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普灯录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

  上堂曰。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鄂州黄龙智明禅师

  上堂。南北一诀。斩钉截铁。切忌思量。翻成途辙。 一日。上堂。众才集。师乃曰。不可更开眼说梦去也。便下座。 僧问。世尊说法。魔界倾颓。和尚开堂。有何祥瑞。曰。一夜落华雨。满城流水香。

  成都府海云法琮禅师

  上堂。亚身曰。一雨洒乾坤。我这里为甚么不湿。便下座。

  潭州道吾仲圆禅师

  上堂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古人恁么道。譬如管中窥豹。但见一斑。设或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亦如骑马向冰凌上行。若是射雕手。何不向蛇头上措痒。具正眼者试辨看。良久。曰。鸳鸯绣出自金针。

  汉州三圣继昌禅师

  彭之九陇人。族黎氏。自少出关至黄龙。即有趣入。久之。乃尽所疑。归住三圣。迁云居。 上堂曰。木佛不度火。甘露台前逢达磨。惆怅洛阳人未来。面壁九年空冷坐。金佛不度炉。坐叹劳生走道途。不向华山圆上看。岂知潘阆倒骑驴。泥佛不度水。一道灵光照天地。堪羡玄沙老古锥。不要南山看鳖鼻。 上堂。举赵州访二庵主。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顾人。

  舒州龙门纯禅师

  上堂曰。有个汉。自从旷大劫。无住亦无依。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且道十二时中在甚么处安身立命。若也知得。朝到西天。暮归唐土。

  东林照觉总禅师法嗣
  隆兴府泐潭应乾禅师

  上堂曰。灵光洞辉。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古人恁么道。殊不知是个坑阱。贴肉汗衫脱不去。过不得。直须如师子儿壁立千仞。方能剿绝去。然虽如是。也是布袋里老鸦。拍禅床。下座。

  庐山开先广鉴行英禅师

  东溪闲居。示众曰。联络藤萝一径。行穷始到松门。篱畔野华不艳。堂前流水非喧。午饭龙离铁钵。夜深月落金盆。此是真修行处。何人得意忘言。灵山河沙圣众。黄梅七百高僧。悟华晓称迦叶。传衣夜唤卢能。心自本来不有。法道得了何曾。斋后酽茶三盏。丛林一任喧腾。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君山点破洞庭湖。云。意旨如何。曰。白浪四边绕。红尘何处来。 问。如何是道。曰。良田万顷。僧云。不会。师曰。春不耕。秋无望。

  隆兴府黄龙法镜可仙禅师

  严陵陈氏子。於长寿寺得度。元丰间。说法圆通。次迁石霜.黄龙。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曰。寸钉牛刀。云。学人不会。曰。参取不会底。

  临江军慧力可昌禅师

  初自黄龙会中。去依照觉。获证微密。逾二十年。出居慧力。 上堂曰。佛法根源。非正信妙智不能悟入。祖师关键。非大悲重愿何以开通。具信智。则权实双行。如金在矿。全悲愿。则善恶可辨。似月离云。大众。只如父母未生时。许多譬喻向甚么处吐露。良久。曰。十语九中。不如一默。 僧问。如何是末后一句。曰。少林依位立。马祖喝嫌低。云。三十年后。专为流通。曰。也不得草草。 问。承师有言。忍别三征高卧者。惭为一请便行人。就中还有殽讹也无。曰。有人断得。许伊具眼。云。大众临筵。乞师不吝。师便打。

  绍兴府象田梵卿禅师

  嘉兴华亭人。族钱氏。幼慧静。秉志纯实。弱冠。投超果寺德强披削。初游讲聚。后易服谒圆通秀。又谒投子青。久之。青入灭。往依照觉。顿契机语。归省亲。道俗迎居白牛海慧。迁永嘉灵峰及会稽象田。 上堂曰。春已暮。落华纷纷下红雨。南北行人归不归。千林万林鸣杜宇。我无家兮何处归。十方剎土奚相依。老夫有个真消息。昨夜三更月在池。 上堂。佛法到此。命若悬丝。异目超宗。亦难承绍。竖起拂子曰。赖有这个堪作流通。於此觑得。便见三世诸佛向灯笼露柱里转大法轮。六趣众生於铁围山得闻法要。声非声见。色非色随。异类四生。各得解脱。如斯举唱。非但埋没宗风。亦乃平沈自已。且道如何得不犯令去。拍禅床。下座。 僧问。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甚么。曰。富嫌千口少。云。毕竟如何是正眼。曰。从来共住不知名。 问。寒风乍起。衲子开炉。忽忆丹霞烧木佛。因何院主落眉须。曰。张公吃酒李公醉。云。为复是逢强即弱。为复是妙用神通。曰。堂中圣僧却谙此事。 问。海慧有屠龙之剑。欲借一观时如何。师以拄杖横按示之。僧便喝。师掷下拄杖。僧无语。师曰。这死虾蟆。 问。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意旨如何。曰。穿靴衣锦。云。此外还更有也无。曰。紧帩草鞋。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曰。酰酸蚋聚。云。见后如何。曰。家破人亡。 问。久响白牛。未审牛在甚么处。曰。掘地觅天。云。争奈目前露逈逈地。曰。切忌见鬼。云。莫是和尚为人处么。曰。会则直下承当。不会则一任颠倒。政和六年九月中休。说偈曰。五阴山头乘骏马。一鞭策起疾如飞。临行莫问栖真处。南北东西随处归。言讫。脱然坐逝。四众蚁至。观其容止安详。叹未曾有。

  隆兴府上蓝希肇禅师

  僧问。古者道。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未审是何宗旨。曰。不可更说道理去也。云。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么。曰。狂狗趂块。云。只如禁足护生。得何果报。曰。一月普现一切水。云。恁么则他家得自由也。曰。好个师僧却恁么去。

  慧圆上座

  开封酸枣于氏子。世业农。少依邑之建福寺德光为师。性椎鲁。然勤渠祖道。坚坐不卧。居数岁得度。出游庐山。至东林。每以己事请问。朋辈见其貌陋。举止乖踈。皆戏侮之。一日。行殿庭中。忽足颠而仆。了然开悟。作偈。俾行者书於壁曰。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挑。即日离东林。众传至照觉。觉大喜曰。衲子参究若此。善不可加。令人迹其所往。竟无知者(大慧武库谓证悟颛语非也)。

  黄檗真觉惟胜禅师法嗣
  成都府昭觉绍觉纯白禅师

  上堂曰。寒便向火。热即摇扇。饥时吃饭。困来打眠。所以赵州庭前栢。香岩岭后松。栽来无别用。只要引清风。且道毕竟事作么生。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开元子琦禅师法嗣
  泉州尊胜有朋讲师

  郡之南安人。族蒋氏。年二十。试经中选。下发。多历教肆。尝疏楞严.维摩等经。学者宗之。每疑祖师直指之道。故多与禅衲游。一日。谒琦禅师於承天。迹未及阃。心忽领悟。琦出。遂问。座主来作甚么。云。不敢贵耳贱目。曰。老老大大。何必如是。云。自是者不长。曰。朝看华岩。夜读般若则不问。如何是当今一句。云。日轮正当午。曰。闲言语。更道来。云。平生伏忠信。今日任风波。然虽如是。只如和尚恁么道。有甚么交涉。须要新戒草鞋穿。曰。这里且放你过。忽遇达磨问你。作么生道。朋便喝。琦曰。这座主今日见老僧。气冲午斗。朋曰。再犯不容。琦抚掌大笑。自尔师资契投。后开法兴福。宣和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说偈。无疾而终。

  云盖守智禅师法嗣
  湖州道场十同法如禅师

  衢之江山人。族徐氏。自开法。五迁巨剎。 上堂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释迦老子和身放倒。后代儿孙如何接续。要会么。通玄不是人间世。满目青山何处寻。

  福州宝寿最乐禅师

  古田人也。 上堂曰。诸佛不真实。说法度群生。菩萨有智慧。见性不分明。白云无心意。洒为世间雨。大地不含情。能长诸草木。若也会得。犹存知解。若也不会。堕在无记。去此二途。如何即是。海阔难藏月。山深分外寒。

  绍兴府石佛解空慧明禅师

  僧问。如何是宝相境。曰。三生凿成。云。如何是境中人。曰。一佛二菩萨。

  嘉泰普灯录卷第六
  音释

   瑃春椿 襁居雨切 褓音保 溺与尿同 瞠音铛 牺许羁切 牷音全 孥音奴 藞卢下切 苴七下切 舁音余 龆音条 鬻音育 琮藏宗切 剿子小切作剿非
  嘉泰普灯录卷第七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三世(临济九世黄龙二世)

  泐潭真净云庵克文禅师法嗣
  隆兴府兜率从悦禅师

  赣城人。族熊氏。儿时多病。父母许为僧即愈。悔而又病。乃依郡西普圆院德嵩。年十五下发。十六进具。学止观於贤法师。贤曰。子法船也。吾学不足以成。子当敩善财遍参知识。由是多历法社。抵洞山。一日入室。於争锋之际。倐然领悟。后游湖湘。学者归之。俄领徒至鹿苑。有清素首座者。年逾八旬。晦藏绝交往。师食蜜渍荔子次。素偶过门。师谓曰。此老儿乡果也。可同饷。素曰。自先师亡后。不食此久矣。曰。先师为谁。素曰。慈明。师闻骇然。遂馈以余果。而日亲之。素忽问。子所见何人。曰。洞山文和尚。又问。文所见何人。曰。黄龙老南。素曰。南匾头见先师不久。后来法道大振如此。师益疑。即持香展拜。素避席曰。吾虽侍先师十有三年。以福鲜不许为人。月余。师固请。素曰。以子勤渠。致我违先师记。子平生知解试以语我。师具通所见。素曰。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曰。何谓入魔。素曰。岂不见古人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累月。始蒙印可。素戒之曰。文所示子者。皆正知正见。吾虽为子点破。使子受用自在。恐子离文太早。不能尽其道。他日切勿嗣吾。元佑改元。师首众栖贤。洪帅待制熊公伯通以兜率力挽。开法而禅侣云集。 上堂曰。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庆快诸禅德。翻思范蠡。谩泛沧波。因念陈搏。空眠大华。何曾梦见。浪得高名。实未神游。闲漂野迹。既然如此。具眼衲僧莫道龙安非他是己好。 上堂。拈一放一。何得何失。前三后三。谁圣谁凡。因思黄龙昔到慈明处。吞尽玄微眉卓竖。是何人。是何人。软时欢喜硬时嗔。咄。 一日。漕使无尽居士张公商英。按部过分宁。请五院长老就云岩说法。师最后登座。横拄杖曰。适来诸善知识横拈竖放。直立斜抛。换步移身。藏头露角。既於学士面前。各纳败阙。未免吃兜率手中痛棒。到这里。不由甘与不甘。何故。见事不平争忍得。衲僧正令自当行。卓拄杖。下座。 上堂。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平地上行船。虚空里走马。九年面壁人。有口还如哑。参。 上堂。兜率虽无定度。不踏圣贤旧路。有时捩转双睛。几个眉毛卓竖。咄。 上堂。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诸禅客。大小大傅大士。只会抱桥柱澡洗。把缆放船。印板上打将来。模子里脱将去。岂知道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门。跳出断常坑。不依清净界。都无一物。独奋双拳。海上横行。建家立国。有一般汉。也要向百尺竿头凝然端坐。泊乎翻身之际。舍命不得。岂不见云门大师道。知是般事。拈放一边。直须摆动精神。着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已前荐得。犹是钝汉。那堪更於他人舌头上咂啖淡味。终无了日。诸禅客。要会么。剔起眉毛有甚难。分明不见一毫端。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喝一喝。下座。 僧问。提兵统将。须凭帝主虎符。领众匡徒。密佩祖师心印。如何是祖师心印。曰。满口道不得。云。只这个。别更有。曰。莫将支遁鹤。唤作右军鹅。 问。如何是兜率境。曰。一水挪蓝色。千峰削玉青。云。如何是境中人。曰。七凹八凸无人见。百手千头只自知。 室中设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么处。其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么生脱。其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么处去。六年十一月三日浴讫。集众坐定。嘱累已。说偈曰。四十有八。圣凡尽杀。不是英雄。龙安路滑。奄然而化。其徒遵师遗诫。欲火葬。捐骨江中。得法弟子无尽居士张公遣使持祭。且曰。老师於祖宗门下有大道力。不可使来者无所起敬。俾塔於龙安之乳峰。腊三十有三。大观中。 谥曰真寂。

  东京法云佛照杲禅师

  自妙年游方。谒圆通玑禅师。入室次。玑举。僧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子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意作么生。师曰。恩大难酬。玑大喜。命师首众。至晚。为众秉拂。机迟而讷。众笑之。师有赧色。次日。於僧堂点茶。师惭甚。因触茶瓢坠地。见瓢跳。乃得应机三昧。后依真净。一日。读祖师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豁然大悟。后谓人曰。我於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悟得方寸禅。出住归宗。久之。 诏居净因。 上堂曰。西来祖印。教外别传。非大根器。不能证入。其证入者。不被文字语言所转。声色是非所迷。亦无云门.临济之殊。赵州.德山之异。所以唱道须明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若向这里荐得。可谓终日着衣。未尝挂一缕丝。终日吃饭。未尝齩一粒米。直是呵佛骂祖。有甚么过。虽然如是。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喝一喝。下座。 上堂。拈拄杖曰。归宗会斩蛇。禾山解打鼓。万象与森罗。皆从这里去。掷下柱杖曰。归堂吃茶。师以力参。深到语不入时。每示众。尝举。老僧熙宁八年文帐。在凤翔府供申。当年崩了华山四十里。压倒八十村人家。汝辈后生茄子瓠子几时知得。或问云。宝华王座上。因甚么一向世谛。师曰。痴人。佛性岂有二种耶。 僧问。达磨西来。传个甚么。曰。周.秦.汉.魏。 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曰。赤心片片。云。若是学人即不然。曰。汝又作么生。云。昨夜抬头看北斗。依稀却似点糖糕。曰。但念水草。余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