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会灯录

  继席上堂。拈起拄杖云。者个便是我先师老人。在普门堂上。夺得来底。今日落在解上座手里要以拨旧日之禅灯。辟新学之捷径。开人天正眼。整顿颓纲。使见前一众。人人知其木本。个个不昧水源。堪报不报之恩。用作无为之化。正恁么时。虽是光前裕后。革故鼎新。检点将来。只是门庭边事。衲僧分上。要且了无相干。且道。作么生是衲僧分上事。良久云。疑则别参。复举。宝寿开堂。三圣推出一僧。寿便打。圣云。与么为人。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寿掷下拄杖归方丈。师云。二大老虽是竭力为人。怎奈一个有活人剑。且无杀人刀。一个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若欲权衡佛祖。号令宗乘。只须剿绝两头。中间不立。别资一路。七纵八横始得。山僧与么告报。於中还有恁么者么。超群须是英灵汉。敌胜还他狮子儿。喝一喝下座。
  示众。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祇如不去不住。汝等诸人。向甚么处。与我本师老人相见。遂挂帧云。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喝一喝。
  上塔。才看枫林锦绣峦。又见黄菊金铺地。两轮日月快如梭。不觉吾年三十四。尔我光阴非等闲。急须荐取无生意。大众。如何是无生意。良久云。岩悬不易长生画。瀑响无弦太古琴。
  上堂。祖师关当阳句。向上机顶门眼。於斯会得。普天匝地尽光辉。法法头头皆妙用。若也不会。在处云月是同。要且溪山各异。
  上堂。世尊拈花。达磨面壁。当阳显示。觌面提持。然虽体用不同。要且本无二致。举一明三。目击铢两底。多少当头错过。推不向前。约不退后底。偏然理合全归。且道。归后如何。卓拄杖云。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喝一喝下座。
  上堂。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不可得中祇么得。且道。得个甚么。良久云。若不蓝田射石虎。几乎悞杀李将军。
  颂产难因缘。不领公文犹自可。领得公文急如火。忽然壑送晓风清。月落寒潭珠一颗。

  习安南山法雨照润禅师

  本境洪氏子。礼恒闻披剃。依天台省参具足。参梅溪和尚印证。
  上堂。卓拄杖一下云。千钧之弩。不为鼷鼠而发机。又卓一卓云。屠牛之刀。焉得与人割鸡。灵利汉当下收取。岂肯东讨西觅。还得么。复卓一卓云。等闲翻作龙泉剑。一扫烟尘定业基。喝一喝下座。
  上堂。山自青。水自绿。松自直。棘自曲。此四转语。转转有个落处。大众且道。落在甚么处。卓拄杖一下云。河里失钱河里摝。
  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道。是个甚么。释迦老子。雪山六年苦行。达磨大师。少室面壁九载。要且摸索不着。古今天下老和尚。竞出头来。各逞其威。亦摸索不着。直饶摸得着。也是秦时[车*度]轹。喝一喝下座。
  上堂。明如日。黑似漆。细若微尘。宽若太虚。到者里。若作佛法商量。十个有五双。未免当头错过。不错过。芍药花开红朵朵。
  上堂。天上无双日。人间独至尊。万年松不老。圣寿等乾坤。既然如是。且道。以何为凭。卓拄杖一下云。亘古亘今。

  慈济舟禅师法嗣
  黄平崇安观音六行海鉴禅师

  荆州易氏子。在滇之遥安府妙峰山披剃。依灵隐老人具足。参慈济和尚印记。

  万德开禅师法嗣
  普安印海学偦禅师

  古滇南氏子。母李氏。梦梵僧入家始生。二十二。於本邑法界寺。礼德明披剃。二十七。依水目非相。受沙弥戒。游黔至金粟。参祖鼻圆具。至新城圆通。参万德和尚。德问。那里来。师云。金粟来。德云。古人道。藏身处没踪迹。汝作么生会。师云。有水皆含月。德云。没踪迹处莫藏身。聻。师云。无山不带云。德云。原来阇黎脚跟未点地在。师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德云。只恐诈明头。师云。老和尚也。不得压良为贱。德深肯之。师尝述偈曰。达磨西来。特地安排。直指人心。眼里添钉。不是渠侬生我慢。只因雪化水流声。

  黔南会灯录卷第六
  黔南会灯录卷第七

    习安天龙 如纯 辑

  密参山禅师法嗣
  贵阳指月烁吼[、/(、*、)]禅师

  滇之曲靖许氏子。於本郡天竺寺。礼觉悟剃染。参密参和尚印可。
  上堂。流光易度。五十有八。幻随幻住。不拘花甲。蓦拈起拂子云。且道。是幻耶。非幻耶。若道是幻。幻不自幻。若谓非幻。非幻不幻。且拈放一边。只如善财参遍百余城。文殊指陈第一义。又且如何。八十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
  腊八上堂。击碎玄关山色寒。如来成道不虚谈。明星午夜谁同睹。陇上梅花自破颜。氷皎皎雪漫漫。一色凝然化外看。直往南方无垢界。献珠成佛不为难。且道。那是不难处。弹指顿超无量劫。轻轻屈指便成拳。
  上堂。华严将讽毕。摩利初开启。当此庆元宵。笙歌时贯耳。妙音观世音。自在忘依倚。满月圆如镜。长天净若洗。银花喷火树。转次生欢喜。何故。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中秋上堂。云净一天。风清四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人人圆光现前。个个真常独露。於斯见得。一花堂上。臂肘交加。三晶门前。主宾互换。其或未然。荆棘林中下脚易。月明帘外转身难。
  小参。银缸高剔坐立俨然。兰麝平熏。起居自若。话头清楚。不患静地迷人。公案见成。自有生机夺秀。白寥寥无滞无碍。清的的离相离名。若到者般田地。千七百则残羹冷饭。不许沾唇。一大藏陈年故纸。谩言合药。山僧今日钳锤再展。炉鞴重开。若要矿尽金纯。除非脱皮换骨。何故聻。不因蹑足龙门过。怎得春风动地来。
  小参。今日己巳欲尽。明朝庚午方起。本来原无旧新。世俗强分彼此。若能不杂用心。那管人间甲子。从今打破赵州关。爆竹声中好荐取。
  示众。心净若莲。月明似昼。香绕榻前。灯摇座右。要识本来面目。非青非黄非肥瘦。
  示众。春行冬令十分寒。纵有红炉火费攒。寒暑不惊惟拄杖。是非坐断独蒲团。法身有主因无漏。觉体无私妙有观。若果如斯端的去。分明生死不相干。
  示众。妄缘顿尽觉纯真。碓嘴花生别是春。石女善吹无孔笛。木人惯抚没弦琴。高山解听常移足。流水知音每出身。此意若能深悟入。一回举起一回新。

  恒秀林禅师法嗣
  安南永兴蓝田光碧禅师

  城都朱氏子。生值离乱。被掳入营数载。脱遇经题和尚剃发。在云南曲靖府东山寺。依余山和尚圆具。矢志行脚。参恒秀和尚印可。后住安南永兴十余年。足不越阃。一日示微恙。告众而寂。塔於寺西。世寿四十七。僧腊三十。

  永宁广福明辉净月禅师

  城都赵氏子。生值世乱。随戎入黔。於平越府圆觉庵。礼清海披剃。依达远和尚具足。参恒秀和尚印可。立誓施茶接待。数十余年。不改初志。又募修通滇大道。数百余里。厥功未就。偶恙圆寂。塔於寺西。世寿六十七。师尝有偈。已刻附秀师录后。入藏流行。此不复赘。

  楚眼襄禅师法嗣
  贵阳谷萌法华慧林如英禅师

  潭州梁氏子。在浙天童。礼心应剃染。后因行脚归楚。依沩山圆具。久亲楚眼襄印可。后住马苗宝华。又迁法华。重建功毕。会城南关众姓。慕师道德。迎至大士庵供养。为预建塔於庵后。师因警众。示一偈云。老僧七十一。开口少神气。来者免多言。说话损精力。若要问修行。脚跟下荐取。未曾死一番。少要夸伶俐。生死若不明。孤独一张嘴。闭目且观心。盘着两只腿。这着死工夫。当下超於彼。若依老僧言。利人先利己。说尽黄河波。原来只是水。讲尽世间言。惟一个道理。若不悟斯道。难了个生死。

  行之笃禅师法嗣
  安南万云卓庵闲禅师

  蜀之广元丘氏子。母梦盏饭僧入家投宿始生。幼不茹荤。寄名回龙山。因世乱入黔。礼佛旨和尚披剃。时年二十一。圆具后矢志徧参。游楚。至沿州十方庵。参行之和尚印证。复回安南。创辟云山梵光寺。
  上堂。春日融融。门外春光布景。春风拂拂。槛前春树凝烟。物物头头合道。在在处处明心。放之则周沙界。卷之则入微尘。香严击竹犹迟。船子覆舟莫及。若向者里见得。更说甚么平地登仙。白衣拜相。明明光吞宇宙。历历耀古腾今。且结角罗文归根达本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一下云。上元原是正月半。家家打鼓庆元宵。喝一喝下座。
  颂华亭船子。雨笠烟蓑傲雪霜。竿头风月老沧浪。适来钓得金鳞子。无限鱼龙入镬汤。

  曹洞三十一世云门下第四代
  月印庆禅师法嗣
  安南淡云明光禅师

  楚南李氏子。在黔之安南定头。礼本然老宿披剃。矢志行脚。游滇至锺灵。依月印和尚具足。并请益。参究发明。皆得力於印师座下。所以承嗣印师也。颂世尊初生。才出头来[囗@力]一声。指天指地得人憎。纵使云门能盖覆。至今难免赚痴僧。

  安南金狮弗会传知禅师

  蜀之余氏子。年九岁。寓黔之安笼。礼极乘和尚剃发。乘示参父母未生前话。乘寂后。师矢志徧参。游滇至广南万寿。参本源和尚。复归黔。依松岿天一和尚具足。后遇月印和尚於江浙。回滇挂锡定头。师往亲觐。印一见器之。将拈花公案勘验。机缘契合。亲承印证。后隐居阿黑数载。邑侯余公。率众绅士。请辟金狮洪音寺。
  上堂。建丛林立规矩。逞能矜势。竖门庭行法令。卖狗悬羊。所以古人。向千岩万壑之间。韬名遁迹。深蓄厚养。遂能清振一时。美流万世。设有先人未了底公案。万不得已。出来了却。今日知上座。且无未了底事。因甚也被此一阵业风。吹到金狮山里。自逞一场败露。虽然如是。检点将来。又且事无一向。理有差殊。欲报佛祖深恩。必作四来依怙。发挥向上宗猷。开辟人天正路。当与么时。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谋者么。卓拄杖一下云。共将补[褒-保+公]调羹手。拨转如来正法轮。喝一喝。复举。杨岐道。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师云。杨岐老人恁么道。虽是清节操守。激厉后昆。怎奈检点将来。只可独善其身。欲竖临济门庭。犹未得在。看今日知上座。又作么生施设。复卓杖云。不因沧海阔。争见百川潮。
  上堂。日暖风和二月天。鸟啼花放满山川。当人直下恁么去。脱体风光本自然。是则也是。祇如水底鱼踪。空中鸟迹。又作么生商量。速道速道。
  上堂。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良久云。佛恩报也。作么生是深心。还委悉么分。明月在梅稍上。看到梅稍却又无。喝一喝下座。

  宿士类
  贵阳兴国祖融法印和尚

  蜀之李氏子。未详披剃。依华山三昧和尚圆具。明万历钦赐紫衣。住兴国终老。无恙坐脱。世寿六十三。僧腊不记。

  贵阳观音梵行传性和尚

  普阳人。在会城兴国。礼祖融和尚披剃。并具足。传衣钵。首住毗尼。后住观音终老。塔於寺西。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余。

  西识清见和尚

  楚籍王氏子。出身疆场。礼法中披剃。持金刚经得止。参灵药和尚印证。师开法贵阳白云寺终老。塔於寺侧。

  合鳞李居士

  贵阳人。字之骅。原宦袭。弃儒学佛。参燕居和尚印证。翛然林下。集书一帙。名蔚堂草。并附有逃禅集。仅收杂偈二首。挺特男儿秉太阿。不将生死问如何。信然直下了无事。撒手悬岩唱哩啰。
  讵肯瞒顸负己灵。分明鼻直两眉横。更须试看谁为主。十二时中常自惺。

  普安邑侯天一刘居士

  关南人。讳个臣。幼喜宗乘。常与当代尊宿。交往盘桓。初任福州。过江西。参龙山和尚有省。临任。公事之暇。少闲谈。只危坐。每有定课行持。尝述偈曰。世间一切尽归空。谁识真空用不穷。三万三千狮子座。维摩应是足神通。

  居易居士

  法讳明福。金陵叶氏子。字得禄。镇黔抚中军事。幼好佛教。留意宗乘。参海内知识。未足其意。特建家庵。名鹫岭禅寺。迎隐元和尚。於内问法。请益印证。复志谒诸方明宿盘桓。有偈颂机缘等。录成一书。名逃禅集。仅收杂偈三首。机缘一则。
  牧牛歌。露地白牛见也么。牧童拍掌笑呵呵。等闲不用勤鞭策。放去收来一任他。
  心入空门身在家。朝衣脱去换袈裟。菩提不二原无树。意地清凉转法华。
  六根有疚勿他疑。心病还须心药医。面壁九年无一字。令人特地叹希奇。
  元和尚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百鸟衔花。天人送供。士曰。花开蜂蝶聚。元曰。见后因甚不来。士曰。果熟树头空。

  三一居士

  普安龙氏子。讳元叙。幼年因慕道之切。尽家以供僧道。一日遇松岿垂问。城东老母。与佛同生。因甚一生不欲见佛。士着语云。彼丈夫兮我丈夫。

  六度居士

  古滇李氏子。母尤氏。十五看香山戏。动出家念。父母不允。幸得霞昌老宿谕曰。昔有维摩大士。作人天师。谈不二法门。又不是在家菩萨耶。汝依我说。后来自有受用。士遵霞语。如父母命。有儒士黄中翠。指参烁吼和尚。得入头处。后参善权和尚印证。所集有录。仅收机缘三则。偈一首。
  有僧问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士展两手曰。是个甚么。僧云不会。士曰。怪我不得。
  僧问云。尽大地是个火坑。因甚跳不出。士曰。尽大地是个火坑。僧拟议。士曰。烧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