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如来成道记注

  莫不甘露洪澍末尼普应。
  甘露者天之上味。喻一乘妙法也。末尼者或云摩尼。此云无垢。即珠宝也。以其珠体圆莹。对物现色。喻佛自在。普应群机。随根授法也。
  天界人界。
  天界者。佛成道二十七日。在他化自在天宫。天王请说十地经。后来又在彼说般若理趣经。在摩酰首罗天宫说文殊千钵经。在忉利天宫普遍光明阁说一字奇特佛顶经。并为母摩耶夏三月说法等。人界者谓五竺十六诸国等处。
  鹦林尸林。
  鹦林者。百缘经云。佛自舍卫国行诣摩竭提国。中途有鹦鹉林。其鹦鹉王并诸眷属飞翔宫中。迎请世尊众僧。愿於我林一宿。使我供养。佛即许之。与僧俱入林中坐定。鹦鹉众见佛相好光明。众僧威仪寂静。各生欢喜信心。同日命终。生忉利天。尸林者。涅拌经云。佛一时在恒河岸尸首林中。尔时世尊取少树叶告诸比丘。我今手中叶多耶。一切大地叶多。诸比丘言。世尊。一切大地叶多。不可称计。如来手中。少不足言。佛言。我所觉了一切诸法。如大地草木叶。为诸众生所宣说者。如我手中叶也。
  或鹭池。
  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有白鹭池。佛说第十六会般若经。
  或鹫岭。
  在王舍城。梵云耆阇崛山是也。佛说大般若并法华等诸经。
  或海殿。
  佛在难陀龙王宫吉祥摩尼宝藏大云道场宝楼中说大云轮请雨经。
  或庵园。
  庵摩罗果名也。园中多植此果。佛说净名等经。
  或猕猴江。
  近毗耶离城有猕猴池。池上有山精舍。佛在中入不动三昧。度五百商人。皆证阿罗汉。时大众问佛耶输陀罗比丘尼及五百商人往昔因缘等。
  或火龙窟。
  西域记云。北印土城西有大洞窟。是瞿波龙王所居。其龙忽发恶心。欲害王坏国。佛知乃运神足往彼。龙王见佛欢喜。恶心乃息。佛为说法。授不杀戒。因请留佛住此受我供养。佛言。吾将寂灭。今为汝留影至吾灭度后。汝恶心若起。当观吾影。仍遣五百罗汉住此受汝供养。作福田也。因兹国王城邑永无忧患。记云。唐三藏奘法师亲往礼拜供养。佛影远望则金色炳耀。近则无视。
  或住波罗奈。
  正梵语云波罗痆斯。华言江绕国。佛说出曜.时世.转法轮等经。
  或居摩竭提。
  唐言无恚害国。佛说华严.本起.贤愚等经。
  或依坚固林。
  梵云沙罗。此云坚固。瑶法师译云坚林。即佛临灭最后说大般涅盘等经。
  或止音乐树。
  在维耶离城。佛居树下说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
  或海滨楞伽顶。
  山在南天竺海边。梵云楞伽。华言不可往。唯得神通者可到。佛居彼说经。名入楞伽山经。
  或山际补陀岩。
  梵语具云补怛洛迦。今讹略云补陀。此云小白华。谓此山多生此华。香气远闻。是观自在菩萨住处。佛在彼说十一面观自在经。
  或迦兰陀竹园。
  梵云迦兰陀。华言好音。即西域禽名也。谓迦兰陀长者同类婆娑罗王同施立精舍。请佛众住止。
  或舍卫国金地。
  梵云室罗伐。讹云舍卫。华言闻物城。其中有长者名须达拏。华言善施。常赈恤孤贫。国人重之。同号给孤独长者。因往王舍城护弥长者家为子求妇。见其家备设香华饮馔。来日请佛。须达拏本事外道。乍闻佛名。心寒毛竖。是夜便往礼佛闻法。即发先业。得正信心。便证初果。遂请佛归国。佛许之。及归家。卜胜地。惟祇陀太子园高爽方广。堪建精舍。往白太子。太子戏曰。若布金满园。即我当卖。须达喜曰。此园属我矣。归家运金亥布八十顷。由是买得。建立精舍。曰祇桓。今呼佛寺为金地金田者。因此也。
  或应念而空现。
  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遇佛信法已。共言。我女胜鬘。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得见佛必速得道。宜遣信报之。胜鬘闻佛功德。欢喜顶受。说偈赞佛。愿佛慈慜令我得见。作此念时。释迦如来忽於空中现无比身。胜鬘见之。对佛说十受三愿等一十五章。名胜鬘经。
  或没山而出宫。
  佛从鹫峰山没。忉利宫出。须弥山没。炎摩宫出。乃至已上说华严等经。
  或说法假於六方。
  优婆塞戒经云。善生长者子白佛言。外道诸师教人晨朝礼六方。则得长寿富贵。佛法中有此礼否。佛言。亦有。所谓礼东方是檀波罗密多。礼南方尸波罗蜜多。礼西方羼提波罗蜜多。礼北方毗梨耶波罗蜜多。礼下方禅波罗蜜多。礼上方般若波罗蜜多。若能日日正观礼拜供养。即得长寿富贵。
  或化身变为三尺。
  惧师罗长者身长三尺。佛为教化令归正法。亦化身长三尺。经所谓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是也。
  或掌覆而指变。
  掌覆者。楞严经云。世尊以阎浮檀金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放宝光。同时来祇陀林灌阿难顶焉。指变者。净名经云。螺鬓梵王语舍利弗言。我见此土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坈坎秽恶充满。於是世尊以足指按地。即此时三千大千世界皆是七宝庄严。如宝庄严佛国。
  或光流佛来或一身普集於多身。
  法华经。大乐说菩萨欲见释迦如来分身诸佛。尔时世尊放白毫相光。遍照十方各五百万亿那由佗河沙佛土。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而为侍者皆来此土。如是诸佛皆是释迦佛所化之身。
  或此界便明於他界。
  观无量寿佛经。韦提希夫人求生净土。尔时世尊即现十方诸佛净土。令韦提希目观自选愿生何处。韦提希即指阿弥陀佛国。我愿生彼。佛教修十六观。
  或变净而以净覆秽。
  佛方便报恩经。佛放大光照十方佛剎。有无量百千诸菩萨至。此时娑婆世界无诸山川林薮等。又法华经。三变土田十方严净。又仁王经。佛为大众现不可思议神变。令一佛土入无量佛土。无量佛土入一佛土。净复现秽。秽复现净。
  或随俗而即俗明真。
  佛所说法不出二谛。二谛者。俗谛.真谛也。或言在俗谛而理归真实。或即俗即真。或因俗明真。仁王经。波斯匿王问言。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佛言。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名一义二义也。又十六国王咸作是念。世尊大慈。普得利益。我等如何护国。由是如来因此说菩萨护佛果真实甚深般若。
  若空谷之答响洪钟之待扣矣。
  此如来随机赴感说法也。
  其间所说阿含四有般若八空。
  佛成道三十年内说此二教。盖随机投根故也。梵云阿含。华言法归。是小乘教。有四部。一长阿含。二中阿含。三杂阿含。四增一阿含。此教说一切法有。故名四有。梵云般若。华言净慧。是大乘教。说一切法空。有八部。故云八空。
  密严华严佛藏地藏。
  此四部大乘经名也。言地藏即十轮经也。
  思益天之请问。
  思益者。一梵天人名也。请问法义。从人立题。
  楞伽山之语心。
  入楞伽山经。大乘经也。此经以心为宗。故云语心。
  万行首楞严。
  首楞严者。三昧名也。此经从所诠立题。
  一乘无量义。
  无量义处。亦三昧名也。从所诠立称。
  大悲芬陀利。
  梵云芬陀利。此云白莲华。从喻彰名也。
  法炬陀罗尼。
  梵云陀罗尼。此云总持。以法总持。有寂照之用。喻如炬。此从能喻所喻二名立称。
  无垢称之说经。
  梵云维摩罗诘。华言净名。或云无垢。皆一义。盖译者巧拙也。
  须达拏之瑞应。
  梵云须达拏。此云善施。即释迦因地作太子舍一妻二子时之名也。此经从所诠立题。

  释迦如来成道记注卷之上
  释迦如来成道记注卷之下

  唐 太原 王勃 撰
    钱唐月轮山居慧悟大师赐紫道诚 注
  本事本生之别讽颂重颂之殊。
  此十二分教之四名。类扬论云。本事者。谓如来说圣弟子前世等事。本生者。谓如来说菩萨本所修行相应等事。梵云伽佗。此云讽诵。谓以朦妙之言缉为赞咏等。梵云祇夜。此云应颂。如经云。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也。
  象马兔之三兽渡河。
  次第喻菩萨.缘觉.声闻人也。河喻十二因缘也。三人同悟而深浅不同矣。婆沙论云。三兽渡河。兔浮水上。马及一半。象穷水底。
  羊鹿牛之三车出宅。
  法华经三车喻也。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三乘俱以运载为义。前二乘是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运载万有。不遗一物者也。宅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又三界之身为邪见之宅也。
  或谓之有空守中也。
  此叙如来化仪说教不同也。初说有教。次说空教。皆为不了义。守在中道。不务速说。俟其时也。
  或谓之无转照持也。
  空教但破有病缘。未显真灵之性。只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义。是真谛。此之无字。非断灭无。盖是遮诠。意显真空妙有真灵之性。令展转推照任持修证也。
  或谓之顿也渐也。
  且众生之根有利有钝。故佛说教有顿有渐。今就教有化仪顿渐。应机顿渐。就人有教授方便顿渐。根性悟入顿渐。发意修证顿渐。
  或谓之半也满也。
  涅盘经云。半字者是烦恼言说之本。满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本。但半字是不了义。满字是了义。
  或无说而常说。
  般若经云。汝勿谓如来有所说法。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有颂云。始於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此约如来离法界外。及三世诸佛同。故云无说。若约俗谛。则何尝不说。
  或不闻而恒闻。
  净名经云。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此皆约第一义谛也。
  或保任而可凭。
  法华经云。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此约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也。
  或加被而不忘。
  阿难。佛成道后二十年方为侍者。佛前后所说法或不闻。或粗闻。乃至过去佛所说。尽能忆念。以佛加被力故。宝积经云。如来以佛神力加诸有情。令念宿住。而告之曰。汝今应念於过去世。已种如是诸善法根。彼诸有情以如来力。随念皆知。
  无小而不大。
  此融会教体也。小谓小乘。大谓大乘。以如来逗根不同而法无大小之别也。文殊问经云。佛言未来世二十部小乘。譬如海水无有异味。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出故。
  无边而不中。
  有无二见。良由惑见殊致。及乎会归中道。则泯然一味矣。
  三乘同入一佛乘。
  涅盘经云。一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一切众生皆有一乘也。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三性同归一法性。
  法性者佛性也。涅盘经云。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无有差别。同一法性也。
  真可谓父母孩孺导师险夷。
  涅盘经云。佛念一切众生。犹如赤子。故佛为众生慈父母也。法华经云。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险难长远。言险者即三界生死恶趣也。夷者即一乘妙道也。华严经云。佛於一切众生如慈父。广大利益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为导。令究竟至安稳处故。为师。令入真实法中故。
  悬日月於幽宵。
  金光明经云。无上佛日大光普照。又云。安住三界如日照昼。华严经云。月有四奇特。一映蔽一切星宿光明。二随时示现盈亏。三於世间澄清水中影无不现。四一切见者皆对目前。如来出世亦复如是。一映蔽一切二乘外道。二随其所宜示现寿命长短。三一切世界清深心众生菩提器中影无不现。四一切众生有瞻对者。皆谓如来惟现我前。随其心乐而为说法。又大婆娑论云。月丽高天有二种利益。一照於幽暗。二滋长草木。佛出世间亦有二利益。一照破无明痴暗。二滋长人天善根。言幽宵者谓生死界也。惟识论云。未登真觉。常处梦乡。故我说为。生死长夜。
  布舟航於幻海。
  如来大智大慈。具运载众生度生死岸与乐之用。故喻舟航也。一切有为法虚妄造作转变不实。喻如幻术也。烦恼奔流汩没。有情难渡彼岸。喻如海也。
  为云为雨使枯槁以还滋。
  法华经云。如来出世如大云起雨。於一切卉木药草随分受润。一切众生为烦恼烧煮。法水未洽。谓之枯槁。如来出世。大慈大悲随根说法。众生本有善根因之增长。故云还滋。
  为救为归指穷途於寿域。
  救护也。归趣也。梁僧亮法师云。主救於国。亲护於家。佛则不尔。一切皆救护也。生死旷远无际。乏於法财资用。谓之穷途。涅盘常住。不随世法迁变。谓之寿域。
  暨乎所作已办功成不居将返本以还源类薪尽而火灭。
  此第八双林般涅盘相也。如来度生缘毕。谓之所作已办。将息大用。示归真寂。谓之功成不居。本之与源皆一真法界也。法华经云。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华严经云。如来为示一切有为行法非安隐故。为诸人天乐着色身示无常力不可转故。十方诸佛不入涅盘际。为调伏众生示现灭度。息用名灭。非断灭也。
  繇是指力地诸金河。
  拘尸罗城多产有力之士。诸国无敌。故号力士生地。梵云[口*尸]离剌拏伐底。或讹略云跋提。华言有金河。是产阎浮檀金处。水之净莫过此河。梁僧宗法师云。佛来此河边入灭有意。且河流奔注。喻生死遄速。金沙不动。喻佛性常住。如来因地修行时在此处六舍转轮圣王身命。今来此入灭。为报地恩故。
  光流面门相惊尘剎山摇地动俱兴苦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