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大小乘释经部
- 华严部疏
- 华严经文义记
华严经文义记
续藏经 华严经文义记〔卷六〕
唐 灵裕集记
华严经文义记(卷第六)
师子奋迅城童女弥多罗尼第十
灌顶之土相。是自在起用无碍。故名□□□□。若实慧纳受圣职。名曰童女。法名波若庄严法门也。恭敬心者。能求之念也。好乐等者。教颀之法也。就所顺中。大乘者名总句。求诸已下名曰别也。就其别中。初两句明护小乘心。次观法二句明护烦恼心。至三世已下七句明依心起行。就其行中。三世一句。解了一句。决定一句。住无一句。此四句明依心生解。次不违一句。决定一句。住如一句。此三句明依解兴行。灭一切妄想等一句。是住如之差别也。
就自陈来意中。亦有三问三答。初明其体。次显其名。境界者用也。就其用中。约唯总别二门。谓普门是总。所谓佛剎已下名别。就此别中。有一百一十七陀罗尼。就此一百一十七中。初之八门明信法差别。次功德陀罗尼已下十门明自行方便法。三从业陀罗尼已下有三十八门。明利他方便法。四从无碍实际陀罗尼已下有六门。明自行成就法。五从世门法陀罗尼已下有十八门。明利他成就法。六从分别佛身陀罗尼已下有三十七门。明自他行极大用自在无碍之义也。心如虚空者总也。余句别也。谓入深一句。安住二句。具足三句。智慧四句。得无碍五句。住无碍六句。善能七句。行世间八句。善巧九句。於一切时十句。敢此十句中。初明解方便。第二句行方便。次四句明解成就。末后四句明行成就。
救度国比丘善现第十一
自此已下是第二大段明因渐行成。故堪为知识。就此段中。初十位明自分行成。故堪为知识。第二十阶明他分方便行成。故堪为知识。凡自分者。正是十行之一位也。欢喜行之净土。堪能济物。名曰救度。出则以物济世。名曰善现。法名随顺菩萨庄严法门也。正念思惟者。名曰总句。余十一句名曰别也。地者犹地法也。行者心行心流者。心行从缘用在非一也。用而外照名曰智光。光之所照名曰性也。语法者明光照法性故。则成外业之用也。圆满者正报法也。无间者依报法也。出家日近者。盖是十行之初故也。就不知法中。初三句明法身体相用。次具妙三句明报身体相用。真金六句明应身体相用也。
轮那国童子名释天主第十二
戒行清净离此尘相。名曰释天主。土名义未详其致也。法名黡子算印。此外论为所求也。文殊教我者。明此三法皆是波若之别门。此即法体也。我因已下明一法一切法。即是相也。善男子已下明於用也。菩萨算数者。明出世数法也。知沙等者。广明用相也。
海住国优婆夷名自在第十三
无慧之土宽而不动。名海住。忍欲结已缘所不坏。名曰自在。法名无尽功德藏庄严法门。故以一食之施。能饱及於尘众也。直心一句。弥广二句。笇数三句。净法四句。智慧五句。分别六句。於三七句。出生八句。得大九句。断三十句。此正是依心生解。乃至成行也。日能生长。月则除热。山便高而集众。海则宽而容宝。盖以知识具此德故。故须广求如海吞流也。龙王者。况於乐友受教心成。大宝山者。明教能生宝。故须爱也。次以善已下明知识之教。有利他之用也。此皆就教故。异前吞流也。菩提心者总也。余之十四名曰别也。害敌两心明无瞋也。悭幻谄贪。此之四句明无贪也。瞋怠无平四心差别。明无痴也。余之四心。明三毒既除。即成行亦备也。慈者涅盘心。益者除暴心。无求欲者戒行究竟也。若直对贪瞋有方便毕竟四门以说者。则义亦无嫌也。
就二十八同中。初句是总。余者名别。又就别中。初之九同辨於同因。次境界已下十三句明同体亦极。就同体中。初之六同论於解具。次精进七同就行以彰同体。又此二门各有方便成熟二门之别也。次同清净业不违已下五同。明三业自在。以成同果也。功德藏者总也。如随意已下别也。就其别中。一令物发愿。二除苦。次四句能令众生解行两成。集亦斯断也。
大兴城长者甘露顶第十四
精进之土炽燃无崖。名曰大兴城。进退合仪名曰长者。无尽之旨纳在心首名甘露顶。法名如意藏功德法门。思惟故观察。观故往趣。趣故能登。登故摄受。摄故能尽。尽故度竟。度故清净。清净故遍观。遍观故心从法转。心从法转故一显常。显成教证两智。就到净土境界中。初明周遍推求长者法身。次乐求已下广明推求之行。广明中。初二句明乐求之心由习而生。二於善知识已下七句。广明所生行相不同。三虽不由他已下九句。明於善财知行出自本。而相从始发。故须习近也。九句者。不由一句。净修二。增长三。成就四。满足五。大悲六。一切智七。普贤八。如来九也。
师子重阁城长者法宝周罗第十五
离痴乱之土决定胜出。名师子重阁。定合深旨名曰法宝。长者之名不异前释。法名满足大愿也。九功德藏者。亦唯总别之二门也。开彼者。法来从心也。观彼者。即心而成照也。圆净者。有垢皆尽。摄彼者。契成已用出生者。一用一切用。然此长者正以体寂真定净土为家故。乃其中有十重之法门也。此犹似八未曾有之别义。回向三处者。谓除贫一。见佛菩萨二。闻法三也。不可坏法身者。菩萨法身也。法云者。口业差别也。
实利根国普门城长者普眼妙香第十六
善现之土彻穷本性。名实利根。缘无不摄。名普门城。真戒以资慧眼。名普眼妙香。法名令一切众生欢喜普门法门也。就长者答中。初寄除物病明摄生戒具。二我又善知已下。托和香供养。显善戒亦集。就前句中。初明识病以处治。二除其已下明将养合仪。三我以如是已下明疗功周毕妙称物情也。就摄善法戒中。初辨香相。二烧此已下明因香以成顺行也。一丸者。明少尚旷周。多则宜然也。
满幢城满足王第十七
不着之土胜出方便。名满幢城。无着自在名满足王。法名幻化法门。喜乐二心初地。净者二地。灭者三地。广与庄严二心四地也。无着等三五地也。见诸一心六地也。自在者七地。顺法二心八地也。见等三心十地也。调伏者折伏也。教化者爱语说法也。愍念者悲心也。度者行教也。
善光城大光王第十八
尊重之土照无不朗。名善光。照胜於前。目曰大光王。法名大慈幢行三昧。就知识答中。初则指出法体并显得之始终。二从善男子我住此行已下。泛明三昧用相差别。三从善男子且待已下。对事交现以显用相不虚之义。就前泛明中。初明令物起趣道方便心。二我以如是已下明此三昧能令众生正行成立。三此城众生已下明真道究竟随见不同。四此城众生已下结益归本。谓三昧故然。
安住城不动优婆夷第十九
善法之土劫所不迁。名曰安住。智力自在魔不能制。名曰不动优婆夷。法名无坏法门。就第二进涉修途中。初明标心居定。二尔时善财已下正明进行之相。三如是悲心念时已下明善财心至仰感圣接不惓之义。四尔时善财从智慧已下明於善财既蒙圣接。则进行前路究竟之义。就第二善财进行中。初六思惟明奉教不违。二从作是思惟已下九心。明得法除慢成润益之义。三复作是念已下七句。明发悟缘生知见善友成益之义。四从念善知识已下十念。明知识事要交益不虚之义。七句者。出生一。起菩萨二。出生三。见佛四。分别五。出生六。长养七。若直就出生。以为三句者。则义亦无嫌。就十念中。初五明方便行。次现一切智已下五句。明正道益相。就自陈来意中。初一问答明於法体。二境界云何两问答明於用也。此两问答者。一直请令说用在甚深。第二问答明用虽甚深请其承力。就因喻以说。就因喻答中。初明见佛为起心之由。二从善男子已下明胜境现前起乐心方便。三善男子时彼如来已下明如来知机授之以法。四善男子我於尔时已下明顺教修行得法之义。五我发此心已下明得法行成展转相续过无不尽义。六善男子我初发心来已下明过相既尽遂胜入佛境德无不备。七善男子我入此无坏已下正唤善财交现大用不虚之义。就此第七句中。一问定前情。二随情广现。三汝见此不者。明审见虚实也。
不可称国知足城出家外道名随顺一切众生第二十
真实之土一分满足妙息名诠。名不可称。寂相无求名知足城。依空起用。尘所不辱。名出家外道。机无不称。名随顺一切众生。法名至一切处法门。就外道答中。初答名以显体。二无依无作已下广辨用相。三此知足城已下明用无用相故。乃众生莫知是谁也。既言用无用相。则邪无不尽。故特对邪见以明也。悉得分别一切众生三昧者。明前分身由定而生也。出生者。正明分身遍在诸趣也。其有见者。明现而成益也。长养者。总明益相。住一切劫已下别明益也。谓一者起愿。二者成行。三不着一句随顺一句。名曰解也。具足一句明於德也。
甘露味国长者青莲花香第二十一
自此已下是第二胜进方便行。当应是十回向之别义也。救护一切众生。令人乐见道无不被故。就甘露味国及其香花以辨其相。法名一切诸香也。善财进行中。初六句明厌世心成。次常乐两句明济世心成。次供养一句明信心行相。次真实一句明十住行相。欲得一句十行行相。满足者回向行相。於一切劫一句十地行相。诣一切佛一句佛尽行相。入一菩萨二句普贤行相。悉闻两句明性起行相。向无上道者犹是念当得也。次志求五句念佛法也。次欲净五句明念佛行也。就知识答中。初明香体相别不同。二彼香生起已下明成香根本亦皆备达。就此句中。初则总知原起成香所由。次人中已下别就报位明於因别及以用相优劣不同也。不善习气者。盖明离悞心烦恼真戒之香也。此即总也。五欲一。除烦二。降伏三。断一四。离三五。此即除三鄣之差别也。无染着者。犹成前慧香之句也。具足已下明戒香具足也。故此文中。句虽有十。总唯解行香也。
楼阁城海师名自在第二十二
法名大悲幢净行法门。盖以不坏之行胜出无染故。名自在也。不可坏乘者佛乘也。离二已下正辨不坏之相也。寂灭乐者。住无乐也。远离者。过凡故不坏也。得菩萨等者。明过凡所得也。道者犹菩提。庄严者福德也。萨婆若浪者。一切种智也。成就等者。一切智也。就知识答中。初则答名以显法体。二在此海边已下广明用相。就此用中。初明随事兴益若无不除。二我知海中已下称理实观真化亦满。就初句中。初明益相。二善男子已下总结益相。以示善财。就真化之中。判亦同此。
可乐城长者名无上胜第二十三
法名成就至一切趣菩萨净行庄严法门。言至一切趣者。犹是等诸佛回向之别名也。慈悲一句。润泽二句。离烦恼三句。心不放逸四句。拔不善五句。精进六句。修习七句。慧光八句。满足九句。充满十句。趣一切智十一句。然此十一句中。精进已下他分行也。就答中。初答名以显法体。二行等已下假征以显用也。无依无作者。略明法体相根真伪也。诸神通者总句也。普眼者天眼也。知悟者天耳也。神力者神足也。具足者宿命也。离诤者漏尽也。广长舌者他心通也。分别等者三明也。
难忍国迦陵伽婆提城比丘尼名师子奋迅第二十四
法名菩萨一切智底法门者。犹是至一切处回向义也。问答可解也。
国名崄难城名宝庄严女人名婆须蜜多第二十五
法名离欲实际清净法门者。即是五地舍妄会旨随用清净无尽功德藏义也。就善财进习中。大慧一句。长养二句。一心三句。建立四句。广修五句。为众六句。方便七句。满法八句。明净九句。诸通十句。究竟十一句。次第差别相在可知也。就问答中。初问答明於法体及用相差别。第二问答明得法原由及处所不同也。答名者。即是显体也。若天等者。即是用也。入安乐城者。答於所问。奉妙天冠者。酬於修请也。
城名首婆波罗长者名安住第二十六
法名不灭度际菩萨法门者。盖是随顺平等善根义也。我开者明其相也。境界者谈於用也。一念知三世总也。念际等别也。念者念成就。劫者想成就。随顺者慧成就。净庄严者智成就。成就者行成就。分别者道成就也。
光明山观世音菩萨第二十七
法名大悲法门者。即是随顺等观一切众生义也。住在西阿者。欲明其人大悲内勋近兹永夜接化故也。及诸佛法者。十力等也。法流者无生流也。彼诸佛法及庄严等者。报身差别也。不思议业者应身也。是如来者。即是佛也。法云者即法师也。功德者行教益时也。十力者得果也。次难见难过已下四句。明其知识能生正道真益。是故难遇也。就其答中。成就大悲法门者。答名以显体。二教化已下明其大悲随化之相。三善男子我行已下明其大悲益利差别也。就其益中。初除此世苦。二复次已下除他世苦也。十八恐怖者。犹是十八怖畏也。就此十八中。初五怖畏者。皆是烦恼畏中之差别也。贫穷不活诤讼畏者。不活中差别也。大众可知生死等三者。恶道之别也。不同等三者。恶业畏也。次身心等三者。总明前畏其唯身心两门也。崄道者当似贼难等崄。非同五道之崄也。普贤者总也。余之八流名曰别也。善根者戒也。劫者慧也。成败等者利他行也。除生死者。令物灭苦也。菩萨行者。不住道也。然此诸行皆是展转相续。能泛行者。终到大果。故名流也。
东方菩萨名正趣来诣此金刚山顶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