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藏


  百丈怀海禅师嗣法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

  师一日侍百丈次。丈问。谁。师曰。灵佑。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之无火。丈躬自深拨得粟火。举以似师云。你道无。者个聻。师忽然契悟。遂礼拜。陈其所解。丈云。此乃暂时歧路耳。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它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具足。汝今既是。善自护持。师为典座。百丈因召入室。嘱住沩山。上首憾之。丈云。若对众下得一转语出格。当与住山。即指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桦林云。不可唤作木揬也。丈不肯。乃问师。师踢倒净瓶。百丈笑云。第一座输却山子也。遂遣师往。是山峭绝敻无人烟。草食猿友后成梵宇。勑同庆寺。示众曰。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目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见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渠众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仰山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大好灯笼。山云。莫只这便是否。师曰。这个是什么。山曰。大好灯笼。师曰。果然不识。一日师谓众曰。如许多人。只得大机不得大用。仰山举此话问山下庵主云。和尚恁么道。意旨如何。主云。更举看。山拟举。被庵主蹋倒。山归举似师。师大笑。一日火头闻击木鱼。掷下火抄抚堂大笑。师云。众中也有恁么人。唤来。问。作么生。火头云。某甲不吃饭肚饥所以欢喜。师乃点头。因普请摘茶次。师谓仰山曰。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山撼茶树。师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山云。未审和尚如何。师良久。山云。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师曰。放子三十棒。师上堂。有僧出云。请和尚为众说法。师曰。我为汝得彻困也。僧礼拜。师谓仰山曰。寂子速道。莫入阴界。山云。慧寂信亦不立。师曰。子信了不立。不信了不立。山云。只是慧寂。更信阿谁。师云。若如此即是定性声闻。山云。佛亦不见。师一日问云岩。闻汝久在药山是否。岩云。是。师曰。药山大人相如何。岩云。涅盘后有。师曰。涅盘后有作么生。岩云。水洒不着。云岩却问师。百丈大人相如何。师曰。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声前非声。色后非色。蚊子上铁牛。无汝下觜处。师问。仰山何处来。山云。田中来。师曰。禾好刈也未。山云。好刈也。师曰。作青见。作黄见。作不青不黄见。山云。和尚背后是什么。师曰。子还见么。山拈起禾穗云。和尚何曾问这个。师曰。此是鹅王择乳。师见刘铁磨来。师曰。老牸牛来也。磨云。来日台山大会。和尚还去么。师乃放身作卧势。磨便出去。师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竖起拂子。后僧见王常侍。侍问。沩山近日有何言句。僧举前话。侍云。彼中兄弟如何商量。僧云。借色明心。附物显理。侍云。不是这个道理。上座快回山去好。某甲寄一书与和尚。僧得书便回。与师开。见中书二圆相。内写日字。师曰。谁知千里外有个知音。仰山侍次乃云。虽然如此。也秖是个俗汉。师曰。子又作么生。仰山却画一圆相。於中书个日字。以脚抹却。师乃大笑。师尝坐次见仰山从方丈前过。师曰。若是百丈先师子。须吃痛棒始得。仰云。今事作么生。师曰。合取两片皮有分。仰云。此恩难报。师曰。非子不才。老僧年迈。仰云。即今亲见百丈师翁。师曰。子向什么向中见先师。仰云。不道见。只是无别。师曰。始终作家。师泥壁次李军容来。具公裳至背后端简而立。师回首见便侧泥盘。作接泥势。军容便转笏作进泥势。师遂抛下泥盘与军容归方丈。示众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此时若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云沩山僧。且道唤作什么即得。师敷扬宗教不可以纪录而尽。
  宝昙曰。沩仰一宗多论体用。体即百丈处所得火种是也。用即一生光明焕发是也。火以热为体以明为用。火炙手可热而不可把玩。火能化诸物而不为物所化。火能入诸火种而不为火种所摄。是故火之体即火之用。火之用即火之体。惟道亦然。道能火烦恼薪而不为薪所烬。能破无明暗夜而不为夜所夺。能灰分别诸劫而不为劫所迁。能烧惑习世间而不为世所变。道用若此。体亦如之。故沩山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此体也。道以静为体。以动为用。动静俱泯。体用兼收。火即道也。道即火也。又曰。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此。去火害者也。水能溺火。湿薪亦能贼火。瓮盎灰沙之伦亦能覆火。火无如是之害则炽然光明未尝蔽亏。是故谓之火光三昧。烦恼废道。无明害道。分别惑习妨道。道无如是之害则常寂光炽然现前。谓之无事道人。纵有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体用活法也。惟脚蹋实地方活。信位人位俱显方活。得大机明大用方活。活与未活切须识取沩山。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

  师参百丈问曰。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师曰。不可教后人断绝去也。百丈曰。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师曰。某甲特来。乃随后入。丈曰。若是则他后不得孤负吾。百丈问师。什么处去来。师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云。还见大虫么。师便作虎声。百丈拈斧作斫势。师打百丈一掴。百丈唫吟而笑便归。上堂谓众曰。山下有一大虫。汝等出入好看。老汉今日亲遭一口。师在盐官会下。大中帝为沙弥。师於佛殿礼拜。沙弥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常礼如是事。沙弥云。用礼何为。师便掌。沙弥云。太粗生。师曰。这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掌沙弥。便走。师寓洪州开元寺。裴相国入寺。见壁间画像。乃问寺主。画者是什么。主云。高僧。裴云。形容在这里。高僧在什么处。主无对。裴云。此间有禅僧否。主云。有一人。裴遂访之。乃举前话问师。师召云。裴休。休譍诺。师云。高僧在什么处。裴於言下有省。师示众云。汝等尽是噇酒糟汉。与么行脚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出问。只如诸方匡从领众又作么生。师云。不道无禅。只是无师。裴相国一日捧一尊佛跪师前曰。请师安名。师召云。裴休。休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裴礼拜。一日上诗一章。师接坐之乃问。会么。裴云。不会。师云。不会却较些子。若形於纸墨。何有吾宗。诗云。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愿欲与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师答云。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虽有一双穷相手。未曾祇揖等闲人。
  宝昙曰。大雄峰下一掴临济。三领端自三日耳聋。中来人徒见其疾风震雷而有临济睦州。而不见其先兴大云弥布七日。待诸众生作务究竟然后降澍。而有心要法说也。又能一手揜尽河汉。思彼中下之机则布雷雨。两楹词曰。汝等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政如狮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驴乳。许可之际尤难其人。百丈之门乃有此儿。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景叔诸郎豚犬耳。

  杭州大慈寰中禅师

  师结茅南岳。因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苍天苍天。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会即便会。不会莫忉忉。泉便出。师后住大慈。示众云。山僧不解答话。只是识病。时有僧出。师便归方丈。师因扫地赵州来问。般若以何为体。师曰。般若以何为体。州大笑。明日见赵州却问。般若以何为体。州置扫帚拊掌大笑。师归方丈示众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赤。说得一赤不如行取一寸。洞山云。说取行不得底。行取说不得底。云居云。行时无说路。说时无行路。不说不行时。合行什么路。洛浦云。行说俱到即本事无。行说俱不到即本事在。有僧辞。师问。什么处去。僧云。江西去。师云。我劳汝一件事得否。僧云。和尚有什么事。师云。将取老僧去。僧云。更有过和尚者亦不将去。师便休。其僧举到洞山。山云。阇黎争合恁么道。僧云。和尚作么生。洞山云。得法眼。别云。和尚若去。某甲提笠子。
  宝昙曰。老大慈通身是眼。许伊识病。不知佛祖出来亦是病否。竟日山河大地。色空明暗枞然在前亦是病否。若总是病。又安用大慈眼。若谓非病。其如此僧病何。毕竟此僧与蠢动含灵其病为同为异。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

  师示众云。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有僧到参。师打一主杖。其僧近前把住主杖。师曰。老僧适来造次。僧却打师一主杖。师曰。作家作家。僧礼拜。师把住曰。却是阇黎造次。僧大笑。师曰。这个师僧今日大败也。尝访茂源和尚。源才起迎。师近前把住云。开口即失。闭口即丧。去此二涂。请师别道。源以手掩鼻。师放开云。一步较易。两步较难。源云。着甚死急。师云。若不是师。不免诸方捡点。师有偈云。大道虚旷恒一真心。善恶莫思神清物表。随缘饮喙更有何事。
  宝昙曰。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与大道虚旷常一真心。善恶莫思神清物表。两转语是大医王所处之方也。所用不过芝朮姜桂而所愈皆风劳气邪。又能固其本根。使人长年也。无病者服食亦无反污。世固有万金之剂。虽良如疾何。

  筠州五峰常观禅师

  师因僧问如何是五峰境。师云。险。僧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塞。有僧辞去。师云。阇黎向什么处去。僧云。台山去。师竖起一指云。若见文殊了。却来这里与汝相见。僧无语。师问一僧。汝还见牛么。僧云。见。师云。左角见。右角见。僧无对。自代云。见无左右。仰山别云。还辨左右。有僧辞。师曰。汝去诸方。莫谤老僧在者里。僧云。某甲不道和尚在者里。师曰。汝道老僧在什么处。僧竖起一指。师云。汝早是谤老僧了也。
  宝昙曰。五峰住处险绝。而为人之手表里如之。总是五峰佛法。岂有今日颠隮之患。常举一指谓僧曰。若见文殊了。却来这里与汝相见。是与天下学者为亲近善知善识底标准也。最后曰。汝至诸方莫谤老僧在者里。却较昔日二步在。

  潭州石霜山性空禅师

  师因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如人在千赤井中。不假一寸绳得出此人。即答汝西来意。僧云。近日湖南畅和尚出世。亦为人东语西话。师唤沙弥拽出者死汉着(仰山也)。沙弥后举问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耽源曰。咄痴汉。谁在井中。仰山后问沩山。如何出得井中人。沩山乃呼慧寂。寂应诺。沩山曰。出也。及住仰山。尝举前话谓众曰。我於耽源处得名。沩山处得地。
  宝昙曰。譬如深夜黑月。主人有盗。一家惊呼曰贼。邻里群起而呼曰贼。盗於是中亦疾呼曰贼。自此溃围而出。性空之谓也。耽源曰谁在井中。知贼则是少人也。沩山曰出也。是获贼竟。二十年后仰山赏典甚明。虽然此贼犹在。若是德山临济捉得贼了。管取别有条章。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

  师见百丈问曰。学人欲识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后如何。百丈曰。如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百丈曰。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师因兹躬耕陇亩以助圣道。后住沩山示众曰。汝等诸人总来就安求觅什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而傍家走匆匆如渴鹿趂阳焰。何时得相应去阿。你欲作佛。但无如许颕倒攀缘妄想恶觉垢欲不净众生之心。则汝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年。吃沩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牵出。若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逈逈地。趂亦不去也。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徧照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览一切善恶音声。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肯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什么物。任持便得如是。汝若觅豪发即不见也。宝公曰。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僧云。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师云。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僧云。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师曰。地水火风受想行识。僧云。者个是五蕴。师曰。者个异五蕴。僧云。此阴已识彼阴未生时如何。师曰。此阴未识匝个是大德。僧云。不会。师曰。若会此阴。便明彼阴。僧云。大用现前不存軏则是如何。师曰。汝用得但用。僧乃脱膊绕师三匝。师曰。向上事何不道。僧拟开口。师便打。曰。这野狐精出去。雪峰入山采得一枝木似蛇。背上题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来与师。师曰。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僧问云。黄巢军过和尚向什么处回避。师曰。五蕴山中。僧云。忽被它捉着时如何。师曰。恼乱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