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又复(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因七漏造一切罪。或因七使造一切罪。
七漏者。李论云。见漏。诸根漏。忘漏。恶漏。亲近漏。爱漏。念漏○七使者。首楞云。欲使。恚使。爱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
或因八倒造一切罪。或因八垢造一切罪。或因八苦造一切罪。如是等烦恼无量无边。[女*(巢-果+(离-蹂))]乱六道一切众生。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八倒者。涅盘云。无常计常。无乐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此凡夫四倒也。常计无常。乐计无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此二乘四倒也○八垢者。涅盘云。念垢。不念垢。念不念垢。我垢。我所垢。自性垢。差别摄受垢也。即八妄想。自性污染。总名为垢○八苦者。维摩云。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也。
又复(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因九恼造一切罪。或因九结造一切罪。或因九缘造一切罪。
九恼者。净名云。过去爱我怨家。过去憎我知识。过去恼我己身。现在爱我怨家。现在憎我知识。现在恼我己身。未来世亦然。一世有三。三世有九。故云九恼。即名九结。结者结集不散之意○九结者。爱结。恚结。慢结。无名结。见结。取结。疑结。嫉结。悭结也。当中此中。能和合苦。故名为结○九缘者。一眼识。缘明。缘空。缘根。缘境。缘作意。缘根本依。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二耳识。缘空。缘根。缘境。缘作意。缘根本依。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三鼻识。缘根。缘境。缘作意。缘根本依。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四舌识。缘根。缘境。缘作意。缘根本依。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五身识。缘根。缘境。缘作意。缘根本依。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六意识。缘作意。缘根本依。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七第七识。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也。八第八识。缘根本依。缘染净依。缘分别依。缘种子也。总名曰九缘生识。
或因十烦恼造一切罪。或因十缠造一切罪。
十烦恼者。一忿。二恼。三恨。四覆。五谄。六诳。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缠者。一忿恚缠曰瞋。二隐覆自罪缠曰覆。三意识昏迷缠曰睡。四五情暗冥缠曰眠。五嬉游缠曰戏。六三业躁动缠曰掉。七屏处起罪不自羞缠曰无惭。八露处起罪不羞他缠曰无愧。九财法不能惠施缠曰悭。十他荣心生热恼缠曰嫉。谓之十缠也。
或因十一徧使造一切罪。
十一徧使者。谓不信。懈怠。不惭。不愧。多贪。多瞋。多痴。昏迷。放逸。悭吝。毒害。此十一徧使也。反此则为十一善。
或因十二入造一切罪。
十二入者。谓眼耳鼻舌身意。此内六根入。属能。能者。能见闻觉知也。色声香味触法。此外六尘入。属所。所者。着见闻觉知之所也。入以互相涉入为义。亦名十二处。
或因十六知见造一切罪。
十六知见者。智论云。一我者知见。起我我所。二生者知见。如父有子。三受者知见。命根成就。四命者知见。能举事故。五有情者知见。蕴和合生。六养育者知见。因缘故长。七众数者知见。诸法有数。八人者知见。妄计我是人。九作者知见。手足能所。十使作者知见。力能役他。十一起者知见。作后世业。十二使起者知见。亦令他作。十三受者知见。苦乐果现。十四使受者知见。厌于苦乐。十五知者知见。五识名知。十六见者知见。目观色像。
或因十八界造一切罪。
十八界者。即六根六尘六识。为十八界者。有分别辨析之义。又种族义。界畔义。
或因二十五我造一切罪。
二十五我者。即二十五谛。依百论结颂曰。一堕冥初为世间本性。乃生觉。二从觉为中阴。即生我心。三从我心中。我慢便生五尘。已上成八。五尘生于五大。五大生十一根。通上总成二十四。又至神我主谛。共为二十五我也○色声香味触五为五尘。地水火风空为五大。又十一根者。眼耳鼻舌身为五知根。手足口。并大遗根小遗根。为五业根。又心平等。共十一根。大遗小遗。即大小便利也。
或因六十二见造一切罪。
六十二见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于三世推之而成也。每一阴具四句。如云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我大色小。色在我中。离色是我。即色是我。余四例推可知。五阴共成二十。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配之。成六十。加根本断常二法。共成六十二也。
或因见谛思惟九十八使。百八烦恼。昼夜炽然。开诸漏门。造一切罪。
见谛思惟九十八使者。大藏一览云。见谛。摄欲界三十二使。色界二十八使。无色界二十八使。共八十八使。思惟。摄欲界四使。色界三使。无色界三使。共十使。合之成九十八也。见谛所摄。何谓欲界三十二使。苦谛下十使。集灭下各七使。除身边戒。道下八使。除身边二见。何谓色界二十八使。苦下九使。除瞋。集灭下各六使。除瞋身边戒。道下七使。除瞋身边。何谓无色界二十八使。苦下九使。除瞋。集灭下各六使。除瞋身边戒。道下七使。除瞋身边。思惟所摄。何谓欲界四使。一贪二瞋三痴四慢。此四使。从斯陀含向入修道断。至阿那含果九品方尽。何谓色界三使。一贪二痴三慢。并是阿罗汉向修道断。何谓无色界三使。一贪二痴三慢。此是罗汉向至果方尽○四谛者。苦集灭道也。苦谛下十使。谓身边戒见邪贪瞋痴慢疑也。集灭下各七使者。止有见邪痴疑贪瞋慢七。故云除身边戒也。道下八使者。止有邪痴疑戒见贪瞋慢八。故云除身边二见也。下各仿此。苦为有漏果。集为有漏因。灭为无漏果。道为无漏因○楞严注云。萨迦耶见者。此云身见。执身有我故。边见者。执我断常。堕二边见故。戒取见者。执持狗牛等戒。为生天因故。见取见者。执前诸见。为胜为能。或执一切有漏等法。妄为乐净。即是涅盘故。邪见者。拨无因果。断灭善种。名为邪见○百八烦恼者。即九十八使。更加十缠。成一百八也。又云即一百八见。
[女*(巢-果+(离-蹂))]乱贤圣及以四生。徧满三界。弥互六道。无处可避。今日至祷。向十方佛尊法圣众。惭愧发露。皆悉忏悔。
三界者。一欲界天。自他化已下。皆名欲界。希须乐欲。故名欲。二色界天。初禅至四禅。未出色笼。故名色。三无色界。四空天。只有四阴。无色蕴。故名无色○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旁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亦名六趣○十方者。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俱有佛剎国土故也。
愿(某)等承是忏悔三毒一切烦恼。所生功德。生生世世。三慧明。三达朗。三苦灭。三愿满。
愿某下。上文广举罪相。忏悔已竟。下文发愿。求其功德。何也。忏悔毕竟灭罪。灭罪毕竟福生。福生则智慧功德。自然成就也。所以次第发愿。求其功德。而显是忏悔力用之功能也○三慧者。闻思修也。闻而不听。无受润因。听而不思。无深旨趣。思而不修。终无证理。所以当明○三达之说。诸处未见所出。但梵网经上卷中。有法达义达辞达。更有教化达。未知可否。又达者明也。或天眼智。宿命智。漏尽智之三明。亦未可知也。俟再考○三苦者。苦苦。三界已苦。欲界复苦。坏苦。乐坏时苦。等于三涂。行苦。即处中苦。通于无色。此苦当灭○三愿者。一愿一切众生得证知法。二愿以无厌心为众生说法。三愿舍身命护持正法。此愿当满。
愿承是忏悔四识等一切烦恼。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广四等心。立四信业。灭四恶趣。得四无畏。
四等心者。净名云。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心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此心当广○四信者。一信佛。乐常称赞佛。二信法。乐欲听法。三信僧。乐供养众。四信戒。乐离五欲。此信要立○四恶趣者。大论云。一地狱。八寒八热等。二旁生。水陆空行等。三饿鬼。三类九种等。四修罗。鬼畜人天所摄。此趣当灭○四无畏者。智论云。一得总持无畏。二得知根无畏。三得决疑无畏。四得答报无畏。又云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苦尽无畏也。
愿承是忏悔五盖等诸烦恼。所生功德。度五道。竖五根。净五眼。成五分。
又五盖如上文。即五蕴。一色蕴。谓积聚虚假。二受蕴。谓领纳资贪。三想蕴。谓取像奔驰。四行蕴。谓微细迁流。五识蕴。谓炽然了别○五道者。法华云。天道人道。二善道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皆当度之○五根者。赖耶云。一信根信谛。一切无漏根力禅定解脱三昧等法海。消除疑网。二念根。住持不忘。三进根。念兹在兹。四定根。湛寂虚通。修心不乱。五慧根。明辩实谛。以慧照了。愿当竖立○五眼者。涅盘颂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惟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鉴容。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具足五眼。故愿净之○智度云。菩萨初发心时。以肉眼见苦众生。心生慈愍。学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眼徧见六道受种种身。益加哀怜。故求慧眼以救济之。得见众生心相种种不同。云何令彼得是实法。故求法眼引导令入法中。后求佛眼。得一切智。成就佛法○又金刚注。内外空寂名肉眼。见自真性。自在平等。名天眼。见自性般若之智。名慧眼。见一切法。无一切法。见一切相。空一切相。名法眼。见前无烦恼可断。中无自性可守。后无佛位可求。三际清净。名为佛眼○成五分者。璎珞经云。成五法香也。一成戒分香以摄身。二成定分香以摄意。三成慧分香以摄乱。四成解脱分香以摄倒见。五成知见分香以摄无明。一说成五分法。释签云。一分无作戒为戒身。二分无漏净禅为定身。三分无漏智慧为慧身。四分三种解脱为解脱身。五分无生为解脱知见身也。
愿承是忏悔六受等诸烦恼。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足六神通。满足六度业。不为六尘惑。常行六妙行。
六神通者。如意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是也。如意通三种。一者能到。身飞行如鸟无碍。移远令近。不往而到。此没彼出。一念能至。二者转变。能以大作小。小作大。一多等。三者圣如意。此如意通。惟佛有之。天眼通二种。一修得。一报得。天耳通一切声。他心通。知他人之喜瞋怖畏。宿命通。知过去世事。漏尽通四漏。故愿具足○六度业者。善戒云。一布施。治悭贪。得富报。二持戒。治破戒。得具足善道报。三忍辱。治瞋恚。得有相好报。四精进。治懈怠。得寿神通报。五禅定。治散乱。得安乐生天报。六智慧。治愚痴。得辩才破烦恼报。此六善业须满足○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谓之惑者。色如热金丸。执之则烧。声如涂毒鼓。闻之必死。香如敝龙气。嗅之则病。味如沸蜜汤。又如涂蜜刀。舐之则伤。触如卧师子。近之则啮。法如象纷纭。故皆不可为之惑也○六妙行者。色界初禅云。厌下之苦行粗行障行三。忻上之净行妙行乐行三也。
又愿承是忏悔七漏八垢九结十缠等一切诸烦恼。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坐七净华。
七净华者。净名云。一戒净。身口意始终净也。二心净。三乘制烦恼断结漏尽也。三见净。见法真性。不起妄想也。四度疑。见染疑断也。五分别道。是道宜行。非道宜舍也。六行断。知见所行所断。通达分明也。七涅盘。得无生法忍也。
洗八解水。
八解者。一内有色观外色解脱为初禅。二内无色观外色解脱为二禅。三观净解脱具足住为三禅。四观空无边处解脱。五观识无边处解脱。俱为四禅。六观无所有处解脱。七观非非想处解脱。俱为四空。八观想受灭解脱。为过三界○上七净。以所修因言。故曰华曰坐。八解。以入法流言故曰水曰洗。
具九断智。
九断智者。一乾慧地。五停心。总别相念处。二性地。暖顶忍世第一。已上犹伏见思惑。三初果。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尽见真谛。四二果。断欲界九品思惑。五三果。断欲界残思尽。六四果。断三界见思尽。七支佛。断见思尽。更侵三习气。八菩萨。断三界正使尽。修六度行。九佛位。顿断三界见思残习。坐木菩提树下。生艹为坐成劣应身。能断此九者为具智。
成十地行。
成十地行者。华严云。登十地。断十障。证十真。初地断异生障。证徧行真如。二地断邪解障。证最胜真如。三地断暗钝障。证圣流真如。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受真如。五地断下乘涅盘障。证无分别真如。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染净真如。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智所依真如。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九地断不欲相利他障。证所依真如。十地断法自在障。证法无分别真如。欢喜离垢。乃至法云为十地也。
愿以忏悔十一徧使及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诸烦恼。所生功德。愿十一空。能解常用。栖心自在。
十一空者。涅盘经云。一内空。六根无体。二外空。六尘无相。三内外空。六识无有。四有为空。生灭相无。五无为空。无相亦无。六无始空。体本元虚。七性空。法本常无。八无所有空。俱无亦无。九第一义空。功用投现。十空空。病去药除。十一太空。小乘法无。此十一法空。必愿能解。常用心既解空。自得解脱三昧。故曰栖心自在。
能转十二行法轮。
十二行法轮者。法华法轮三转。一示转。二劝转。三证转也。每转有四。即苦集灭道也。三四成十二。第一示转云。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第二劝修转云。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作证转云。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复设修。以此苦集等四法。三唱令知。故云三转十二也。轮者。从喻而言。如世之车轮。有推碾义。运转义。以此四法。运入众生心中。摧灭烦恼而证涅盘。故云十二行法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