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五灯会元
五灯会元
京兆府白云无休禅师
僧问。路逢猛虎。如何降伏。师曰。归依佛法。僧问。如何是白云境。师曰。月夜楼边海客愁。
蟠龙文禅师法嗣
庐山永安净悟禅师
僧问。如何是出家底事。师曰。万丈悬崖撒手去。曰。如何是不出家底事。师曰。迥殊雪岭安巢节。有异许由挂一瓢。问。六门不通。如何达信。师曰。阇黎外边与谁相识。问。脱笼头.卸角驮来时如何。师曰。换骨洗肠投紫塞。雁门切忌更衔芦。问。从上诸圣将何示人。师曰。有异祖龙行化节。迥超栖凤越扬尘。问。如何是解作客底人。师曰。宝御珍装犹尚弃。谁能历劫傍他门。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海底泥牛吼。云中木马嘶。问。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师曰。黄帝不曾游赤水。神珠罔象也虚然。问。雪覆芦华时如何。师曰。虽则冱凝呈瑞色。太阳晖后却迷人。
袁州木平山善道禅师
初谒洛浦。问。一沤未发已前。如何辨其水脉。浦曰。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师不契。乃参蟠龙。语同前问。龙曰。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师从此悟入。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石羊头子向东看。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拄杖孔。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浪浪荡荡。问。如何是木平一句。师曰。畐塞虚空。曰。畐塞虚空即不问。如何是一句。师便打。凡有新到。未许参礼。先令运土三担。而示偈曰。南山路侧东山低。新到莫辞三转泥。嗟汝在途经日久。明明不晓却成迷。师肉髻螺纹。金陵李氏向其道誉。迎请供养。待以师礼。尝问。如何是木平。师曰。不劳斤斧。曰。为甚么不劳斤斧。师曰。木平。法眼禅师有偈赠曰。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灭后。门人建塔。谥真寂禅师。
崇福志禅师
僧问。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未审诸佛有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师曰。雪深宜近火。身暖觉春迟。问。贫子献珠时如何。师曰。甚么处得来。问。如何是道。师曰。回车有分。
陕府龙溪禅师
上堂。僧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百宝庄严今已了。四门开豁几多时。师乃曰。直饶说似个无缝塔。也不免老僧下个橛。作么生免得去。众无对。师曰。下去。
黄山轮禅师法嗣
郢州桐(或作潼)泉山禅师
参黄山。山问。天门一合。十方无路。有人道得。摆手出漳江。师曰。蛰户不开。龙无龙句。山曰。是你恁么道。师曰。是即直言是。不是直言不是。山曰。摆手出漳江。山复问。卞和到处荆山秀。玉印从他天子传时如何。师曰。灵鹤不於林下憩。野老不重太平年。山深肯之。住后。僧问。如何是相传底事。师曰。龙吐长生水。鱼吞无尽沤。曰。请师挑剔。师曰。擂鼓转船头。棹穿波里月。
韶山普禅师法嗣
潭州文殊禅师
僧问。如何是祝融峰前事。师曰。岩前瑞草生。问。仁王登位。万姓沾恩。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师曰。万里长沙驾铁船。问。如何是本尔庄严。师曰。菊花原上景。行人去路长。
耀州密行禅师
僧问。密室之言。请师垂示。师曰。南方水阔。北地风多。曰。不会。乞师再指。师曰。鸟栖林麓易。人出是非难。
思明禅师法嗣
襄州鹫岭善本禅师
浴次。僧问。和尚是离垢人。为甚么却浴。师曰。定水湛然满。浴此无垢人。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鹫岭峰上。青草参天。鹿野苑中。狐兔交横。
青原下七世
藤霞禅师法嗣
澧州药山禅师
上堂。夫学般若菩萨。不惧得失。有事近前。时有僧问。药山祖裔。请师举唱。师曰。万机挑不出。曰。为甚么万机挑不出。师曰。他缘岸谷。问。如何是药山家风。师曰。叶落不如初。问。法雷哮吼时如何。师曰。宇宙不曾震。曰。为甚么不曾震。师曰。徧地娑婆。未尝哮吼。曰。不哮吼底事如何。师曰。阖国无人知。
云盖景禅师法嗣
衡岳南台寺藏禅师
僧问。远远投师。请师一接。师曰。不隔户。问。如何是南台境。师曰。松韵拂时石不点。孤峰山下垒难齐。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岩前栽野果。接待往来宾。曰。恁么则谢师供养。师曰。怎生滋味。问。如何是法堂。师曰。无壁落。问。不顾诸缘时如何。师良久。
潭州云盖山证觉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四海不曾通。问。如何是一尘含法界。师曰。通身体不圆。如何是九世剎那分。师曰。繁兴不布彩。问。如何是宗门中的的意。师曰。万里胡僧。不入波澜。
乌牙宾禅师法嗣
安州大安山兴古禅师
僧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也。师曰。昨夜三更拜南郊。问。维摩默然。意旨如何。师曰。黯黑石牛儿。超然不出户。问。如何是那边事。师曰。黑漆牧童不展手。银笼鹤畔野云飞。
蕲州乌牙山行朗禅师
僧问。未作人身已前作甚么来。师曰。海上石牛歌三拍。一条红线掌间分。问。迦叶上行衣。何人合得披。师曰。天然无相子。不挂出尘衣。
青峰楚禅师法嗣
西川灵龛禅师
僧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出处非干佛。春来草自青。问。碌碌地时如何。师曰。试进一步看。
京兆府紫阁山端己禅师
僧问。四相俱尽。立甚么为真。师曰。你甚么处去来。问。渭水正东流时如何。师曰。从来无间断。
房州开山怀昼禅师
僧问。作何行业。即得不违於千圣。师曰。妙行无伦匹。情玄体自殊。问。有耳不临清水洗。无心谁为白云幽时如何。师曰。无木挂千金。曰。挂后如何。师曰。杳杳人难辩。问。如何是尘中师。师曰。荆棘林中随处到。旃檀林里任纵横。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月隐澄潭。金辉正午。
幽州传法禅师
僧问。教意祖意。是同是别。师曰。华开金线秀。古洞白云深。问。别人为甚么徒弟多。师为甚么无徒弟。师曰。海岛龙多隐。茅茨凤不栖。
益州净众寺归信禅师
僧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菡萏满池流。曰。出水后如何。师曰。叶落不知秋。问。不假浮囊。便登巨海时如何。师曰。红觜飞超三界外。绿毛也解道煎茶。问。如何是自在底人。师曰。剑树霜林去便行。曰。如何是不自在底人。师曰。释迦在阇黎后。
青峰山清勉禅师
僧问。久酝蒲萄酒。今日为谁开。师曰。饮者方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耨池无一滴。四海自滔滔。
宋世玉音
宋太宗皇帝
一日幸相国寺。见僧看经。问曰。是甚么经。僧曰。仁王经。帝曰。既是寡人经。因甚却在卿手里。僧无对(雪窦代云。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幸开宝塔。问僧。卿是甚人。对曰。塔主。帝曰。朕之塔为甚么卿作主。僧无对(雪窦代曰。合国咸知)。一日。因僧朝见。帝问。甚处来。对曰。庐山卧云庵。帝曰。朕闻卧云深处不朝天。为甚到此。僧无对(雪窦代云。难逃至化)。僧入对次。奏曰。陛下还记得么。帝曰。甚处相见来。奏曰。灵山一别。直至如今。帝曰。卿以何为验。僧无对(雪窦代曰。贫道得得而来)。京寺回禄。藏经悉为煨烬。僧欲乞宣赐。召问。昔日摩腾不烧。如今为甚却烧。僧无对。(雪窦代云。陛下不忘付嘱)。帝尝梦神人报曰。请陛下发菩提心。因早朝宣问左右街。菩提心作么生发。街无对(雪窦代云。实谓今古罕闻)。智寂大师进三界图。帝问。朕在那一界中。寂无对(保宁勇代曰。陛下何处不称尊)。一日朝罢。帝擎钵问丞相王随曰。既是大庾岭头提不起。为甚么却在朕手里。随无对。
徽宗皇帝
政和三年。嘉州巡捕官奏。本部路傍有大古树。因风摧折。中有一僧禅定。须发被体。指爪绕身。帝降旨。令肩舆入京。命西天总持三藏以金磬出其定。遂问。何代僧。曰。我乃东林远法师之弟。名慧持。因游峨嵋。入定於树。远法师无恙否。藏曰。远法师晋人也。化去七百年矣。持不复语。藏问。师既至此。欲归何所。持曰。陈留县。复入定。帝制三偈。令绘像颁行。偈曰。七百年来老古锥。定中消息许谁知。争如只履西归去。生死何劳木作皮。藏山於泽亦藏身。天下无藏道可亲。寄语庄周休拟议。树中不是负趋人。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里身。会得菩提本无树。不须辛苦问卢能。
孝宗皇帝
宣问灵隐佛照光禅师。曰。释迦佛入山修道。六年而成。所成者何事。请师明说。对曰。将谓陛下忘却。
未详法嗣
实性大师
因同参芙蓉训禅师至。上堂。以右手拈拄杖。倚放左边。良久曰。此事若不是芙蓉师兄。也大难委悉。便下座。
茶陵郁山主
不曾行脚。因庐山有化士至。论及宗门中事。教令看僧问法灯。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云。恶。凡三年。一日乘驴度桥。一踏桥板而堕。忽然大悟。遂有颂云。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因兹更不游方。师乃白云端和尚得度师。云有赞曰。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啰哩啰。
僧肇法师
遭秦王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玄沙云。大小肇法师。临死犹寱语)。
禅月贯休禅师
有诗曰。禅客相逢祇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大随和尚举问曰。如何是此心。师无对(归宗柔代云。能有几人知)。
先净照禅师
问楞严大师。经中道。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名凡夫。祇如升元阁作么生转。严无对(汾阳代云。彼此老大)。
公期和尚
因往罗汉。路逢一骑牛公子。师问。罗汉路向甚么处去。公拍牛曰。道。道。师喝曰。这畜生。公曰。罗汉路向甚么处去。师却拍牛曰。道。道。公曰。直饶恁么。犹少蹄角在。师便打。公拍牛便走。
唐朝因禅师
微时。尝运槌击土次。见一大块。戏槌猛击之。应碎。豁然大悟(后有老宿闻云。尽山河大地。被因禅师一击百杂碎)。
福州东山云顶禅师
泉州人(遗其氏)。以再下春闱。往云台大吼寺剃染具戒。即谒大愚.芝神.鼎諲。后见罗汉下尊宿。始彻己事。道学有闻丛林。称为顶三教。僧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师曰。我吃饭。汝受饥。曰。法法不相到。又作么生。师曰。汝作罪。我皆知。问。如何是和尚一枝拂。师曰。打破修行窟。曰。恁么则本来无一物也。师曰。知无者是谁。曰。学人罪过。师曰。再思可矣。居士问洞山道。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未审是甚么物。师曰。担铁架。吃铁棒。曰。天地黑。山河走。师曰。阎老殿前添一鬼。北邙山下卧千年。士叫。快活。快活。师曰。也是野狐吞老鼠。九龙观道士并三士人。请上堂。儒门画八卦。造契书。不救六道轮回。道门朝九皇。炼真气。不达三祇劫数。我释迦世尊。洞三祇劫数。救六道轮回。以大愿摄人天。如风轮持日月。以大智破生死。若劫火焚秋毫。入得我门者。自然转变天地。幽察鬼神。使须弥.铁围.大地.大海入一毛孔中。一切众生。不觉不知。我说此法门。如虚空俱含万象。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若人得一。即万事毕。珍重。
婺州云幽重恽禅师(今曰法云)
初谒雪峰。次依石霜。乃开悟。旋里隐居。蔽形唯一衲。住后。上堂。云幽一只箭。虚空无背面。射去徧十方。要且无人见。时有僧问。如何是和尚一只箭。师曰。尽大地人无髑髅。
双溪布衲如禅师
因嵩禅师戏以诗悼之曰。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师读罢举笔答曰。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於我最心知。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投笔坐亡。於六十年后。塔户自启。其真容俨然。
舒州投子通禅师
僧问。达磨未来时如何。师曰。两岸唱渔歌。曰。来后如何。师曰。大海涌风波。问。如何是孤峰顶上节操长松。师曰。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问。如何是和尚这里佛法。师曰。东壁打西壁。
处州法海立禅师
因朝廷有旨。革本寺为神霄宫。师升座谓众曰。都缘未彻。所以说是说非。盖为不真。便乃分彼分此。我身尚且不有。身外乌足道哉。正眼观来。一场笑俱。今则圣君垂旨。更僧寺作神霄。佛头上添个冠儿。算来有何不可。山僧今日不免横担拄杖。高挂钵囊。向无缝塔中安身立命。於无根树下啸月吟风。一任乘云仙客。驾鹤高人。来此咒水书符。叩牙作法。他年成道。白日上升。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秖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然虽如是。且道山僧转身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掷下拂子。竟尔趋寂。郡守具奏其事。奉旨改其寺曰真身。
汝州天宁明禅师
改德士日。师登座谢恩毕。乃曰。木简信手拈来。坐具乘时放下。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即敛目而逝。
蜀中仁王钦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闻名不如见面。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闹市里弄猢狲。曰。如何是道。曰。大虫看水磨。
金陵铁索山主(遗其名)
僧问。久向铁索。未审作何面目。主打露柱。僧曰。谢见示。主曰。你据个甚么便恁么道。僧却打露柱。主曰。且道索在恁么处。僧作量势。主曰。今日遇个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