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释迦传
- 释迦如来应化录
释迦如来应化录
姨母养育
本行经云。尔时太子既以诞生适满七日。摩耶夫人其形羸瘦。遂便命终。即便往生忉利天上。在於天上思忆太子。与诸婇女左右围绕。各持天妙香华。从虚空下诣太子所。处处遍散渐到王宫。语净饭王言。我於往昔怀孕之时。满足十月受於快乐。我今得生天上。还受快乐。愿莫为我生大忧苦。即便隐身还彼天宫。时净饭王即将太子付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言。汝是太子姨母。应当养育。善须护持。应令增长。依时乳浴。又别拣取三十二女。令助养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令乳。八女戏弄。尔时姨母谨依王勑。不敢乖违。姨母养育太子。譬如日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清净圆满。养育太子亦复如是。又复譬如尼拘陀树。得种好地而渐增长。后成大树。从其太子出生已来。净饭王家。一切财物金银珍宝牛羊象马。日日增长无所乏少。
往谒天祠
大庄严经云。菩萨生已。诸释眷属诣净饭王所白言。大王。今者可将太子谒於天庙。以祈终吉。王即许之。净饭王告摩诃波阇波提言。欲将太子往於天庙。并勑宫人并须严饰。以诸宝服庄严太子。时净饭王自将太子乘车而出。及诸大臣释氏眷属前后翊从。烧香散华满於街路。象马车乘无量军众执持幡盖。无数妓女鼓乐歌舞随从而行。无量诸天於虚空中散众天华。时净饭王威仪整肃诣於天庙。至天庙已。王自抱持太子入天庙中。足踰门阃。所有诸天形像皆从座起迎於太子。曲躬而立。时众会中百千天人皆大欢喜。迦毗罗国六种震动。诸天形像各现本形而说偈言。圣子如日月。亦复如溟海。而与须弥等。不宜恭敬我。福慧及威力。礼者获大利。若人去憍慢。生天证涅盘。太子示入天庙时。无量诸天人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园林嬉戏
本行经云。时净饭王为太子作众宝璎珞胜妙华鬘宝冠腰带庄严太子。时摩诃波阇波提怀抱太子安置膝上。坐宝辇中。无数童男童女皆以诸宝璎珞庄饰其身。手执诸华於前引导太子往诣园林。尔时释种亲族童子童女各持鹿车羊车。复持种种船舫。种种鼓乐箫笛琴瑟。牛羊狮象诸杂鸟形一切器仗列太子前。恣令嬉戏。复置羝羊真金为鞍。令太子乘园中游戏。彼诸童子亦乘羊车伴太子戏。童子童女各各欢笑。人人拍手歌舞叫啸。或复聚沙为塔散华礼拜。令其太子恣意嬉戏。具足八年如是娱乐。太子增长智慧。不似世之婴孩流涕不净。无有粪秽。亦不呱啼呻吟嚬缩。不饥不渴。诸母养育常生欢喜。时彼园内有一天神名曰离垢。然彼天神在於虚空隐其半身。即持种种天华散於太子顶上。姨母抱持太子坐宝车上。还其本宫。
习学书数
本行经云。净饭王知其太子年已八岁。而告群臣。卿等当知。访问国中智慧第一。堪为太子师者。教太子读书及余诸论。咸言有毗奢婆蜜多罗善知经论。堪教太子。诸释种童子亦随太子而学。太子将升学堂。毗奢婆密多罗遥见太子。遂起身顶礼。自觉差惭。见空中诸天神王守护护太子。以诸天华散太子上。太子既初入学。而问师言。教我梵书仙书。若此书凡有六十四种。未审尊师教我何书。是时毗奢婆密多罗问太子说是书名。遂怀私惭。折伏贡高我慢之心。向於太子前而说偈言。希有清净智慧人。善顺於诸世间法。自已通达一切论。复更来入我学堂。如是书名我未知。汝今悉皆诵持得。是为天人大尊道。今复更欲觅於师。尔时释种童子俱入学堂读书写字。太子威德力故。复有诸天神力加护。诸释童子皆悉通达书数经论。
讲演武艺
本行经云。时净饭王复集群臣。卿诸臣等。谁知何处有师。最能武艺。堪教太子。答言。羼提提婆堪教太子兵戎法式。其所解知凡有二十九种。悉皆通达。王造园苑。拟以游戏。提婆将引太子入园教戎技智。太子见已悉皆弃舍。我自解此。不须更学。提婆即教其余释种。太子於此一切诸技何假须教。复欲教习诸王要法。所谓天文.祭祀.占察.悬射.前事.谬语.知禽兽音.达於声论.造作诸技.因技报答.咒术.杂事十余种名。古先治化一切书典教於太子。及自他释亦如是教。又复世人积年累月所学问者。或成不成。彼等众技一切诸论。太子能於一时之中。及余释种。不须习学悉皆通达。一切自在。是时提婆即为太子而说偈言。汝於年幼时。安庠而学问。不用多功力。须臾而自解。於少日月学。胜他多年岁。所得诸技艺。成就悉过人。提婆惭耻。反礼太子。
太子灌顶
过去因果经云。尔时净饭王即会群臣。而共议言。太子今者年已长大。智慧勇徤皆悉具足。今宜应以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又复勑下余小国王。却后二月八日灌太子顶。皆可来集。至二月八日。诸余国王并及仙人婆罗门等皆悉云集。悬缯幡盖烧香散华。鸣钟击鼓作诸妓乐。以七宝器盛四海水。诸仙人众各各顶戴授婆罗门。如是乃至遍及诸臣。悉已顶戴传授与王。时王即以灌太子顶。以七宝印而用付之。又击大鼓高声唱言。今立萨婆悉达以为太子。尔时虚空天龙夜叉人非人等作天妓乐。异口同音赞言善哉。当於迦毗罗卫国立太子时。余八国王亦於是日同立太子。太子启王出游园苑。王即听许。群臣导从。游观田野。看诸耕人起大慈悲。即便思惟离诸爱欲。王闻此语心生忧恼。虑其出家。宜急婚娉以悦其意。更增妓女而娱乐之。
游观农务
普曜经云。尔时太子年遂长大。启於父王与群臣俱游於村落。观耕犂者勤劳执役。见地耕转。虫随土出。乌鸟寻啄。太子见已起慈悲心。哀嗟世间有如斯苦。匇匇不安人命其短。忧畏无量。日月流迈。出息不保就於后世。天人始终。三恶道苦不可称载。五趣生死轮转无际。沉没不觉痛苦难喻。又见园中有阎浮树。枝叶茂盛。在彼树下结加趺坐。一心禅思三昧正受。以为第一。五百神仙飞行虚空不能得过。时诸仙人即下住地。观见菩萨禅思坐定。叹未曾有。於时日照树曲。覆菩萨身。一切树木皆悉曲躬向於菩萨。群臣见已疾往启王。时王闻之前诣树下。即见太子威神吉祥巍巍无量。而说偈言。如火在山顶。如月在众星。现身树下禅。威光无不照。其初生之时。身自坐禅思。其身威神光。明彻普遍照。十方诸天人。因是得济度。即同太子严驾还宫。
诸王捔力
本行经云。净饭王与大臣娑呵提婆谕诸释种童子。武艺之中谁能最胜。於戏场中安施铁鼓。提婆达多射彻三鼓。难陀即射亦彻三鼓。有司进弓。太子试弓。以弓力弱。令取内库祖王所用良弓。太子牵挽平胸而射。一箭穿过七个铁鼓。其箭射达十拘卢奢。复更别立铁猪。太子一箭便穿七铁猪。彼箭入地即成一井。於今人民常称箭井。尔时诸天各将天华散太子前。帝释取箭上天起塔供养。时净饭王既见太子技能皆悉胜彼。敕取白象拟太子乘。提婆达多先入城。见此白象问言何往。答言拟太子乘。时提婆达多我慢兴盛。左手执鼻。右手筑额。一拳倒地遂即命终。塞彼城门往来不通。难陀次至。见象塞路。执彼象鼻牵离城门。太子见已。左手举象以右手承。从於虚空掷至城外一拘卢奢。而象堕地即成大坑。至今人民相传此处名为象坑。
悉达纳妃
因果经云。尔时净饭王集诸群臣而共议言。太子年已长大。宜应娶婚。诸臣答言。有释种婆罗门。名摩诃那摩。有女名耶输陀罗。颜容端正聪明智慧。贤德过人礼仪备具。有如是德。堪为太子妃。王言。若如卿仪便为纳之。王还宫内。即敕老成宫女。汝往摩诃那摩长者家瞻看其女容仪礼节如何。可停於彼十日。女受王敕往彼长者家瞻看此女。还答王言。观看此女容貌端正。威仪进止无与等者。王即遣人语摩诃那摩长者言。太子年长欲为纳妃。汝女善淑宜堪此举。时长者答使者言。谨奉敕旨。王即令诸大臣择取吉日。遣车具礼而往迎之。既至宫已。具足太子婚妠之礼。又复更增二妃。一名瞿夷。二名鹿野。并诸婇女娱乐太子。以有三妃造三时殿。尔时太子恒与其妃行住坐卧。无有世俗之意。於静夜中但修禅观。未尝与妃有夫妇之道。
五欲娱乐
本行经云。尔时净饭王为太子立三等宫。婇女三千侍御太子。第一宫婇女当於初夜。第二宫婇女於半夜时。第三宫婇女於后夜时。奉侍太子。时净饭王念阿私陀仙人所说。复置诸杂音乐各各千数。常於宫内昼夜不绝。太子在於婇女之中。受诸快乐。不须远涉出宫外游。时饭王为增太子诸功德故。建立苦行。断於一切诸邪恶法。行一切善。布施诸物。造众福业。备行苦行。以此善根回资太子。为令增长诸功德故。愿莫出家。太子在於父王宫内。唯独一人具足五欲。娱乐逍遥嬉戏自恣。足满十年不曾出家。净饭王於太子所住宫院周匝。别更造立子城。唯置一门。安施机发。开闭之时五百人扶持拥卫方得开阖。其门声动闻半由旬。内外悉罗壮士防守。身着铠甲禁卫宫闱。如是严紧恐畏太子舍离椒房踰越出家。自在娱乐不复游戏。
空声警策
本行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是太子十年在宫受五欲乐。莫为贪着心醉荒迷情放盈溢。百年迅速时不待人。护明菩萨今须觉察。早应捐弃舍俗出家。我若不先为彼作於厌离之相。则彼耽湎未有醒悟发出家心。我今应当赞助其事。即於空中而说偈言。善哉仁者年盛时。宜速出家令满愿。应当利益天人等。五欲行者不可厌。没溺六尘境舍难。唯有出世行大智。乃能厌离此五欲。是故仁今可捐弃。众生多有烦恼患。仁当为作大医师。说妙种种法药王。速疾将向涅盘岸。无明黑暗所障蔽。诸见罗网种种缠。速然智慧大明灯。早使天人得净眼。空中天子说此偈已。威神感动发劝因缘。复以太子宿世善根福德力故。令彼居中婇女所作音声。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盘住持信解微妙诸法之声。欲令太子厌离世间。心生觉悟。
饭王应梦
本行经云。尔时作瓶天子以神通力。欲令太子发出家心。即於其夜与净饭王七种梦相。一梦帝释幢从东门出。二梦太子乘大白象城南门出。三梦太子驾驷马车城西门出。四梦杂宝庄严大轮城北门出。五梦太子在城中央大街。手执一搥挝打大鼓。六梦太子坐高楼上散施珍宝。四方诸人来将宝去。七梦城外不远有於六人举声大哭宛转於地。王梦是相。心大惶怖。明日召占梦师说如上梦。答言不知。王复忧愁。时作瓶天化婆罗门。言善能解梦。大王召入说七种梦。婆罗门言。第一太子出家瑞相。第二证果相。第三得四无畏相。第四成佛相。第五转法轮相。第六三十七品法宝相。第七外道六师忧恼相。化人为王详说梦已。白言。大王当生欢喜。勿怀恐怖忧愁不乐。大王闻已。重增太子五欲之具。令太子爱恋不乐出家。免吾忧念使我安乐。
路逢老人
本行经云。尔时作瓶天子欲令太子出向园林。观看好恶发厌离心。渐教舍离於彼五欲。赞叹园林甚可爱乐。太子闻已发心。令速严饰庄校好车。於彼园林观看游玩。驭者奏净饭王。王出敕令悉遣洒扫。尔时太子登上宝车。从城东门而出。作瓶天子变身化作一老弊人。伛偻低头须鬓如雪。四肢颤掉行步不安。唯仰杖力。如是相貌。在太子前顺路而行。太子见彼老人身体极瘦衰相。即问驭者此是何人。驭者白太子言此是老人。太子复问何者名老。驭者答言。凡名老者。为诸衰耄所逼。诸根渐败无所觉知。非朝即夕其命将终。太子复问。我今此身亦当如是受老相耶。答言。太子。贵贱虽殊。凡是有生悉皆有老。即今人身具有如是老相。但未现耳。太子复言。我今不向园林游戏。宜速回驾。还入宫中心自思惟。作何方便得免衰老之相出家学道。
道见病卧
本行经云。尔时作瓶天子复见思惟。菩萨在彼宫内着於五欲。放逸情荡已经多时。世间无常盛年易失。应当早舍宫内出家。使其觉悟令速厌离。菩萨宿福因缘。忽然发心欲出游戏。太子即召驭者言。庄严好车出城游玩。太子乘车从城南门出渐向园林。作瓶天子於太子前路化作一病患人。身体羸瘦面色痿黄。喘气微弱命在须臾。太子见病人已。问驭者言此是何人。驭者报言此是病人。复问何名病人。答曰。此人不善安隐。威德已尽。困笃无力。死时将至无处归依。此人不久自应命终。欲得求活无有是处。复问为独此人为当一切。答言。非独此人。一切天人皆悉未免。太子告言。若我此身不脱是病。难得度者。我今不假园林游戏。即勒回车而还宫中。静坐思惟一心系念。净饭王闻已。忆阿私陀仙受记之语决定真实。太子莫复舍我出家。
路睹死尸
本行经云。时作瓶天子复发是念。菩萨宫内极意欢娱。我今可为厌离五欲早令出家。令从宫内向彼园林。是时太子谓善驭者。汝可速驾驷马宝车我欲出城诣园游戏。太子坐车从城西门出向於外观看园林。作瓶天子於太子前。化作一尸在於路上。太子见之心怀惨恻。谓驭者言。此是阿谁卧於路上。驭者答言此名死尸。太子复问驭者死尸是何。驭者报言。太子。此人已舍世间之命。无有威德。今同木石。捐舍亲族一切识知。唯独精神自向彼世。从今已后不复更见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如是眷属生死别离更无重见。故名死尸。复问驭者我亦有此死否。驭者报言。太子尊身於此死法亦未免脱。一切世间之人无分贵贱不择贤愚皆不免死。太子闻已情思不悦。回驾还宫。端坐思惟默然系念。人人贵贱受福若尽。无常至时皆无有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