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纲目贯摄

  又今将此娑婆世界四大部洲之宽广。须弥山之高大名相。次第列明。此世界东西相对七十二万里。南北相对六十四万里。正中有须弥山。纵广八万四千由旬。七宝所成。正中天城名曰善见。是帝释所居。四方四隅是三十三天所居。此天正名忉利天。又名帝释天。又从须弥山。根上升一万由旬。纵广一万由旬。是坚手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八千由旬。是持华鬘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放逸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日月星宿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四王天住。从此复上四万由旬至山顶。纵广四万由旬。又即从上升四万由旬。有处如云。七宝所成其犹大地。是夜摩天住。复上一倍或三十二万由旬。有地如云。是兜率天住。复上一倍或四十八万由旬。有地如云。是化乐天住。复上一倍或六十四万由旬。有地如云。是他化天住。次第乃至色究竟天住。悉以皆有其地如云。毗昙论云。色究竟天。从此天放一大石山。经六万五十五百三十五季。中间无碍之处。下至阎浮提地。抑算高显。总计该经若干年之久远。如四季一年。四十季十年。四百季百年。四千季千年。四万季万年。如上之季。总共抑算。该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三年。多三季。如是之高显者也。又须弥山外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次第周匝。七重金山外。大咸水海有四大洲八中洲数万小洲。徧布安住。又咸水海外。有小轮围山。周匝围绕。此四洲等皆一地所持。是为一世界舆地之图也。又四部洲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又名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释迦如来居南赡部洲。五印土之中印土。最中之地。名迦毗罗国。净饭王宫降诞。应化五印土中。转大法轮。导化众生。我辈所居。是此南赡部洲。边疆之地。古名东震旦。国边连大海。又论此界。下方虚空中。有大风轮。高一百六十万由旬。以大由旬数之。一由旬八十里。十由旬八百里。百由旬八千里。千由旬八万里。万由旬八十万里。十万由旬八百万里。又名八兆万里。如上一百六十万由旬。叩算共计。该一百二十八兆万里。於是风轮。如是高显者也。广则与世界量等。又水轮高八十万由旬。共计该六十四兆万里。如是之深宽。则与世界正等。又广一百二十万零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总计该九十六兆二十七万六千里。此是一世界。而论高广之说也。又金轮高三十二万由旬。广与水轮同。水上有风。吹转此水。於上成金轮。如熟乳生膏。是名金轮。厚三洛叉。又地轮厚六十万零八千由旬。共计该五十四兆零四万里。此上四轮所论。出因本经。俱舍论增一经法界安立图所集。统立纲目。已竟。
  表赞四种法界体量形状。就情达理。依心对境。初稿。
  理法界。
  理为法体  法是理用  体用双彰  界为际限  理本清净  法由理致  理与法一  不真何待
  故经云。法界通化。一合理相(偈云)。
  性体圆明理义彰  清净法界界非方  真如宝相空明静  太虚不出自性光
  事法界。
  事因缘显  造法由心  界定方位  共资菩美  事本无心  因境成有  事与理合  界得其宜
  故经云。事理通达。诸法无碍(偈云)。
  事无大小随圆方  得法源底性清凉  对境因心成幻有  因缘合离各主张
  理事法界。
  理事法三  通别各主  界为限齐  其法自立  三事差别  法无定相  界亦混乱  事无一定
  故经云。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偈云)。
  三事相合法无别  理事圆通法性阔  诸法如义空法界  无人无我无法说
  事事法界。
  事事贯通  法法圆融  法界安立  归心得所  事事各主  权衡纲宗  法界如然  自性如然
  故经云。实相无相。法界强名(偈云)。
  事事贯通理如然  归心得所自在观  虚空法界归性海  尘尘剎剎法法圆
  又四种无碍法界偈颂。
  理障消除法性明  清净无为复本真  实际理谛空无相  一体同观法界身  事与法合理自明  心空及第悟圆音  大地山河空中影  二谛融通法惟心  理事双彰性相明  尘沙法界总归真  虚空无尽法无尽  理事法三共一心  事事无碍法法明  一性光中法界身  静观法界惟心现  尘尘剎剎总圆音
  又一心开十种法界。
  诸佛以清净为法界  一真法界湛寂圆融  菩萨以十度为法界  万行庄严利济群品  圆觉以因缘为法界  三世一念十二流转  声闻以四谛为法界  知苦断集漏尸结解  诸天以福乐为法界  福尽人间散入诸趣  世人以事业为法界  功勋道德善恶两途  修罗以瞋斗为法界  瞋心不断斗诤难息  畜生以愚痴为法界  但念水草余无所知  饿鬼以饥须为法界  服大咽小针降粒米  地狱以忧苦为法界  苦多乐少无时暂安
  前立四种法界。初以理论。其事在中。次以事论。其理在中。又次以理事。合论於事。事在中。又次以事事。通论具理。一以贯之。所以事因理显。理由事彰。理事交彻。诸法具备。若以法界论之。法界即世界之理也。世界即法界之事也。以世界具一切事。法界具一切理。理事具备。而世界成已。世界成已。法法物物全体显露。故经云。若入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所以法界称理。世界即事。理事圆通。一切无碍。又以虚空而论法界。虚空无尽。法界无边。尘尘剎剎无尽之法界。莫不尽在虚空之中矣。又以法界而论虚空。法界无边。虚空无尽。无穷无尽之虚空。莫不皆以法界而显露之。若明法界。理须会虚空意。若明虚空。理实在法界中。故以法界虚空等无差别。事事无碍。法法圆融。镕成一体。一以贯之。法界如然。虚空如然。自性如然。理亦如然。真空法界。法界真空。双收双放。摄归实际。实际性空。量等法界。故云三界惟心万法惟识。静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又如何惟心造。然法界皆因四大所显。四大有成有坏。有生有灭。皆是心心所发。生灭无住。操动不停。故有流转。四大和合而世界成。四大散灭而世界坏。成住坏空。流转无穷。所以释迦世尊佛眼遥观他心。洞鉴大地山河。微尘国土。有情无情。万物万法。天地人民。日月星辰。君臣父子。诗书礼乐。万德斯备。又观众生。造种种业。受种种苦。生老病死。无解脱时。佛观此已。顿发慈心。因缘时至。现大神变。从兜率宫。下降人间迦毗罗国净梵王宫。降神母怀。十月诞生。[囗@力]的一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其年周昭王二十四甲寅岁。四月八日子时。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天人证果朦胧尽悟。一世功勋道德斯备。其所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众。随众生根性。而演说之前。以一心开十种法界。反覆论之。法界体量形状。因众生心有八万四千尘劳善恶之造作。佛谓开八万四千方便之法门。以种种方便因缘譬喻言辞。而敷演之。对病与药。令一切众生各得出灭一切生死之众病。身心安乐。而证道果。皆以涅盘而灭度之故。所以法界而论世界。无法不备。又以世界而论法界。无事不周法。法其备。事事全周。而称大法界也。故华严经偈云。遮那妙体徧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等太虚而惟量。又偈云。剎尘心量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叹佛功德。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以(泉)识浅智愚。不揣鄙漏。而将四法。通途论之。略以大槩。名相事理。叙列一番。祈诸智者。再伸发明。以示将来。广其见闻。开发慧性得大辩才者也。
  遂邑广德寺释子 永光 泉 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