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续灯正统
续灯正统
上堂。喝一喝曰。雷以动之。嘘一声曰。风以散之。卓拄杖曰。雨以润之。画○相曰。日以暄之。此是衲僧机关。因甚注以羲经妙义。祇缘华野邓居士。具赞化才猷。於兹饭众。祈嗣越例。与诸人。露个消息。还见么。先天弗违。后天奉若。彩凤五色毛。祥麟一只角。
上堂。松直棘曲。[枭-木+儿]短鹤长。眉先须后。舌柔齿刚。点头三下。自肯承当。承当个甚么。绩麻满筐。
上堂。三山不会佛法。逢着虚空一掴。拄杖眉长丈三。拂子眼横尺八。四四三三。七七八八。
上堂。江水汤汤。河流荡荡。风敲翠竹。日照堤杨。触境观不足。明明无回互。卓拄杖曰。莫将黄叶当金钱。猫儿原解捉老鼠。
上堂。此事如闹市里扬石头。着首者便知。山僧今日扬下石头了也。还有着首者么。
上堂。上大人。丘乙巳。圆是规。方是矩。看将来无彼此。麦里面兮谷里米。止止。佳作仁也可知礼。
上堂。之乎也者。难措一辞。良久默然。和盘托出。委悉么。家有犊牛儿。价直十二两。
上堂。一不成单二不双。六门紧闭没收藏。有时闹市街头。过。三岁孩儿唤作娘。头短小尾粗长。既无背面。又绝肝肠。若人识得。打他无妨。骂他无妨。
庆忠老和尚圆寂。上堂。喝一喝云。此是先师三十年来。把钓持竿一句。喝一喝云。此是先师六十六后。收纶转棹一句。且承先启后一句。又作么生。良久云。浯水曲如带。翠山列似屏。时时聚云雨。在在双径云。法云密布。法雨漓淋。呿呬呿呬。丘乙己上大人。莲社永开佐治平。复喝一喝。
小参。长三短五。七纵八横。头正尾正。眼全足全。会得分文不直。不会。疑则别参。苍天。山僧生在万历四十二年。
小参。者一句。西天四七。东土二三。都来没起口处。山僧为汝道破。逢人切忌错举。
小参。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太和元气。草木皆春。今朝是二月一。了看那金风到处。勾者萌。甲者拆。万物欣欣尽向荣。面目本来不借借。不借借。为君决。生前鼻孔何曾别。非青非黄。非赤非白。名之不能。状之不得。无物可伦。无形可埒。[囗@力]地一声恁么来。踏破东南与西北。不问天宽。何嫌地窄。十方世界露全身。到处释迦与弥勒。举拄杖曰。还见么。掷下曰。翻身踢倒五须弥。大地虚空如泼墨。珍重。
示众。口不解说。蜈蚣无脚。耳不解闻。木马悬铃。眼不解见。瞎驴磨面。者个只寻常秦时[车*度]铄钻○看雨打梨华。风吹柳线。
示众。石龙验人有三句。第一要迸开顶门。第二要扭转鼻孔。第三要脱体逍遥。须是不动唇皮。分明道答。还有同生同死底么。
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云。泥猪獭狗。
问。路逢达道人。不将语嘿对。未审将甚么对。师云。今日见两人舁野猪。
问。如何是三世诸佛。师云。马牛羊。
问。如何是超生死不相干句。师云。山菌子。
问。如何是生前面目。师云。描不成画不就。
商州牧沈赤肩居士。初任新宁。参师。师痛加锥札。士低首良久。师云。曾见夹山参船子机缘么。士云。见。师云。试举看。士举。至夹山辞行频频回顾处。师蓦竖掌云。将谓别有耶。士当下释然。后见猫捕鸡。鸡飞入草中。师取砖一块置地云。是甚么。士作鸡鸣声。师云。者话犹未圆在。士将砖一脚踢去。师乃印可。
曹秋岳沈赤肩。同师坐次。话及布袋和尚机缘。师向岳索云。乞我一文钱。岳云。者一文急忙拈不出在。赤肩云。请向弟子乞看。师云。你做穷官底人。向你乞个甚么。
晚居天宁二载。缁素景从晨夕参请。师与唱酬无倦。一时达者。称为大慧再来。康熙己酉。编梓聚云三世语录。附楞严大藏。即返蜀。为庆忠。建塔於高峰。乙丑岁七月十五日。集众谓曰。汝等当讣闻同门。十八日午时吾行矣。至期。命门人舁龛至丈室。亲书得大自在额。悬於龛首。端坐龛中。手书遗偈云。行年七十有二。开堂四十有三。生死瞥然无与。去来有甚相干。老僧直实而道。一任诸人疑者疑。信者信。参者参。虽然如是。也不得放过。咦。掷笔泊然而逝。阇维齿牙不坏。舍利盈坎。附葬於庆忠塔右。与衡山塔并。遵治命也。有六会语录。宗旨纂要。松林闲评三十卷。行世。
梁山太平三空灯杲禅师
蓬州郑氏子。初为郡吏。一旦投华银山南宗律师披剃。即下山参聚云。时庆忠为首座。师尝扣之。忠出世平都吟翁东明青山。师皆总院事。当时名宿。如破山明眉山甫咸下之。盖其机辩颖逸。出入宋元。自印心於忠后。出住栖贤。一日烧畬次。丈雪禅师过访。师曰。水锁双溪。峰高万仞。向甚处去。雪曰。行路倦了上栖贤歇歇去。师曰。看狗子及至。雪曰。请和尚奉礼。师曰。适才相见了也。傍僧曰。莫眼花。师喝曰。非汝境界。雪曰。果然名不虚传。师曰。吃茶去。一日师游忠路。与敏树禅师。谈及时事。树曰。万事俱要造化好。师把住曰。梅花不在树枝上。白雪岂从天降来。且道。还是造化。不是造化。树曰。普天匝地。师曰。须向者里评论始得。四方屡请升座说法。师叱曰。我三空非布贩子禅。待五百人方说小参。众不盈千者。誓不上堂。后迎忠於太平。忠一日谓曰。诸方号汝为牙爪。平时有甚机缘么。师曰。古今语录。塞海堆山。放过某甲一人罢。师生平。戮力丛林。分寸不蓄。与众甘苦。一事稍拂。抽杖便行。康熙癸卯。寻匡山至隆兴。方伯余公迎居署内。晨夕问道。未及一载。偶一字相违。宵夜遁去。公命人急追之。已渡江矣。丙午三月二日。行化庐州。病新起。语众曰。八苦交煎。四大分散。如是而已。侍僧曰。和尚到此何如。师曰。老僧岂在古人之下。今将行矣。吾平生不离大海众。灭后以骸骨。付诸水滨。言毕而逝。
梁山高峰乔松灯亿禅师
邻水冯氏子。儿时每叹曰。做和尚去。父兄俱以和尚呼之。时有方士过门。谓父曰。此子命相不凡。非池中物。十七岁。披剃於本邑慧空庵。未久遇业师复初。初自两都回。言南方禅席。师拜会下。同住邑之延福寺。寺尝开经论。师虽听习大意明了。而己躬下事。未得颖脱。时时在念。后於五龙庵。遇一禅客。以青州公案。云门屎橛等语。每每相问未决。造华银山。谒南宗宗南堂丈中。见聚云老人像。又得一贯别传五册。从头细看。觉有所得。遂约同志数人。放舟东下。至平山。闻聚云化去。遂参庆忠。忠时庐墓。次年忠应平都请。师愿入侍寮。一日入室次。师才入。忠曰。我不曾教汝。师珍重便出。脚才跨门。豁然领旨。自此倾诚座下。一十五载。初住白岩。上堂。以拄杖横肩曰。会么。具眼者出来。山僧有个验处。僧问。如何是万物咸新句。师便打。如何是舜德尧仁句。师亦打。乃曰。山花似锦。涧水如蓝。乾坤浩荡。日月高悬。掷拄杖下座。
上堂。连喝四喝曰。唤作金刚王宝剑得么。唤作踞地狮子得么。唤作探竿影草得么。唤唤作一喝不作一喝用得么。咄。临济老汉口门太窄。
示众。韶阳饼谂老茶。犹是止饥接渴。临济喝德山棒。且非正令全提。僧问。如何是正令全提。师曰。拈案子山来。曰学人不会。师曰。还安旧处着。
示众。撒手那边。回头者畔。闻钟登殿。击鼓升堂。是即是。且屙屎放尿。毕竟在甚么处。请下一语。谩道没闲工夫好。会么。以拂子作相云。参。
师将往永兴。宝善居士问。和尚向甚么处去。师曰。岸南永兴。曰那边事作么生。师劈面一掌。士亦作掌势。师曰。我打你也打。士拱手。师便行。
王太守问僧。月到树留影。风停水不波。是何意旨。僧举似师。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石山子上虎耳草。
一居士问。玉筯牙筯。是同是别。师曰。放下着。士放下。师曰。是同是别。士罔措。
续灯正统卷之十七
续灯正统卷十八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治平铁壁慧机禅师法嗣
汾阳觉天灯启禅师
山西汾阳李氏子。世锦衣。脱白。至蜀谒庆忠於平山。依止十年。忽尔开悟。作偈曰。跋涉劳心十载余。谁知家国尽丘墟。而今喜得真消息。平空白地结茆庐。忠印之。
出住楚华严寺。皖国刘公请上堂。师升座。公才礼拜起。师便下座。
示众。一句通时句句通。诸人因甚不玲珑。闲谈杂话偏然好。问到生前两目盲。黑夜雨白昼风。红日西去又复东。个中何事频相询。老虎元来是大虫。
午日示众。上苑红榴似火。枝头黄鸟如花。中天节至隐蛙虾。打起莺儿莫话。一任龙舟竞渡。管他鼉鼓声哗。我侬潇洒乐烟霞。坐卧经行无价。
师尝作十二时歌。传於丛林。略曰。鸡鸣丑。三个老婆黑夜走。忽然惊得木马嘶。抖擞又听金牛吼。一无舌一无口。虚空扑地翻筋斗。但只恁么非恁么。管他知有不知有。平旦寅。只闻刍狗吠天明。无人北去传渠信。有客南来问我津。鼻头痛喜还嗔。野鸭去也不须寻。玄提玄唱从兹定。全放全收契独尊。日出卯。那管他人丑与好。临流放旷没高卑。策杖逍遥随拙巧。也无忧也无恼。从来一老一不老。若人问我西来宗。饥时吃饭寒加袄。食时辰。不求安饱不求荣。万缘放下无些子。大地山河一口吞。平息了莫厌贫。绿水青山入眼尘。十个指头两只手。看来不是等闲人。禺中巳。摸着鼻头无一事。不向如来行处行。男儿自有冲天志。末法时勿造次。闲居不妨频游戏。大鹏入海老龙惊。默默无端鼓双翅。日南午。三更打罢月华吐。匝地红轮出海南。惊惺曹山主。中主。甜瓜甜苦瓜苦。不学道吾执笏舞。钓鱼船上谢三郎。原是玄沙者老虎。日昳未。曹山之酒原不醉。吃得三杯两盏通。打破愁城伸脚睡。出乎类拔乎萃。道人不贱亦不贵。赢得春光度寸阴。从来诸圣原无位。晡时申。绝烟野老来负薪。到家不问庐陵米。锅里无茶口内嗔。明白了衣下珍。眼中瞳子面前人。闹市临流称大隐。竿头惯钓赤稍鳞。日入酉。下坡路儿君知否。明朝日出事如何。依旧三三还是九。象王行狮子吼。狐狼野干无处走。今日当阳漏逗开。舌头原来不出口。黄昏戌。独坐茆庵胜石室。静观跛足须弥山。好笑长房千里术。忘却年不记日。只知屎橛千圣出。懒下禅床被人嗔。文殊也曾遭贬叱。人定亥。柴门虽设无内外。呼童讨火月为灯。照彻单前无被盖。喜还悲否还泰。竹树相敲生万籁。曹溪之路少人行。若是知音还不会。半夜子。悟睹明星树宗旨。恼恨云门棒下来。至今败阙成何济。山是山水是水。遇直逢曲无彼此。三更六代法衣传。五叶一华谁敢拟。
忠州玉山竹庵般若灯谱禅师
郡之罗氏子。少列黉序。适庆忠阐化玉山。师参扣有年。未几室氏亡故。循亦剃发。一日忠於崇圣上堂。师出问。九重铁鼓。如何一箭便穿。忠曰。鼓聻。师作呈势。忠曰。穿也穿也。师便礼拜。遂结庵於玉山之南。数年复开九峰焉。
忠州牛首云岩野云灯映禅师
酆陵冉氏子。参庆忠於平山。一日忠与僧论议。忠曰。如汝是善打底人。设有三人。与汝艺同。齐把住门。你如何出去。时僧下四十九转语皆不契。适师从外归。忠举似师。师唤曰。外边行者何人。忠视师。师曰出也。忠颔之。忠阅颂古次。师曰。和尚也被他瞒。忠曰。汝又作么生。师便喝。忠曰。来者里叫唤。师曰。者里不叫。向何处叫。忠曰。汝当时跳岩跳坎。只为父兄难汝。而今也去寻个事干。师作礼。忠付以偈曰。退后栖身地步宽。殷勤好去到牛山。客来切忌忘优待。翠竹青松一任看。
潭州万峰汝翁童真至善禅师
蜀渝州江津江氏子。少师文定公渊之后也。生时。母梦天鼓。状如日轮。响入丹墀。祖父梦。僧携蒲团至庭。翌午而师生。八岁父守夔州。师随父诣任授以邹鲁章句。輙能记之。未久。闻庆忠道播南滨。师随父诣寺。先是忠梦。大江一舟。二人鼾寝於内。忠登舟。舟即化龙越山而过。黎明忠语首座曰。今日看有何人来。未午而师随父至。忠异之。父果以师落发作沙弥。三年从上座乔公。诸经论律。悉能背诵。十三岁善颂偈。遇事指物。应口而成。十五岁阅大慧祖录。至竹篦子话。起疑。甲午参三山和尚於崇圣。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与竹篦子话。自春及夏。如醉如醒。及忠转江南。师得朝夕参请於中秋夕。与二僧擎茶。偶壶盖坠地。忽尔前后际断。走见忠。忠诘至婆子烧庵话。师应声稍迟。忠曰。未也。子虽有得此处。尚不能去。不见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向老僧未开口前领得。错过了也。经二年。一日阅聚云录。至举长沙问惠安公案。云曰。若是宝峰则不然。有问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向他道。此去忠南二百里。如云不会。但道。水路一半。陆路一半。师当下豁然。从前所得。一时净尽。走质於忠。忠举数誵讹。师皆达旨。遂印之。命掌记室。康熙初。命师南下。初住龙会。迁长龙。主万峰。
上堂。拈拄杖云。辨龙蛇眼。擒虎兕机。固是衲僧日用寻常事。新长龙号令初行。条章约法。不同小小。所有僧堂里风穴。厨堂里雪峰。客堂里重显。磨房里法演。侍寮里洪准。净房里佛日。一齐归向拄杖头上。任渠宽行大步。随缘自在。也未得十分安稳。且道。奇特在甚么处。靠拄杖曰。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