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一心奉请内身观章句经(拜观同上)  汉失译人名。
  颂说内身苦。空。无常。无我。不净。

一心奉请法观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明数息观身等法。文甚拙涩。

一心奉请三慧经(拜观同上)  北凉录。失译人名。
  杂集经论中种种因缘法。

一心奉请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拜观同上)
  西晋录。失译人名。

一心奉请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一心奉请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说十六大阿罗汉名并眷属数目住处。及明末法之中。於三宝所种善根者。三会复度。

一心奉请撰集三藏及杂藏传(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大意与后经同。而是四言偈述。兼释三藏。与杂藏事。

一心奉请迦叶结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说佛灭度。迦叶举阿难九过。及结集三藏事。

一心奉请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拜观同上)  元延佑僧录。管三八集。
  共一百七十五赞。

一心奉请请宾头卢经(拜观同上)
  刘宋沙门释慧简译。

一心奉请那先比丘经(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灭度后。有弥兰王向那先比丘种种问难。比丘一一答之。

一心奉请阿育王譬喻经(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一心奉请百喻经(拜观同上)  萧齐中天竺沙门求那毗地译。
  设一百喻。喻道法邪正等事。末结云。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鬘竟。

一心奉请无明罗剎经(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以郁禅耶城折咤王降伏疫鬼为喻。明如来逆观十二因缘。用佛智慧。破无明罗剎。

一心奉请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译。
  七言偈种种劝诫。令修学正法。

一心奉请劝发诸王要偈(拜观同上)
  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译。

一心奉请龙树菩萨劝诫王颂(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二皆同上本。宋译五言。唐译五七言杂。

一心奉请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拜观同上)  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译。
  偈说六趣善恶因果。

一心奉请十不善业道经(拜观同上)
  宋西夏沙门日称等译。

一心奉请贤圣集伽陀一百颂(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集一切伽陀。说供施佛僧福报。

一心奉请胜军化世百喻伽陀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一心奉请六道伽陀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一心奉请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一心奉请付法藏因缘经(拜观同上)  后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
  婆伽婆嘱摩诃迦叶一。迦叶嘱阿难二。阿难付摩田地。及商那和修三。商那和修付优波鞠多。降伏天魔。度人无量。称为无相好佛四。优波鞠多付提多迦五。提多迦付弥遮迦六。弥遮迦付佛陀难提七。佛陀难提付佛陀蜜多八。佛陀蜜多付胁比丘九。胁比丘付富那奢十。富那奢付马鸣大士十一。马鸣菩萨付比丘比罗十二。比罗付龙树大士十三。龙树菩萨付迦那提婆。由毁神眼。故无一目十四。迦那提婆付尊者罗睺罗十五。罗睺罗付尊者僧伽难提以偈试阿罗汉云。转轮种中生。非佛非罗汉。不受后世有。亦非辟支佛。罗汉往问弥勒。乃能知之十六。僧伽难提付僧伽耶舍十七。僧伽耶舍付鸠摩罗驮十八。鸠摩罗驮付阇夜多。世尊所记最后律师十九。阇夜多付婆修盘陀二十。婆修盘陀付摩奴罗。与尊者夜奢分化南北二十一。次有尊者名鹤勒那夜奢二十二。复有比丘。名曰师子。为弥罗掘国王剑斩其头。唯乳流出。相付法人。於是便绝二十三。结叹善知识功德说白象闻法起慈。及优婆塞分别买髑髅事。

一心奉请马鸣菩萨传(拜观同上)

一心奉请龙树菩萨传(拜观同上)

一心奉请提婆菩萨传(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与上经中三人事迹同。

一心奉请婆薮盘豆传(拜观同上)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一心奉请阿育王传(拜观同上)  西晋安息国沙门安法钦译。
  本施土缘第一。胜德小儿以土施佛。佛为授记 阿育王本缘第二。先作地狱。后因比丘现化。改恶修善。造舍利塔。广修供养 阿恕伽王本缘第三。化弟宿大哆。生信证果 半庵摩罗果缘第四。王临终时。仅以半果为最后施 拘那罗缘本第五。即法益王子。坏目因缘 阿育王现报用缘第六。以珠与受持八戒夫人。比丘口香。妇女犯禁问法得果。沙弥食婆罗门度令出家。卖人头调伏邪见。臣下贱婢施一钱得转生报。库中缺如意珠。宾头卢纯酥浇饭。修福禳衰相。修福胜龙王 优波鞠多因缘第七。佛预授记并结集三藏等事 摩诃迦叶涅盘因缘经第八 摩田提因缘第九 商那和修本缘第十 优波鞠多因缘第十一。广明化度令证果事。

一心奉请阿育王经(拜观同上)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即前本别出。而次第小异。详略亦各不同。

一心奉请阿育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拜观同上)  苻秦兜佉勒国昙摩难提译。
  偈说法益王子坏目本缘。及说从六趣者。性行不同。较传经稍详。

一心奉请胜宗十句义论(拜观同上)  胜者慧月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一实。二德。三业。四同。五异。六和合。七有能。八无能。九俱分。十无说。即胜论六句义演出。

一心奉请金七十论(拜观同上)  陈优禅尼国十门真谛译。
  此是外道迦毗罗仙人所造。明二十五谛。亦名数论。非是佛法。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二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三
一心奉请佛说梵网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但有菩萨心地一品分上下。佛於第四禅。接众归莲华藏。卢舍那佛。於千华座上。先说三十心十地。次说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令化身释迦。转教众生。行菩萨道。入如来地。
  大乘律部。本与诸经杂见。不必定如小乘分两藏也。然说律义多者入律部。

一心奉请菩萨璎珞本业经(拜观同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法念译。
  集众品第一。佛重游道树下。放四十二光。集十首菩萨。从十林剎十精进佛所来。并集十切诸天众等 贤圣名字品第二。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名字。皆华梵双举。又说住前十心。信。念。进。定。慧。戒。回向。护法。舍。愿。又说二十四愿偈。十不可悔戒 贤圣学观品第三。谓十住名习种性。十行名性种性。十向名道种性。十地名圣种性。次等觉性。次妙觉性。又名六坚。又名六忍。又名六慧。又名六定。又名六观。又名六宝璎珞。谓铜宝银宝金宝瑠璃宝摩尼宝水晶宝。并说六位所修说行 译义品第四。释前十信及四十二位之义 佛母名品第五。答敬首菩萨问二谛义。并说小中大劫差别 因果品第六。明十波罗蜜。各有三缘。又说七财四摄四辩四依等为因。二种法身为果 大众受学品第七。佛复放光集众。嘱文殊及善财七大菩萨各领大众受学。因分别三种受戒。及受戒仪式。由受戒故。次第入於住行向地等妙觉中 集散品第八。三劝大众发菩提心。乃至再嘱。须受菩萨戒已。方可为说此大法门 天台判别圆位次。

一心奉请菩萨善戒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等译。一名菩萨地。
  序品第一。与宝积中决定毗尼经同 善行性品第二 发菩提心品第三 利益内外品第四 真实义品第五 不可思议品第六 调伏品第七 菩提品第八 菩提力性品第九 施品第十 戒品第十一 忍品第十二 精进品第十三 禅品第十四 慧品第十五 软语品第十六 供养三宝品第十七 三十七功道品第十八 助菩提数法余品第十九 功德品第二十 如法住菩萨相品二十一 如法住禅品二十二 如法住定心品二十三 如法住生菩萨地品二十四 如法住毕竟地生品又第一 毕竟地摄取品又第二 毕竟地毕竟品三 毕竟行品四 毕竟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品五 毕竟地住品六。明十力四无畏等。后有优波离问结经名 从第二品以下并与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同意。弥勒菩萨宗此经成地论。而地持一经。又从地论录出别行。故仍与此大同也。

一心奉请菩萨善戒经(拜观同上)
  明六重八重及四十八轻。即上经戒品中别出。与菩萨戒本及羯磨文。大同小异 优波离明菩萨受戒法。

一心奉请佛说受十善戒经(拜观同上)  开元录拾遗单本。
  十恶业品第一。佛为舍利弗说十恶业名。并示以授十善戒法。身三口四意三。三番归依而受。次受八戒斋法 十施报品第二。叹颂不杀功德。次说杀生十报。略叹不盗功德。次说偷盗十报。赞叹不淫有五功德。次说淫有十过。颂赞不妄语等功德。说四过恶业。

一心奉请佛说十善业道经。及佛说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第二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即方等部海龙王经中一品。第二同。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问经(拜观同上)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序品第一。佛住耆阇崛山。与比丘菩萨众俱 菩萨戒品第二。与沙弥十戒同 不可思议品第三。明如来不入涅盘 无我品第四 涅盘品第五 般若波罗蜜品第六 有余气品第七 来去品第八 中道品第九 世间戒品第十。亦即沙弥十戒 出世间戒品第十一。明菩萨七聚 上出世间戒品第十二。观第一义也 菩萨受戒品第十三。发菩提心也 字母品第十四 分别部品第十五。明佛灭后。僧祇上座二部。共出二十部。皆是大乘出。无是亦无非 杂问品第十六。设为外道种种邪难。求佛解释 嘱累品第十七。既嘱累已。复广明在家过患。出家功德。次明念佛三昧。得见余世界佛。次明用供养华咒法。

一心奉请佛说菩萨内戒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译。
  佛以十五日说戒时。文殊请问初发意道俗菩萨。当作何功德。佛为说十二时戒法 一归依忏悔誓行六度。发三愿。及行十法则 二受四十七戒 三受佛法身般若。各二十因缘 四受二十因缘。行之自知宿命 五受四禅法 六受般若三昧法 七受菩萨三昧法 八受月三昧。平心行之 九六根去恶为善。以六度教化一切 十外如地。内如水 十一愿一切众生。各得其乐 十二修六妙门。不住三乘果。次说十住菩萨。各有十功德。

一心奉请佛藏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诸法实相品第一。为舍利弗说十空等十喻。言如来说一切法无生灭 念佛品第二。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念法品第三 念僧品第四 净戒品第五。明破戒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必堕恶道 净法品第六。明迦叶佛预记释迦佛法中。多受供养。故法当疾灭。如诸盲为贼所诳。堕於深坑 往古品第七。明大庄严王灭后。众分五部。一解正法者。即今满慈子。四说邪法者。久堕地狱。今出为调达等 净见品第八。明释迦曾於过去历侍多佛。以有所得故。不获受记。至定光佛时。悟无生忍。乃得受记 了戒品第九。明三种人不喜闻此经。一破戒。二增上慢。三不净说法及贪着我者。次明白毫相光一分。能供如法修道比丘。不必愁虑四事。但一心办道 嘱累品第十。具明末世不如法事。并嘱累竟。魔王忧恼啼哭。以佛预为之防。不能破正法故。

一心奉请优婆塞戒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善生长者。述外道礼六方法。佛告以六度。示一切法无性。发菩提心。持八重六重。名在家出家菩萨 发菩提心品第二 悲品第三 解脱品第四 三种菩提品第五。谓声闻缘觉佛菩提也。亦云从闻思修得 修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发愿品第七 名义菩萨品第八 义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自利利他品第十 自他庄严品第十一 二庄严品第十二。谓福慧 摄取品第十三 受戒品第十四。明在家六重二十八戒。须六月中净四威仪。乃於二十僧中授之 净戒品第十五。明受戒后种种法要。三法四法等 息恶品第十六 供养三宝品第十七 六波罗蜜品第十八 杂品第十九。明布施如法不如法清净不清净 净三归品第二十 八戒斋品第二十一 五戒品第二十二 尸波罗蜜品第二十三 业品第二十四。即十业十恶 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毗离耶波罗蜜品第二十六 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 般若波罗蜜品第二十八。

一心奉请佛说法律三昧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於摩竭提国。先说十二自烧。次为阿难说。虽发大意。有四堕落。次因舍利弗自责昔非。为说大乘法要。次为勇声菩萨。分别声闻禅缘觉禅如来禅五通仙人禅之不同。

一心奉请清净毗尼方广经。及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寂调音所问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竺法护译。第三刘宋沙门释法海译。
  佛在耆阇崛山。寂调伏音天子。思见文殊。佛放白毫藏光。从宝相佛国召来。与十千菩萨俱。文殊与天子。问答第一义谛。及彼土声闻所证大法。有四众各五百人。及五千天子。因欲往彼土作声闻众。而发大心。得往生记。又问答声闻菩萨律行不同及种种法门。因明住五无间。成无上道。谓从初发意中间大心。大慈悲。大舍。分证满证。皆悉无间。直至成佛。又总约大悲。别约六度。明烦恼成菩提义。佛赞印。解迦叶疑。文殊以神力。教示彼土菩萨。於此土众生。而发大愿 第二同而分四品。五无间诸文缺。天子名寂顺律音 第三同於第二。亦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