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天圣广灯录
天圣广灯录
又经七日。有一小虫。如蟭螟类。潜形座下。尊者置之手中。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尔。乃於之令去。魔不能动。尊者告之曰。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罪。
尊者问曰。汝名谁耶。眷属多少。
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
尊者曰。汝尽神力。变化若何。
曰。我化大海。不足为难。
尊者曰。汝化性海得否。
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
尊者即为说性海。云。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迦毗摩罗遂发信心。学徒俱求度脱。尊者即与披剃受具。遂告毗摩罗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亲授迦叶。次第嘱累而至於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转化当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离
付法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仪藏之龙龛。即显王朝也。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领众至西印土。彼有太子。名云自在。知尊者名。延於宫中。以伸崇礼。尊者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形势之家。
太子曰。我国城有大山焉。山中有一石窟。师可止此否。
尊者即诣之。行数里。有一大蟒来逆尊者。盘绕其身。尊者因与受三归依。蟒听讫而去。尊者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尊者曰。汝何所止。
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居止山林。多乐寂静。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於应答。而生嗔恨。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岁。适遇尊者。护闻戒法。
尊者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
曰。北去十里。有一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听受尔。
尊者诣彼。龙树出迎尊者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
尊者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
龙树将欲归依。心生疑虑曰。此师得泽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尊者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不圣。龙树闻已。悔谢。尊者即与披剃受具。
遂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迦叶。如是展转乃至於我。我今付汝。汝可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舍利起塔。即赧王朝也。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
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於毗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土。彼国之人。多信福业。无智慧性。龙树为说教法。信受甚稀。闻尊者至。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人睹之。
尊者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
彼曰。佛性大小。
尊者曰。非广非狭。无量无则。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乃回心。尊者复於座上。身现圆月相。唯闻说法音。众中有长者名迦那提婆。谓曰。识此相否。
众曰。目所未睹。焉能辨识。
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相。以示我等。言讫。轮相即隐。还居本座。而说偈曰。
身现圆月相 以表诸佛体 说法无其戒 用辨非色声
众闻偈已。咸愿出家。龙树即为披剃受具。
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人。作大幻术。众所宗仰。王返以佛乘呼为外道。龙树至王殿前。王遂问曰。汝是何人。
龙树曰。我是智人。要化愚者。
王曰。自称其智。量是智人。
龙树曰。未知之事。但请问之。
王曰。今日诸天当何所务。
龙树曰。帝释与阿修罗王今正交战。
王曰。何以为验。
龙树曰。且待须臾。
言讫。投戈断肢。自空而下。王见是事。遂发信心。悉为化之。归向三宝。龙树知王及众正信。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於世。
后告迦那提婆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嘱累迦叶。展转相付而至於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於法心不证 无瞋亦无喜
付法已。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疑寂。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起宝塔以葬焉。即始皇帝朝也。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求福业。兼好辨论。闻龙树名。谒之。将及其门。龙树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呈之。尊者睹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忻然契会。
后至迦毗罗国。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财极富饶。而有二子。一名罗睺罗琰。二名罗睺罗多。长者园树生大耳如菌。味甚香美。唯长者与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已复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时罗睺罗多乃说偈曰。
此树生奇耳 食以不枯槁 智者解此因 当师其至道
时迦那提婆曰。如来记。却后第二五百年。有大菩萨因耳解脱。
即至净德舍。忽见尊者。心生珍敬。求闻树耳之缘。尊者曰。汝向来尝饭一比丘否。
长者曰。有一沙门。久曾勤供。近已灭度。坟塔仍存。
尊者谓罗睺罗多曰。岂非能供侍彼比丘者乎。
曰。诚如所论。
尊者曰。汝与此子。心同勤敬。汝家亲属。尝蕴慢心。不能得食。彼比丘虽持戒多闻。真理未达。寿命既尽。来偿宿因。彼之比丘生为树耳。父子得食。故当酬报。
尊者问长者曰。汝年多少。
曰。我今七十九。
提婆即以偈曰。
入道不通理 覆身还信施 汝年八十一 此树不生耳
长者闻偈。弥加叹伏。曰。我今衰老。不克事师。愿舍次子。依师出家。
尊者曰。惟符佛记。今是其人。即与披剃受具。随侍。
游化。至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尊者入彼众中。外道问曰。汝何不前。
尊者曰。汝何不后彼曰。汝似贱人。
尊者曰。汝似良人。
彼曰。汝解何法。
尊者曰。我百不解。
彼曰。我欲得佛。
尊者曰。何者是佛。
彼曰。我合得佛。
尊者曰。既道我得。汝实不得。
彼曰。我既不得。汝云何得。
尊者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故。所以言得。
彼词既屈。乃问尊者曰。汝名何等。
尊者曰。我名迦那提婆。
既而夙闻尊者之名。悔遏致谢。尊者乃告罗睺罗多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嘱累而至於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演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本对传法人 为说解脱理 於法实无证 无终亦无始
偈已。入奋迅三昧。身放大光。而归寂灭。众起宝塔而供类之。即前汉文帝朝也。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
天圣广灯录卷第四 〔宋实〕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筏城。有河名曰金水。见五佛影。乃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僧伽难提居於彼处。如来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语已。泝流而上。至一大山石窟中。僧伽难提安然在定。尊者伺之。曰。汝身定邪。心定邪。
难提曰。身心俱定。
尊者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
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如金出井。世相去来。金体常寂。
尊者曰。水金在井。若金出井。金无动静。何物出入。
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动静。
尊者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
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
尊者曰。此义不然。
曰。彼理非着。
尊者曰。此义当堕。
曰。彼义不成。
尊者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
曰。我义虽成。法非我故。
尊者曰。我义已成。我无我故。
曰。我无我故。复成何义。
尊者曰。我无我故。成於汝义。
曰。仁者师於何圣。得是无我。
尊者曰。我师迦那提婆。证是无我。
难提偈曰。
稽首提婆尊 而出於仁者 仁者无我故 我欲师仁者
罗睺罗多以偈答曰。
我已无我故 汝须见我我 汝若师我故 知我非我我
难提心意豁然。愿师度脱。胡跪而说偈曰。
三界一明灯 回光而照我 十方悉开朗 如日虚空住 我得遇大圣 愿依师解脱 志诚头面礼 唯垂赐纳受
尊者曰。汝心解脱。自性清净。语已。即以右手持金钵。举至梵宫。取彼香饭。将斋大众。而大众虑金饭少。心各生厌。不得就食。
尊者曰。非我之咎。即命僧伽难提分坐同食。众复讶之。
尊者曰。汝不得食。由心不了故。当知与吾分座同餐者。即过去婆罗树王如来也。愍物降迹。汝辈亦庄严劫中已至三果。未证无漏者也。
众曰。我师神力斯可信矣。彼云过去佛者。即切疑焉。
僧伽难提知众生慢。乃曰。自双林示灭八百余年。人无至信。正念轻微。不敬真如。唯爱神力。言讫。以右手渐展入地。至金刚轮际。取甘露水。以瑠璃器持至会所。大众即时钦慕。作礼悔过。
於是尊者告僧伽难提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次第传授而至於吾。吾今付汝。汝可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偈曰。
於法实无证 不取亦不离 法非有无相 内外云何起
僧伽难提闻已。即於座前以偈赞曰。
善哉大圣者 心明如日月 一光照世界 暗魔无不灭
付法已。安座示灭。众奉全身起塔。即前汉武帝朝也。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室罗筏城宝庄严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於父母曰。
稽首大慈父 和南骨血母 我今欲出家 幸愿哀愍故
父母闻偈。固止之。遂誓曰。我今不食。自取命终。乃听宫内出家。命沙门禅利多就宫传导。经十九年。尊者每自念曰。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烛。见一大路坦平。徐行数里。至一大山。下有石窟焉。乃宴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禅利多访寻之。不知所在。
尊者后游摩提国。忽有微风袭众。清凉休适。众不知其然。尊者曰。此道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乎。
言讫。以神力摄诸大众。登一高峰。名宝落迦。尊者曰。此山顶有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
尊者见一童子持圆鉴直造尊者前。尊者问。汝几岁耶。
曰。我当百岁。
尊者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
曰。我不会理。正当百岁。
尊者曰。汝善机耶。
曰。佛言。
若人生百岁 不解诸佛机 未若生一日 而得决了之
师曰。汝持镜者。意何所明。
答曰。
诸佛大圆镜 内外无瑕翳 两人同得见 心眼皆相似
父母奇之。舍令出家。尊者即与披剃受具。名伽耶舍多。
时风吹铜鸣声。尊者问曰。铃鸣耶。风鸣耶。
伽耶曰。非风铃鸣。我心铃耳。
尊者曰。非风铃鸣。我心谁尔。
伽耶曰。俱寂静故。非三昧也。
尊者曰。善哉。继吾嗣者。非子而谁。即告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以至於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地本无生 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花果亦复尔
付法已。攀树而化。众议曰。尊者树下归寂。其垂荫后裔乎。将奉全身葬子高原。而众力不能举。即就树起塔。当前汉昭帝朝矣。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体莹如瑠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闲静。语非常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
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尊者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问曰。是何从众。
曰。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
尊者有顷自扣其扉。罗多曰。此舍无人。
尊者曰。答无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关延接。
尊者曰。者如来记。吾灭后千年。有大士出现於月氏国。绍隆玄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於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投灭出家。披剃受具讫。乃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次第传授而至於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有种有心地 因缘能发萌 於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尊者付法已。踊身虚空。现十八变。自焚其躯。以舍利起塔。即成帝朝也。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昔为自在天人。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利。闻帝释说法。复生梵天。以根利故。善谈法要。诸天尊为导师。遂降月氏。
后至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重三宝。而尝婴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
尊者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世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为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耶多闻是语已。顿释所疑。
尊者曰。汝虽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从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