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三昧行法

  复次此法。先令行者自誓菩提心。于四威仪。发四弘誓。庄严三业。乃至菩提道场。若非依○理。岂离缚脱。依理兴誓。得名真正。初不思议○境。即菩提本。后之八字。成菩提法。故以◇字布於○中。而余八右旋。周布轮缘(去声)。应知此经。纯明菩提之行。
  又复此真言道。部在密圆。十法成乘。教是显圆。显密有殊。圆观理等。今之观法。显密圆修。仍有二种。谓有相无相。有相显法门身。前已略明。无相观实相身者。初○相是不思议境。秪就一念。炳现圆明。虽具十界百界千如。不生不灭。亦非因果。法界一实。平等如如。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秘密示。及显了诠。皆不可以识识。乌得以言言。是为不思议○相也。◇字是发菩提心者。既深识圆明不思议境。复思一切众生念念皆尔。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昔苦。悲他亦然。即起大悲。兴两誓愿。一切法本不生故。度本不生之众生。流注不生不灭故。断不生不灭之烦恼。知一乐一切乐。我及众生昔虽求乐。不知乐因。今始方解。故起大慈兴两誓愿。学最胜无量法门。成三身无上佛道。如此慈悲誓愿。与上圆明境智。非前非后。同时俱起。故曰唵字布中。是为一切流注法本不生。及最胜三身义。◇字止观巧安者。上深达圆明境智。博运广大慈悲。今行行填愿。行即止观。须用不二止观。安於法性。使寂照不二。是行即无行义。又以寂止法安心者。诸法生灭。今体其实。生唯法性生。灭唯法性灭。常是法性。无不法性时。是一切法不生不灭义。◇字是破徧者。理若未显。由三惑覆。当观此惑本空。观智亦绝。是无相义。◇字识通塞者。若着此能观。则於通起塞。识此通塞。则无起住义。◇字是道品者。观虽无相。证由道品。品未调适。未离染垢。品次相生。是无垢义。◇字是对治助开者。蔽资理惑。不显真如。事度助开。见齐妙觉。是无等觉义。◇字是知位次者。乍息粗心。谓为深诣。若知圆位。免增上慢。不推圣境。是无取舍义。◇字是能安忍者。名利眷属。三术离之。於违顺境。安然不动。是平等无言说义。◇字是离法爱者。行上九事。过内外障。若起法爱。着静似因。无住风息。若离此爱。发真中道。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是为无因寂静无住涅盘义。上根观境。即入初住。或内外凡。中根二至七。下根尽用。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统唯一实。故名真实相也。
  此无相行。与上有相行。相须而进。若行立诵持。若却坐思惟。不思议○观。未始暂离。是名依教修行。故前立布字法门。今示十乘实相。此十乘相。即所布法。既令依教修行。即名字修相。专注观行。成一切悉地。即观行修相。以方便慧。入胜义实。即相似修相。定慧现前。证地波罗蜜。乃至无上菩提。即分满证相。
  又复行者未能修上二法。但当深信。断诸疑心。诵此陀罗尼数十万徧。先见种种罪灭清净之相。尔乃进此二法。自然任运流入。而无阻滞矣。故知初心习行。入门多种。妙悟之时。理应两舍。

  分持明验相第五

  持验之相。有乎二种。一者先行。二依法诵持。先行者。谓但能口诵。未起观解。然能满十万徧者。即得梦见诸佛圣贤。口吐黑物。若有十恶业罪不得见者。更诵十万。即梦境中。或见诸天堂寺。或与天女娱乐。或登山渡海。或腾空浴池。或食酪饭。或饮甘露。或升座说法。或乘船游嬉。或见沙门居士。或见日月男女。或斗胜黑夫。或怖走牛马。种种罪灭清净之相。设有五逆极重之障。未能豫见吉祥之相。更加七十万徧。决定得见如前相貌。此满九十万徧乃得见相。盖据具有五逆十恶罪者。法华三昧云。若得种种诸灵异好梦。是下品戒根净相也。
  次依法诵持有二种。一缘声布字持。二入三摩地持。是二求世间出世间悉地。无不成就。初缘声布字持者。行者用陀罗尼九字。布安于身。即成以如来印八大菩萨所加持身。其身即是准提佛母。金刚不坏。灭除一切业障。积集无量福德。故诵满三十万徧者。即得金刚手菩萨摄往自宫(此金刚手。即八菩萨之一。谓金刚萨埵上师也。正法念经云。昔有国王夫人生千子。欲试当来成佛之次第。故俱留孙探得第一筹。释迦当第四筹。乃至楼至当千筹。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轮。次愿为密迹金刚神。护千兄教法。又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持国轮王先行品同。凡诸密部。是其请说。手掷金刚杵。亦谓之执金刚。今地婆诃罗初译云。金刚主。亦云金刚手。金刚智再译云金刚藏。不空三译云金刚手。名出不同。实则一位。秘密三昧大教王经云。若入阿修罗宫。能现一切幻化事。能作一切调伏法也)。诵满六十万徧者。得见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多罗菩萨。随心满愿。若满百万徧者。诸佛菩萨为其说法。常得随从。亦得往诣十方净土。历事诸佛。亲闻妙法。又诵一俱胝徧者。不转肉身。往兜率宫。随弥勒菩萨。听闻正法。得不退转。或得无能胜菩萨。愿为说法。诃利底母。授与法药等。是皆行立诵持。不入三昧。但依法布字缘声诵持者。故法华安乐行。不入三昧。但行立诵持。亦得见普贤上妙色像也。
  入三摩地持者。专注观行。入三摩地。端身闭目。澄心静意。当於胸臆。炳现圆明。犹如满月。於圆明中。思惟唵等九字种性。入旋陀罗尼门。必当得见本源清净之心。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定慧现前。证入十地也。法华三昧云。行者於行坐念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入诸寂定。於正慧中。面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是人以见普贤菩萨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三昧是定。陀罗尼是慧。即是定慧二根净相也。
  更须委检苏悉地经三品悉地。

  准提三昧行法(终)
  附本咒同译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唐武周沙门地婆诃罗译。今忏本承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娜么飒哆喃(一) 三藐三勃驮俱胝喃(二) 呾侄他(三) 唵(四) 折隶(五) 注隶(六) 准提(七) 莎缚(二合)诃(八)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曩谟飒多(引)南(引)三藐三没驮(引)俱(引)胝南(引)怛你也(二合)佗(引)唵者礼主礼准泥娑缚(二合)贺(引)
  七俱胝佛神咒
  宇文周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载种种杂咒经。
  纳莫飒多喃 三藐三佛陀俱胝南 怛侄他 唵 折丽 主丽 准递莎诃
  七俱胝佛咒
  三藏法师玄奘译。载咒五首经。
  纳莫飒多喃(去)三藐三勃陀俱胝南(去)怛侄他 唵折丽主丽准第莎诃
  七十七俱胝如来同说陀罗尼。山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宋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三藏沙门天息灾译。
  曩莫(入声)(一) 飒钵多(二合)(引)喃(引)(二) 三藐讫三(二合)没驮(三) 句(引)致喃(引)(四) 但你也(二合)他(去声)(五) 唵(引)左隶(引)祖隶(引)噂(上声)祢(引)(六) 莎嚩(二合)(引)贺(引)(七)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真言变化品云。尔时世尊入等虚空大海变化神通三昧三摩地。出此定已。从三金刚。说此大尊那菩萨真言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那莫飒钵多(二合)(引)曩(引)(一) 三藐讫三(二合)没驮(引)酤(引)致(引)曩(引)(二) 怛[宁*也](切身)他(引)(三) 唵(引)左隶(引)祖隶(引)尊祢(引)莎嚩(二合)(引)贺(引)(四)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咒
  大夏天庆间。兰山崇法禅师沙门金刚幢译定。密咒圆因往生集。
  捺麻萨不怛(二合)喃(引)萨灭三莫[口*捺] 光(引)低(引)喃(引)怛涅达 唵 拶令足令 尊宁莎(引)诃(引)
  准提三昧行法附咒(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