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大小乘释经部
- 华严部疏
-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
△二列名结数。
所谓普发迅流主河神(至)而为上首有无量数。
△三结德圆满。
皆勤作意利益众生。
勤益生者。谓遇沿流。则平波息浪。逢泝泳则微动轻风。水性之属。深止而住居。陆行之流。富生而应采。导百川而去害。灌万顷而开利。为勤作意利益众生。约所表法。随意消息。
△十二主海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数海神。
即海若之辈。表具含万德。一一皆深广也。
△二列名结数。
所谓出现宝光主海神(至)海潮雷音主海神。
三名远尘离垢者。瑜伽八十六云。现断烦恼。离故远尘。彼随眠。离系故离垢。今约近事。尘谓尘境。垢即烦恼。六根对境。了彼性空。故曰远尘。众惑不行。诚为离垢。心境相藉离垢。由於远尘。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悉以如来功德大海充满其身。
△十三主水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主水神。
通上河海等水。及雨露霜雪等也。表法水含润等多义理故。
△二列结数。
所谓普兴云幢主水神(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常勤救护一切众生而为利益。
拯溺为救。济危为护。谓已溺邪见贪爱水者。救之。将沈者护之。而为利益。即云雨等润。发生万物也。法合可知。
△十四主火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数主火神。
即宋无忌之流也。以显知慧火。烧烦恼薪。成熟善品。破无明暗耳。
△二列名结数。
所谓普光焰藏主火神(至)而为上首不可称数。
△三结德圆满。
皆能示现种种光明令诸众生热恼除灭。
夫火有二能。一能为益。二能为损。今用益止损。表法亦尔。示慧光以去暗。用益也。除惑苦之热恼。止损也。
△十五主风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主风神。
通表方便无住。无所不摧。别表如下。
△三列名结数。
所谓无碍光明主风神(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散灭我慢之心。
△十六主空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主空神。
表法性空。别即离染。周徧等亦各如名辨。
△二列名结数。
所谓净光普照主空神(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心皆离垢广大明洁。
若情尘乱起。翳本性空。智日高升。则情云自卷。空有日。而廓尔无际。智合理。而杳然无涯。故云尔耳。
△十七主方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主方神。
即东方青帝等类也。表显邪正方隅。使行无迷倒。
△二列名结数。
所谓徧住一切主方神(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能以方便普放光明恒照十方相续不绝。
身智教光。无不引摄。名普放也。无时不放。所以称恒。如日周天。故云相续不绝。
△十八主夜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主夜神。
表於无明黑暗。生死长夜。导以慧明。令知正路。
△二列名结数。
所谓普德净光主夜神(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修习以法为乐。
夜分亡寝。是曰勤修。翻彼长迷故。以法为乐。
△十九主昼神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主昼神。
於昼摄化。显行德常明也。
△二列名结数。
所谓示现宫殿主昼神(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於妙法能生信解恒共精勤严饰宫殿。
先修正解。后勤正行。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还生邪见。信因解净解籍信深。昼之义也。上来多主器界故。但名神。准梵本。除金刚神。余皆女神。表慈育故。菩萨同於彼类。以摄众生。自下摄领有情。皆受王称。并是丈夫。
△第二八部四王众。文有八段。前四杂类。后四能统是天王。所统是八部。初阿修罗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阿修罗王。
亦云阿素落。梵音楚夏耳。婆沙译。为非天佛。地论云。天趣所摄。以多行谄媚。无天实行故。曰非天。依阿毗昙。亦鬼趣摄。谄曲覆故。正法念经。鬼畜二摄。以罗睺阿修罗。是狮子子故。伽陀经。天鬼畜摄。具上说故。由此或开六趣。或合为五。多好斗诤。怀胜负故。或居众相山中。或居海下。如正法念。说然有大力者。广修福故。今之修福。有怀胜负谄媚心者。多生其中。
△二列名结数。
所谓罗睺阿修罗王(至)妙好音声阿修罗王。
罗睺。此云摄恼。以能将手隐摄日月。令天恼故。二毗摩。此云丝也。质多罗。种种也。谓此王。能以一丝。幻作种种事故。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诸烦恼。
实者。因果俱慢故。权应偏摧。非不断余。故云及也。
△二迦楼罗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不可思议数迦楼罗王。
昔云金翅。正云妙翅。以翅有种种宝色庄严故。此就状翻。若敌对翻。此云大嗉项。以常着龙於嗉中故。此鸟能食鱼龙七宝。然鸟及龙。各具四生。谓卵胎湿化。后后胜前前。劣不能食胜。谓卵生鸟。不能食胎等。胜能啖劣。化食四生。如增一辨。以化食化。暂得充虚。亦表菩萨摄生。故离世间品云。菩萨迦楼罗如意为坚足。乃至搏撮人天龙。安置涅盘岸。
△二列名结数。
所谓大速疾力迦楼罗王(至)普音广目迦楼罗王。
大速疾力者。增一中说。此鸟食龙。从金刚山顶铁杈树下。入海取龙。水未合间。还至本树。是为速疾。大海处摄持力者。即是摄彼命将尽者食之。而龙受三归。及袈裟一缕在身。则不可取。菩萨亦尔。如前引离世间品说。又出现云。摄取善根熟众生。置佛法中。此为命尽。若心有邪归。断见所覆则不可取。普观海者。即周四天下。求命尽龙。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三摄德圆满。
悉已成就大方便力普能救摄一切众生。
大方便力。即虽了众生空。而能入有。是十力止观也。普能救摄。即鼓生死大爱海水。取善根熟者。如出现品说。
△三紧那罗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紧那罗王。
紧那罗者。此云疑神。谓顶有一角。形乃似人。面极端正。见者生疑。为是人耶。为非人耶。因此立称。依杂心论。畜生道摄。亦云歌神。以能歌咏。是天帝执法乐神。即四王眷属。表菩萨示众生形。而非众生。常以法乐。娱众生故。
△二列名结数。
所谓善慧光明天紧那罗(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精进观一切法心恒快乐自在游戏。
要勤观察。则得法乐怡神。自他兼乐。为自在游戏。
△四摩睺罗伽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摩睺罗迦王。
摩睺罗伽。此云大腹行。即蟒之类。亦表菩萨。偏行一切。而无行也。
△二列名结数。
所谓善慧摩睺罗伽王(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修习广大方便令诸众生永割痴网。
此类聋呆故。令方便舍痴。
△五夜叉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夜叉王。
初一是北方天王。即毗沙门是也。若从能领。是天众摄。今从所领为名。然四王各领二部。从一立称。夜叉。此云轻捷。飞空速疾故。亦云苦活。此天又领一部。名罗剎。此云可畏。
△二别名结数。
所谓毗沙门夜叉王(至)力坏高山夜叉王。
毗沙门者。此云多闻。以福德之名。闻四方故。此一是天。夜叉之王。余九是夜叉。夜叉即王。虽一是天。又从所领。况九皆夜叉。故非天众。下三例然。如龙中娑竭罗王。岂是天耶。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守护一切众生。
此类飞空啖人故。菩萨示为其王。翻加守护。亦令爱见罗剎。不害法身慧命。
△六龙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诸大龙王。
亦初一是天。即西方天王。此王主二部。谓龙。及富单那。当单那者。此云热病鬼也。
△二列名结数。
所谓毗楼博叉龙王(至)无热恼龙王。
毗楼博叉唐三藏译云丑目。毗楼丑也。博叉目也。日照三藏译云。毗。徧也。多也。楼者。具云噜波。此云色也。博吃叉。此云诸根也。谓眼等诸根。有种种色故。以为名。此不必丑。娑竭罗。此云海也。於大海中。此最尊故。独得其名。德又迦。旧云多舌。以嗜语故。正云能害。害於所害。德叉者。能害也。迦者。所害也。谓若瞋嘘视。人畜皆死也。无热恼者。即阿耨达池之龙也。诸龙有四热恼。今皆离故。四热。至下当释。智度论云。此龙。是七地菩萨。须弥藏经云。是马形龙主。又一切龙。总有五种形类。一象形。善住龙王为主。二蛇形。难陀龙王为主。三马形。阿那婆达多龙王为主。四鱼形。婆楼那龙王为主。五虾蟇形。摩那斯龙王为主。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外则云行雨施。散去炎毒。内则慈云广被。法雨普沾。散业惑之热恼。
△七鸠般茶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鸠盘茶王。
初一是南方天王。即毗楼勒叉。此云增长主。谓能令自他。善根增长故。此王更领一部。谓薜荔多。薜荔多者。此云厌魅鬼。余如音义。
△二列名结数。
所谓增长鸠盘茶王(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修学无碍法门放大光明。
此类。障碍深重故。偏明无碍。自学权实无碍。法界智光。以利众生。
△八乾闼婆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乾闼婆王。
乾闼婆。此云寻香。谓诸乐儿不事生业。但寻诸家饮食香气即往。设乐求食自活。因此世人。号诸乐人。为乾闼婆。彼能执乐故。以名焉。亦云食香。止十宝山间。食诸香粖。即帝释执乐神也。帝释须乐。此王身有相现。提头赖咤。即东方天王。此云持国。谓护持国王。安众生故。此从所领为名。更领一部。名毗舍阇。此云啖精气。谓啖有情及五谷精气故。
△二列名结数。
所谓持国乾闼婆王(至)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欢喜爱重勤修不倦。
大法。即大缘起法也。信解故欢喜。深心故爱重。既欢既重。故不替修行。
△第三欲色诸天众。天者。自在义。光明义。清净义。智论云。天有三种。一人天。谓帝王。二生天。谓欲色等。三净天。谓佛菩萨第一义天。今通后二。然诸天寿之长短。身之大小。衣服轻重。宫殿胜劣。俱舍十一。及瑜伽等论。起世等经。皆广辨之。恐繁不叙。文中先有七段。明欲界天。后有五段。明色界天。前中即分为七。初月天子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月天子。
月者。缺也。有亏缺故。下面颇胝迦宝水精所成能冷能照。表菩萨得清凉慈。照生死夜。如云菩萨清凉月等。
△二列名结数。
所谓月天子(至)大威德光明天子。
初一是总。虽标总称。即受别名。下皆准此。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显发众生心宝。
水珠见月。则流润发光。净心遇缘。则慈流智发。生了既发正因显然。生由性成。则了非外入。生与不生无二。发乃发其本心故。显发双辨。
△二日天子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日天子。
日者实也。常充实故。下面亦颇胝迦宝火精所成。能热能照。表菩萨智照故。又日以阳德。月以阴灵。一能破暗。表根本破惑。一能清凉。表后得益物。又依宝性论。法日有四。一破暗如慧。二照现如智。三轮净如解脱。四上三不相离。如同法界也。
△二列名结数。
所谓日天子(至)普光明天子。
可畏敬幢者。为恶者畏其照明。为善者敬其辨业。以斯超出故。以名幢。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修习利益众生增其善根。
居者辨业。成就本行等利益也。生长谷稼。开敷觉华等。为增长善根。如出现品。
△三三十三天王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三十三天王。
佛地论等皆言。妙高山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三十三也。下释天名。皆依佛地。
△二列名结数。
所谓释迦因陀罗天王(至)自在光明能觉悟天王。
释迦。能也。因陀罗。主也。具足应云释迦提桓因陀罗提桓天也。即云能天主。抚育劝善。能为天主故。更有异释。如音义说。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三摄德圆满。
皆勤发起一切世间广大之业。
发起广大业者。令修普贤行故。以此天居地天之顶。总御四洲。虽胜事颇多。犹惧修罗之敌。若修善者众。则天侣增威。苟为恶者多。则诸天减少。故多好劝发。况受佛付属。大权应为。至如坚常啼之心。施雪山之偈。成尸毗大行。破卢志巨悭。谈般若於善法堂中。扬大教於如来会下等。皆是发起广大业也。
△四须夜摩天三。初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
须者。善也妙也夜摩时也。具云善时分天。论云。随时受乐。故名时分。又大集经。此天用莲华开合。以明昼夜。又云。赤莲华开为昼。白莲华开为夜。故云时分也。随此时别。受乐亦殊故。论云随时受乐也。
△二列名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