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一心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顶接足归命礼。下去诸佛菩萨。各随其名。自改云。某佛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某佛前。云云) 一心敬礼过去多宝佛 一心敬礼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 一心敬礼当来弥勒尊佛 一心敬礼东方善德佛等十方十佛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过去日月灯明佛大通智胜佛等一切过去诸佛 一心敬礼过去庄严劫千佛七佛世尊尽十方过去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现在宿王华智佛宝威德上王佛等一切现在诸佛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东方阿閦佛须弥顶佛等八方十六王子现在诸佛 一心敬礼现在贤劫千佛尽十方现在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未来华光佛具足千万光相佛等一切未来诸佛 一心敬礼未来星宿劫千佛尽十方未来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十方世界舍利尊像支提妙塔多宝如来全身宝塔 一心敬礼大乘妙法莲华经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弥勒下生经及成佛经等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宝 一心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普贤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妙音菩萨华德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常精进菩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大乐说菩萨智积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宿王华菩萨持地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下方上行意等无边阿僧祇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优波离舍利弗阿难等一切诸大声闻众 一心敬礼十方诸大权菩萨及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 一心敬礼现居兜率陀天宫弥勒菩萨摩诃萨(应三礼。此菩萨是龙华道场主。故行者。当诚心的对此菩萨。胡跪。说悔众罪。发大誓愿等。其余诸佛菩萨。悉作证明。普放慈光。加被行者。所愿成就)
○第七忏悔往罪
行者既礼佛竟。正身威仪。烧香散花。存想三宝。畟塞虚空。弥勒菩萨。无量天子。眷属围绕。常住我前。是故我今。当为众生。行忏悔法。所以者何。盖我与法界一切众生。无始昏迷。随逐六根。造十恶业。沉沦苦趣。受报万殊。长夜冥冥。少出还溺。可不悲夫。然罪性虽空。果报不失。能以□即空而悔罪。若片雪点於红炉。依幻以修真。类方珠向於杲日。故十方诸佛。称忏威力。名曰徤儿。则何事不办也。今对 三宝。雨泪悲泣。说六根罪。口自唱云。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一拜复跽。默运逆顺十心。然后忏悔 云)。比丘(某甲)及法界众生。至心忏悔。我与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而由六根三业不善。广造众罪。眼贪诸色。以着色故。贪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着诸色。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耳逐外声。造种种罪。闻妙音时。心生惑着。闻恶声时。起百八种烦恼贼害。如此恶耳。报得恶事。恒闻恶声。颠倒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正法。处处惑着。无暂停时。鼻贪香气。若男女。肴膳。种种诸香。迷惑不了。动诸结使。诸烦恼贼。卧者皆起。无量罪业。因此增长。以贪香故。分别诸识。处处染着。堕落生死。受诸苦报。舌贪诸味。损害众生。破诸禁戒。开放逸门。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赞说邪见。说无益语。斗构坏乱。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诸恶业刺。断正法轮。从舌根起。於非义中。多端强说。如此等罪。无量无边。身着诸触。造种种罪。所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一切诸触。颠倒不了。烦恼炽然。起三不善。谓杀盗淫。与诸众生。作大冤结。造逆破戒。乃至焚毁塔寺。用三宝物。无有羞耻。意贪诸法。狂愚不了。随所缘境。起贪瞋痴。如是邪念。能生十恶五逆重罪。犹如猿猴。亦如黐胶。处处贪着。徧至六情根中。如是六根恶业。徧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处。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难。无不经历。恶业果报。无量无边。说不可尽。十方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徧满虚空。我无始来。六根内盲。三业昏暗。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以是因缘。长沦生死。经历恶道百千万劫。永无出期。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徧一切处。当知一切诸法。悉是佛法。妄想分别。受诸热恼。是则於菩提中。见不清净。於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生重惭愧。生大怖畏。诵持大乘。甚深海藏。归向弥勒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六根三业所起一切众恶。已起。今起。未来应起。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若忆不忆。若疑不疑。若覆若露。毕竟清净(忏悔已。归命礼三宝。昼夜六时。每当三说。若时促。则一说亦可。次行劝请法)。比丘(某甲)与法界众生。至心劝请。十方法界无量佛。唯愿久住转法轮。含灵抱识还本净。然后如来归常住。弥勒圣尊成正觉。我与王臣诸大众。劝转无上微妙轮。三会授记度我等(劝请已。归命礼三宝。或三或一。随意。次行随喜法云)。比丘(某甲)与法界众生。至心随喜。诸佛菩萨诸功德。凡夫静乱有相善。漏与无漏一切业。我今一一咸随喜(随喜已。归命礼三宝。次行回向法云)。比丘(某甲)。与法界众生。至心回向。三业所修一切善。供养十方恒沙佛。虚空众生尽未来。愿乘此福求佛道。
(回向已。归命礼三宝。次行发愿法。行者当念。我与众生。无始至今。虽勤众善及诸禅定。以不发愿故。则善无所归。不得胜妙解脱。所以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所有功德。悉依普贤愿王而得建立。是故我今。修诸三昧。及忏悔业。亦依普贤。发大誓愿。一心胡跪。烧香散华。唱云)。
比丘(某甲)。普为法界一切众生。发广大愿。我等虽生末法。值遇圣世。兴隆三宝。闻大乘教。知有弥勒菩萨。受一生记。现居兜率。当来补处此世界中。成无上觉。於龙华菩提树下。三会度生。以是因缘。心生信乐。发菩提心。不舍娑婆。不求断结。依性空智。修诸善根。读诵大乘。甚深法藏。受持禁戒。不缺威仪。三宝福田。一如教种。称念弥勒大悲洪名。烧众名香。妙华供养。昼夜六时。行深三昧。以此功德与诸众生。誓愿先生兜率内院。次遇龙华。惟愿弥勒世尊。释迦文佛。一切三宝。现为我证。慈力加被悲光照我。令我所忏清净。所愿成就。於临命终时。无诸疾苦。正念现前。如入禅定。亲见弥勒菩萨。现大人相。放白毫光。与诸天子。作天妓乐。持众天花。来迎接我。我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上生兜率陀天於莲华上。结加趺坐。闻诸天子。赞言善哉。令我归依天主弥勒。我於尔时。谛观白毫。即得起越百千亿劫。生死重罪。菩萨为说无上妙法。令我坚固不退转於菩提道心。顿入百千三昧。然后随从菩萨下生阎浮翅头末城。为圣眷属。或为王子。臣佐吏民。长者居士。净行六师。种种方便。化诸同类。弥勒成道。我等随儴佉王。先(往劝)请转(妙法)轮。龙华初会。闻微妙法。悟无生忍。得菩提记。亦得承事供养贤劫诸佛。於星宿劫。普及十方。未来一切诸佛世尊。当现世间。我悉供养。得受记莂。又愿自今已往。尽未来际。具大行愿。神通辩才。现法界身。随类说法。度脱一切。无边众生。令成佛道。无有穷极。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业与烦恼或使有尽。我此愿王。终无有尽。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时促则一。时宽则三。多少随心。宣竟。三叩首。行者既发愿已。当生大欢喜。得生内院。决定得见龙华。受菩提记。於念念中。令此愿王。常得现前。如我慈母。不舍左右。一切善法。依之而修。命终之际。诸业消散。唯此愿王。作大导师。引我上生。闻不退法。乃至究竟果海。赖此而成。我发愿故。如渡有船。如跛得杖。种种喻说。终不可尽。於三界狱。得大无畏。无常杀鬼。不敢正视。我於普贤。气脉交接。众生道中。作大医王。既入法流。当自庆幸。既发愿已。复当一念。正身威仪。右绕法座。烧香散华。安庠徐步。心念三宝。畟塞道场。皆有我身。旋绕供养。称云)。
南无十方佛 南无十方法 南无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多宝佛 南无释迦牟尼分身佛 南无当来弥勒佛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下生成佛经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三称已。复立本位。正心威仪。烧众名香。诵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或安乐行品。或普贤劝发品。应须高声朗诵。不缓不急。字字分明。非但了此声。相及与身心。如响。如幻。如云。如影。又当觉声。全称法性。法性徧故。我声亦徧十方法界。供养三宝。普及众生。咸令开悟。发菩提心。若诵经毕。复更烧香。右绕称念。南无弥勒菩萨。或百声。或千声。多少随意。次作三归依法。当一心正念。口自称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阂。 和南圣众
(作三归已。此为六时中。一时佛事竟。行者当至坐禅处。随意取便。调息片时。复着净衣。及僧伽梨。诵法华经。法华三昧仪。六时俱在道场内诵。盖止十人已还。则人少。可也。今多至二十五人。纵使道场宽博。亦须别设诵经处。前在道场内。已立诵上生经。今於道场外。坐读 法华经。前或诵安乐行。或普贤劝发一品而已。今读一卷。二卷。或全部。有此不同。但诵经处。不可太远道场。须使切近。行者诵声作呗。俱如前作想供养三宝。三昧仪。必先已诵妙法莲华经一部通利。此中行人既众。则利钝难齐。似不必成诵。但精熟全文。使句逗朗然不紊也。然读诵之方。不可惟恃喃喃唇吻。当默会义趣。久久自然得入旋陀罗尼。又六时中。於昼三时。当读诵妙经。於夜三时。惟上生经。或安乐行。则止。须专坐禅。令观行成就。入不思议境也)。
○第八专诵法华
有三义故。令专诵也。一者。龙华如海殊途同归。一何择焉。第恐行人志趣不一。所适靡定。所以散善日驰。则精一之心荡矣。且令制心一缘。如射望的。工成一片。道体易彰。二者。法华自曰经王。孰能超胜。三者。此经首因弥勒示疑。终则普贤劝发。经说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有此义故。令其专诵。但持经有三品人。亦须料拣。一者。文义具足。为上品。如马鸣。龙树。诸大乘论师。及天台智者等。是也。二者。心达其义。不谙於文。为中品。如曹溪六祖等。是也。三者。唯精於文。而昧於义。为下品。如法达和尚等。是也又有二种读诵。一具足诵。二不具足诵。具足诵者。全部成诵。不具足诵者。亦名分诵。如教专持安乐行一品是也。有等行人。无读诵性。如诵帚比丘。今乐见弥勒。但强持一四句偈。亦谓分诵。若据法师品云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菩提则知全分功德等无量也。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卷之二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卷第三
天台山慈云寺传教观沙门 如惺 撰
○第九三宝福田
上教专诵法华。乃依普贤劝发品也。今令广修三宝福田。乃依法住记也。二说既异。须开二门。所谓辐辏并进。庄严本有法身也。又弥勒上生等经。俱有广修之义。弥陀经云。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求生兜率。及与龙华。不修万行。可乎。法住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於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以七宝。金。银。真珠。璧玉。香材。鍮石。铜。铁木。石。坭土。或以缯缕。或以彩画。作佛形像。及率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量。或以香花诸妙供具。若多若少而为供养。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於彼佛第一会中。以净信心。舍俗出家。净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盘。是名第一为佛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若诸国王。及以臣庶。一切施主。於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於大乘素怛缆藏。所有甚深空性相应诸大乘经。(云云)乃至有能於四句颂。若自诵。若教他诵若自读。若教他读。若自持。若教他持。若自解说。若教他解说。或於法师。恭敬供养。或於经卷。恭敬供养等。由如是等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於彼第二会中。以净信心。舍离家法。出趣非家。净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盘。是名第二为法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一切施主。於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诸苾刍苾刍尼众。或次第请。或随缘请。於月一日。或月八日。或十五日。设斋供养。或往寺中。若供养一。若供养众。或作给侍。或有供养。修静虑者。或有供养。诸说法者。或见有人。欲於正法。学习流布。从师听受。不作留难。施其所安。无令怯退。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施四方僧。施寺舍。及坐卧具。或施钟罄。园林等类。供养僧众。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於彼佛第三会中。以净信心。舍离家法。出趣非家。净除须发。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盘。是名第三为僧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又弥勒下生经云。尔时弥勒佛。见诸大众作是念言。今诸人等。不以生天乐故。亦复不为今世乐故。来至我所。但为涅盘常乐因缘。是诸人等。皆於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遣来付我。是故今者皆至我所。我今受之。是诸人等。或以读诵分别决定修妬路。毗尼。阿毗昙藏。修诸功德。来至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旛盖华香。供养於佛。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布施持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为苦恼众生。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清净慈以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施僧常食。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以此功德。来至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以此功德。来至我所。善哉释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百千万亿众生。令至我所。弥勒佛如是三称赞释迦牟尼佛。然后说法。而作是言。汝等众生。能为难事。於彼恶世。贪。欲。瞋恚。愚痴。迷惑。短命人中。能修持戒。作诸功德。甚为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