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要解

  次三位。皆善财因之得见摩耶。经云。尔时善财欲见摩耶。时宝眼主城神空中现身。教善财守护心城庄严心城。乃至莹彻心城富实心城。以积集一切善法。蠲除一切障难。便得见善知识究竟成佛。又有莲华德身众神。赞叹摩耶。即放无量光。令善财得净光明眼永离痴暗。乃至得普见眼。睹一切剎诸佛出兴。又有守护法堂神。於空告言。菩萨成就十法及十三昧。则得亲善知识。其十法。始於其心清净离诸谄诳。终於彻鉴诸法顺善知识。其三昧。始於法空清净轮。终於善知无有过失。皆表入十一地之方便也。夫能守护心城。使莹彻富实。又得净眼普见及心离谄诳行无过失。则菩萨之行足矣。故可入十一地也。
  次从师子佛已下。乃至经举多佛。末云。如是乃至楼至如来。在贤劫中。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当成佛者。摩耶悉为其母。於此大千如是。於无量世界海亦复如是。盖摩耶表十一地。总会理智大悲三法为体。一切诸佛皆自三法而生故也。
  后二位者。毗卢如来昔为大威德轮王。摩耶昔为慈德道场神。有离垢幢菩萨将成正觉。有恶魔至。其轮王化兵拥护。菩萨遂得成道。慈德喜敬彼王。而生子想。向佛发愿。愿此轮王在在处处乃至成佛。我常得为其母。以是因缘今为佛母也。
  上释等觉位终。
  次妙觉位。
  第六圆契果法众。赞云迥超果位不间初因等者。十一地终。德生令善财见弥勒。表超等觉位证妙觉果。弥勒又令善财还见文殊。表至果同因本始不二。则虽迥超实无间异也。尔时善财复因文殊得见普贤。遂具足普贤诸愿行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合此三位。为一切诸佛圆极果法寂用常然之行。故科名圆契果法。而赞云寂用常然。此则二种常道中。忘修绝证佛果常道也。夫弥勒文殊普贤虽古佛圣号。人人莫不具足。於人求之。弥勒者何。自性根本智果也。文殊者何。自性普光智体也。普贤者何。自性差别智用也。三者本自一体会合。於众生如来藏中。随情转变化为异物。大圣愍焉。将以治其情复其变。故依根本智果普光智体。起差别智用设法治习。及乎习尽智明功终悲满。则三者本体无为无作脱然圆现。故於五十位后独立此三。示修华严者功终行满皆能於自性中证此三果不从他得。此则返本还源之正位。忘修绝证之极果。毗卢之垂教。善财之引发。皆欲人人造极於此。凡诸行人当务企及。庶不负先圣垂教引发之深慈也。
  余有数位。非表法所急。恐杂教意。故不复立(此入法界品计二十一卷)。

  五悔解

  普贤行愿品云。若欲成就如来无尽功德。应修十种广大行愿。其中即五悔法也。经云。若修此法。则能成熟一切众生。随顺无上菩提。成满普贤行海。五法能悔除五障。故名五悔。谓悔吝生动。人谁无过。唯证不动智者可以无过也。然不动智体。为业尘积障。若欲证之。必须忏涤然后明现。故五法以忏悔为先。尘销觉净。则心佛相应。故次用劝请诸佛说法利生也。既依佛法当能随喜。所得福利当能回向。因回向善当发大愿。此则成熟众生成就菩提满普贤行功用毕备。不动智佛自此证矣。故普贤行愿特设此法。而礼诵功终必须遵修也。忏悔偈云。我观能照玻璃镜等者。随好光明品。诸天子问。云何悔除过恶。时有天鼓。以菩萨三昧力发声告言。诸业从颠倒生。无有住处。随有修习即受其报。譬如有玻璃镜名曰能照。无边影象悉现其中。而无去来迹。一切诸业。虽能出生善恶果报。无去来处。若如是知。是真忏悔。一切罪恶悉皆清净。意明本觉妙明物不能染。由倒心妄染之也。故倒心永灭则一切清净。劝请偈谓佛不远人。唯人以数取之惑。自背於佛。若能深求则无时不现也。余三偈。皆采经意前解可详。三归词。正净行品一百四十大愿之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