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纲目贯摄

  又六会。他化天宫。说十地法门。金刚藏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即时十方各过十亿佛剎微尘数世界。外各有十亿佛剎微尘数诸佛。同名金刚藏。而现其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刚藏。乃能入是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十亿佛剎微尘数诸佛。共加於汝。以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本愿力故。亦是汝胜智力故。又为金刚藏菩萨。赞说广大无边法门。得大智慧故。尔时十方诸佛各伸右手。摩金刚藏菩萨顶。摩顶已。金刚藏菩萨即从定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徧一切佛剎。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即说十地法门。如经自具。
  七会。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际。诸佛三昧。以一切智自在神通力。现如来身。清净无碍。无所依止。无有攀缘。住奢摩他。最极寂静。具大威德。无所染着。能令见者。悉得开悟。随宜出兴。不失於时。恒住一相。所谓无相与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俱。靡不皆入灌顶之位。具菩萨行等。於法界无量无边。获诸菩萨普见三昧。大悲安隐。一切众生神通自在。同於如来。智慧深入。演真实义。具一切智。降伏众魔。令诸菩萨。说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寿量品。菩萨住处品。随好光明品。十身相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於佛世尊自说阿僧祇品。佛不思议品。共十一品。
  八会。三会普光明殿。普贤菩萨摩诃萨。入广大三昧。名佛华庄严。入此三昧时。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六种十八相。动出大音声。靡不皆闻。然后从三昧起。因普慧菩萨二百问法门。问普贤菩萨言。佛子。愿为演说。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依。何等为奇特想。何等为行。何等为善知识等。共有二百问之法门。普贤菩萨以一种问。以十种答。共有二千答之法门。如经自具。
  九会。逝多林会。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大悲为身。大悲为门。大悲为首。以大悲法而为方便。充徧虚空。入师子频伸三昧。入此三昧已。一切世间普皆严净。於时此大庄严楼阁。忽然广博。无有边际。金刚为地。宝玉覆上。无量宝华及诸摩尼。普散其中。处处盈满无量众宝。以为庄严。尔时复以佛神力故。其逝多林。量等虚空。与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诸佛国土。其量正等。一切妙宝。间错庄严。不可说宝。徧布其地。种种庄严。皆各有阿僧祇数。周徧十方。行列庄严。时逝多林上虚空之中。亦有不可说不可思议种种庄严。徧满虚空。弃塞法界。又有不可说不可说诸大菩萨。徧满虚空。充塞法界。各各供养。各各赞叹毗卢遮那如来无尽法门。无边功德行愿。如经自具。
  此上表七处九会世尊入定诸大菩萨入定境量庄严出定说法之名相。各会诸佛证盟说法之仪式。大意一终如经自具。
  又十玄门六相门。该括一经之圆融。重重重重。无尽无尽无尽无尽。
  十玄门者。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如海之一滴具百川味。二广狭自在无碍门。如一尺之镜见千里影。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如一室千灯光光涉入。四诸法相即自在门。如金与金色不相舍离。五秘密隐显俱成门。如秋空片月晦明相并。六微细相容安立门。如琉璃之瓶盛多林子。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如两镜互照传曜相写。八托事显法生解门。如擎拳竖臂触目皆道。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如一多之梦翱翔百年。十主伴圆融具德门。如非辰所居众星皆拱。具此十门。皆括一经之圆融。
  又六相者。总别同异成坏。
  约理。一即具多。名理总多即非一。名理别。互不相违。名理同。彼此不滥。名理异。共相成就。名理成。各住本性。名理坏。
  约事。共为一法。名事总。诸法苑然。名事别。多种不异。名事同。各不相同。名事异。诸法办就。名事成。不离自位。名事坏。
  又理事一对既尔。余教义境智行位因果依正体用人法逆顺感应等九对。乃至十法界。具百具千等。百万六相。例此可知。清凉颂曰。一则是多。为总相。多则非一。为别相。多类自同。成於异。各体别异。显於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恒不作。唯知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又此六相举一全收。犹如一珠。四围上下穿为六孔。孔孔相通。随入一孔。全收珠尽。法眼宗益禅师颂曰。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於同。全非诸佛意。以此六相。该括一经之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无尽圆融圆融。自此以上。总立纲目。已竟。
  又论此华藏庄严世界海者。乃毗卢遮那如来所都实报无障碍土也。有十不可说。香水海十不可说。世界种十不可说。二十重华藏。皆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安布而住。又今将华藏庄严世界海二十重。名相数目。次第列明。如此世界最下方第一重香水海中。最中有一世界种。周匝有一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二重香水海中。有二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三重香水海中。有三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四重香水海中。有四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五重香水海中。有五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六重香水海中。有六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七重香水海中。有七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八重香水海中。有八佛剎微尘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九重香水海中。有九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重香水海中。有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一重香水海中。有十一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二重香水海中。有十二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三重香水海。正是此娑婆世界之中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此是最中央香水海。最中央世界种。名娑婆。有十三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四重香水海中。有十四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五重香水海中。有十五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六重香水海中。有十六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七重香水海中。有十七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八重香水海中。有十八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十九重香水海中。有十九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第二十重香水海中。有二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此是最中央第一个二十重。如是广说。有十不可说二十重。如何为一不可说。譬如十万为一亿。十亿为一兆。十兆为一京。十京为一垓。如是十十加增。为一总数。如是倍倍加增。至第一百二十□大总数。为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量。故名为一不可说。乃至十如是之大数。故名为十不可说。又名十阿僧祇数。如是广说虚空无尽法界无边。如是重重重重无尽无尽。非是凡情能可测量。为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之者也。
  又重论此第十三重中央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香水海。外周匝有十个有水海。周匝围绕中央第一个香水海。又有一百个香水海。围绕此十一个香水海。如是广说。有十不可说香水海。层层围绕。其一一香水海中。安布世界。如上说。最中央十三重香水海中。安布有十三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而住。一海如是。海海皆然。此是第十三重之外。周围所论。香水海之十不可说香水海。余意思之体会。总是一大香水海。一重如是。二十重亦然。此是最中央第一个二十重周匝。有十个二十重。围绕此中央第一个二十重。又有一百个二十重。围绕此十一个二十重。广说有十不可说二十重香水海十不可世界种。又如何为二十重。如第一重。在此最下方香水海中。有一佛剎微尘数世界。在此海中。安布而住。如此世界中。有四大洲。即四部洲。八中洲。数万小洲。正中是须弥山。有小轮围山。周匝围绕。下有地轮水轮。金轮即是火轮。火轮下风轮。再下虚空。从地轮上。是虚空中有日月星辰。空尽入天界。此一重天名帝释天。正名忉利天。再上一重名夜摩天。复上一重兜率天。复上一重名化乐天。复上一重名他化天。次第而上。乃至色究竟天。复上四方皆是虚空。又名四空天。於此而止。故名一重世界一重天地。宽则东西相对七十二万里。南北相对六十四万里。高从地际。至色究竟天止。
  毗昙论云。从色究竟天。放一大石山。下至阎浮提地。经六万五千五百三十五季。四季为一年。叩算总计。该一万六千五百八十三年。多三季。如是之高显也。又从地轮而论。深厚有六十八千由旬。叩算计。该五百四十四万里。又水轮高八十万由旬。共计该六十四兆万里之深广。该一百二十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用大由旬。数叩算计。该九十六兆二十七万六千里。又金轮即火轮。高三十二万由旬。叩算计。该二百五十六万里。又风轮高一百六十万由旬。计该一百二十八兆万里。(百万名兆)如是上下高大宽广。名为一重香水海一世界种。一重天地一重地水火风四轮。如是论重者。从最下第一重。如是第二重第三重第四重。至此第十三重。上海名最中央。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世界种名娑婆。又上第十四重乃至第二十重香水海世界种天地。风火水地四轮。此是第一个二十重。次序名目。如是广说。则有十不可说之二十重。尽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安布而住。上广下狭。此是论中央一大华藏庄严世界海。十方亦如有华藏庄严世界海。十方剎海。徧布虚空。香海华幢。德均义等。经虽隐略。例观可知。据现相品云。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东方次有世界海。名清净光莲华庄严。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摩尼璎珞金刚藏。佛号法水觉虚空无边王。於彼如来大会海中。有菩萨。名观察胜法莲华幢。乃至诣佛兴供等。此文隐略。假如东方法水觉。佛说法时。即云。此清净光莲华庄严世界海西方次有世界海。名莲华藏庄严。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於彼如来大会海中有菩萨。名弥勒。来诣佛所。余九方例此。即知剎种义均。是则总十方十亿佛剎微尘数世界海香海浮幢。与中央世界海中。安立庄严。其相无异。又入法界品云。尔时东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金登云幢。佛号毗卢遮那胜德王。彼佛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毗卢遮那愿光明。来向佛所。此文则又略其世界海及世界种也。亦如彼佛为主。乃云。尔时西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彼佛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弥勒。来向佛所。余九方亦例此。如是推之。则知十方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广大莲华。为所依持。如蕊香幢等。十方剎海。皆如中央。一一大莲华上。各有大金刚轮围山。一一轮围山内。各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如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等。一一香水海中。出一莲华。如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华等。一一莲华上。有一世界种。如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等。一一世界种中。皆有二十重世界。於中布列。如娑婆世界。八方上下诸世界等。其诸浮幢皆上齐诸宝云。下齐诸宝地。宝地为华幢。所持华幢下有大香水海。此海有二义。若此海外。有轮围山者。则各各分际。各各名号。如普香摩尼庄严香水海等。下有风轮。如殊胜威光藏风轮等。若此海外。无轮围山者。则八方诸大华王。同在普光香水海中。如莲池。然具香水弥漫。徧周法界。莫可测其涯际矣。齐此总名为一法界安立海也。
  又今将佛剎微尘数名数。列明一佛剎者。於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剎一佛之化境也。
  又佛剎中。论微尘数者。将此三千大千世界内百亿须弥百亿四洲百亿轮围及大地等。尽皆磨为微细之尘。此数论之。为一佛剎微尘。以一微尘计一世界。计前所磨之尘尽。名一佛剎微尘数世界。经中以世界极多。非世数可纪故。每以佛剎微尘数计之曰。一佛剎尘。二佛剎尘。乃至多多剎尘。以剎尘之数。或计世界。或计浮幢。或计香水海。或计安立海等。
  研穷法界。高广无极。展演心光。恢[蓥-(冗-几)]觉体。自内之外。从近之远。廓彻洞融。徧周法界。初从我等现居国土。曰娑婆。八方有十三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向上经七重尘剎围绕。倍倍加增。如第二十重香水海。世界种有二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向下有十二重香水海世界种。一重减一佛剎尘数围绕。重重减微尘佛剎。如最下方第一重香水海中世界种。一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如是重重之世界种。如是东行。度一种十种百种千种万亿兆京乃至正载数种恒河沙数种。一洲尘数。四洲尘数。须弥尘数。小千尘数。中千尘数。大千尘数。如是一佛剎尘。十百千剎尘。乃至正载。乃至阿僧祇剎尘。至不可说佛剎微尘世界种。乃至极东大金刚山下。如东方。次南方。次右旋。九方亦如是。周极轮围。是为华藏世界海边疆也。又复从此剎海东行。度一轮围。一轮围内。有一世界海。二三轮围。十百千轮围。洛叉俱胝那由他恒沙轮围。小千中千大千尘。数十佛剎尘。百千剎尘阿僧祗剎尘。乃至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金刚轮围山。又一轮围。(即极东方金灯云幢世界)如东南西北方及四隅亦如是。共入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皆竖高十九佛剎微尘数世界。上齐宝云。下齐宝地。最下极于风轮。统八极为法界。安立海之边疆也。研究至此。至广至大。无量无边。斯乎似极。然犹未也。等而上之。尚有上下方故。若尔则彼华藏庄严世界海。浮幢之上。空旷无穷。复有风轮。(如平等住风轮有须弥山微尘数持上)大海(如普光海)华幢(如蕊香幢)剎海(如下华藏世界海)如是上行。过一剎海。复过十剎海。百千万亿超诸世数。乃至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剎海最上方。至於说佛种性。无有尽世界普智轮光明音佛所。(上方尽际)又复彼华藏庄严世界海最下风轮。名平等。住其风轮下。空旷莫测。复有诸浮幢(如宝光明种上二十层等)华王(如蕊香幢)香海(如普光海)风轮(如殊胜威光藏等须弥山微尘数)其下渡虚空。至第二剎海。(下方第二世界海也)又渡第三第四十百千万。乃至非世所知。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最下方。至於一切如来圆满光普照世界虚空无碍相智幢王佛所。(下方至极)总法界十方而观之。则华藏周匝得八数。上下得二数。如竖轴水车轮状(上下孤竖如轴八方周辏如幅)及伞盖形。如是揆之。亦未可为尽。何也。今会华藏为主。而十方乃有多剎尘数之伴。则上下诸佛剎海。岂独无伴乎。是知经文含隐。详夫上下方之剎海。一一各有众多尘数剎海围绕。亦如华藏。八方之数。如是则八方齐等。上下相当。风轮香海。重重相间。华王剎海。行行相称。譬如百千大莲华池。徧立空界。呜呼孰能纵金刚翮。豁天眼光。而游观此广大法界者哉。即使迈过斯界。四顾茫茫。而太虚空外复何物。即又复谛审谛观十方剎海。亦非止此而已矣。是以诸佛境界广大无边。非入解脱得火三昧。莫能见之。为启凡愚故。下本经文。略言毫末而已。(下本文亦未全。尚有十品。存於天竺)中上本经。当更有余义。信乎须弥聚笔。大海量墨。莫能书也。十千尘偈。大地尘品。未足为多。原极于此。则情忘智绝。廓然无思矣。噫回视我辈丛尔之身心。寸灵之知觉。类夫酰鸡处于太虚。浮区流於大海。存耶亡耶。恍乎惚乎。如梦想焉。如幻化焉。罔知所以然而然者也。故经云。十方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岂欺我哉。是故理极故令事广。花大故省池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