。
一心奉请菩萨戒义疏(拜观同上) 智者说。
三重[纟-八]义。一名二体三料简。从初偈长行至清净者为序。次十重讫现在菩萨今诵为正说。余尽卷为劝说流通。
一心奉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拜观同上)
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僧宗泐演。禅讲寺住持僧如玘同奉诏注。
以上两土释论。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五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六
一心奉请瑜伽师地论(拜观同上) 弥勒菩萨说。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