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二回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后。后所谓下正显。显中十愿。地有多义。谓生成住持。不能分别等。一是生成义。喻无分别佛智生成人天二乘菩萨行果故。二三是持义。四无中分别义。五中持成义。六七八九是住持义。十是生成义。
  三结。
  四意可知。
  第四十八施僮仆中四。一施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双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二。先总显。后供养下别辨。别辨中三。一明所施田。二以百千下所施物。三又皆下明感因。初中可知。次物中二。先明数量。后其诸下显三业德能。文易。后感因中二。先辨其因是净业。谓同行菩萨道以愿力回向诸善根所得。非是窃盗罪业所感故。后才虽明德能。然欲显是净业所感方有此能故。从感因判文。
  二回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后。后所谓下正显。显中十愿。约所施僮仆性调顺。顺主教命善事顺宜等。於中。初愿约性调顺作益事。二约顺主以事受持故命。三约一向归主。四约勤顺行事。五约勤事。六约受教不忘亦无违拒。七约於主信乐敬护。八约净业所感施时不恋。亦约亡相。九约一向乐主无背舍心。十约信顺教命行事。
  三结。
  四意可知。问以僮仆施他。还令作僮仆。何如放之从良善根回向益。
  菩萨行海。无善不修。此二善根。皆须修习。但放从良。有三义关。一行海不具。二彼僮仆本愿不满。三佛果阙此应机之德。
  第四十九施自身为给侍中四。一施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二。先标所施身。后布施之时下明能施之心。前中准梵本。应云以身布施为给侍时。其能施心中。梵本云布施之时生谦下心。生地敷心。生大地心。悉能忍受一切诸苦。不取自在生。给侍众生下同依现。文中三。初布施之时一句总。次生谦下六句别。后安住下结。并可知。
  二回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后。后所谓下正显。显中四十愿总分为三。身是总相。愿通多种。准释易知。初十愿中三。云义利者。现当益故。世出世益故。离恶称善故。福慧故。五中了菩萨行一法性故。六在三贤数故。七言必契真故。八令自他具信。他中得净佛法者。净即信也。余文可解。次文此下十愿欠一。於中前八别明愿。后一总结。谓一供佛。二解法。三受。四持。五读。六诵。其不忘等释上持字。七自调行。八不调下调他行。后结可知。后又以下十愿。一塔者。具云窣堵波。此曰归宗之所。今此愿云令与众生作归依。尊崇田中第一故。五云第一好施处者。如好地少种多收故。十中证得第十法界无量回向行。如风行空。无所障碍。证字取契会相应之义。余文及三结。四意并可知第五十闻法喜悦身供佛中四。一闻法以身供佛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二。先明以身施佛。后佛子菩萨下结前重显。前中二。先闻法施身行。后心常忆下法施利他行。前中二。先明施身。后欣乐下闻法自利。前中二。先施身所因。谓闻法喜信故。后能以下正显施行。后闻法自利中十种。一闻法欣。二乐。三信。四解。五尊敬说者。六读。七诵。八受。九持。十行。谓由修行。普入诸法善根方便故。此句亦是总结。上九种各多善根。悉能趣求获得。故云善入。后法施利他中三。一同佛敷演。二说佛果乘。三利物根熟。后结善重显中三。一结前闻信善。二安住下结前闻法自利。三亦令下结前法施利他。於中八。一断疑。二心悦。三福具。四利物心恒。五成十地智。六近佛。七修净土行。八供佛行。
  二回向行中。文二同前。后正显中十一愿。多分依前四行发。一由闻法。二法施。三施身。四供佛。初二愿但依三四行。第三愿通四行。第四愿依一二四行。第五愿依一二三行。谓闻说此义。施身。复为他说此义。所闻何义。谓闻佛身应现。常一常多。非一非多。机见无来。机谢无去。如水镜中影。悉能分身。梵本云悉能普现。第七愿同第六。然无功用。第八愿依三四二行。谓但有佛身处。即随往生。在佛众会。第九愿同第六。然三忍中谛察力大。依此为因。故不可坏。余文及三结。四意并可知第五十一以身施一切众生中四。一施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欲下显意。
  初中二。先明施身。后为不欲下明所为中二。先为众生所得有二。谓一为令修善圆满。二为令修善不忘。后菩萨摩诃下为自身所作有十种。一能法灯照。二法乐摄。三法藏持。四法光觉。五随应现。梵本云为世影像。六为行增上缘。七为解增上缘。八行平等慈。九行无缘悲。十普随所应各令获益。
  二回向行中。文二同前。正显中十愿。既舍身与众生。而愿中乃多分属佛者。翻劣成胜故。初中施身与众生。即是近他属他家。今翻彼故近佛。入佛地下翻准。此二翻顺愚拒施行。三翻处凡家不调悭。四翻不依教行施。五翻迷教理不得涅盘。六知足是佛。今施身具知足者之行。故生佛家。七舍受身痴欲。得乐佛身之净欲。八施身是生胜善。九害悭身贼。十依教施身。是护持行法。
  三结。
  四意可知。
  第五十二施身给侍佛中四。一施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欲下显意。
  初中二。先标施行。可知。后於诸下释所为。所为十句。三云护佛菩提者。谓为绍继佛所得法故。余文可知。
  二回向行中。文二同前。正显中十愿。初二约侍佛用心。三约近佛。八翻胜劣之差及劣不自在故。余文及结。并回向意中十二句。并可知。
  第五十三施国中一切物及王位中。文四同前。
  初施行中二。先总标施物。可知。於后於诸下显施所为。於中十一句。初一句总。余十句别。总中云於世事自在是标。无系下释。标中世事者即王德等。释中无系者。心不系住。无缚者。为彼所舍物缚心故。无恋者。爱心不起故。无着者。不取其相故。别中。一但为益生。不为恶业。二为了业果无实。三为不乐世富贵等。四不贪上二界胜生等。五但为利生处。非为自身故。云非此处生。梵本云虽住世间而无所依。六不执蕴等实有自体可得故。无依住如前所引智度论说。七可解。八未曾之言。於所为不便。应同常不远离九。十两句易知。
  二回向行中文二回向同前。正显中十。此既施王位。王复法令自在故。皆愿成法王转法轮等。二中梵本与三中同。佛王於觉中最自在故。又王降贼故。五中王子继绍王位故。六中成就菩萨。亦准五说。七中及国土施故。八九亦准七说。余文及结意等可知。问若有人与他人有怨。从王乞其王位。若得拟害彼怨菩萨施不。
  答瑜伽四十九云。若有上品逼恼众生行暴恶业者。来求王位。终不施与。
  第五十四施王都中四。一施行。二以此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二。先标所施物。后心无下显能施心。初中可知。后能施心中三。一明施所依心。二发心下明施所为。三而行布施一句。通前两伴心。初所依心中五句。若分慈悲则有六句。二所为心中。前十一句。三於智求证据能证说故。四净修者。一一离相对治故。八自然觉者契无师故。余文可知。
  二回向行中。文二同前。正显中十愿。王京都严饰是胜住处故。喧[〦/丙]故。愿中初及第十。依胜处也。二三四愿。翻喧[〦/丙]处也。五七两愿。但施得舍也。六八两愿。约住处爱着也。九约京都中无边塞山野等灾怖也。
  三结。
  四意可知。
  第五十五施内宫眷属中四。一施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双结二行。四为欲下显回向意。
  初中二。先明所施物。后菩萨尔时下明施行所为。前中二。先明施物胜。后而於下辨畜物心。有十种。七云无分别无简报故。余文易了。后所为中十句。其回向两句。皆应安为欲下。谓修此善根。为将回向欲令众生得出离等故。回文者不晓此文。将谓是后回向行语。又此亦能令人谬解。谓是释回向所由。解文可知。
  二回向行中十愿。皆云得三昧者。谓翻美色妾乐。得禅悦故。释文及结可知。四回向意中有十五种。初不坏者。不为他人所离间故。三云满足佛法者。有眷属是圆满义故。四准三说。五得无上智者。施有材能女故。八具福智者。施中有福智故。九清净。翻施女是染着相故。十一净法身者。翻施以女故。十二辨才等者。施能谈哭歌咏女故。如理翻彼无记谈等。十三舍等满善成无漏行故。十四同前满足义释。十五以法得明为严。翻彼眷属严故。
  第五十六施妻子中四。一施行。二佛子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三。一明所施物。二犹如下引例证成。三菩萨尔时下明能施心。初中可知。二引例中。具如须达拏太子经说。现庄严王者如大王庄严经说。三施心中二。先施所依心。后菩萨摩诃下施所为心。前中九句。初一总。余八别。总中行一切施四字。通下八句。应知。后所为心中二。先结前生后。后自观下正显。显中十二句。一观身缘成无有适主。况有妻子。二中四。法喻合结。三作第一妇处。四同一子想。五除惑热。六与乐。七誓与一切智。八为成无上田愿。愿字应在末。九以守护生。为自利。十解法智光照世。十一十二可解。
  二回向行中。文二同前。正显中十一愿。一妻子是己所有。同於起变化多身故。二由於我身能舍故。又同前故。三由施於妻子不爱贪。於乞不憎恚故。四约施子愿。五妻子被施如自开许。无违皆故。六同五说。七妻子比王是未极自在。翻彼为愿故。八离爱贪惑故。九妻子施劣。法施愿成胜故。十妻子被施心无违背。决相顺故。十一同初等说。
  三结。
  四意可知。
  等五十七施宅舍等中四。一施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先标所施物。可知。后行布施法下明能施心。心有十二种。一不取着家宅之相而施。文中句例。梵本云。如理行施。於家无着。二不起寻伺。云是我家宅。余并可知。
  二回向行中文二同前。正显中十愿。一自施舍宅而愿他舍妻子者。依假说真故。系缚家在妻子故。二云入非家者。道门无缚。非是家故。六云得无[得-彳]法者。观如幻故。七得自在位。示生三界故。八善说不离家之过。尽化诱令离故。九十两句。同前七说。余文及三结。四意可知。
  第五十八施园林等中四。一施行。二佛子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二。先标所施物。可知。复作是念言下明施行所为。於中二。先辨施所为心。复佛子下明广菩提心。前中二句。一作善友园林令得可爱善行华果。故云好也。离世间品云。示现一切菩萨威力自在神通。是菩萨园林。以大神力。转正法轮。调伏众生。无休息故。此总句。下兼并从此开显。第十慈父者。常覆护故。十一施资具者。令得成佛道具故。余文可知。后明广菩提心中二。先牒前起后。后於恶下正显。显中十句。一本为恶众生。发心修行。今何疲歇。二悞尚无况有故也。三本不求彼恩。彼不知何恨。四虽不求彼恩。然求彼苦灭。五心如虚空。香臭不能熏。毁赞俱不着。六观法无性。七誓灭物苦。八志愿广大。九灭身边等见。十普为物修故。诸乐菩萨道者。思此十句。二回向行中十愿。一心园林中无间生善草木等。二园林是游戏散乱处。今翻彼令得定心故见佛。三得游法园五乐。四得定心见佛神足游戏化生之乐。五得佛智真俗非即离境大菩提乐。六得菩萨神通足。游戏往佛剎会。七以转变自在。化生多。劫不厌生。死八以多佛为园林住中瞻仰故。九以园林之游戏令得遍往佛剎。十园林是游戏快乐庄严之处。令翻彼无记不善故。云愿得善欲等。
  三结。
  四意并可知。
  第五十九大施会中四。一施行。二菩萨尔时下回向行。三是为下结。四为令下显意。
  初中二。先标所施会。后普令下明施行所为。前中二。先举会广大数量。后一切下举会营缘如法。后所为中十五句。一离恶。二成智。三开施门。安置清净福田。七三时决定印持无相。余文可解。
  二回向行二同前。正显中十四愿。一亡二我为众生故。二中九施。初是总句。谓即大会施时自但有物竭尽施故。不选田故。胜物施故。无过故。起超下故。与超下者手齐故。离我我所故。即前之施称佛心故。三中云第一谛主乃至证自境智者。谓法施令脱苦。乃至令得证无智外之境故。四由施所要。彼心安静。或施食得命。施乘得通。或为说法得慧地等。十中云应时者。随时随欲故。十一佛是施行之果故。诸愿中多云到彼岸者。各随所应。皆究竟故。余文及结意等并可知。
  六施资生中二。先明施行。后佛子下回向行。前中三。一标所施物。二心无下施所依心。三为欲下施所为。二中五句。三中一句。并相显可知。后四向行中十愿。资具多种故愿亦多。此中略显。随事准知。一施沐浴调身资具愿。二施扫拭资具愿。三施舟船愿。四施造食资具愿。五施成就损补二药资愿。六施车乘资具愿。七说法时资具愿。八施修行者道具。九施具解行者资具愿。十亦施法师资具愿。
  上来第二别明以诸善根成回向行竟。然其六十门内。第十林座但一床敷无二物也。施车中并有骏马象师子座采女百千丈夫十万幢幡所爱男女女宝伎女童女太子十五类。施象马中二种。施幢幡中二种。施冠中及髻珠二事。救囚中并财宝妻子眷属自身七事。施耳中及鼻二事。施牙中并齿二事。施手中并足二事。施体中并肉二事。施腹肾肝肺中四事。施手足指中二事。施为法中施国土城邑人民库藏园池屋宅树林华果珍奇妙物宫殿楼阁妻子眷属王位二十一事。施大地中并造精舍塔庙什物等五事。施国土中一切诸物乃至王位中物类无量不可知数。且总相为二种。施京都中城阙防输税四事。施内宫眷属中伎女侍女二事。施妻子中二事。施宅舍资具中二事。施园林台榭中二事。施大会中色类甚多。且为一事。施资生中既云一切资生。其类难名。亦且为一。此上除重已外粗相。且有一百七类。为据施国土中一切物及大会施并一切资生中。一一名数。则无量无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