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灯正统

  上堂。卓拄杖云。会么。竺土烂葛藤。支那别撰记。不似万年藤。横竖撑天地。未会的。唤作。孟哥季哥。会得来。不是张三李四。是个甚么。掷拄杖云。提起话长。
  晚住万松。上堂。木人吹铁笛。石虎撞金钟。虾蟆打口鼓。螃蟹舞师公。别是一般清子弟。等闲不与世人同。雨沙自是心相应。聋瞽只作耳边风。召大众。有打鼓弄琵琶者么。
  僧问。离名离相。以何为宗。师曰。蟭螟眼里推石辊。曰学人不会。师曰。螃蟹腔中好泛船。
  问。如何是境。师曰。字水屏山绿。如何是人。师云。聚云有老僧。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佳人面带十斗粉。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朝罢归来打单裙。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渔人夜半水中坐。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卖花人引蝶相随。
  问。四大分离。者个在甚么处。师云。此去临江一渡河。云虚空也解开口。师云。渔人鼓掉春波乱。
  问。如何是吹毛剑。师喝一喝。
  问。凿壁偷光事若何。师云。开门见山。
  问。三身中。那一身说法。师竖起拂子。进云。久雨不晴。是何意旨。师云。当门一路滑。
  问。西来大意即不问。今日开堂事若何。师云。石女持镜江干照。进云。者句是承嗣聚云的。那句是中兴大慧的。师云。泥牛向火水中红。

  宝峰三巴掌铁眉慧丽禅师

  北直隶真定府赵州栢乡县李氏子。始落发於天台无尽杨禅师会下。无尽所行。乃杜多行。炼磨游山。师从之者十有六载。崇祯六年。率众峨眉饭僧。转夔门值兵乱。徒悉被害。师仅以身免。返忠城。会郡牧少游马公。少游以书送聚云。云见即曰。是我家人来了。师愿领洒扫行。初半载。暗行玄学。夜则面佛。危坐伏月。裸身露日。问其故曰。晒晒不生虫耳。时铁壁和尚为首座。指入方丈。云示以话头。苦参一载。一日云上堂。师出问。如何是佛。云曰。拄杖撑着月。如何是祖。云曰。横肩两样看。如何是超佛越祖。云曰。提起三十棒。师不觉大喝。云抚掌三下。座令参。至二十五日。无门可入。座打数次。师自誓曰。就参死了罢。从此工夫。日胜一时。时刻无间。一日七炷香。不知去处。忽然省悟。白座呈偈。座征曰。见个甚么。师曰。我名三巴掌和尚。座引见云。云验之。机锋俊逸。应声偈语。了无滞碍。云将示灭。书有铁眉三巴掌实老僧。赵州万里外弟子之嘱。
  出住华严。上堂。竖拂子曰。看又看不见。寻又寻不看。往返无踪迹。空向我摸索。掷下拂子曰。冷处着把火。
  上堂。句句有眼名为禅。鼻唇直挂万人看。金针绣出鸳鸯帐。大地山河共一天。
  上堂。十个指头是五双。绵州附子汉州姜。会得海底捞明月。露地白牛角生光。
  上堂。日月照临不到。天地覆载不着。含元殿上问长安。直捷便是逍遥路。南山高北山低。日出东来又转西。昨夜霜风露消息。吹落林华三五枝。
  示众。日用事无别。一只草鞋烂。前后两半节。费了多少线。如何是烂底道理。双头驴儿三只角。一根龟毛重九斤。
  除夕茶话。去年有个三十日。今年有个三十日。来年有个三十日。大众且道。唤作甚么。老僧唤作过去现在未来。若有个阿师出来云。过去未来即不问。请和尚道个现在底。老僧即与三掌云。者一掌是佛陀。者一掌是达磨。者一掌是僧伽。那阿师无对。佛陀达磨僧伽。明朝元旦。各下一语来。你看。佛也空空无说。祖也默默无言。僧也忘言两眼红似血。衲僧又作么生。山僧生得粗鲁。那管初一十五。问来举起巴掌。打底是佛是祖。
  僧问。炉鞴弘开。未审云来有甚消息。师云。半夜岩头孤月静。曰和尚如何出手。师云。一声高树老猿啼。曰学人分中。得个甚么。师云。毫毛出大树。
  问。第一义即不问。开堂事作么生。师云。紧水滩头抛绣球。曰恁么则学人有赖。师云。有缘遇着。无缘错过。
  平山和尚问。坐脱立亡工夫如何做。师云。默然全无事。逍遥路可登。山云。默然消息错会者多。师云。有错的不错的。山云。如何是错。师云。黑山藏鬼窟。如何是不错。师云。乌龟炭里走。
  问。和尚巴掌打在甚处。师云。须弥山。曰太远生。师云。近而不远。僧拟议。师云。鹞子过新罗。僧礼拜。师便打。
  问。如何是体。师云坐下。如何是用。师云起去。体用双彰时如何。师云。老僧无丈人。
  古孝廉问。和尚巴掌既长。因甚打不着峭然。师云。岂但峭然。古云。长底如何。师云。打到平都。古云。短底如何。师云。打尽天下。古云。究竟聻。师拍手三下。
  破山禅师过访。竖指曰。者一指。与巴掌是同是别。师曰。一树梨华靠粉墙。崇祯甲申秋。同工部熊自福入施卫。一座主梦神人报曰。净扫殿堂。迎赵州祖。翌日师至。师生平不识一字。至於升堂入室。一举一措。暗应先德。出之自然。故当时名宿。皆尊师为赵州后身。丙戌转锡南滨瑞光洞。楚凤卫侯牟公。阅师录叹曰。错过此老。遣使迎师。师辞以疾。公令僧俗。以肩舆迓焉。是时。浙提陈公赞伯方及冠。殷勤请法。师授以偈。云衲市集。至无所容。盖师之直捷接人。钳拂不倦所感召也。顺治庚寅十月初十日。以法付门人耳庵。泊然而化。寿六十五。腊三十有二。塔於观音山熊耳庵后。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庆忠机禅师法嗣
  成都府石楼灯昱禅师

  益州人。久参庆忠。侍忠游江上。一夕月崖居士。指舟顶圆相。问曰。马船亦具三十二应。师曰。只作得仰山半个儿孙。忠曰。如何是全底。师曰。若要全。辜负仰山。忠曰。其奈圆相何。师曰。和尚亦辜负弟子。忠曰。那里是辜负处。师曰。三十二应聻。乃印之。

  忠州东明眉山灯甫禅师

  彭山张氏子。少时随祖母食素。初游西山。参鉴随。随教观心念佛。师问曰。正观心时。教谁人念。随曰。者居士且观心着。次扣衡旨禅师。旨便击磬一椎。师如放下百斤担子。遂将世业冷如死灰。决志出家。一日与内室。挥锄地中。偶自叹曰。解脱之期。得在何时。室曰。君要去即去。何必在口。师便长揖而别。至夜自剃须发。寻造大峨洪椿坪。虽在稠人中。孜孜以一椎磬在念。乃下山参寻知识。至夹江遇一关主。师问曰。在此作么。主敲静版三下掩却关。师於此稍有所进。乃於北坪。效高峰死关。乃自誓曰。若话头不开。道不入手。必不出关。自丁丑二月一日入关。至十九日。忽如迅雷震地。举身都碎。含笑未已。随即出关。复返椿坪。偶楼喜二上座自平山来。得庆忠录。读至木钟玲珑处。从前所有洞然无滞。遂顺舟。谒庆忠於平山。入室次。山顾师曰。汝是峨山僧么。师曰是。山曰。普贤与汝说甚么。师曰。恰遇和尚入室。山曰。委的恁么说。师曰。有功则考。无功考个甚么。山即蓦头三竹篦。从是灰心座下。一日师问。无弦琴有韵。抚者是谁。山作鸣琴声。师曰。不犯宫商和曲调。作么生弹。山曰。摵碎去。师曰。恁么则石辊夜吹笙。山曰。不是好手。出住三教。继迁灵峰圆通石峰兴隆东明草堂开化八席。
  先聚云讳日上堂。秋风秋雨底。离甚么名相。恼得龟哥眼红眨眨地。把沩仰云门法眼曹洞。翻湫倒岳。辊作一团。东涌西没。独是小厮儿。眼疾手快。跳入杖头。祖印上放身。大笑曰。快活快活。今日当阳用得亲。铁牛队队黄金角。
  上堂。昨夜摩酰首罗会。观音大士。哩哩啰啰不休。拄杖子旋来报道。梦释伟上座。自南浙来。不参禅。不打坐。三教灵峰。惯白拈手。言罢稳贴贴地。跕在面前。索个偈子。与伊解交去。老僧即与一偈曰。有心闻不得。无耳却知音。圆通掉背去。和天彻地倾。
  巴掌老和尚示寂。上堂。卓三卓曰。驴头不斗马嘴。从三掌中得来。且放过虚张声势。从班步下。听来不堪计较。直饶未出茅庐。三分已定。如龙如鬼底。死退活走底。咄。看破了也。
  除夕上堂。小尽二十九。大尽三十日。鼠[门@身]牛角尖。到头知委悉。无须锁子两头摇。赤眼乌龟吹铁笛。明日又新春。不用旧年历。
  上堂。倒曳辽天拄杖。牢拴三耳草鞋。漫云结解为期。尚有末后一着。今与汝等解开布袋。於中竹头木屑囊藏不少。若遇虚空落地处。一任抖擞。
  解制上堂曰。佛华经破故纸。文殊普贤田厍奴。五十三员花酒店。善财百一十城。脚跟未动。毗卢七处九会。磕睡未惺。咄。毗卢了。善财了。文殊普贤了。若凡若圣。乃俗乃僧。无不了了。卓一卓曰。了不可得。僧俗凡圣不可得。文殊普贤不可得。善财不可得。毗卢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到者里莫谓声闻二乘不见不闻。佛眼觑亦无分。
  问。未生事如何。师云。劫风吹不起。曰已生后如何。师云。逆水泛轻舠。曰前后际断又如何。师云。提起三十棒。曰即今在甚么处。师便打。
  问。空劫前是谁承当。师曰。王大耳。曰相见得么。师曰。没头脑。曰仲冬严寒。伏惟尊重。师打曰。雪火恰投机。
  问。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教从何来。师曰。如虫御木。曰如何演唱。师曰。风和万籁清。
  问。如何是云门宗。师曰。辣。如何法眼宗。师曰。瞎。如何是沩仰宗。师曰。恰。如何是临济宗。师曰。煞。如何是曹洞宗。师曰密。
  师。晚年罢席祖山。游鄂城访卧云。退休於齐安之燕云山雪堂。所着有草堂规制。金刚大义。折疑略释。栗园典要。三字经说。内篇诠释等书。传於丛林。

  忠州福城山庆云衡山灯炳禅师

  合江冯氏子。落发於宝峰洞然禅师。偶得四家评唱。至无义味处。輙自喜之。适万和尚宗风大振。时师方年少。即随业师。礼聚云。未几即许入堂。经三七日。无门可入。乃对露柱曰。吾此身若不与露柱同体者。誓不肯休。从暮至旦。果获如一。一日偶举曰。佛殿入灯笼。牛皮鞔露柱。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未六十日。忽然前后际断。走见云。云曰。子虽入矣。三句四喝四宾主。又当何如。师又茫然。时庆忠老人为首座。一日随忠山行次。见磊石三座。忠曰。此不是三句。前行又见四人。忠曰。此不是四宾主。师当下释然。即拜之曰。元来得恁么近。后二年。先聚云灭度。庆忠庐墓。师晨夕侍焉。不踰年。忠受平山请。师充第一座。时方在髫。酆陵以蜀东第一名胜。四方龙象。一时会集者千有五百人。师虽於稠人中。更勤接纳。是时石楼昱。眉山甫。汾阳觉。乔松亿。咸受煅炼焉。除夕忠问师。汝还脚忙手乱么。师曰。大尽三十日。忠曰。意旨如何。师曰。小尽二十九。
  出住吉祥。上堂。六三六四六五。吉祥大震法鼓。黄梅三击祖意。旛华罗列飞舞。今乃诸护法。建普利道场。特请山僧升座。举扬般若。若论般若。无说无闻。向何处开口。只听得一尊宿。在山僧拄杖头上道。大乘井索。小乘钱索。有漏笊篱。无漏木杓。德山临济。无故入门便棒喝。差甚么使者云行。功曹传奏。大地草木咸放光明。天龙鬼神欢喜信受。卓拄杖曰。知么。野人恒面壁。三星拱吉祥。
  午日示众。石辊嚼破。虚空冤屈。昆仑叫苦。痛杀海上王郎。到处敲锣动鼓。喝一喝。家家蒲剑倚天寒。报道今朝是端午。
  僧问曹洞宗旨。师指黑白二犬曰。者不是。曰那个是正位。师曰。鸡向五更啼。
  问。如何是未生前事。师曰。我不曾与汝同参。如何是已生后事。师曰。我曾与汝同参。曰和尚恁么得大自在。师曰。我恁么得大自在。
  问。一心不异。万法一如。如何是万法之源。师曰。饭钵子。
  僧看夹山参船子语。师曰。者汉若不是道吾。几乎半途而废。曰那里是他底半途。师指夹山语。曰如何是法身。师曰。木鱼两个口。如何是法眼。师曰。香炉三只脚。
  问。念佛底是谁。师曰。鸡鸣犬吠。
  问。和尚将甚么为人。师曰。虚空头戴角。曰若遇盲聋喑痖三种人来如何。师曰。玉兔嚼寒氷。僧礼拜。师抚禅床曰。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康熙丁未。师游江浙。至双径扫大慧祖塔二载。乃归退住忠之庆云。庚申六月十八日。示微疾。说偈而逝。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三。门人性珏。分灵骨一半。附葬于高峰祖塔之左。余皆塔於本寺之西冈。

  忠州高峰开禧三山灯来禅师

  蜀垫江曾氏子。自幼业儒。少列黉序。长食馔堂。数次棘闱。咸推名匠。居恒喜读佛书及先德语录。遇无意味话。輙欣好不已。乐与缁辈往来。有僧传聚云古音王传。并平山录。巴掌和尚录。读之心醉。尝自矢曰。吾异日必为聚云儿孙。越数年。从本邑吊岩山南浙二师祝发。避兵江南。止东明寺。闻庆忠住石峰。师奉书於忠。忠复书。有似忍贤座不过之语。师读之叹曰。者老汉婆心太切。遂入山参礼。半月被南师强之。入夜郎。会伯兄宪副公宦旋。接之返蜀。每谓师曰。修行固善。但出处大事。未可草草。师笑而不答。戊子再谒庆忠於青山。时笑亭维那。梦人持黄缎一端供忠。忠命亭。大书以此成正觉五字。晨兴白忠。忠曰。是必有继佛真乘者来。次日师果至。忠一见便曰。汝莫是曾不波耶。师曰。和尚莫眼华。忠哂之。眉山首座。解衲相赠。三日后命参堂。忠示以没得话头语。又戒不许看一文字。时巴掌和尚。亦在山中。得以朝暮请益。青山严冷枯淡。坡事繁重。师不以为难。苦参两月。了无入处。一夕启掌和尚曰。某近日。坐不得。行不得。睡不得。饮食不得。昏闷几於欲绝。此事倘若无缘。直可罢休。掌曰。汝果到此耶。不久有消息了快参。师佩其语。功倍於前。自戊子冬廿六日。至己丑三月廿六夜。适笑亭维那。阅大慧录。至严阳问赵州一物不将来。州答放下着。师伸首见之。不觉肢节俱解。乃抚案大笑曰。悔悔悔。亭曰。汝见个甚么便乃尔。师蓦与一掌。亭尽力一推。师即趋方丈。忠曰。作么生。师抚掌一下。忠曰。落在甚么处。师拂袖便出。一日侍忠与掌山行次。见浮云飞度。师问曰。落在甚么处。忠向空一指云看。掌打师一掌。师方贴然。己丑十月。掌应施州凤卫侯请。师请充记室。及到施州。掌将钵袋付耳庵。先期化去。留偈示师。师方通嗣法书於忠。忠谕曰。巴掌既卸担於汝。好好担着。近载始出山省忠於灵峰。入室次。忠曰。末后句聻。师拟对。忠曰。不是。迟二期再进。忠曰。不是不是。忠知其未稳。示以本色钳锤。师忘寝食者三昼夜。一宵开静后。忽然颖脱。次早入室。忠不与语。周旋竟期。亦不与语。至夜忠登塌。师作礼出。脚才跨门。忠遽问曰。末后句作么生。师方进语。翌日忠上堂曰。也大奇。也大奇。末后句妙难思。汝诸人知么。那门外汉不是。山僧悄地引则机缘。又争得进门。听吾偈。全身放下隐山隈。头角才成喜两开展转由吾相分付。雷轰电掣出潜来。即命首众。顺治甲午岁。出住忠州崇圣。次迁梁山之兴龙五云。缁衲奔骤。向化侯谭公。以夔州之昙华迎师。道望弥着。复创忠州之高峰。戊申入浙。领嘉禾之天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