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略集


  扬州兴化龙珠森鉴彻禅师

  示众。衲僧家。立志要坚。卓绝依倚。如狮子游行。百兽绝迹。如孤鹤翔於空外。如片云点太清里。无适无莫。视成佛作祖。犹是目翳。岂有他哉正当恁么。百千善逝。舒金色臂。同声赞善。烂嚼热涎啐一面。何故。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上堂。正行不踏草。正见无不了。正得不富家。正言不作巧。若人会此四语。则临济三玄。玄沙三病。曹山三堕。一时而了。如若不会。须要铲却案山草。师寂於康熙癸酉十二月。世寿八十四。僧腊五十九。塔於维扬之平山。

  金陵天宁古田元禅师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秋蝉鸣翠柳。

  黄州黄陂素山冲然义禅师

  於燕京西山。一僧。戴云尖帽。穿朱履。着跨鹤衣。拜曰。和尚还识得否。师拈棒曰。不是儒不是道。俗人头戴僧官帽。连棒打趁。其僧浑身脱却赤体。问曰。和尚如今如何识我好。师亦打曰。脱却皮毛换却骨。难逃法眼破重迷。僧悲感礼谢而退。康熙壬戌春。师预期辞世。至二月十八午时。上堂诀众。叉手而逝。塔建本山。

  庐山西林以夫可禅师

  字博凡。姑苏人。依显圣脱白。看念佛是谁。默提猛切。一日忽於路次触石。有省。后谒弘觉忞於天童。始承心印。出住虔州仰坪双峰。次迁真如西林 小参。谈玄说妙。太平之奸贼。行棒行喝。乱世之英雄。毕竟如何。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晚参。杀人刀活人剑。喝一喝曰。是杀耶。是活耶。一僧出曰。和尚性命也不顾。师曰。果然。僧伫思。师曰。苍天苍天。师寂於康熙癸亥八月初二。春秋六十有八。僧腊四十六。塔於虎溪之南。

  苏州虎邱节岩琇禅师

  小参。毛吞巨海。不挠鱼龙。芥纳须弥。无伤树木。且道。是什么义。戴嵩牛卧绿杨阴。韩干马嘶芳草地 晚参。华岳有顶。洞庭无盖。腊月莲花。石人腰带。文殊乃七佛之师。因甚出女子定不得。低声低声。罔明乃下方菩萨。因甚出得。低声低声。行尽天涯谙世事。老君头戴楮皮冠。

  桐城清泉灵远应禅师

  上堂。师举当山元白尊宿。示众毕。喝一喝下座。师云。老尊宿若无末后一喝。洎无合煞。然。此喝中有纵夺杀活之机。驱耕夺食之略。吓杀曹家女。折却石巩箭。琼楼玉殿。直下瓦解氷消。妙法莲华。管教绝根败蒂。纵有齩钉嚼铁者。丧胆亡魂。设或脱死超生底。何处出气。盖伊得处卤莽。亲从太白山前大炉鞴中出来。一味承当。本自密师翁棒头取证。非同掠虚之汉。岂比昧己之流。故乃高挥大抹。起废兴衰。克绍宗乘。丕振家业。恢复泐潭清泉天柱。唱太平华。盖大宁虽则六座道场。却成千载一遇。然虽如是。且道。者尊宿具何眼目。有如斯作略。喝一喝云。大鹏奋展摩霄翅。那顾奔腾六合云 五灯全书到山。升座。五灯发耀。二桂腾芳。肇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教外别传之旨。始此流通。见性成佛之言。亦布华夏。自唐至宋。分为五宗。元明以来。祇存二派。数百年间。其论说不一。或以天王天皇。疑案不决。或以日觉自觉。强捏一人。削五代之源流。排两世之法祖。盖因道原当断。大川欲删。使顶眼不具者。藉以讹传。捕风捉影。流妄自穿凿。俄尔突出圣感辑成全书。华严复参较阅。遭遇 圣恩屈尊鉴定。 御制序文 恩赐。梨版刊布天下。使天下学佛徒。知其源委无复纷诤。天王天皇。不告而显白。日觉自觉。不考而允详。更使洞下五代之源流。还归本位。济宗两世之法祖。不动如山。盖以大公无我之心为心。定千古不易之道为道。(臣)僧本应。今日得披全书。知其的据。恭爇瓣香。以酬 圣德。大众还委悉么。但见皇风成一片。不知何处有封疆。

  信州章岩献可寂禅师

  中秋上堂。十五日已前。半开半合。十五日已后。全放全收。正当十五夜。灵机密运。大地平沈。圆陀陀发明本地风光。净裸裸露出生前面目。无一处不是真乘。统十方咸归宝所。广寒虚碧月华新。天桂飘香金井落。以拂子打○相曰。大众见么。是处倚栏人尽望。不知秋色落谁家。挥拂子下座。

  湖州道场山神山瀛禅师

  立春晚参。目前无法。泥牛背上霜刀刮。意在目前。额点黄金贺铁钱。不是目前法。冻折老梅先破腊。非耳目之所到。春风吹动无根草。好大哥。了不了。羚羊挂角无踪。休向枯桩寻讨。击拂子 晚参。举五祖颂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话曰。一口吸尽西江水。洛阳牡丹新吐蕊。簸土扬尘没处寻。无端撞着自家底。师以拂子指曰。演祖走入牡丹花里去也。被马大师一掴粉碎。直得芬菲缭绕。徧界残红。庞老回避不及。突出拂子头上道。觑透祖师关棙子。妬花风雨更多情。

  越州乌石南云炜禅师

  楚黄麻城田氏子。上堂。蓦卓拄杖曰。珠回玉转。草偃风行。有眼者见。有耳者闻。乌石岩畔翠竹。全彰佛祖心印。庆寿堂前白日。裂破露柱面门。不妨行棒行喝。揭却衲僧脑盖。坐断报化佛头。一任龙吟雾起。虎啸风生。直得拄杖子吞却十方世界。敢问诸人。山河大地甚处得来。以杖卓一卓。喝一喝曰。我为法王。於法自在。

  洪州宝峰大雷庆禅师

  鼎州武陵贾氏子。年十五出家。十八受具大沩。徧参名宿。后谒平阳弘觉忞。机契命充第一座。出世豫章能仁同宁广福大宁宝峰菩提六剎 上堂。入门便喝。果然佛法无多。劈脊便棒。何关枢机竭世。攒花簇锦。空阏大道之渊。厌死欣生。未脱识情之表。衲僧家。眼光烁破四天。毛孔横吞大地。从阿娘肚里出来。便作狮子吼。犹未是性燥汉。还肯恁么那。掷拂子下座。

  越州翠峰怀光灿禅师

  上堂。出入同门甚是奇。相呼相应两相宜。今朝已诉衷肠事。总有旁观那得知。既有旁观。为甚不知。乃顾左右云。只为山僧所说一味土音。不能耸听。教诸人如何辨得 上堂。山僧正欲敛伽黎。户后松风阐大机。若谓偶然成底事。难陀迦叶皱双眉。喝一喝。下座。

  新州龙山国恩旷圆行果禅师

  佛成道日上堂。皎洁明星耀碧空。无今无古粲然同。苟能着眼云霄外。便即横身宇宙中。寒竹依窗摇瘦影。野梅临涧度香风。二千年事如何举。旭日初生海畔红。喝一喝。下座。

  金陵蒋山芥庵大禅师

  小参。卷帘除却障。闭户成塞碍。祇者障与碍。古今无人会。无人会。三个成群。四个逐队。君不见。台山路上蓦直婆。明州市里憨布袋 晚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大众。如何是你形山底宝。一僧云。月色和云白。松声带露寒。师云。我不答对。不吟诗。只要问你形山底宝。僧礼拜。师云。礼拜且置。云门道。将山门来灯笼上。又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一僧拜云。深领和尚者一问。便出。师复唤来云。领后如何。僧云。密不通风。师打云。将谓是南番舶主。元来贩私盐汉 小参。秋风清秋月明。梧桐叶已落。丹桂又香生。长空历历雁过。高树啾啾蝉鸣。说甚西来祖意。太煞十分现成。杨美之郭君建。不依本分。错路修行。来我兴善寺里。朝三暮四。念他白云。老子底上大人。乃呵呵大笑。归方丈 晚参。入院以来一月。人事奔忙不彻。日日愁米愁柴。佛法无暇打迭。大众。一体人情苦苦。煎逼要说。大似欠他钱债。还本还利无歇。兴善虽则臂长袖短。今晚不免尽情抖搜了罢。遂提起衣袖。连抖数抖云。大众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年穷岁毕以后。再不要上门上户来索取 晚参。若起纷飞之心。即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自除。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正恁么时如何。抱石投江。

  石奇云禅师法嗣(四人)
  台州净居湛庵常禅师

  四明鄞邑吴氏子。依金粟悟。得度圆具。随悟迁天童。因陶瓦乏人。命师执役五载。每求进堂。悟曰。此事不拘内外。贵在笃信。师即矢志不进堂。决於透彻。以作堂外榜样。一夕阅悟语录曰。何不向棒头指处看。忽然知得棒头落处。悟许之 示众。一言不相赴。知君太罔措。即此罔措时。便是汝出路。拟向别处讨。驴年不得了。年老觉心孤。谁知多落草 康熙甲辰夏。师示微疾。集诸弟子。嘱以法门要事。遂怡然而逝。塔於方岩之东隅。

  明州大梅法幢帜禅师

  温州瑞安林氏子。崇祯戊辰。举进士。因谒闻谷大师。令看死猫头话。有省。祝发参雪窦。举一宿觉再来话。窦曰。上座还承当得么。师曰。承当不是好手。窦曰。回避不得又如何。师默契其旨。住大梅。人称常师再来 小参。苍山碧水。古佛家风。枕石锄云。道人活计。只今已辞密印。初到莲峰。金风吼无畏之音。红树铺十分之锦。芦鸿呖呖。个中消息全彰。篱菊丛丛。彻底风光漏泄。会则头头俱妙。物物皆灵。所以道。烟岛云林。咸提妙旨。霜柯月渚。并可传心。何必楼阁门开。方参慈氏。福城东际。始见文殊。既然。如是则老僧七尺乌藤。到此全无用处。正恁么时。且宾主历然。全放全收一句。又作么生。蓦拈拄杖曰。有时卓向千峰顶。划断飞云不放高。卓一卓。下座。康熙丁未夏。示微疾。应接如故。八月十二。说偈辞众曰。七十五年闲打閧。总无奇特出常伦。而今撒手悬岩去。一任诸方说幻真。凡有问者。惟书十三。指以示之。至十三目。吉祥而逝。塔於白门吹台之麓。

  处州椒山律牧制禅师

  绍兴谢氏子。年二十。礼崇胜悟空老宿得度。看本来面目话。竟无所入。乃往天童乞戒。时石奇云为阇黎。一日师问。如何是某甲本来面目。云便掌。师拟再问。云以手掩师口。忽大悟。崇祯十七年。云主雪窦。命师典维那。顺治十七年九月。始秉衣拂。出住椒山。次住雪窦 上堂。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杨岐驴子湖狗。踏破虚空颠倒走。只个浑身没处藏踪迹。知他何所有。因甚街头石敢当。冻得通身白汗流。师晚年退居云盖。至壬戌二月十七日中夜。索笔书偈曰。堂堂无去亦无来。体露真风绝点埃。七十一年端的处。漫随流水入天台。掷笔而逝。塔于雪窦妙高台侧。

  明州雪窦宏远绍禅师

  族姓王。越之观海卫世胄也。母一夕梦老人送和尚入室而诞。师总角脱白。参天童悟。看念佛是谁。力究不契。后谒石奇云於灵鹫。看云门东海鲤鱼话。有疑。一日侍云次。直旁僧举问此话。云便打。僧又问。云又打。僧再问。云复打。师见之忽然大悟。乃曰。可惜许三棒也无一点。云曰。你又作么生。师拂袖曰。大雨来也。便出。呈颂曰。一棒雷轰雨似倾。翻身倒掷打云门。如今觌面无回互。东海西江一口吞。云然之。历住海岸南广诸处 上堂。十一月望日。万里一条铁。临济与德山。是甚乾矢橛。如今藏在乳峰前。为君拔却顶门楔。别别试看。千山凛寒色。师生万历丙辰四月三十日。寂於康熙戊辰十一月十九日。寿七十三。腊四十九。塔建东山之阳。

  牧云门禅师法嗣(十人)
  苏州西华秀峰岫云行玮禅师

  长洲顾氏子。年十二。投虎丘西隐房本如披剃。参牧云门於古南。命师为第一座。一夕晚参。门曰。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只是下面一字。山僧续不来。请大众续看。师出众曰。贼。门可之。乃以衣拂源流授之。出兴秀峰。次住虎丘兴福 上堂。初夏日长。五更月皎。庭前罂粟花。红底红紫底紫。池中新荷叶。大底大小底小。山僧睡在床上。忽听得钟声鸡声。一齐报晓。穿着长衣起来。看看。祖师西来意。狼藉知多少。便下座 小参。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玮上座。即今举也。新月如弓。霜风如箭。普请诸人。照顾头面。康熙丙辰六月。师示微疾。二十一日沐浴更衣。留偈曰。吾年六十七。世缘今已毕。长歌归去来。扶桑日初出。泊然而寂。塔全身於吾家山麓。

  嘉兴祖灯崇己峻禅师

  吴兴施氏子。年二十五剃染。参牧云门於天童。得蒙印可 上堂。寒风凛凛。夜雨潇潇。鹤鸣松顶。云卧山腰。空劫前事。不异今朝。当阳契入。今古全超。不与一切透漏。不与一切动摇。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逍遥处也逍遥。康熙甲寅夏。师示疾至九月九日。乃沐浴更衣。谓众曰。此是甚么时节。众曰。正午矣。师曰。胥山东北。虚空迸裂。如说而行。正是时节。且道。老僧行到甚么处去。众中。还有道得底么。众无语。遂大喝一声而逝。塔於庵之左。

  越州明觉宝掌雪厂道白禅师

  字冷翁。苏州钮氏子 上堂。妙辩非干舌。谭玄口不开。鸦鸣及鹊噪。蚯蚓舞三台。百口同一舌。并将致问来。一僧出欲作礼。师曰。拈却门前下马台 示众。半雨半不雨。千峰布袋里。欲晴不得晴。淡日吐圆睛。我也惺惺。你也惺惺。若也见未彻。新罗昨夜打三更 示众。腊月过半。风雪如箭。壁破茅疎。扑头扑面。好假机缘。无人能荐。赢得饥禽窗外来。啄啐梅花三两片 问。洞山君臣。临济宾主。是同是别。师曰。刻空求鸟迹。师历主梅墅弥陀至大报恩王城法云。康熙丁巳十月十八辰刻。索笔书辞世偈。并封龛等语。掷笔怡然委顺。预建塔于寺之东隅。孙司马鲁。为之铭。有语录。雪响集。救正录。及云门方外志若干卷。行世。

  金陵蒋山佛国南音言禅师

  别号真钝叟。海宁凌氏子。年十九剃染。寻谒古南门。一日同门泛舟。见岸上桃花盛开。门因举灵云玄沙公案诘之。师曰。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门颔之。后归里养亲。以忍大师有养母堂。因名其院。曰黄梅。历主真相匡庵清溪之圆觉诸剎 上堂。师吐舌曰。还见山僧舌轮上。放大宝光。演摩诃衍法么。遂喝一喝曰。痴人面前。岂可说梦。便下座 上堂。小暑一声雷。倒转作黄梅。风吹兼雨打。愁云拨不开。忽然拨开时。六月日头。晚娘拳头。虽然。不打情理难容。山僧与么说话。得休休处。且休休作甚。沩山作甚牛。掷拂子。下座。师於康熙甲寅九月二十五日。集众说偈曰。乌龟白玉身。矢橛黄金相。谁悟涅盘空。海门孤月上。泊然而逝。寿五十六。僧腊三十六。塔於黄梅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