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大光明藏
大光明藏
宝昙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此佛祖之病也。攒簇不得底是曹山之病也。正觅起处不得是衲僧之病也。人人尽有是凡夫之病也。均是病也。属之佛祖。属之曹山。属之衲僧。属之凡夫。而何如人之养狸。奴谓其疾如风遂字之为风。或曰墙能碍风即字之为墙。彼人曰墙为鼠所穴即字之为鼠。彼又笑曰鼠为猫所捕者。不若复字之为猫。曹山绕四天下行一遭。依旧归来。不妨还我茗溪住处。
抚州石巩慧藏禅师
师昔为弋者。因逐群鹿从马祖庵前过。问祖曰。和尚见鹿过不。祖匿曰。汝是何人。曰。猎者。祖曰。汝解射。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个。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莫解射不。祖曰。解射。曰。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是无下手处。祖曰。者汉旷劫无明烦恼今日顿息。师即毁弓箭截发投祖出家。一日在厨作务。祖曰。作什么。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也。住持后常以弓箭接人。三平到。师作挽弓势。云。看箭。三平作避势。师云。平生架一张弓一只箭。只射得半个圣人。师问西堂。汝捉得虚空么。西堂云。捉得。师云。作么生捉。西堂以手撮虚空一撮。师云。汝作么生。恁么捉虚空。堂却问师兄作么生捉。师把西堂鼻头拽。西堂作忍痛声云。太煞。拽人鼻孔。直得脱去。师云。直须恁么捉虚空始得。众僧参次。师云。适来底什么处去也。僧云。在。师云。在什么处。僧弹指一声。僧到礼拜。师云。还将得那个来不。僧云。将得来。师云。在什么处。僧弹指三声。问。如何免得生死。师云。用免作什么。僧云。如何免得。师云。者底不生死。
宝昙曰。石巩逐鹿而马师得鹿。祖曰此子历劫无明直下顿息。此语有万钧重气力也。一生牧牛是此气力。捉得虚空是此气力。故达磨曰。从事上得法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石巩之谓也。故其平生张弓架箭。自谓只射得半个圣人。不知马师自来。当得一人不。
朗州中邑洪恩禅师
师因仰山为新戒。时到谢戒。师见来。於禅床上拍手云。和和。仰山即东边立。又西边立。又中心立。然后谢戒了。却退后立。师云。什么处得此三昧。上云。曹溪脱印子学来。师云。汝道曹溪用此三昧接什么人。山云。接一宿觉。却云。和尚什么处得此三昧。师云。马大师处学得。问曰。如何得见性。师云。譬如有屋。屋有六窗。内有一猕猴。东边唤山山。山山应如是。六囱俱唤俱应。仰山礼谢起云。蒙和尚譬喻。无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内猕猴困睡。外猕猴欲与相见时如何。师下禅床。执仰山手作舞。云。山山与汝相见了。譬如蜼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头叫唤云。土旷人希相逢者少。
宝昙曰。大法不容方便者也。古人於无方便中建立方便。一涉方便利害即之。如六囱唤山山。后世必有弄精魂者死在向下矣。赖遇寂子。好手曾死。却活山山。故能唤起老饕。活得死山山也。当时若无后语。有甚中邑。自此山山亦能死却天下人。亦能活却天下人。仰山之力也。
洪州百丈怀海禅师
师一日侍马大师玩月次。祖问。正当恁么时如何。西堂云。正好供养。师云。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行。祖曰。经归藏。禅入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一日师侍马祖行次。见野鸭子蜚过。祖云。是什么。师曰。野鸭子。祖云。什处去。师云。蜚过去。祖将师鼻孔便扭。师作忍痛声。祖云。何曾蜚去。师於言下有省。明日。祖升堂。才坐。师出卷面前席。祖便下座。师随之方丈。祖云。什么处来。师云。山后来。祖云。还逢着一人么。师云。不逢着。祖云。为什么不逢着。师云。若逢着即举似和尚。祖云。什么处得者消息来。师云。某甲罪过。祖云。却是老僧罪过。师再参马祖。祖竖起拂子。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於旧处。祖云。你已后闻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师亦挂拂子於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一日上堂云。灵光独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一僧哭入法堂。师云。作什么。僧云。父母俱丧。请师择日。师云。明日来为你一时埋却。问。如何是奇特事。师云。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师上堂。众才集。师以主丈趂下。却召大众。众回首。师云。是什么。黄蘗到师处。一日辞云。欲礼拜马祖去。师云。马祖已迁化也。蘗云。未审马大师有何言句。师遂举再参因缘。蘗闻举不觉吐舌。师云。子已后莫承嗣马祖么。蘗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大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云。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后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云。此是大机之用。沩山云。马祖出八十四员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云。百丈得大机。黄蘗得大用。余皆唱导之师。沩山云。如是如是。师一日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来多居律寺。虽云别院。然於说法住持未合规度。故常尔介怀。乃曰。佛祖之道欲诞布化。元冀来际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邪。遂制丛林清规。禅门独行。由百丈之始。今略舒大要徧示后学。令不忘本也。其诸轨度。山门备焉。
宝昙曰。百丈见野鸭子悟道归来。或哭或笑或问其故。丈矍然曰。汝道哭即是。笑即是。便有驱耕夺饥之手。至马祖震威一喝。三日耳聋。如百炼精金最后入火。无复故金矣。学道至此。然后谓之百了千当。尝观百丈宝此金刚王久矣。未尝轻以示人。一旦黄蘗輙婴其锋以眦睚一世。复用是以出临济。佛法之盛实此老之力也。然以道德余力纲纪丛林。推原人情蕲合佛意。可以为万世法。是故行之后世得不弊也。愚谓其功不在制礼作乐下。昔先儒有造慧林法席者。适观僧饭井井。千百阒然无声。先儒曰。此三代之遗风也。其盛德休烈可胜道哉。
虔州西堂智藏禅师
师与大寂奉书至忠国师。国师问曰。汝师说什么法。师从东过西立。国师曰。只者个更别有。师从西过东立。国师曰。者个是马师底。仁者作么生。师云。早个呈似和尚了。寻又送书至径山谒国一禅师。语载国一章。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祖云。我今日劳倦。不能为汝说得。问取智藏去。僧问师。师曰。何不问和尚。僧曰。和尚教来问。师曰。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去问取海兄。僧遂问海兄。兄云。我到者里却不会。僧举似马祖。祖云。藏头白。海头黑。祖一日问。师何不看经。师云。经岂异耶。祖曰。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稍得。师曰。智藏病。思自养。敢言为人。祖曰。子末年必兴于世。
宝昙曰。藏头白。海头黑。一语匊天下后世学者。如透金刚圈。如吞栗棘蓬。曾不知大寂当时正是看锢鏴着生铁也。马师大国楚也。遣使二老如聘虎狼之秦。不为吞噬者几希。藏公可谓使乎。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者也。对李翱之问大寂。当为击节。
京兆府章敬寺怀恽禅师
师因僧问心法双忘指归何处。师曰。郢人无污徒劳运斤。曰。请师不返之言。师曰。即无返句。百丈和尚令一僧来问。伺师上堂次。展坐具礼拜了。起来拈师一只靸鞋。以衫袖拂却尘了。倒覆向下。师曰。老僧罪过。或问。祖师所传心地法门。为是真如心。妄想心。非真非妄心。为是三乘教外别传底心。师云。汝见目前虚空么。曰。信之。常在目前。人自不见。师曰。汝莫认影像。曰。和尚作么生。师以手拨空三下。曰。作么生即是。师曰。汝向后会去在。僧来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是是。其僧又到南泉亦绕三匝振锡而立。南泉曰。不是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僧曰。章敬道是。和尚为甚道不是。南泉曰。章敬即是。是汝不是。
宝昙曰。南岳闻马祖出世。遣一僧候之。问作么生。僧如其言。故马祖有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之语。南岳然之。今百丈验其弟。恽公亦用此手。故恽有老僧罪过之语。古人养子如养骏。平时过都历块固已熟其步骤矣。至是如不见者。数年中心望其奔轶绝尘。使人察之。果然也。谛观南岳马师用处如此。百丈恽公用处又如此。所谓大小浅深之异。学者当自察之。
信州鹅湖大义禅师
师因唐宪宗诏入内。於麟德殿论义。有一法师问。如何是四谛。师曰。圣上一帝。三帝何在。又问。欲界无禅。禅居色界。此士凭何而立禅。师曰。法师只知欲界无禅。不知禅界无欲。法师云。如何是禅。师以手点空。法师无对。帝曰。法师讲无穷经论。只这一点尚不柰何。师却问诸硕德曰。行住坐卧毕竟以何为道。对曰。知者是道。师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安得知者是道。有对曰。无分别是道。师曰。善能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安得无分别是道。有对曰。四禅八定是道。师曰。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安得四禅八定是道耶。众皆杜口。师又举顺宗问尸利禅师。大地众生如何得见性成佛。尸利云。佛性犹如水中月。可见不可取。因谓帝曰。佛性非见必见。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问。何者是佛性。师曰。不离陛下所问。帝默契真宗。
宝昙曰。善知识其不八面受敌而能护法城者。未始有也。愚观国朝太宗皇帝垂示六问。当时学者或不能对。后世善知识互为酬唱。意谓大檀越流通此殊胜因缘也。说法。难事尔。古人犹有大众威德怖。况天威不违咫尺乎。善知识亦有德尊眼明。平居法施雷动。有对人主而不能措一词者。亦岂偶然哉。今鹅湖被旨宪宗。赐对麟德殿与诸师问答。游戏自在贯穿不穷。如上将军不持一兵。直入贼垒。策勋人主之前。真一代法施主盟也。其亦终南政公之季孟欤。
伊阙伏牛山自在禅师
师与大寂送书与忠国师。国师问曰。马大师以何法示徒。对曰。即心即佛。国师曰。是甚么语话。良久又问。此外更有甚么言教。师曰。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国师云。犹较些子。师曰。马大师即恁么。不审和尚此间如何。国师曰。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鎌。师后隐于伏牛山。师一日示徒曰。即心即佛是无病求药句。非心非佛是药病对治句。僧问。如何是脱洒底句。师云。伏牛山下古今传。
宝昙曰。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是马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诸弟子中发明叵多。唯伏牛曰。即心即佛是无病求药句。非心非佛是药病对治句。僧问脱洒句。则曰伏牛山下古今传。真得马师骨髓哉。青出於蓝青於蓝。冰生於水而寒於水。然后为亲出也。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师示众曰。心若无事万象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得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之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夫大道无中复谁先后。长空绝际何用称量。空既如斯道复何说。夫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问及与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禅德可中学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暇。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导师云。法本不相碍三际亦复然。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所以灵源独耀。道绝无生。大智非明。真空无迹。真如凡圣皆是梦幻。佛及涅盘是为增语。禅德且须自看。无人替代。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璇玑不动亦尔无言。觌面相呈更无余事。珍重。师将顺世告众曰。有人邈得吾真否。众皆将写得真呈师。不契。普化出曰。某甲邈得。师曰。何不呈似老僧。普化乃翻筋斗而出。师曰。这汉向后彻风颠为人去在。
宝昙曰。盘山肉案头发明。歌铃上彻去。真得法圆满自在者也。天纵之辩。如万象中明月。众山中须弥。其自为高明不待沿袭。后世因是而入流者。莫知纪极。垂示大略有五。曰心若无事万象不生至学者劳形如猿捉影。一也。夫大道无中至道复何说。二也。夫心月孤圆至复是何物。三也。譬如掷剑挥空至始为道矣。四也。可中学道至更无余事。五也。不知者往往合而为一。遂至其言誵乱理亦稠迭。学之者如堕网罟丧乱本真。愚尝於信心铭反复论之。谓半偈可以了一生。全偈可以毕大事。今於盘山亦云。
大光明藏上卷
大光明藏中卷
江西道一禅师嗣法
毗陵芙蓉山大毓禅师
师因行食与庞居士。士接食次。师曰。生心受施。净名早呵。去此一机。居士还甘不。士云。当时善现。岂不作家。师曰。非关他事。士云。食到口边被人夺却。师乃下食。士云。不消一句。又问。马大师着实为人处。还分付吾师不。师曰。某甲尚未见他。作么知佗着实处。士云。只此见知也无讨处。师曰。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说。士云。一向言说师又失宗。若作两向三向师还开得口不。师曰。直是开口不得可谓实也。居士抚掌而出。
宝昙曰。老庞机锋不可触者也。其尝所往来亦不过石头马祖。二老之门数十人。非目光射人未易轻合。今见於芙蓉师者是其冠首。夫道与机相即犹形影也。虽时有长短大小不同。道固自然而机岂不然也。世亦有道富而机不相副者。亦有机圆而道未充者。唯道机相副心眼俱圆。然后堪与庞公诸师为忘年交为同门友。不然则提瓶挈水未必尔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