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录


  指月录卷之八
  指月录卷之九

  六祖下第三世

  ▲盐官海昌院齐安国师

  有讲僧来参。师问。座主蕴何事业。对曰。讲华严经。师曰。有几种法界。曰广说则重重无尽。略说有四种。师竖起拂子曰。这个是第几种法界。主沉吟。师曰。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保福闻云。若礼拜。即吃和尚棒 禾山代云。某甲不烦。和尚莫怪 法眼代拊掌三下 妙喜曰。两段不同。收归上科。
  僧问大梅。如何是西来意。大梅曰。西来无意。师闻乃曰。一个棺材。两个死汉。
  玄沙云。盐官是作家 雪窦云。三个也有。复颂云。活中死眼。无作有用。方寸不移。十方独弄。巧拙不到处。盐官有出身。亲言出亲口。鸡犬闹比邻 黄龙新云。雪窦道三个也有。是死汉。是活汉。具眼者请试甄别 昭觉勤云。一串穿却。
  师一日唤侍者曰。将犀牛扇子来。者曰破也。师曰。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者无对。
  投子代云。不辞将出。恐头角不全 资福代作圆相。心中书牛字 石霜代云。若还和尚即无也。
  保福云。和尚年尊。别请人好 云居舜云。三伏当时正须扇子。为侍者不了事。虽然如是。盐官太絮何不大家割舍侍者。当时若见盐官道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便向道。已扬在搕[打-丁+(天/韭)]堆上了也。

  ▲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

  上堂。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他觅。从前祇是依他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祇为目前有物 问如何是玄旨。师曰。无人能会。曰向者如何。师曰。有向即乖。曰不向者如何。师曰。谁求玄旨。又曰。去无汝用心处。曰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师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师敲鼎盖三下曰。子还闻否。曰闻。师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师以棒趁下 大愚一日辞师。师问甚处去。愚曰。诸方学五味禅去。师曰。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有一味禅。愚便问。如何是一味禅。师便打。愚忽然大悟云。嗄。我会也。师云。道道。愚拟开口。师又打趁出。愚后到黄檗举前话。檗上堂曰。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资福先云。归宗幸是好一味禅。无端伤盐伤醋。却成五味了也。如今忽有人来。辞去诸方学五味禅。只向他道。善为道路。若是个汉。必然别有生涯。
  师入园取菜次。乃画圆相围却一株。语众曰。辄不得动着这个。众不敢动。少顷师复来。见菜犹在。便以棒趁众僧曰。这一队汉。无一个有智慧底 刺史李渤问。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谈否。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着。李俛首而已。李异日又问。一大藏教明得个甚么边事。师举拳示之曰。还会么。曰不会。师曰。这个措大拳头也不识。曰请师指示。师曰。遇人则涂中授与。不遇即世谛流布 师有颂云。归宗事理绝。日轮正当午。自在如师子。不与物依怙。独步四山顶。优游三大路。欠呿飞禽坠。嚬呻众邪怖。机竖箭易及。影没手难覆。施张若弓伎。裁剪如尺度。巧镂万般名。归宗还似土。语默音声绝。旨妙情难措。弃个眼还聋。取个耳还瞽。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可怜大丈夫。先天为心祖。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

  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茆燕处。寂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寂。寂曰。梅子熟也 庞居士欲验师。特相访。才见便问。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师曰熟也。你向甚么处下口。士曰。百杂碎。师伸手曰。还我核子来。士无语。
  大愚芝云。此二人。前不至村。后不至店。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蒲花柳絮。竹针麻线 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曰。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山见师。夹山便举问。未审二人见处。那个较亲。师曰。一亲一疎。夹山复问。那个亲。师曰。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上问。师曰。亲者不问。问者不亲。
  夹山住后自云。当时失一只眼 英邵武。举此问法昌遇云。此个公案作么生。遇便打。英云。一场儱倥。遇云。你试下转语。英云。一状领过。遇云。矮子看戏。
  大梅山旁有石库。相传神仙置药之所。一夕师梦神人告之曰。君非凡夫。石库中有圣书。受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亦为帝王。师於梦中答曰。昔僧稠不顾仙经。其卷自亡。吾以涅盘为乐。厥寿何啻与天偕老耶。神曰。此地灵府。俗人居此。立致变怪。师曰。吾寓迹梅尉之乡耳。非久据也。
  幻寄曰。道流还识大梅意么。作么生是涅盘乐。急须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忽一日谓其徒曰。来莫可抑。往莫可追。从容间闻鼯鼠声。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自护持。吾今逝矣。言讫示灭。
  永明寿禅师赞云。师初得道。即心是佛。最后示徒。物非他物。穷万法源。彻千圣骨。真化不移。何妨出没 雪窦显云。这汉生前卤莽。死后颟顸。即此物非他物。是何物。还有分付处也无。有般汉不解。截断大梅脚跟。只管道贪程太速。

  ▲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

  寻常见僧来。便面壁。南泉闻乃云。我寻常向僧道。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他漝么驴年去。
  玄觉云。为复唱和语。不肯语 保福问长庆。祇如鲁祖节文在甚么处。被南泉恁么道。长庆云。退己让於人。万中无一个 罗山云。陈老师当时若见。背上与五火抄。何故。为伊解放不解收。玄沙云。我当时若见。也与五火抄。云居锡云。罗山玄沙总恁么道。为复一般。别有道理。若择得出。许上座佛法有去处。玄觉云。且道玄沙五火抄。打伊着不着 径山杲云。鲁祖不得南泉。几乎觑破壁。
  师因僧问。如何是不言言。师曰。汝口在甚么处。曰无口。师曰。将甚么吃饭。僧无对。
  洞山代云。他不饥。吃甚么饭。

  ▲泐潭常兴和尚

  南泉至。见师面壁。泉乃拊师背。师问。汝是阿谁。曰普愿。师曰如何。曰也寻常。师曰。汝何多事。
  妙喜曰。也须验过。

  ▲泐潭法会禅师

  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祖曰。且去待老汉上堂出来问。与汝证明。师忽有省。遂曰。谢大众证明。乃绕法堂一匝便去。

  ▲洛京佛光如满禅师

  唐顺宗问。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师答曰。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帝又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师答曰。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帝闻大悦。益重禅宗。

  ▲五泄山灵默禅师

  初谒马祖。次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据坐。师便行。头随后召曰。阇黎。师回首。头曰。从生至死祇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师言下大悟。乃拗折拄杖而栖止焉。
  洞山云。当时若不是五泄先师。大难承当。然虽如此。犹涉在途 长庆云险 玄觉云。那个是涉在途处。有僧云。为伊三寸途中荐得。所以在途。玄觉云。为复荐得自己。为复荐得三寸。若是自己。为甚么成三寸。若是三寸。为甚么悟去。且道洞山意作么生。莫乱说子细好。
  元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沐浴焚香端坐告众曰。法身圆寂。示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归一。吾今沤散。胡假兴哀。无自劳神。须存正念。若遵此命。真报吾恩。倘固违言。非吾之子。时有僧问。和尚向甚么处去。师曰。无处去。曰某甲何不见。师曰。非眼所睹。(洞山云作家)言毕奄然而化。

  ▲幽州宝积禅师

  因於市肆行。见一客人买猪肉。语屠家曰。精底割一斤来。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底。师於此有省。又一日出门。见人舁丧。歌郎振铃云。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审魂灵往那方。幕下孝子哭曰哀哀。师身心踊跃。归举似马祖。祖印可之。住盘山宝积 僧问。如何是道。师便咄。僧曰。学人未晓。师曰去 上堂。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慈明曰。向上一路。千圣不然 杨岐曰。口上着 白云端颂。盘山向上路何言。罕见行人耳有穿。口上着来无咬处。方知千圣不能传 径山杲颂。不传不然。海口难宣。昆仑顶上。驾起铁船。
  上堂。夫心月孤悬。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妙喜云。千年常住一朝僧)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妙喜云。咄咄咄。我王库内无如是刀。正法眼藏作二则。已下语不录)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 上堂。禅德。可中学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导师云。法本不相碍。三际亦复然。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所以灵源独耀。道绝无生。大智非明。真空无迹。真如凡圣皆是梦言。佛及涅盘并为增语。禅德。直须自看。无人替代 上堂。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璇玑不动。寂尔无言。觌面相呈。更无余事。珍重。
  掩室开颂。山舍无尘分外清。石榴花发透帘明。槐阴满地日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愚谷渊颂。依依杨柳欲藏鸦。社后东风卷落花。理策邀朋何处好。山南山北看桑麻 雪窦显颂。三界无法。何处求心。二句。三界无法。何处求心。白云为盖。流水作琴。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
  师将顺世。告众曰。有人邈得吾真否。众将所写真呈。皆不契师意。普化出曰。某甲邈得。师曰。何不呈似老僧。化乃打筋斗而出。师曰。这汉向后掣风狂去在。师乃奄化。

  ▲麻谷宝彻禅师

  侍马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盘。祖曰急。师曰。急个甚么。祖曰。看水 师同南泉归宗谒径山。路逢一婆乃问。径山路向甚处去。婆曰。蓦直去。师曰。前头水深过得否。婆曰。不湿脚。师又问。上岸稻得与么好。下岸稻得与么怯。婆曰。总被螃蟹吃却也。师曰。禾好香。婆曰。没气息。师又问。婆在甚处住。婆曰。祇在这里。三人至店。婆煎茶一瓶携盏三只至。谓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三人相顾间。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於是拈盏倾茶便行。

  ▲东寺如会禅师

  常患门徒诵大寂即心即佛之谈不已。谓佛於何住。而曰即心。心如画师。而云即佛。遂示众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剑去远矣。尔方刻舟。
  虚堂愚颂云。昨日因过竹院西。邻家稚子隔溪啼。山寒水肃半黄落。无数归鸦卜树栖。
  仰山参。师问。汝是甚处人。仰曰。广南人。师曰。我闻广南有镇海明珠。是否。仰曰是。师曰。此珠如何。仰曰。黑月即隐。白月即现。师曰。还将得来也无。仰曰。将得来。师曰。何不呈似老僧。仰叉手近前曰。昨到沩山。亦被索此珠。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师曰。真师子儿。善能哮吼。仰礼拜了。却入客位。具威仪再上人事。师才见乃曰。已相见了也。仰曰。恁么相见莫不当否。师归方丈闭却门。仰归举似沩山。沩曰。寂子是甚么心行。仰曰。若不恁么。争识得他。

  ▲西堂智藏禅师

  与百丈南泉。同入大寂之室。李尚书尝问僧。马大师有甚么言教。僧曰。大师或说即心即佛。或说非心非佛。李曰。总过这边。李却问师。马大师有甚么言教。师呼李翱。李应诺。师曰。鼓角动也 普请次。师曰。因果历然。争奈何争奈何。有僧出以手托地。师曰。作甚么。曰相救相救。师曰。大众。这个师僧犹较些子。僧拂袖便走。师曰。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
  昭觉勤云。西堂洞明纲要。始终正令全提。这僧异类中行。争奈龙头蛇尾。敢问大众。因果历然一句作么生道。是则龙女顿成佛。否则善星生陷坠。
  僧问。有问有答。宾主历然。无问无答时如何。师曰。怕烂却那。
  后有僧举问长庆。庆云。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