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大光明藏
大光明藏
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
师一日随马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盘。祖云。急。师云。急个什么。祖云。看水。师与丹霞游山次。见水中鱼以手指之。霞云。天然天然。师至来日又问丹霞昨日事作么生。丹霞放身作卧势。师曰。苍天苍天。又与丹霞行至麻谷山。师曰。某甲向这里住也。霞云。住即且从。还有那个也无。师曰。珍重。有僧问云。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乃起立。以拄杖绕身一匝翘一足云。会么。僧无对。师便打。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嘿然。耽源问十二面观音是凡是圣。师曰。是圣。耽源打师一掴。师曰。知你不到这个境界。
宝昙曰。马祖以铁如意击碎珊瑚之枝。散落诸子之手。自是而为陶朱猗顿之富者满前矣。看水之旨其有是哉。与丹霞观鱼。对僧祖意之问。皆珊瑚枝枝撑着月底时节也。至十二面观音境界。其亦铁如意用事欤。
杭州盐官镇国海昌院齐安禅师
师因大寂行化於龚公山。乃振锡而造焉。师有奇相。大寂一见便器之。乃命入室密示正法。僧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师云。与我过净瓶来。僧将净瓶至。师曰。却安旧处着。僧复来问。师曰。古佛过去久矣。师问座主而蕴何经论。曰。讲华严经。师曰。华严经有几种法界。主云。略而言之有四。广说则重重无尽。师举拂子曰。这个是第几种法界中收。主良久。师曰。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僧问大梅。如何是西来意。大梅云。西来无意。师闻乃云。一个棺材两个死汉。一日唤侍者将犀牛扇子来。者云。破了也。师曰。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者无对。师一日谓众曰。虚空为鼓须弥为椎。什么人打得。众无对。有法空禅师到。师曰。禅师到来。贫道总未得作主人。法空云。请和尚便作主人。师曰。今日夜也。且归本位安置。明日却来。法空下去。翌旦师令沙弥屈法空至。师顾沙弥曰。咄沙弥不了事。教屈法空禅师。却屈得个守堂家人。法空无语。法听院主来参。师问。汝是谁。曰。法听。师曰。我不识汝。听无语。
宝昙曰。盐官老拳。盘山铁喙。二老易地则皆然也。盐官擒纵得妙。盘山博约适中。合两季而成一翁。是为四海天马驹也。盐官失却古佛。得个犀牛儿。遂使虚空须弥亦成曲调。当时不得王老师。几乎打破此鼓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
师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唐贞元中居大梅时。盐官会下一僧入山。因采主杖迷路至庵。问曰。和尚在此山多少时也。师曰。只见四山青又黄。又云。出山路向什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说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么。遂令僧去请师。师有偈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大寂闻师住山。令一僧往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今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家男女未有了日在。任汝非心非佛。我自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大梅梅子熟也。庞居士访师问曰。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师云。你向什么处下口。士云。百杂碎。师展手云。还我核子来。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夹山云。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定山云。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二人往返不决。上山参礼夹山。便举前话问师。未审那个亲。师云。一亲一踈。夹山云。那个亲。师云。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上问。师云。亲者不问。问者不亲。忽一日谓其徒曰。来莫可拒。去莫可追。从容复闻鼯鼠声。师云。即此物。非它物。汝等诸人善自护持。吾今逝矣。
宝昙曰。得道而隐何如古人。以艰难得之故以艰难守之。至有避人如避仇。避世如避秦者。大梅曰。刚被世人知住处。更移茅舍入深居是也。一旦扃鐍不密为人所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即心之言。虽江西马祖自来亦未易觅其住处。开示之要。深得其师三昧。蒲花柳絮竹针麻线。大有跨灶之机。最后闻鼯鼠声。真不负夹山定山之祷矣。
湖南东寺如会禅师
此折床会也。自大寂去世。常患门人以即心即佛之谈诵忆不已。且谓佛於何住。而曰即心。心如画师。而云即佛。一日示众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剑去久矣尔方刻舟。而号东寺为禅窟焉。相国崔公郡出为湖南观察使。见师问曰。师以何得。师曰。见性得。师方病眼。公戏之曰。既云见性。其奈眼何。师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公稽首谢之。师问南泉近离甚处。云。江西。师云。将得马师真来不。泉云。只这是。师曰。背后底[妳-女+口]。泉无对。崔公入寺见鸟雀粪于佛头上。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因甚么向佛头上粪。师曰。是伊何不向鹞子头上放。仰山来参。师云。已相见了。更不用上来。仰云。恁么相见莫不当不。师归方丈闭却门。仰山归举似沩山。沩山云。寂子是什么心行。仰山云。若不恁么。争识得它。复有人问云。某甲拟请和尚开堂得不。师曰。待你将物裹石头暖即得。彼无语。
宝昙曰。即心即佛之旨。想见一时雷动风行。虽无隙可乘无间得入。譬之曹公饮鸩。日惯一日不复杀人矣。故诸师相与匡救之。东寺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只此一语自然扶得。马师一时衲子。如南泉如仰山。皆在席下。仰山称东寺师叔若在某甲不致寂寥。时人指为折床会。其道固塞乎天壤矣。
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
师上堂云。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佗觅。从前只是依他作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僧问。如何是玄旨。师曰。去无汝用心处。僧云。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师云。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僧云。如何观音妙智力。师敲鼎盖三下云。子还闻不。僧云。闻。师云。我何不闻。僧无语。师以棒趂下。师尝与南泉同行。忽一日相别。煎茶次南泉问云。从前与师兄商量语句。彼此已知。此去或有人问毕竟事。作么生答他。师曰。者一片地大好卓庵。泉云。卓庵且置。毕竟事作么生。师乃打却茶铫便起。泉云。师兄吃茶了。普愿未曾吃茶。师云。作者个语话。滴水也消不得。有座主来参。值师锄草次。忽见一条蛇。师以锄便镢。主云。久向归宗。到来只见个粗行沙门。师云。你粗我粗。主云。如何是粗。师竖起锄头。主云。如何是细。师作斩蛇势。主云。恁么则依而行之。师云。依而行之则且置。你什么处见我斩蛇。主无语。江州刺史李渤问。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不。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是不。李曰。是。师曰。身如椰子大。万卷书向甚处着。李俛首而已又问。一大藏教明什么边事。师举拳示之曰。会么。李云。不会。师曰。者措大。拳头也不识。李云。请师指示。师曰。遇人即涂中受用。不遇即世谛流布。师以目有重瞳。将药手摩令俱赤。
宝昙曰。归宗斩蛇与对李万卷须弥芥子之问。真大寂之门文武韬略兼全者也。南泉曰。马祖出八十四员善知识。唯有归宗较些子。盖其用处如风如火如钩如锥。有大敌如南泉。方显其机也。论光不透脱之旨。后世惟云门知之。谓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其论实本於斯也。太史公曰。舜重瞳子。项羽亦重瞳子。岂其苗裔者也。厥后亦有赤眼重瞳子云。
汾州无业禅师
师凡有学者致问。答曰。莫妄想。唐宪宗遣使征诏不赴。穆宗即位。命两街僧录灵阜等赍诏迎请。曰此度恩旨不同常时。愿顺天心不可言疾也。师微笑曰。贫道何德屡烦世主。且请前行。吾从别道来矣。乃沐浴剃发。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等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而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景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祖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而逝。
宝昙曰。无业奇厖。福艾似马祖。闻道似南岳。真一代耆杰也。古人治病之要。先定其膏盲。然后砭针以起九死。所谓无妄之疾勿药有喜。马师之接无业是也。故其平生多示人曰莫妄想。是其已试之药。犹恨老死不能万全。故口疏为万金之方。炮制之宜。佐使之法。无不毕具。人能依此服饵。不患不为无业人也。岂复后世酸寒之患哉。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师一日示众云。道个如如早是变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云。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师云。孟八郎汉又恁么去也。师有时云。文殊普贤昨夜三更相打。每人与二十棒趂出院也。赵州出众云。和尚棒教谁吃。师云。王老师过在什么处。州乃作礼。师一日至庄。庄主乃预备。师问庄主。争知老僧来。排辨如此。庄主云。昨夜土地神报。师云。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侍者便问。和尚既是大善知识。为甚被鬼神觑见。师云。土地前更下一分饭。示众云。江西马祖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与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么。赵州出众礼拜了去。有僧问州曰。上座礼拜了去。意作么生。师曰。他却领得老僧意。师一日捧钵上堂。黄檗在第一座坐。见师不起。师问曰。长老甚么年中行道。檗云。威音王已前。师曰。犹是王老师师孙在下去。师一日问黄檗。黄金为城。白银为壁。是甚么人居止处。檗云。是圣人居止处。师曰。更有一人居何国土。黄檗叉手而立。师曰。道不得。何不问王老师。檗便问。更有一人居何国土。师曰。可惜许。又僧问师。居丈室将何指南。师曰。昨夜三更失却牛。天明起来失却火。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乃提起猫儿云。道得即不斩。道不得即斩却。皆无对。师即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话。州乃脱草鞋戴头上而出。师曰。子若在即杀得猫儿。示众云。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么。时有僧出众云。某甲买。师云。不作贵。不作贱。你作么生买。僧无对。师与归宗麻谷同去参观南阳国师。师於路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归宗便於圆相中坐。麻谷作女人拜。师云。恁么则不去也。归宗云。是什么心行。师於是相唤回归。师上堂次。陆大夫云。请和尚为众说法。师曰。教老僧作么生说。陆云。和尚岂无方便。师曰。道他欠少个什么。陆云。为什么有六道四生。师曰。老僧不教他。又问。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如今拟镌作佛还得不。师曰。得。陆曰。还不得么。师曰。不得不得。师云。佛九十日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时优填王思佛。请目连运神通三转。摄天匠往彼。欲雕佛像。只雕得三十一相。为什么梵音相雕不得。院主便问。如何是梵音相。师云。赚杀人。师示众云。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它国王水草。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它国王水草。如今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陆大夫与师见人双陆。遂拈起骰子云。恁么不恁么。只与么信彩去时如何。师曰。臭骨头。十八首座问。师百年后向甚么处去。师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座云。某甲随和尚去还得也无。师云。汝若随我。却须衔一茎草来。
宝昙曰。佛法至南泉所谓集大成者也。凡人知有而身未到之地。与虽身到而手不及之处。皆疏剔振裂。为物作则者焉。然亦不为甚高不可知之论。必告以其端。异类中行则曰唤作如如早是变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其言晓然易知。其地则难到。惟其父子兄弟然后克践斯语。归宗赵州辈是也。今传灯独载其对机语。而示众有缺。愚恐后世学者不见其大全。故取一二足之。圆悟禅师有云。王老师真体道者也。所言皆透脱。无豪发知见解路。只贵人离见闻觉知。自透本来底方得自由。若着法报化便是依它。无自由分。是故发明卢行者不会佛法。只是体道。所以得衣钵。此皆过量人行履处。千万人中难得一个半个。真药石谛当。真实无事行履处也。斯言至哉。
五毫山邓隐峰禅师
石头刬草次。师在左侧叉手立。石头蜚刬子向师面前刬一株草。师云。和尚只刬得这个。不刬得那个。石头提起刬子。师接得乃作刬草势。石头云。汝只刬得这个。不刬得那个。师无语。师一日推车次。马祖展脚在路上坐。师云。请师收足。祖云已展不缩。师云。已进不退。乃推车碾捐袒脚。祖归法堂。执斧子云。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师便出於祖前引颈。祖乃置斧。师到南泉睹众僧参次。南泉指净瓶云。铜瓶是境。鉼中有水。不得动着境。与老僧将水来。师便拈净鉼向南泉面前泻。南泉便休。在襄州破威仪堂。只着衬衣於砧槌边云。道得即不打。于时一众嘿然。师便打一下。师辞马祖适石头。语载马祖。章师冬则居衡岳。夏则止清凉。唐元和中荐登五台。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交锋。未决胜负。师曰。吾当去解其患。乃掷锡空中蜚身而过。两军将士仰观事。符预梦。斗心顿息。师既显神异。虑成惑众。遂入金刚窟前。将示灭先问众云。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众云有。师问。还有倒立而化者无。众云未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