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藏

  宝昙曰。牧者有三。佛戒比丘如牧牛之人。执杖示之勿令犯人苗稼。一也。石巩曰。一回入草蓦鼻牵回。马祖谓。子真牧牛。二也。至是懒安。三也。牛亦有三。法华露地白牛。南岳驾车之牛。沩山水牯牛是也。牛有大力能任重致远。古人多取以为喻。方其未有鞭绳御此觳觫也。则横放犇突。往往抵牾於人。蹊田乱群何所不有。岂非众生之心也。及其鞭挞调伏。望之若泥牛然。虽三赤之童徒手一呼。则妥首帖耳如受约束。岂非佛心也哉。毕竟无牛可牧。亦无牧牛之人。此无亦无。亦无既无。作是说者不妨为全牛也。懒安在沩山三十年。只成得个吃饭痾屎底佛。又三十年然后生大隋灵树。两犊儿其无负於山川天地哉。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

  师因受业。师问。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师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日因澡浴命师去垢。师乃拊背曰。好个佛堂。只是佛不圣。其师回首视之。师曰。虽然不圣却解放光。其师一日在窗下看经。蝇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钻他故纸。驴年得出去。其师置经问曰。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后见汝发言异常。师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今欲报慈德耳。其师告众致斋。请师说法。登座举唱则皆百丈门风。乃曰。灵光独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则如如佛。其师於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之事。
  宝昙曰。古灵轻借古佛之力大放其师之机。一命阐扬则皆百丈奥旨。其不以佛祖之道自负。而能克全父子之恩。壮哉。后世至目外武中空之人。以为好个佛堂。虽其尘垢秕糠。犹将陶铸学者。最后无声三昧万像。至今听之。要此话圆。直是古灵复来也。

  广州和安通禅师

  师因人问是禅师否。师曰。贫道不曾学禅。良久却召其人。其人应诺。师指棕榈树。子其人无对。仰山作沙弥时。师尝唤寂子与我过床子来。仰山持至。师曰。却送旧处着。复问寂子。床那边是什么。仰云。无物。师云。这边聻。仰云。无物。师又召云寂子。仰应诺。师云。去。
  宝昙曰。古人自利根上智已还。一等朴茂之资大略相似。其受道既不相远。而用处亦然。如不语。通以下至于大安诸师。亲自百丈炉鞴中来。如煅了精金。略无滓秽。此但着其一时应机而已。要验其气力相歒利钝相磨。自非其家弟兄孰敢轻触。

  前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嗣法
  寿州良遂座主

  师初参麻谷。谷召曰良遂。师应诺。如是三召。如是三应诺。谷曰。这钝根阿师。师方省悟乃曰。和尚莫谩。良遂若不来礼拜。和尚几被经论悞过一生。麻谷可之。
  宝昙曰。良遂见麻谷可以为天下座主。参禅者法。夹山见舡子可以为一方善知识。再参者法。而传灯脱略书之。重以舛讹。不知因道源旧书而致是欤。抑刊削之然也。其为同异不可不正。良遂参麻谷。谷见来即荷锄入菜园。遂随后入菜园。麻谷骤。步归方丈闭却门。遂次日复至方丈敲门。麻谷问阿谁。遂云良遂。才称名。忽尔契悟。即告麻谷曰。和尚莫谩良遂好。若不来礼拜。和尚暨被经论赚过一生。及归讲肄。即告其徒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若不是此一道真言。何由辨得端的也。

  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嗣法
  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

  师因唐宣宗诏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师对曰。禅门本无南北。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展转相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来此土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师在蕲州东山开法。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地扬化。其后门人普寂立其师为第七世。而自称七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帝曰。何为方便。对曰。方便者隐实相覆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谭。乃至佛祖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帝曰。何为佛心。对曰。佛者西天之语。唐言觉。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有百千异号。体唯其一。本无形状非青黄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现天现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终。无生无灭。故号灵觉之性。如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传而不念别有所得也。帝曰。如今念佛如何。对曰。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中下未能顿晓。是以佛为韦提希权开十六观门。令念佛生於极乐。故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帝曰。有人持经念佛。持咒求佛如何。对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潮宗於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帝曰。祖师既契会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法如何。对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示众人各各自性同一法宝藏。当时燃灯如来但印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燃灯本意。故经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於相。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看经否。对曰。沙门释子礼佛看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对曰。顿明佛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是日之辨。漏下七刻。
  宝昙曰。人君以网罗天下之手笼络佛祖略无虽事如祖意佛心之问。戒定慧学之问。顿悟渐修之问。皆古人入道之要。亦初心学者之资粮。非有无师之智得之自然。则亦乌能识此条理之科如老师宿医也。辩公之对。事理俱合。如蜜蚁之丝贯穿玲珑。不碍珠体。真一时师友君臣之幸会也。佛之付嘱盖嘱此也。后世曲学之士。妄议臣君为佞佛。殊不知道之所在则治世随之。以治世之君而临学道之民。爰为而不可尚。何妄议哉。

  福州龟山智真禅师

  师初谒恽禅师。恽问曰。何所而至。师曰。至无所至。来无所来。恽虽默然。真亦自悟。寻抵务州五泄山。会正原禅伯。长庆二年同游建阳。住龟山示众云。连容瞬目无出当人。一念净心本来是佛。乃说偈曰。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后值武宗澄汰之时。有偈二首示众曰。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在俗妨修道。金粟曾为长者身。其二曰。忍仙林下坐禅时。曾被歌王割截肢。况我圣朝无此事。只令休道更何悲。
  宝昙曰。佛之道在天下。如天地之有元气也。未有天地则此元气未尝一日而息。有天地有万物总是天地生畜万物。以宣布调达元气者也。佛如天地也。道如元气也。佛之徒即万物也。无佛无天地则道与元气孰为真宰。无万物无佛之徒则亦何伤。夫道与元气哉。彼曾不知如伐木然。今日伐一章。明日又生一章。此理之必然也。我之力有尽而彼生之理无穷。大哉元气乎。柳禅当武宗澄汰之年。述二伽陀皆以古仙自期。其词雍容不见怵迫。真有道之士也。万物有能固护元气而使不泄不沮。此灵物也。进而为真宰不亦易乎。又有陈沈二禅。其事类此。

  金州橾禅师

  师一日请米和尚斋。不排坐位。米到即展坐具礼拜。师下禅床。米乃就师位坐。师却席地而坐。斋讫。米便去。侍者白和尚云。和尚受一切人钦仰。今日座位被人夺却。师曰。三日后若来即受救在。米果三日后来。云。前日遭贼。
  宝昙曰。钩在不疑之地。此善钓也。方锦鳞鼓波而上。堕吾饵中。而吾不动一波。不损一鳞。雍容得之。若是凡物。则固已在涸辙。不容救药矣。师亲从东海中来。庶几其跃龙门也。

  朗州东邑怀政禅师

  师因仰山来参。问云。汝何处人。山云。广南人。师云。广南有镇海明珠是否。山云。是。师云。此珠作何形状。山云。白月则现。黑月则隐。师云。汝将得来否。山云。将得来。师云。何不呈似老僧。山云。昨到沩山亦就慧寂索此珠。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师云。真狮子儿。作大狮子吼。
  宝昙曰。仰山明月之珠也。有祷於此珠者。珠輙自现。白月即现。黑月即隐。此珠光也。无言可对。无理可伸。此珠体也。将得来否。将得来东邑。却现珠中。真狮子儿大狮子吼。此珠却现东邑手中也。后世非无是珠也。问。着此珠指南为北。作何形状。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何不呈似老僧。画一圆相作女人拜。此粪堑也。拈出示人。可不呕哕。悲夫。

  南泉普愿禅师嗣法
  湖南长沙景岑禅师

  师示众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前草深一丈。我事不获已。所以向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有一人不是自己。我寻常向汝诸人道。三世诸佛共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发时。诸人向甚处委悉。光未发时。尚无佛无众生消息。何处得山河大地来。僧问。诸佛是谁。师云。无始劫来承谁覆阴。僧问。未有诸佛已前作么生。师云。鲁祖开堂亦与师僧东说西话。师遣一僧问同参会和尚云。和尚见南泉后如何。会嘿然。僧云。和尚未见南泉已前作么生。会云。不可更别有也。僧回举似师。师示偈曰。百赤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赤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僧云。只如百赤竿头如何进步。师云。朗州山。澧州水。僧云。不会。师云。四海五湖王化里。有秀才看千佛名经。问云。百千诸佛但闻其名。未审居何国土。师云。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曾题否。云。不曾。师云。无事时题取一篇好。僧问。南泉云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师云。东家作驴。西家作马。僧云。此意如何。师云。要骑便骑。要下便下。师与仰山玩月次。山云。人人尽有者个。只是用不得。师云。恰是倩汝用。山云。汝作么生用。师拦[离-蹂+月]一蹋蹋倒。山起来云。你直下以个大虫。
  宝昙曰。长沙谓。我若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此老异时千百围绕。横说竖说了无剩法。岂皆第二义邪。敢问诸方。以何为宗教。若以父母未生已前为宗教。则是黑山下鬼窟里见解。若以大机大用为宗教。则是石火电光中见解。若以禅道佛法为宗教。则是沙弥童子见解。总不作此见解。毕竟以何为宗教。鲁祖开堂亦为人东说西话。是此宗教邪。朗州山。澧州水。四海五湖皇化里。是此宗教邪。崔颢题黄鹤楼。得闲题取一篇。是此宗教邪。东家作驴西家作马。是此宗教邪。蹋倒仰山。是此宗教邪。自是诸方目为岑大虫。是此宗教中老烟菟也。其文彩斑斑。众兽为之辟易。愚尝恨其出处之状。不见於世。无以矜式。老生宿人独观其载道之言。烨然有光。经论文词靡不通达。中兴南岳之道。其斯人欤。其斯人欤。

  荆南白马昙照禅师

  师常云。快活快活。及临终叫苦苦。阎罗老子来取我也。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师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主无对。
  宝昙曰。生时快活死时叫苦。不妨疑杀天下衲僧。而今要见者阿师。快活决定不是苦。苦决定不是快活。未透生死者不用置疑。

  终南山云际寺师祖禅师

  师在南泉时问云。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泉云。与汝往来者是。师云。不往来者如何。泉云。不是藏。又云。如何是珠。泉召云师祖。祖应诺。泉云。去。汝不会我语。师从此悟入。
  宝昙曰。古人除病不除法。是病为法之翳。故有师祖之问。法为病之药。故有南泉之对。药病俱遣则珠自现前。珠不自珠故借藏以明珠。藏不自藏故借珠以明藏。噫。这弄泥团手。笑杀永嘉大师。

  邓州香严下堂义端禅师

  师示众云。汝若欲相应恭恭。尽莫停留纤豪。直似太虚空。方有少分相应。无锁无壁落。无形无心眼。又云。语是谤。默是诳。向上有事在。老僧口门窄。不能为汝说得。僧云。正因为什么无事。师云。我不曾停留。又云。假饶重重剥得净尽无停留。暂时施设。亦是方便接人。若是那边事。无有是处。
  宝昙曰。语默同上一路。今人不过以为非语非嘿。若作此解。岂免自诳哉。端公金刚圈自是难透。欲得易会。但一切净尽恭恭。尽亦莫停留。直下似太虚空。虚空亦不立。这个谓之了却今时。才说今时便有空劫又复人草去也。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

  师初谒南泉。值南泉偃息次。泉问。近离什处。师云。瑞像。泉云。还见瑞像么。师云。不见瑞像。即见卧如来。泉遂起。矍然问曰。你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云。有主沙弥。泉云。主在什么处。师云。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起居万福。南泉许其入室。一日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邪。师於言下契悟。四顾踌蹰两目如电。问南泉云。知有底人向什么处休歇。南泉云。山下作牛去。师云。谢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师作火头。一日闭却门烧满屋烟。叫救火救火。时大众俱到。师云。道得即开门。众皆无对。南泉将锁於窗间过与师。师便开门。又到黄檗。檗见来便闭却方丈门。师乃把火於法堂内。叫救火救火。黄檗开门捉住云。道道。师云。贼过后张弓。后住观音院示众云。此事的的。没量大人出这里不得。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栢树子。又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无。又问。一切众生皆有。因甚狗子却无。师云。有。示众云。诸方难见易识。我者里易见难识。又曰。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又示众云。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时有僧问。未审佛是谁家烦恼。师云。与一切人烦恼。僧云。如何免得。师云。用免作么。师路逢一婆子问。和尚住什么处。师云。赵州东院西。婆子无语。师归院问众。合使那个西字。或言东西字。或言栖洎字。师曰。汝总作得盐铁判官。僧曰。和尚为什么恁么道。师曰。为汝总识字。僧问。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僧云。殿里底岂不是泥龛塑像。师云。是。僧云。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僧云。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师云。洗钵盂去。其僧忽然省悟。师一日上堂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洛浦在众扣齿。云居云。何必。师云。今日大有人丧身失命。又曰。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一日真定师。王携诸子入院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尤嘉礼重。翌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禅床受之。少间侍者问云。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将军来为什么却下禅床。师曰。非汝所知。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师寄拂子与大王。若问何处得来。但道老僧平日用不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