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统编年

  甲戌十年。
  妙迁双髻。
  妙隐龙须九载。缚柴为龛。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尝积雪没龛。旬余路梗。绝烟火。咸谓死矣。雪霁宴坐如初。有僧名若琼。焚祠牒从妙於龙须。忽染病。妙曰。病中绝缘。正好做工夫。汝臭皮袋。悉委之於我。但和病捱去。决不相赚。琼病亟。索浴。俯见汤影。郎有省。喜笑如脱沉疴。信宿书曰。三十六年颠倒。今日一场好笑。娘生鼻孔豁开。放出无毛铁鹞。妙问如何是娘生鼻孔。琼竖起笔。妙曰。又唤甚么作无毛铁鹞。琼掷笔而逝。妙迁武康双髻峰。
  禅师如珙被旨住育王。
  珙初参石田痴绝於灵隐。疑碍无所入。闻天目礼居太白。往投以疑。礼举南山筀笋。东海乌蠈。珙拟对。礼打之。忽有省。遂留侍。断桥伦住国清。延之典藏。伦迁净慈。居第二座。寻升第一座。丞相以雁荡灵岩。表请出世。迁能仁。退归放牧庵。不应外缘。有旨授育王。不得已应之。
  恭宗。
  恭宗乙亥(德佑元元至元十二)年。
  曹洞第二十世雪庭光宗正辨祖示寂。
  祖归故里。创建精舍曰报恩。祖姿颕悟。三阅藏教而成诵。诱掖后学无倦色。通群书。善翰墨吟咏。其上堂普说几十万言。播在丛林。门人请梓之。祖闻而叱之曰。此吾一时游戏所发。安可以形迹为哉。既老倦於接纳。归栖嵩阳。是年秋示微疾。书偈告终。塔於寺之西隅。
  祥符荫曰。雪庭博洽融通。大展新丰之令於大河以北。为王臣尊礼。而辨正摧邪。功在法苑不小。与仰山祖。同时南北辉映。甘露双垂者也。

  曹洞第二十一世祖

  讳文泰嗣雪庭法(雪庭之门时称二泰。谓中林智泰。祖乃首推也)。
  丙子(德佑二五月以后端宗景炎元)年。
  曹洞第二十一世少室祖嗣宗统(一十四年)。
  开堂少林祖剎。上堂曰。尘劫来事。只在於今。河沙妙德。总在心源。试教伊觌面相呈。便不解当风拈出。且道过在甚么处。卓拄杖曰。祇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禅师中竺雪屋珂辞灵隐。
  珂灵隐熏嗣。住中竺。上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且道衲僧知个甚么。知道饭是米做。直饶恁么。阎罗老子索饭钱有日在。珂以宋鼎既迁。即谢寺事。时金山默庵雅禅师。尊师道行。时元兵下江南。默庵被总兵伯颜胁置幕中。从至武林。默庵言於伯颜。请珂住灵隐。亲持请疏扣门。珂抽关露半面问曰。汝为谁。默庵曰。故人某甲也。珂落关曰。我不识你。盖珂虽处世外。而以忠自持。故不屑灵隐之命。断江恩有诗曰。雪屋今亡四十年。高风凛凛尚依然。伯颜丞相拜床下。不肯为渠来冷泉。
  祥符荫曰。当宋鼎革迁。元兵南下之时。临安羹沸。雪屋乃以世外缁衣。折伯颜床下之拜而不起。其高风清韵。有足多者。充其意。亦世外之文山迭山也。时珂座下有首座某。年八十余。叹曰。我生於宋。老於宋。乃不得死於宋。遂绝粒而死。噫。栴檀林中果无异嗅哉。
  丁丑二年。
  禅师妙峰下径山藏叟善珍寂。
  禅师普度住径山。
  度字虚舟。江都史氏子。初见铁牛印於灵隐。徧历诸方。若天童晦岩光。大慈石岩琏。虎邱石室迪。皆一见器异之。参无得通於饶州荐福。决志亲依。嗣之。淳佑初。出世金陵半山。继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疎山。苏之承天。补中竺。复诏升灵隐。被命住径山。值火余。志图兴复。将有绪而遽寂。
  禅师云壑 瑞集心灯录成。
  瑞续五灯会元。集卧龙先祖以后。宋季元初诸宗语。曰心灯录 发明(心灯录以援邱玄素塔铭。证德山出马祖下。致阻抑不行。然邱铭竟传矣。书成。以见此书有系法门。狥私掩公者之失自见也)。
  戊寅(三五月帝炳祥兴元)年。
  己卯祥兴二年 宋亡。
  元(姓奇渥温氏。太祖铁木真。于宋开禧二年。自号可汗。传太宗窝阔台。睿宗[悔-母+也]雷。定宗贵田。宪宗蒙哥。至世祖讳忽必烈。国语曰薛禅。即位开平。於宋景定元年庚申。建元中统。至宋景定五年甲子。改至元。改开平为上都。己卯宋亡。混一天下。世祖在位凡三十五年。元制。凡皇帝即位之始。必先受佛戒。方登大宝。布告天下)。
  世祖庚辰至元十七年。
  禅师妙高自蒋山迁径山。
  高字云峰。长溪人。家世业儒。母梦池上婴儿合爪坐莲华心。手捧得之。觉而生高。因名梦池。自幼嗜书史。尤耽释典。固请学出世法。父母以梦故不忍夺。出家受具。首参道冲。冲曰。此儿语纚纚有序。吾宗瑚琏也。又参范祖。祖尤器重。拟充侍职。高叹曰。怀安败名。吾不徧参诸方。不止也。遂之育王见广闻。入室掌藏钥。一日闻举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高划然有省。答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闻曰。也只道得一半。后出世南兴大芦。屡迁至蒋山。历十有三载。乙亥寺被兵革。军士有迫高求金者。以刃拟高。高延颈曰。欲杀即杀。我头非汝砺刃石。辞色雍容。了无怖畏。军士感动。掷刃而去。是年诏住径山。径山毁。高殚心兴建。
  帝师癹思八(此云圣寿)寂 发明(元列朝皆有帝师。书[癹-又+文]思八以槩其余。凡天下高僧师号。皆锡自帝师)。
  辛巳十八年。
  禅师原妙键死关西天目。
  妙住双髻。丙子。学徒避兵四去。妙独掩关危坐。及安堵。启户视之。则那伽如故。於是户屦弥伙。应接不暇。乃以拄杖横肩顾左右云。大众会么。楖栗横肩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己卯春。腰包宵遁。直造天目西峰。有狮子岩。拔地千仞。崖石林立。妙乐之。有终焉之意。未几慕膻之蚁复集。是年复造岩西石洞。营小室如舟。扁曰死关。上溜下淖。风雨飘摇。绝给侍。屏服用。不澡身。不剃发。截瓮为铛。并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撤梯断缘。虽弟子罕得瞻视。设三关语以验学者云。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下语不契。闭门弗接。
  禅师报恩从伦奉诏再焚道藏伪经。
  道藏伪经。前已烧禁。是年复有道流构难。十月二十日。有旨就大都悯忠寺。再勘焚烧道藏伪经。除道德经外。尽行烧毁。命伦举火。伦升座。以火炬打一圆相曰。诸仁者。祇如三洞灵文。还能证此火光三昧也无。若也於斯会得。家有北斗经。人口保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尽。任伊到处觅天尊。中书丞相耶律铸。翰林院唐方等。奉勅撰碑纪其事。
  壬午十九年。
  癸未二十年。
  甲申二十一年。
  禅师行端来参。
  端临海何氏子。世业儒。一切文字。不由师授。自然通达。初参藏叟珍於径山。珍问汝是甚处人。端曰。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又喝。端收坐具。珍曰。放汝三十棒。参堂去。端於言下豁然顿悟。珍寂。端以净慈灵隐。山水清胜。往挂锡焉。自称寒拾里人。横川珙在育王以偈拈曰。寥寥天地间。独有寒山子。端竟不渡江。而谒觉庵真於承天。遂参祖於仰山。祖问何处来。端曰两浙。祖曰。因甚语音不同。端曰。合取臭口。祖曰。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书记在。端拍手曰。鸭吞螺蛳。眼睛突出。祖顾笑谓侍者。点好茶来。
  乙酉二十二年。
  丙戌二十三年。
  丁亥二十四年 径山还旧观。
  祖授侍者原法印。
  妙在天目死关中。祖寄竹篦麈拂。及绿水青山。一同授记与高峰原妙。以赞示曰。上大今已无人。雪岩可知礼也。虚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
  临济第十七世仰山雪岩祖示寂。

  临济第十八世祖

  讳原妙。嗣仰山。
  戊子二十五年。
  临济第十八世高峰祖嗣宗统(八年)。
  祖开法天目明本侍。
  缁素共筑师子院。请祖开堂。适大仰寄到竹篦顶相。遂拈香上堂示众曰。海底泥牛衔月走。岩前石虎抱儿眠。铁蛇钻入金刚眼。昆仑骑象鹭鸶牵。此四句内。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若人检辨得出。一生参学事毕。明本号中峰。钱塘孙氏子。母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其家。翼日遂生本。本神仪挺异。具大人相。才离襁褓。便跏趺坐。能言便歌赞梵呗。凡嬉游必为佛事。年十五决志出家。礼佛然指。誓持五戒。日课法华圆觉金刚诸经。昼夜弥励。困则首触柱以自警。期必得乃已。阅传灯至庵摩罗女问文殊生不生公案有疑。遂志在参决。往天目参祖。祖孤峭严冷。未尝一启齿而笑。独见本欢然欲为祝发。本以父命未许。祖曰。可举阇夜多尊者出家因缘喻汝父。勿自沉溺。未几诵金刚经至荷担如来处。恍若开解。本自谓识量依通。非悟也。丁亥年二十五。遂剃染侍祖开法天目。
  诏集诸宗徒廷辩禅师径山妙高诣阙奏对详明上大悦。
  时诏立御讲三十六所於江淮诸路。有谮毁禅宗者。有旨集诸宗徒廷辩。住径山云峰妙高叹曰。此宗门大事。吾当不惜诣阙争之。上问禅以何为宗。高奏净智妙圆。体本空寂。非见闻觉知思虑分别所能到。宣问再三。高历举西天东土诸祖。以至德山临济棒喝因缘。大抵禅是正法眼藏。涅盘妙心。趋最上乘。孰有过於禅。词旨明显。余二千言。又宣进榻前。与谮者再复论难。谮者辞屈。上大悦。禅宗安堵如初。
  径山复灾。
  住持高谓众曰。吾宿负此山债耳。遂再营建。汇殿坡为池。他屋以次落成。
  禅师平江承天梦真升座说法寝升教班居禅上之旨。
  真字觉庵。嗣雪宝谦。住承天。时有华严宗讲主某。奏请江南两浙名剎。易为华严教寺。升教班资居禅之上。奉旨南来。抵承天。次日觉庵升堂。就为说法。博引华严一经宗旨。纵横放肆。剖析诸师论解是非。若指诸掌。其时华严讲主者。闻所未闻。大沾法益。且谓承天小寺长老。尚如是。矧杭之巨剎大宗师耶。因回奏。遂寝前旨。
  本侍者具戒。
  己丑二十六年。
  祖付侍者明本法印。
  本一日观流泉有省。即诣祖求证。祖打趁出。既而民间讹传官选童男女。本因问曰。忽有人来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祖曰。我但度竹篦子与他。本即言下洞然。彻法源底。陆沉众中。人无知者。於是祖书真赞付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且俾参徒。诣本请益。
  曹洞第二十一世少室祖示寂。
  祖於正月示微疾。谓门人曰。古人坐脱立化即不无。於衲僧分上皆余事也。言毕。掩息右胁而寂。
  禅师天目下育王横川如珙寂。

  曹洞第二十二世祖

  讳福遇。氏族阙。
  庚寅二十七年。
  曹洞第二十二世宝印祖嗣宗统(八年)。
  祖住宝印。上堂曰。机先一句。越韵超声。句后一机。弥乾盖宇。衲僧家随缘开拓。妙惠人天。祇如不落前后一句。作么生道。昨夜西风恶。吹折案山松。
  辛卯二十八年。
  禅师云峰寺如意撰至元辨伪录。
  先是有道士邱处机李志常等。毁西京孔子庙为文城观。谋占梵剎四百八十二所。传袭王浮化胡伪经。惑乱臣民。时少林裕祖诣阙陈奏对辩。处机等辞屈。奉旨焚伪经。罢道为僧者十七人。还佛寺三十七所。辛巳冬。复奉旨除道德经外。其余说谎经文。尽行烧毁。乃诏大都云峰寺住持如意。撰至元辨伪录。上喻曰。譬如五指。皆从掌出。佛门如掌。余皆如指。伪宜辨也。辨凡五卷。穷释老之渊源。分邪正之真伪。复勅翰林学士知制诰臣张伯淳。序而行之。
  壬辰二十九年。
  癸巳三十年。
  禅师净慈下径山雪峰妙高寂。
  甲午三十一年。
  成宗。
  成宗乙未元贞元年(四月兰州河清三日上下三百里)。
  禅师东林悦堂誾应诏入对 发明(成宗践祚之初。召问大法。誾能以道引导之。故书)。
  誾嗣双林朋。九江守钱真孙请出世西林。迁开先又迁东林。召对称旨。赐玺书号通慧禅师。并金襕法衣。
  禅师牧潜圆至住建昌能仁。
  至高安姚氏子。父兄皆名进士。至参仰山祖受记莂。住能仁。所着有牧潜集(明汰如河法师重刻〔六〕)。
  临济第十八世高峰祖示寂。
  祖上堂。拈拄杖召大众云。还见么。人人眼里有睛。不是瞎汉。决定是见。以拄杖卓一下云。还闻么。个个耳里有窍。不是死汉。决定是闻。既见既闻是个甚么。以拄杖○。见闻即且止。只是六根未具之前。声色未彰之际。未闻之闻。未见之见。正恁么时。毕竟以何为验。以拄杖[○@│]。吾今与汝保任斯事。终不虚也。以拄杖[○@□]。三十年后。切忘妄通消息。靠拄杖下座。冬十一月。大觉寺祖雍。师子院院主明初来省。祖竟以后事付嘱。十二月一日黎明。辞众曰。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敢累及平人。自领去也。大众还有知落处者么。良久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复说偈曰。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泊然而寂。启龛七日。端然如生。塔全身於死关。祖为人至慈勤恳。诲人善语和易。或继以泣。及至室中行祖令。鞭策龙象。尽情勘核。丝粟无贷。尝戒学者。今人负一知半解。不能了彻。参徒一诘。茫然莫辨邪正。句来句去。如手搏儿。盖得处卤莽故也。直须大彻。亲见亲证。明得差别智。方解勘辨杀活。其机用险峻。不可凑泊如此。尤矜细行。崇戒律。虽创两剎。目未尝睹。信士全从进得所剪发。朝夕供礼。舍利累累如贯珠。天下识与不识。皆赞叹曰。高峰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