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十如因陀罗德者。谓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位上下等。相望此门。据互相容在。展转重重。无有穷尽(阿僧祇品颂中从不可言说诸佛剎。至此剎。为尘说更难等。有四重也。又四十七云。诸佛有十种知一切法尽无有余。乃至第十云。知一切法界中如因陀罗网差别。尽无有余。)。
  上来十种德相。於前纯净无漏体事。一一具有。是故成百成千等门也。
  第三业用中二。先通显所因。后别辨其相。前中谓佛菩萨成就无[得-彳]法界相应三昧。通明解脱陀罗尼等用。前体事对应度者。转变自在。此所转境。通於染净。如后所引。
  二别辨相中。略显十类。余可准知。谓同时具足相应。相即相在。相入相作。纯杂隐显。主伴。微细。如因陀罗网。
  初同时具足相应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延促去住染净定散位上下等。对应度者。随於一法。即普示现后之九门。同时具足。乃至尽法界所有染净法。无不同时具足相应。所以者何。一切染法一真性故。一切净法真所起故。故於堪应者。现此境界。(普贤三昧品云。能令一切国土微尘悉能容受无边法界。第十行文云。此菩萨於其身中现一切剎一切众生一切法一切诸佛。八十云。善财见普贤。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有十方一切世界三千界中地水等轮诸山河海人天宫殿时劫佛菩萨。如见现在世界。如是前际后际一切世界中悉尔明见。乃至十方剎尘中。现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剎一切众生一切佛出兴一切菩萨。及闻佛菩萨众生言音。释曰。此一普贤身。遍十方一切世界尘内无边佛会中。一一毛孔。现法界中所有诸法。莫不皆令同时具足也)。
  二相即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去住染净定散位上下等。相望成用。(忉利。夜摩。兜率等三处。升天品中皆云。尔时佛神力故。不离於此菩提树下。而上升天宫者。此显坐即升升即坐也。五十三云。菩萨有十种入劫智。所谓入可数劫即是不可数劫乃至入劫即一念。入一念即劫。释曰。此上约异体相望。显相即用。若得同体。亦有即义。而不名相。准前德相第六。此应名同体成即用。五十六云。菩萨有十种游戏。乃至第十云。菩萨不分身遍一切佛会者。此一身即是一切身故也。摩耶夫人。如常之身。量同虚空者。若依大愿智幻解脱力。而成就说。亦即是此业用门也。胜热婆罗门刀山火聚。即无分别慧。能断惑网破痴暗故。七十七说。善财叹楼阁云。不动本处。能普诣一切佛剎者住处。不离一毛端处。而普现身一切世界者住处。释曰。此皆一即一切也)。
  三相在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去住染净定散位上下等。相望成用。此中有二六句。准前德相相在中说。(现相品。一一尘中无量身。复现种种庄严剎。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剎那中悉能现。贤首品云。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增。於一普现难思剎。彼一尘内众多剎。或有有佛或无佛。或有杂染或清净。或有广大。或狭小。乃至云。如一尘中所示现。一切微尘悉亦然。此大名称诸圣人三昧解脱神通力。第九回向云。此菩萨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於一毛端量处。悉能包容尽虚空遍法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国土。皆使明见。如一毛端量遍法界虚空界一一毛端量处悉亦如是。又云。於一念中。现一众生不可说不可说劫念心。乃至现一切众生尔所劫念心。六十八云。一一毛孔内。各现无数身。一一毛孔内。各现无数剎释曰。上下文中。同此门者。准之)。
  四相入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去住染净定散位上下等。相望成用。此亦同前。有二六句。(十行品云。能於一一三昧中。普入无数诸三昧。无量无边诸国土。悉令共入一微尘。第八回向云。此菩萨於一毛孔中。普能容纳一切国土。第九回向云。於一身中。悉能包纳尽法界不可说不可说身。而众生界无增无减。如一身。乃至周遍法界。一切身悉亦如是。十地品云。第十地菩萨知佛十种入劫智。所谓一劫入多劫。多劫入一劫。乃至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十定品第二定云。三千世界微尘数三千大千世界。悉入是菩萨身。是菩萨身。亦入是诸世界。第十定云。菩萨自见其身往彼众会亦自见身普入诸地释曰此文即是诸位相入也。普贤行品云。菩萨有十种普入。谓一切世界入一毛道。一毛道入一切世界。乃至云。一世入一切世。一切世入一世。离世间品。十种无碍用中。亦说众生一多相入。六十云。上方菩萨以自在力。令一切世界展转相入。六十一云。此诸菩萨入一切无诤境界。乃至能令小大自在相入。此一切方普入一方。释曰。此约方体事。显相入也)。
  五相作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去住染净定散位上下等。相望成用。此亦同前。有二六句。(第八地前颂云。大剎随念变为小。小剎随念变为大。如是神通无有量。世间共说不能尽。又后长行云。此菩萨随众生所乐。能以众生身等十种身互相作。第十文云。此菩萨神通随能以广狭〔活〕净乱住〔住〕次第住倒住正住等世界皆互相作。五十六云。以一国土作多国土。以多国土作一国土。以不可说劫作一劫。以一劫作不可说劫。光明觉品云。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
  六纯杂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及异类中一多大小延促前后染净定散位上下等。相望成用。(第九回向云。以无缚无着解脱心。成就普贤佛自在力。於一门中。示现种种不可说不可说劫。无有穷尽。令一切众生皆得悟入。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佛自在刀。於种种门。示现种种不可说不可说劫。无有穷尽令一切众生皆得悟入。其身普现一切佛前)。
  七隐显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染净定散位上下等。相望成用。(贤首品云。有胜三昧。名方网。菩萨住此广开示一切方中普现身。或现入定。或从定出。乃至广说。释曰。菩萨一身随应见异。七十六云。摩耶夫人。告善财言。菩萨将下生。放一切如来受生功德光轮。入於我身。尔时我身虽不踰本。然其实已超过世间。乃至云。如於此处为菩萨母。三千世界阎浮提中。悉亦如是。由得菩萨大愿幻解脱门故。释曰。本身无二非一处住故。一隐多显也。非多处住故。多隐一显也)。
  八主伴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位上下等。相望成用。(现相品说。佛眉间出胜音菩萨与诸眷属坐华鬘台。显示主伴教差别相。出现品说。佛放眉间出现光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光。以为眷属。释曰。人光教等主伴既尔。余法准知)。
  九微细用者。谓以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去位位上下等。随其所应。当体即全具一切法。同时炳然齐现成用。(第九回向云。此菩萨於一念中。现一切众生各不可说不可说念心。离世间品云。菩萨十种甚微细极。所谓在母胎中。示现初发菩提心。乃至灌顶地。住母胎中。示现住兜率天。初生童子地。处王宫。出家苦行诣道场成正觉转法轮般涅盘。乃至云。示现大微细。谓一切菩萨行一切如来自在神力无量差别门。六十七云。一一毛孔内。各现无数身。一毛孔内。各现无数剎)。
  十如因陀罗网用者。谓以诸体事。同类异类。及中一多大小长短位上下等。相望互在。重重无尽成用。(普贤三昧品云。佛身所现。一切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尘数佛剎。一一剎中。有世界海尘数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尘数普贤。入此三昧。阿僧祇品颂中。从一毛端处所有剎已下。有多重重。同类异类。皆神力现。六十四说。体舍优婆夷。答发心久近。谓善财言。菩萨神通无有量。普现一切剎网故。)。
  第二问答者。具如别行旋澓章说。第七门竟。
  第八部类传译者。依教流次第。应云翻译部类传通。今准此分三。一翻译时代。二部类本末。三传通感应。初中。此经前后翻译补阙。四本不同。初本者。晋义熙十四年。此天竺三藏佛度跋陀罗。此云觉贤。於扬州谢司空寺。翻梵本三万六千颂。成汉经五十卷或六十卷。沙门法业笔受。慧严慧观润色。
  第二本者。大唐永隆元年。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此云日照。於西京大原寺。译出入法界品内两处脱文。一从摩耶夫人后。至弥勒菩萨前。中间脱天主光等十善知识。二从弥勒菩萨后。至普贤菩萨前。中间脱文殊师利申手过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等半纸余文。大德道成律师。薄尘法师。大乘基法师润色。依六十卷本为定。
  第三本者。证圣元年。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此云喜学。於东都佛授记寺。再译旧文。兼补诸阙。计益九千颂。通旧。总翻四万五千颂。合成汉本八十卷。大德义净三藏。弘景禅师。圆测法师。神英法师。宝法法师。华严和上等同译。复礼法师缀文。
  第四本者。谓前第三本中。虽缮数处。然复漏脱。日照三藏所补入。法界品内文殊手按善财顶处一段要文。由此遂令前文虚指於后后经来无所因。谓前七十七及七十九中。皆云弥勒善财。诣文殊所。后文既阙。便将善财违弥勒命。又前七十九中。弥勒告善财言。文殊师利。为汝说一切功德。既漏此文。及使弥勒记言无验。又八十初云。善财一心愿见文殊师利。见三千大千世界尘数知识者。此文失次。居然可见。谓上句既云愿见文殊师利。次句忽云见三千等。此语断绪无来由故。是故知上以新旧两经。与梵本雠校。还将日照补文。安喜学脱处。遂得断文再续缺义复全。今之所传。即此第四本也。
  二部类本末中三。一本部。二别行。三论释。初中西域相传。佛涅盘后六百年时。龙树菩萨入龙宫。见此经有上中下三本。其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颂。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十八百颂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颂三十九品。龙树乃诵得下本。流布人间。今此所传。即其本也。
  二别行者。一切经中。兜沙经一卷。是名号品。菩萨本业经一卷。是净行品。小十住经一卷。是十住品。大十住经四卷。是十地品。如来性起微密藏经两卷。是出现品。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是寿量品。度世经六卷。是离世间品。罗麻伽经三卷。是入法界品。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二卷。是十定品。又于阗国三藏提云陀般若所翻。修慈经一卷。金刚鬘经十卷。并实叉难陀三藏译。如来不思议境界经等。并是华严眷属。非本部内。别行之经。以其三种世间严事劣故。
  三论释者。龙树菩萨造。大不思议论。有十万颂。备传西域。此方汉本。十住毗婆沙论十六卷。是彼中释十地内初两地也。又世亲菩萨造。十地论。释十地品。魏朝勒那三藏。及菩提流支。各翻一本。于时光统律师。自善梵文。又奏二三藏对御参详。糅成一部一十一卷。见传於代。又魏朝僧灵辨。爱重此经。於五台山。顶戴祈请。经于三载。遂感冥加。悟斯玄旨。爰诣悬瓮山。造此经释。凡一百卷。颇传於代。
  三传通感应者。旧本灵征。具如五卷华严传说。今此八十卷本。初释之后。佛授记寺诸大德等。共请华严和上讲此经。其年十月十五日开讲。便即入文。至十二月十二日晚上讲。讲至华藏世界海震动之。其讲堂中及寺院内。忽然震动。于时听众道俗有数千人。共睹斯征。叹未曾有。时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及寺大德明诠律师。德感法师等。述兹灵应。具状以闻。都维那慧表署状为首。即以圣历三年臈月十九日进。
  则天圣皇后。亲运神笔批状报云。省状具之。昨因敷演微言。弘扬秘迹。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开讲之辰。感地动而标异。斯乃如来降迹。用符九会之文。岂眹庸虚。敢当六种之应。披览来状。欣畅兼怀。此批并状。具如别录。第八门竟。
  第九具释题目中二。初通辨诸经。后别显当部。前中诸经得名。大例有二种。一单名。二复称。单中六。一依说法者名。如无尽意菩萨经等。二依请法者名。如贤护经思益经等。三依所为者名。如大集经须达经优填王经等。四依说法处名。如密严经楞伽恒水经等。五依喻名。如大云经大宝积经等。六依所说立名。此类稍多。略显八种。余准应知。一依所说人名。如僧染经孛经等。二依所说处名。如阿弥陀经阿閦佛国经等。三依所说时名。如时经贤劫经新岁经等。四依所说喻名。如群牛譬经杂譬喻经等。五依所说行名。如正恭敬经施灯功德经善戒经大悲经修慈经诸三昧为经忍辱经等。六依所说依名。如十住经佛地经等。七依所说事名。如华手经胎藏经等。八依所说法门名。如僧伽咤经缘起经等。
  二复称者。谓即如前单名之类。或有二三四等和合一处。共目一经。此类亦多。略显三五。余准应知。谓或以法喻合名。如法华经等。或以智果为名。如大般若等。或智喻为名。如金刚般若等。或以教义为名。如解深密等。或是约人为名。上首菩萨同此名故。或有以数喻为名。如百喻经十轮经等。或人法数喻为名。胜鬘经等。乃至广说。其单名复称。皆有释名得名。不可具叙。
  二别显当部中二。初辨异名。后显本号。前中二初明余部中所说。后明当部中所说。前中三。一以所说法为名。如智度论属累品中。此经为不思议解脱经故。二喻名。如涅盘经及观佛三昧海经。名此经为杂华经故。三数名。如梁摄论第十胜相中。名此经为百千经故。后明当部中异名者。如下文出现品及离世间品。依别德用。各立十名。至后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