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增集续传灯录
增集续传灯录
净慈东叟颕禅师法嗣
○温州江心一山了万禅师
族临川金氏。貌瘠而弱。年十五业程文有声。然素志出家。去从金溪常乐院思仁祝发。及游方谒偃溪。闻荆叟珏简翁敬皆相语合。东叟领南屏择师掌记。偶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脱然忘所证。亟以白东叟。叟诘之无滞。后游天台众请开法寒岩。迁仙居紫箨踈山。未几江淮总统会诸山于灵隐直指堂。议以开先迎居之。升住江心。少不适意輙弃去。寺众数百恳留。随至冯公岭不从。庐山月涧明迎归东溪。及明示寂。开先之众复以请。不敢以寺事累师惟乞训徒耳。上堂。静情情。闹浩浩。浑不涉阶梯。已踏向上道。万里无寸草。出门便是草。撞着卖柴翁。便是栽松老。瑠璃殿上月团团。珊瑚枝头日杲杲。上堂。逢尧舜则陈典谟要立生涯。遇桀纣则道杀伐尽扫活计。我辈人乾嚗嚗硬嚗嚗净裸裸赤洒洒。何曾有许多事。可怪陈睦州见僧入门便道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子细看来也是穷急计生。上堂。拈拄杖云。此拄杖子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天下老和尚拈弄不出。今日在开先手里。无头无尾能放能收。离相离名不与不夺。虽然如是。也只为中下之机。忽过上上人来时如何。画一画云。放过一着。皇庆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遭疾。阅七日命具浴更衣书诀众语。坐逝。阇维五色舍利如菽不可计。双目睛齿牙顶骨俱不烬。时改作豫章乌遮塔。江西行省丞相干赤命以旧藏释尊舍利奉於中。遣使分一山之目睛舍利。贮之银匣陪葬焉。
○奉化岳林栯堂益禅师
温州人。出世婺之天宁。迁荐福。后主明之太平。升彰圣至岳林。上堂。鲁祖面壁。麻谷闭门。二大老虽与天宁相去数百年。今日各与二十拄杖。何故。譬如油蜡作灯烛。不以火点终不明。示众。诸子出息不保入息。二六时中切莫将身心别处杂用。饶你掉臂也是祖师西来意。脚头尖也踢出一员古佛。不如无事好。上堂。古者道我这里无法与人。只是据欵结案。彰圣者里亦无法与人。亦不据欵结案。拈柱杖云。如何是佛。赤脚踏莲花。如何是佛向上事。雕梁画栋。掷下拄杖便归方丈。二月十五日上堂。击拂子一下。彰圣今日将三十年前冷灰中爆出一粒乌豆。换老胡眼睛去也。喝一喝云。设有一法过於涅盘。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上堂。举黄龙三关话拈云。黄龙老人头匾。所以说漳泉福建话逼真。谩得天下人过。谩漳泉福建人不过。上堂。指左边者是香炉。指右边者是花瓶。能以一义作无量义。能以无量义为一义。陈尊宿织蒲鞋。邓师伯打瓦鼓。上堂。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石脾入水即乾出水即湿。独活有风不动无风独摇。上堂。诸上座步步是汝证明处。须是自肯方可归家稳坐。若不然者。[虫*巢]蛣腹蟹水母目虾。上堂。五千四十八卷只作一句道却。遂起身云。立地待诸人构取。便下座。临终遗偈云。八十三年什么巴鼻。柏树成佛虚空落地。火葬牙齿数珠不坏。舍利莹然。
○金华智者云屋自间禅师
括苍叶氏。雪堂行和尚乃师之九世诸父也。初见荆叟於冷泉。次见东叟於净慈。俾掌记。撰成道疏云。发见精於午夜。叟易发为泯。师不觉股粟汗下如撤。蒙蔀顿见叟垂手处。自是韬晦大方。累聘悉皆辞焉。虽双林智者两提鈯斧。乃为人所强耳。皇庆壬子十月二十五日与客语笑如常。时命侍僧取笔。书偈已遂终。
无方安禅师法嗣
○枯木荣禅师
赞三祖偈曰。风恙缠身世莫医。家贫遭劫更堪悲。谁知觅罪了无处。正是贼归空屋时。
灵隐大川济禅师法嗣
○四明天童石门来禅师
尝作剪刀颂曰。浑钢打就冷光浮。两刃交锋未肯休。直截当机为人处。何曾动着一丝头。
○四明雪窦野翁炳同禅师
越州人。送僧之华顶见溪西和尚。偈曰。高高峰顶屹云中。八十溪翁也眼空。相见莫言行脚事。累他双耳又添聋。
径山偃溪闻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云峰妙高禅师
福之长溪人也。家世业儒。母阮梦池上婴儿合爪坐莲华心。手捧得之觉而生师。因名梦池。幼而神彩秀发。嗜书力学尤耽释典。愿学出世法。依吴中云梦泽公。继受具戒。师锐意在道。首参痴绝。次见无准。准尤器重。寻之育王见偃溪入室。掌藏钥。一日溪举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师划然有省。即答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溪云也只道得一半。后出世住南兴大芦。迁江阴劝忠霅川何山。蒋山虚席奉朝命居之。历十有三载。众踰五千指。德佑改元。元兵渡江。军士有迫师求金者以刃拟师。师延颈曰。欲杀即杀。吾头非汝??刃石。辞色了无怖畏。军士感动叩首而去。丞相伯颜见师加敬。施牛百斋粮五佰。寺赖以济。迁径山寺。罹回禄。草创才什一。师究心兴建。不十年悉还旧观。示众。前念是凡后念是圣。一刀两段更莫迟回。是以涅盘会上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便言我是千佛一数。虽然。若无举鼎拔山力。千里乌骓不易骑。示众。言前辨旨。句下明宗。东计山炽然说法。湛渎水专为流通。这里构得未免递相钝置。若是尚存观听。扰扰忽忽。晨鸡暮钟。上堂。声色为无生之鸩毒。受想乃至人之坑阱。者般说话阿谁不知。然粗餐易饱细嚼难饥。上堂。世界未形乾坤泰定。生佛未具觌体全真。无端镜容大士鹰巢跃出擘破面皮。早是遭人描邈。那更缺齿老胡不依本分。遥望东震旦有大乘根器。迢迢十万里来意在搀行夺市。直得凤堂鼓响阿阁钟鸣。转喉触讳插脚无门。合国难追重遭讦露。新蒋山迫不得已。跨他船舷入他界分。新官不理旧事。毕竟如何。拍禅床云。戍楼静贮千峰月。塞草间铺万里秋。上堂。五峰峭峙。到者须是其人。一镜当空。无物不蒙其照。祖师基业依然犹在。衲僧活计何曾变迁。着手不得处正要提撕。措足无门时方堪履践。直得山云淡泞涧水潺湲。一曲无私万邦乐业。正恁么时功归何所。车书自古同文轨。四海如今共一家。至元戊子春僧录杨辇真加奉旨集江南教禅诸德朝觐论道。上问禅以何为宗。师进前奏云。禅也者净智妙圆体本空寂。非见闻觉知之所可知。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上又云禅之宗裔可历说。师云。禅之宗裔始於释迦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枝金色波罗花普示大众。惟迦叶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迦叶。由此代相授受而至菩提达磨。达磨望此东震旦国有大乘根器航海而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为禅宗也。上嘉之。师因从容奏云。禅与教本一体也。譬如百千异流同归於海而无异味。又如陛下坐镇山河天下一统四夷百蛮随方而至。必从顺承门外而入。到得黄金殿上亲睹金面皮。方可谓之到家。若是教家只依着文字语言不达玄旨。犹是顺承门外人。若是禅家虽坐破六七个蒲团未得证悟亦是顺承门外人。谓之到家俱来也是。则习教者必须达玄旨。习禅者必须悟自心。如臣等今日亲登黄金殿上睹金面皮一番。方可称到家人也。上喜赐食而退陛辞南归。示众云。我本深藏岩窦隐遁过时。不谓日照天临难逃至化。又云。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山中复灾。师谓众曰。吾负此山债耳。遂竭力再营建。汇殿坡为池他屋。以次而成。癸巳六月十七日书偈而逝。寿七十五。腊五十九。葬寺之西麓。
○湖州何山铁镜至明禅师
福唐长溪黄氏子,首谒蓂叟尧于嘉禾天宁,虽蒙其策励未大省发。后依偃溪於净慈,俾侍左右,朝参暮叩,获臻智证。访清溪沅於虎丘,命司藏典;登双径藏叟,复俾掌藏。至元辛巳何山虚席,请师补处,移住四明大梅。大德庚子,何山耆旧合辞上行宣政院,延致再住。
上堂:“原野秋阴,寒螀悉吟。枫林落叶,片片赤心。达磨顶门无骨,儿孙海底摸针。忽然摸着时如何?谁道龙王宫殿深!”
上堂:“达磨不来东土,官路少人行。二祖不往西天,私酒多人吃。何山门前一条大路?南来北往知是几多!只是中间一块石头未曾有人踏着,众中还有踏着者么?”
掷下拄杖,云:“看脚下!”
上堂:“今朝八月二十五,记得洞山离查渡。落在云门网子中,有屈至今无雪处。”
竖拂子:“云门大师来也,合吃何山手中棒,且道过在什么处?”
……
“不合鼓弄人家男女。”
上堂:“着意驰求驴年见面,尽情放下瞥尔现前。香严闻击竹声彻见本来面目即不问,且道恁么热向甚处回避?”
……
“归堂吃茶去。”
延佑乙卯十一月初五日,呼其徒嘱以后事。索纸大书曰:“绝罗笼,没回互。大海波澄,虚空独露。”放笔翛然而逝,寿八十六。
○四明天童止泓鉴禅师
初住信州真如。
上堂:“诸佛不能真实,说法度群生,菩萨有智慧见,性不分明。白云无心意,洒为世间雨。大地不含情,能长诸草木。古德与么提唱,於四谛法中,开凿人天,不妨善巧。若据衲僧分上,何止白云万里!”
上堂拈拄杖云:“一有多种,二无两般。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拄杖子闻与么道。不觉忻忻笑云:“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掷拄杖下座。
净慈介石朋禅师法嗣
○杭州灵隐悦堂祖誾禅师
南康周氏子,依同郡嘉瑞寺出家,礼偃上人为师剃落。
一日阅《华严经》至“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有省,即往见别山智於蒋山。
山问:“近离何处?”
师云:“江西。”
山云:“马大师安乐否?”
师叉手进前,云:“起动和尚。”
未几,至杭见断桥伦於净慈。
桥问:“临济三遭黄檗痛棒是否?”
师云:“是。”
桥云:“因甚大愚肋下筑三拳?”
师云:“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桥颔之。
桥逝,栢山介石来补处。
一日室中举“柏树子”话,师拟议,石抗声云:“何不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师於言下顿悟,即令侍香。
久之归庐山。东岩日住圆通,延师分座;九江守钱真孙聘师出世西林;至元二十五年迁开先;继升东林;元贞初(大元成宗年号)奉诏赴阙,入对称旨,赐玺书,号“通慧禅师”,金襕法衣;大德九年升住灵隐。
尝勘一僧云:“微尘诸佛在你舌上,三藏圣教在你脚底,何不瞥地?”
僧罔措,
师便喝。
又勘一僧,云:“释迦弥勒是他奴,他是阿谁?”
僧拟对,师便打。
一僧新到,师问:“何处来?”
僧云:“闽中。”
师云:“彼处佛法如何住持?”
僧云:“饥即吃饭,困即打眠。”
师云:“错!”
僧云:“未审和尚此间如何住持?”
师拂袖归方丈,
僧休去。
居四岁而寂,诀众偈曰:“缘会而来缘散而去,撞倒须弥虚空独露。”寿七十五,腊五十二。
天童辨山仟禅师法嗣
○圆通雪溪逸禅师
赞兴化和尚偈曰:“中原一宝有来由,拶得君王引幞头。到此若无青白眼,当机谁敢谩轻酬。”
天宁无境彻禅师法嗣
○灌溪昌禅师
山居偈曰:“闲来石上玩长松,百衲禅衣破又缝。今日不忧明日事,生涯只在钵盂中。”
雪峰北山信禅师法嗣
○绍兴大庆尼了庵智悟禅师
生闽中,王氏,幼孤。年十一白母愿出家 。礼祥山寺普升得度。习经诵至“空无所有”一句顿悟。每自叹曰:“不求明师决择,恐成差别虚弃光阴。”
时北山退漳之南院,闲居鼓山西庵。师随众入室,山问曰:“上座什么处住?”
师曰:“不住南台江边。”
山诘曰:“毕竟住在什么处?”
师不审,便行,
山叱曰:“走作么,合吃山僧手中棒!”
师面热汗下。
次日复诣,请益:“某甲昨日祗对和尚,有什么过?”
山厉声云:“更来这里觅过在!”
师云:“月明照见夜行人。”
山指旁僧,曰:“看渠志气甚不凡。”
遂印以偈,有“相逢若问其中事,风搅螺江浪拍天”之句。
出世苏之西竺,一日痴绝来访,问曰:“子悟处如末山见大愚,忽然撞着。灌溪为佛法来时如何?”
师对曰:“大海不让细流。”
痴绝一笑而已。
宝佑六年,太师判宗大王帖请住大庆。
僧问云:“灌溪道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末山娘娘处得半杓,毕竟是有是无?”
师云:“百花球子上,何用绣红旗。”
上堂,拈拄杖云:“天垂十二阑干角,风满三千世界中。热恼变成清净境,禅心顿觉悟真空。”靠拄杖云:“有甚共语处!”
上堂:“大阳门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古人恁么,未免坐在这里。大庆即不然:‘山转疑无路,溪回别有村’。”
上堂:“柳絮飘风,杏花沐雨。好个生机,快须荐取。”以拂子击禅床,云:“咄!三十年后,不得错举。”
华藏纯庵净禅师法嗣
○福州雪峰石翁玉禅师
礼雪峰塔偈曰:“入闽早是四旬余,象骨岩前缚屋居。谁道开平年代后,春畴烟雨几犂锄。”
灵隐高原泉禅师法嗣
○婺州宝林无机和尚
上堂,举:“教中道,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真实。大慧和尚颂曰:‘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棃花蛱蝶飞。’大慧和尚可谓桃花、李花,总成一家。双林则不然:‘客舍并州二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度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上堂:“芦花对蓼红,木落山露骨。彷佛扬州,依希越国。“拈拄杖卓一下,云:“为君卓落精灵窟,无位真人赤骨律。”
黄龙无门开禅师法嗣
○杭州护国臭庵宗禅师
上堂,举丰干谓寒山拾得云:你与我去游五台便是我同流。寒山云:你去游五台作么?干云:礼拜文殊。山云:你不是我同流。师云:“丰干开口不在舌头上,寒山同坑无异土。检点将来,两个驼子厮撞着,世上应无直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