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佛告鹙子。般若相应行者。诸法如实了知。诸有所作。离一切相。即能圆满六度。又当断大种疑惑。
一心奉请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鹫峰。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经。於三乘法。聚集摄受。平等如一。
一心奉请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鹫峰。为帝释说。般若义无边。又说颂说咒。
一心奉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文简义显。佛说也。
一心奉请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与上同本。
一心奉请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与上同本。有序及流通。舍利问观音。观音说毕。佛出定印可。
一心奉请无量义经(拜观同上) 萧齐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译。
德行品。大庄严菩萨赞佛 说法品有一法门。能令速成菩提。谓无量义从一法生。名为实相 十功德品 此法华之前茅也。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拜观同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一真法界。非一非三。华严既彰。法华斯显。华严无始终。无一多。无彼此。法华者。从一现三。全开方便。从三入一。全泯方便。方便第七度。前佐六主。后引三伴。佛法之灵机。弃圆执而入尖叉。还成圆相。妙中之妙。以辅华严。即是华严也。序品。入定放光。弥勒问。文殊以往事知今 方便品。一之开三也。究竟之方便。三之合一也。方便之究竟。不用方便。佛不慈悲矣。不知方便。圣人无慧矣。随顺请发者方便之通。执我成退者方便之滞。退之而后进。退亦佳矣。大事因缘。全显现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方便示究竟。悟方便入究竟也 譬喻品。一切诸经。多譬喻说。法华之喻。且以名其篇。火宅之喻三界。三车之喻解脱。白牛之喻佛机。大哉灵心。智慧能发。舍利之自知作佛。其小小也 信解品。一人唱则众人和。空生旃延饮光采菽说穷子喻。亲切而玲珑。更与作字。名之为儿。一脉归源之妙境也 药草喻品。根教悬殊。各适机用 授记品。迦叶等四人当作佛 化城喻品。大通智胜十六王子故事。表出前相。分明引今日之机。圆复偏。偏复圆。比丘听法於沙弥。梵王弗及乎童子。是则名为佛法现前也 五百弟子授记品。满慈本相。大菩萨境。如来揭出。群从皆兴。更有何人不解事者乎。自有神珠。将无忘却 授学无学人记品。阿难弟也。罗睺子也。远映提婆耶输。早得佛记。如水中月。先呈杨柳楼台也 法师品。璎珞衔飞。镜灯步入。因此药王。通八万大士。去泥纯水。终有其时 见宝塔品。心玲珑。法玲珑。人玲珑。境玲珑。何处飞来。本无去住。有谁凡圣。能印主宾。生耶死耶。一耶二耶。情量既空。光明自在。必谓用愿力以征信於十方。浅之乎测多宝也。三变净土。移置人天。佛无虚言。君得无作实境会耶 提婆达多品。不以龙女名篇。顺逆刚柔。都圆法界。男子记欲终。女子记之始。岂徒捷於天王如来。且不同於大智舍利。泠泠一遇。法会俨然。愿与无量善女人。同斯胜相也 持品。中衔女记。不以名篇。爱道耶输。不枉一生遭际。六千根器。顿入圆宗。谓经历劫数而后成。将无见笑於龙王少女。然而殷勤开导。行有婴儿。巨力承当。犹非全局。如来之语默超超矣 安乐行品。再三立制。第一制心。保法封畺。护佳子弟。一疑初泯。诸品圆成。妙妙中不妨规矩也。呜呼。轮王一珠。能者得之 从地涌出品。下方虚空。恒沙大士。飞来拥护。迥出常情 如来寿量品。父少子老。理非颠倒。顿显全身。齐彰本迹。前来伎俩。诳汝小儿。妙药神医。一灵方便耳 分别功德品。闻经不以耳。说经不以口。心领神悟。六根皆灵。不妨现出短长。仍自圆成一际 随喜功德品。测量深深。必成浅悟。圆明净体。宁受揩摩。映入一光。便非两境矣。飞虎将军得得来。双旗拂露笑容开。一心环抱成知己。永作君王阙下才 法师功德品。千二八百。有说皆非。利钝略陈。中涵妙用。六根不动。我岂有心。强作筹量。真金黄叶 常不轻菩萨品。一行圆成。万缘退听。不期而到。谁测其机。然大悲体同。慧命无二。无边凡圣。早当信入者也 如来神力品。华开处处。月照人人。略绘一图。如聆满曲。至今犹在。从古如然。好自护持。莫孤良遇 嘱累品。不获已而交代排场也 药王菩萨本事品。断常两见。深悞佛机。灭尽身灯。方开众窍。然无生境界。所作皆从。绝不以常情测也 妙音菩萨品。胜劣远近。何常之有。心平佛现。理极同然。法法现身。真机妙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为无尽意说十四无畏。三十二应。以妙智力。救世间苦。一切音皆从。一切观普入。神通一际。卓然成家 陀罗尼品。大士神天。咒力拥护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七波罗蜜。理通法界。事有精粗。一入全真。大醒昏梦。不妨用魔印以助显佛机。岂有执佛心而能除魔事者哉。美女神通。三乘说法。二七与二。皆方便也。无量劫前善知识。至今犹诵法华经 普贤菩萨劝发品。本从法界流。还归此法界。华严全境。一脉浺瀜。到处现身。名威德上。珠穿九曲。贡入明堂。宝鼎天衣。泠泠入位。岂徒於忉利兜率。受天女之迎。直可与毗卢善财。作无遮之会。永谐本愿。不隔心期也。
一心奉请正法华经。及添品妙法莲华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共达摩笈多译。
药草品中。有迦叶问答。及生盲喻。五百受记中。有入海取宝喻。改法师品为药王如来品。有宝盖王及千子与善盖太子法供养事。一切咒翻梵成华。嘱累品在最后。
其隋译全依什师译。
但添药草品后生盲一喻耳。陀罗尼品在二十一。嘱累在后。提婆合入宝塔。止二十七品。
一心奉请萨昙芬陀利经。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拜观同上) 芬陀利经即宝塔提婆二品别出。出西晋录。
普门品。什师译文。阇那笈多译颂。颂既补入全经。此为重出。
一心奉请法华三昧经(拜观同上) 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译。
众会欲问佛。佛放口光徧十方。即不现身相。众入三昧观之。不可得。罗阅王辨通。及女利行等来。佛从地涌出。坐莲华上。遂与问答。诸女出家。王亦出家得记。
一心奉请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及不退转法轮经。阿惟越致遮经(拜观同上) 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第二北凉录。安公梁土译。三竺法护译。
文殊舍利。到十方供佛。集诸菩萨到祇园。请转不退轮。说四果声闻支佛密义。令众舍离诸想。诸罗汉作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密语。众惊疑。文殊释之。佛现舌相。说闻经不退转记。波旬入会。佛密语遣之。众腾疑。佛解释。次有三菩萨来。一自称是如来。一称是世尊。一称是佛。众又疑。佛又释众偈赞。阿难问功德。师子童女及比丘尼居士妇发心受持。舍离女身。
一心奉请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及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二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序品。佛住郁阇延城。严炽王园。於众中现殊胜相 问疑品 一乘品。二种十二行。能发菩提。从布施至方便。各十二种妙行。又如来十二胜妙功德。净佛国土。为利众生。示十二浊。实唯一乘。分别说三 诣严炽王品。大萨遮往诣也 王论品。萨遮为严炽说圣王法小王法 请食品。王请萨遮 问罪过品。王问智人亦有罪否。萨遮次第举诸人过。并王过及自过 如来无过功德品。萨遮为王。备演如来相好慈悲念处。三不护。一切种智。十自在。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及常无尽法身 诣如来品。两来见佛 说法品。舍利弗与萨遮论见佛闻法事。佛发其迹 授记品 信功德品。
宋译缺王论。如来功德亦略。
一心奉请金刚三昧经(拜观同上) 出北凉录。
序品。佛在灵山。说一味真实法。即入金刚三昧。阿伽陀比丘偈赞 无相法品。佛起定。更说一味法。解脱菩萨请为末世众生。宣说入一味法 无生行品。心王问无生忍义 本觉利品。无住问转入庵摩罗义 入实际品。大力菩萨问答 真性空品。舍利弗问答 如来藏品。梵行长者问答 总持品。地藏问答。嘱阿难受持。
一心奉请大法鼓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在祇园。海众云集。说有非有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今当说大法鼓经。命迦叶问众。堪闻与否。有百千万亿阿僧祇声闻缘觉初业菩萨皆从座去。余一切住。乃赞迦叶。令少问之。谓常乐我净。不般涅盘。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有三乘。实唯一乘。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亦说化城穷子等喻。命末世中护持。至正法余八十年。唯一切世间乐见童子能持。
一心奉请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拜观同上) 一名观普贤观经。一名出深功德经。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
阿难迦叶弥勒。同问如来灭后。修行大乘法要。佛为说普贤观门。及忏悔六根罪法。
一心奉请大般涅盘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寿命品 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临涅盘时。大声普告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面门光照十方。一切比丘比丘尼。菩萨。优婆塞优婆夷。梨车男女。大臣长者。诸王眷属夫人。天女。龙王。鬼神王。金翅鸟王。乾闼婆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阿修罗王。陀那婆王。罗剎王。树林神王。持咒王。贪色鬼魅。天诸采女。地诸鬼王。诸天子。四方风神。主云雨神。大香象王。师子兽王。飞鸟王。水中牛王。诸神仙王。蜂王。山神。海神。河神。皆集会。树白如鹤。四天王。三十三天。第六天王。大梵天王。阿修罗王。所设供养。倍倍胜前。佛皆不受。魔王献供及护法咒。佛受咒不受供。大自在天供。十方佛遣无边身菩萨献香饭。大地震动。毒蛇恶业。一切来集。唯除迦叶阿难。及阿阇世。佛面放光。覆大众。还从口入。纯陀与同类十五人俱。愿设最后供养。佛即许之。为说二施果报无别。一者受已得菩提。二者受已入涅盘。纯陀答文殊。不应以如来法同於诸行。众会哀请。佛令问疑。示秘密之藏。犹如字。斥无常苦无我三修。无实义。为说胜三修法。又我无上正法。付摩诃迦叶。为汝等大依止。佛意盖以或说无我。或说有我。如医禁乳。如医用乳。劝止虽殊。其妙一也。佛答迦叶菩萨。因菩提得寿命长。佛视众生同於子想。爱念成就。诸毁禁者。嘱令苦治。无有恶心。如来长寿最为第一。如彼醍醐。贼不能得。法性无灭。三归无异一归。
金刚身品 如来身常住不坏。由於往昔护法因缘。名字功德品。释大涅盘义。
如来性品 有四义。一自正。二正他。三能随问答。四善解因缘义。迦叶菩萨言。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咸令众生。悉得知见。佛说一百句解脱。又说四种人为世间依。又明佛说经律与魔说不同之相。又言知常住者知四圣谛。又言四颠倒相。又说贫女金藏喻。涂乳洗乳喻。力士额珠喻。雪山药味喻。方等经者。犹如甘露。亦如毒药。消则如露。不消为毒也。大乘无有三归分别之相。又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又说金鎞抉膜示二三指之喻。又广说十住菩萨见性少分之喻。十住即十地也。又说王库刀喻。又说十四音名为字母。次明半字满字之教。又说二鸟双游喻。又举月无半满出没喻。及日出三时长短之喻。又说此经利益一切。唯不能益一阐提。次说先婆陀一名四实之喻。以喻如来密语难解。又明自知有佛性者名丈夫相。又为文殊释本无今有偈。
一切大众所问品 佛面放光。照纯陀身。受其供。化佛及僧。受大众供。说一切契经有余无余之义。为欲调伏诸众生故。现身有疾。右胁而卧。
现病品 迦叶菩萨劝佛起。光照一切。即说秘密教。又说五人有病行处。谓四果辟支非如来也。
圣行品 有五行。一圣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婴儿行。五病行。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涅盘经。次明圣行。护戒如护浮囊。不借魔王全分半分四分之一手许乃至一丝。又言得四念处。住堪忍地。观四圣谛。乃至住无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坏二十五有。次答住无垢藏王从牛出乳喻。及往昔舍身求半偈事。
梵行品 为迦叶菩萨说。住七善法。得具梵行。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复有梵行。谓慈悲喜舍。因说如来慈善根力。令诸众生见种种灵应。而如来未曾动。又重释本有今无义。又释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菩萨独能知见觉义。又明六念法门。又叙阿阇世王见佛之事。申言天行如杂华说。
婴儿行品 不能起住来去语言。是名婴儿。如来亦尔。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告德王。修行大涅盘经。有十事功德。四果辟支菩萨闻是语者。悉得入涅盘。若不信者轮回生死。
师子吼品 师子吼菩萨问。以何故名佛性。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何故不见。十住何以不了了见。如来何以了了见。佛言。具观十二因缘智。有四种。下者得声闻。中者得缘觉。上者得十住。上上者得如来菩提。是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即第一义空。名为中道。名为佛。名为涅盘。又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菩提。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又不可以有退心故。言无佛性。若有修集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名不退菩萨。次明真修戒定慧相。次答拘尸那城入涅盘之因。次答何等比丘庄严双树之问。次言涅盘无五尘及生住坏男女之十相。故名无相。时时修习定慧舍相。能断十相。次答成就十法。能见涅盘无相。一信具足。二戒具足。三亲善知识。四乐寂静。五精进。六念具足。七软语。八护法。九供给同学。十具智慧。次明能修身戒心慧。名为智者。能令重业轻受。不然则轻业重受。次说恒河七种人喻。众盲触象喻。次明菩萨当以苦行自试其心。次明大海有八不可思议。大涅盘经。亦复如是。次答如来示同胎生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