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第一。须於众中。择一腊高德茂。素所信重。曾於菩萨戒法师前受戒者。与我为授戒师。或於如来降生。成道涅盘。欢喜日。无论已受未受。一皆与授十重四十八轻戒。已受者。作增进上因。未受者。开正知见。
第二。日日於世尊前。身着千佛大衣。诵菩萨心地品。一遍。令轻重法相。了然在心。如握贯珠。斯须不失。
第三。自既得戒。复当展转授受无穷。或自与受。或勉从师。与说持犯开遮深义。俾心开意解。入诸佛位。若众中无堪作戒师者。得於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如梵网经说。有堪作戒师。戒师尤当虚己自谦。弗倚师尊。忽诸耆德。必以如幻三昧。彼此交赀。共出生死。稍执人我。便落群邪。非三昧友也。应於朔望。布萨。二时受食。或应供之际。一依腊坐。苟越其次。经中所谓。兵奴外道之法也。有等朝得圆颅。暮躐大僧之上。自云。我年老大。彼等后生。既违佛制。宜摈黜之。
(所云持犯开遮者。声闻。止持作犯。菩萨。止犯作持。开者。大乘许见机得作。遮者。小乘不许见机。一皆禁止。此皆备在天台戒疏)。
○第四发菩提心
依苦集灭道四谛。发四弘誓愿也。众生常沦苦海。外道终是苦因者。皆由不知上求下化之道也。不知上求。则凌人慠物。妄自尊大。不知下化。则惟知有己。不见有人。於是广造深愆。坠诸沉溺。轮转七趣。如蚁循环。二乘虽能习空。出离三界。不发心故。为空所缚。所以菩萨万行。诸佛二严。非彼所有。是故我等欲生内院。值遇龙华。应发无上道心。廓其方寸。於生死海。作大宝筏。自渡渡人。彼此共济。经云。若有比丘。爱敬无上菩提心者。当作是观。是知菩提心。为龙华之要道也。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昔为凡夫。由发心故。所得道疾。能发心者。则慈通觉海。悲等含生。曼殊普贤。心精淴合。不起本座。垂形万象。四引誓愿者。第一依苦谛发誓言。众生无边愿度。此未度者。令度也。第二依集谛发誓言。烦恼无尽愿断。此未解者。令解也。是二大愿王。名曰下化。第三依道谛发誓言。法门无量愿学。此未安者。令安也。第四依灭谛发誓言。佛道无上愿成。此未得涅盘者。令得涅盘也。是二大愿王。名曰上求。以上求故。折我高心。则无得少为足之嫌。如善财童子是矣。以下化故。袪我慢心。则无独善之陋。如常不轻菩萨是矣。仰之。则无法不闻。俯之。则无善不克。以之入三途。无非净域。推之化十类。总曰亲姻。火宅原自清凉。结使非今解脱。仗此娑婆竿木。畅我法曲梨园。或厌苦而翱翔。吾知必无用武之地。故此四誓。乃诸佛降伏魔军之勇将。破生死怨敌之前锋。烁五阴昏衢之明灯。具万善功德之如意。是故行者。当於未入忏前。七日方便。昼夜六时。对释迦像前。然臂。然指。烧众名香。胡跪合掌。五体投地。内怀喜悦。发殷重心。目盻金容。意澄不散(首者执香垆众同声白云)
南无释迦牟尼世尊。无上正徧知觉。文殊。普贤。诸法王子。法身常住。佛眼普观。怜愍有情。现为我证。我依大乘。甚深海藏。普为一切。发菩提心。求生内院。得见龙华。闻正法轮。亲承道记。愿垂加被令我成就(白已五体投地复胡跪。首者一人先唱众和)。
无边众生誓愿度 无尽烦恼誓愿断 无量法门誓愿学 无上佛道誓愿成
(或三唱。或七唱。多寡随意。宣四愿毕。齐云)。
发愿已。归命礼三宝(叩首起作三归)若行者。心欲广发众愿。如法藏药师等者。当依诸大乘经论。如梵网经之类。自制成文。或於怡山。中峰。王山谷。诸愿。略加损益。备通己志。亦可。但不可废前四誓。前四愿。为诸愿之根本故也。诸佛菩萨。种种大愿。不过敷演前四而已。行者既发心已。诸佛护念。堪入道场。必使此菩提心。念念无间。心心不忘。即此凡躯。打成千佛大弘愿海也。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卷之一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卷第二
天台山慈云寺传教观沙门 如惺 撰
○第五明结坛仪
此中境观。与诸三昧有所不同。故其坛仪不得不异。既依法华为龙华之本。须结二坛。一为普贤道场。一为弥勒道场。普贤道场。令修法华忏。弥勒道场。惟发愿求生内院。若寺宇精舍迫窄。一坛亦足。但於弥勒像前。别敷一座。安供法华经。一须清净庄严。其弥勒道场所事。或补处像。头戴天冠。身着璎珞。如天王相。依上生经说。或设当来佛像。如越之新昌石城石佛。即慈氏像也。其余坛法。一依法华三昧仪。及修忏要旨。(云云)
(法华忏仪云。当於闲静之处。严治一室。以为道场。别安自坐之处。令与道场有隔。於道场中。敷好高座。安置法华经一部。亦不必须安形像。舍利。并余经典。安施旛盖。种种供养具。於入道场日。清晨之时。当净扫地。香汤灌洒。香泥涂地。然种种诸香油。散种种华。及诸末香。烧众名香。供养三宝。备於己力所办。倾心尽意。极令严净云云。初入道场。当以香汤沐浴。着净洁衣。若大衣及诸新染衣。若无。当取己衣胜者。以为入道场衣。於后若出道场。至不净处。当脱去净衣。着故衣。所为事竟。当更洗浴。着本净衣。入道场行事也)。
坛仪既设。六时行道。当想此道场。即是毗卢遮那庄严楼阁。亦即五百亿天子。与牢度跋提宫神。愿力所造兜率陀天宫。及善法堂。等无有异。十方诸佛。弥勒化身。八部鬼神。充满其内。一一佛前皆有我身。修诸佛事。我此色身。即大法聚。此道场量。等於虚空。一切庄严。难思难尽。纵出他事。常令此想念念现前。
又复诸经三昧虽曰万异千殊。约之不出四种而已。一常行。二常坐。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常行三昧者。出般舟经。亦云佛立三昧。九十日为期。常坐三昧。出文殊问般若经。亦云一行三昧。亦九十日为期。半行半坐三昧。即方等法华等经。或七日。或十日。或三七日为期。而无定限。非行非坐三昧。即请观音等经。亦云随自意三昧。凡不专於行坐者。并属此摄。今此忏法。即第三半行半坐三昧摄也。依弥勒上生经。当七日为期。经言一日乃至七日(云云)。若依法华。当三七日为期。经言於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然所立之期限。虽延促有所不齐。亦乃随行人心量优劣之何如耳。或如思大禅师六年常坐。或有一生修常不轻行。及四安乐行等。此以促为延也。或如智者大师。初入普贤道场。便见灵山俨然未散。又如慈云尊者。修般舟三昧。期限未终。即能悟入。此以延为促也。
又远则如十方调御。佥以三祗百劫为期。近则古人或以悟。或以毕命为期者。贵在破障显理。一息能越三祗。苟或滞相迷宗。沙劫犹称错乱。斟酌修之。无泥俗轨。
○第六请礼三宝
诸佛身相。充满法界。众生心净。佛即现前。第为行人方结道场。凡心未格。故令初日第一时诚心伸请。仰求加被。庶获速破三障。入不退地也。他日。当去请佛一法。但用赞佛。礼拜。宣五悔文。又前总礼三宝。及散华法。六时皆当行之。若或时促。每日初时。决不可缺。须求诸异花。名香。必使香烟花气。交变如云。供养三宝。
(法华忏云。初入道场。至法座前。先敷尼师檀。正身倚立。应先慈念一切众生。欲兴救度。次当起殷重心。惭愧恳恻。存想如来。三宝畟塞十方虚空。影现道场。是时手执香垆。烧众名香。散种种华。供养三宝。五体投地。口自唱言)。
一切恭敬一心敬礼十方常住佛(一拜。此下俱有用心方法。如彼忏说) 一心敬礼十方常住法(一拜) 一心敬礼十方常住僧(一拜)
(礼竟。即当胡跪。右膝着地。正身威仪。一心烧香散华。端身正意。口自唱言)。
严持香花。如法供养。愿此香花云。徧满十方界。供养佛经法。并菩萨。声闻。缘觉众。及一切天仙。受用作佛事。
(当运心想此香华。於念念中。徧至十方。一切佛土。作种种众宝庄严诸台楼观。上妙诸色。作种种妓乐。上妙音声。歌呗赞叹。作种种旃檀沉水。上妙诸香。作种种肴膳汤药。上妙众味。作种种衣服璎珞流泉浴池。上妙诸触。作众禅定智慧清净实相。上妙法门。皆悉充满法界。以为佛事。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三宝。普愿三宝摄受。亦熏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於一一佛前。悉见己身。如此供养。等无有异。又愿六道四生。悉入我供养法界海中。了知如是供养。悉从心生。无有自性。心不取着。此念成已。即五体投地。口自唱言)。
供养已。一切恭敬(应更烧香。奉请三宝。请法。当运心正对所请。口称名字。如法奉请。不得散乱轻心)。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想佛法身。犹如虚空。无去来相。应我奉请。从耆阇崛山。与大众围绕。来到道场。如水中月。受我供养。余一切佛。亦复如是。随心想念)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多宝佛(想多宝佛塔。从地涌出。影现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释迦牟尼十方分身佛(想分身诸佛。悉皆云集。众宝树下。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当来弥勒佛(想如释迦尘点劫前。已成佛道。为度我等故。示居补处。当来龙华树下。成无上觉。今现我前。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妙法莲华中三世一切诸佛(想过去日月灯明佛等。现在净华宿王智佛等。未来华光佛等。皆悉现前。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常住佛(想十方诸佛。各各相好具足。放大光明。大众围绕。来此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大乘妙法莲经上生经及下生成佛经等(想甚深秘密法藏。悉现在前。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常住法(想十方诸佛所说。甚深法藏。悉现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想乘狮子。与无量菩萨围绕。来此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想乘白象王。与无量菩萨围绕。来此道场。受我供养。法华三昧。以此菩萨为忏悔主。故列在后。今龙华以弥勒为主。故应在前) 一心奉请南无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摩诃萨(一一运心。想念如前) 一心奉请南无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妙音菩萨华德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常精进菩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大乐说菩萨智积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宿王华菩萨勇施菩萨持地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下方上行意等无边阿僧祗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现居兜率陀天宫补处弥勒菩萨摩诃萨(想此菩萨。形如天王。相好具足。放大悲光明。与无量天子。天女。各执诸供养具。前后围绕。乘天宫殿。自兜率陀天。来降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兜率宫中天亲等一切不退地菩萨摩诃萨(想兜率内院如天亲等皆不退地菩萨。无量无边。围绕弥勒。来降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优波离舍利弗等诸大声闻普及十方一切常住僧(想灵山大众十方圣贤。如云而集。来到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中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各及眷属 一心奉请兜率陀天中五百亿天子。牢度跋提天神。及五大神等。一切天子天女。各及眷属(如是一一称名奉请。必满三遍。请竟。首者执垆。与众起立。口自宣言)
惟愿本师释迦牟尼世尊。慈氏善逝。一切诸佛。大慈大悲。受我奉请。来到道场。
大乘妙法莲华经。弥勒菩萨上生经。及下生成佛等经。哀悯覆护。受戒奉请。来到道场。
文殊。普贤。弥勒菩萨。优波离。舍利弗等。一切圣众。悉皆慈悲。受我奉请。来到道场。一切天龙八部。兜率陀天天子天女。牢度跋提诸天神众。悉生哀愍。受我奉请。来到道场。是诸圣众。愿悉证明。我今欲为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修行大乘无上菩提。破一切障道重罪。愿得法华三昧。於念念中。广修三宝福田。命终上生兜率内院。亲睹弥勒菩萨。眉间白毫大人相光。闻妙法轮。证不退转。於一念中。普度十方六道一切众生。随从弥勒菩萨。下生阎浮。於龙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我等与儴佉王。及诸臣佐。修诸供养。劝转法轮。闻三会法。成阿罗汉。悟无生忍。得受道记。更得供养贤劫诸佛。尽未来际。一切世尊。悉皆承事。无空过者。於一一佛前。广修万行。利益众生。成究竟道。仰愿弥勒菩萨。及一切三宝。以本愿力。受我忏悔。成就所愿。云云。
(既白愿已。复当五体投地。起立。正身威仪。面向法座。烧香散华。口自宣偈。赞叹。并诸咒愿)。
正徧知者两足尊 天人世间无与等 十力世尊甚希有 无上最胜良福田 其供养者生天上 未来解脱住涅盘 稽首无比大精进 稽首慈悲大导师
(偈赞佛已当唱愿言)。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属。此土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今上皇帝。储君。后妃。内外大臣。率土民庶。师僧父母。善恶知识。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种庄严。同会无生。成种智道。
(当了知身口意等。充满法界。赞叹三宝。无生无灭。无有自性。复当一心。正身威仪。次第礼前所请三宝。礼法。当随所礼诸佛。志心念佛法身。等虚空量。应物现形。如对目前。受我礼拜。当知我之身心。本自空寂无有礼相。因空寂故。亦能影现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我身。头面顶礼一切诸佛。菩萨。声闻。悉如是想。复更烧香。称名礼拜。昼夜六时所礼三宝。皆如下列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