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五灯严统
五灯严统
金陵净德院智筠达观禅师
河中府王氏子。初住栖贤。上堂。从上诸圣。方便门不少。大抵祇要诸仁者有个见处。然虽未见。且不参差一丝发许。诸仁者。亦未尝违背一丝发许。何以故。煜赫地显露。如今便会取。更不费一毫气力。还省要么。设道毗卢有师。法身有主。斯乃抑扬对机施说。诸仁者作么生会对底道理。若也会。且莫嫌他佛语。莫重祖师。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僧问。如何是的的之言。师曰。道甚么。问纷然觅不得时如何。师曰。觅个甚么不得。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用祖师意作甚么。问今朝呈远瑞。正意为谁来。师曰。大众尽见汝恁么问。江南国主创净德院。延请居之。署达观禅师。上堂。夫欲慕道。也须上上根器始得。造次中下不易承当。何以故。佛法非心意识境界。上座莫恁么懱猰地。他古人道。沙门眼。把定世界。函盖乾坤。绵绵不漏丝发。所以诸佛赞叹。赞叹不及。比喻。比喻不及。道上座威光赫奕。亘古亘今。幸有如是家风。何不绍续取。为甚么自生卑劣。枉受辛勤。不能晓悟。祇为如此。所以诸佛出兴於世。祇为如此。所以诸佛唱入涅盘。祇为如此。所以祖师特地西来。僧问。诸圣皆入不二法门。如何是不二法门。师曰。但恁么入。曰恁么则今古同然去也。师曰。汝道甚么处是同。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恰问着。曰恁么则学人礼拜也。师曰。汝作么生会。问如何是佛。师曰。如何不是。乃曰。吾不能投身岩谷。灭迹市廛。而出入禁庭。以重烦世主。吾之过也。遂屡辞归故山。国主锡以五峰栖玄兰若。
高丽国道峰山慧炬国师
始发机於法眼之室。本国主思慕。遣使来请。遂回故地。国主受心诀。礼待弥厚。一日请入王府。上堂。师指威凤楼示众曰。威凤楼为诸上座举扬了也。还会么。傥若会。且作么生会。若道不会。威凤楼作么生不会。珍重。
杭州真身宝塔寺绍岩禅师
雍州刘氏子。吴越王命师开法。署了空大智常照禅师。上堂。山僧素寡知见。本期闲放。念经待死。岂谓。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山僧。效诸方宿德。施张法筵。然大王致请。也祇图诸仁者明心。此外别无道理。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凝然杜默时。参寻知识时。道伴商略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如上所解。尽为魔魅所摄。岂曰明心。更有一类人。离身中妄想外。别认徧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虚。谓是本来真心。斯亦外道所计。非明心也。诸仁者要会么。心无是者。亦无不是者。汝拟执认其可得乎。僧问。六合澄清时如何。师曰。大众谁信汝。师开宝四年七月示疾。谓门弟子曰。诸行无常。即常住相。言讫跏趺而逝。
台州般若寺敬遵通慧禅师
上堂。皎皎煜赫地。亘古亘今也。未曾有纤毫间断相。无时无节。长时拶定。上座无通气处。所以道。山河大地。是上座善知识。放光动地。触处露现。实无丝头许法可作隔碍。如今因甚么却不会。特地生疑去。无事不用久立。僧问。优昙花折人皆睹。般若家风赐一言。师曰。不因上座问。不曾举似人。曰恁么则般若雄峰讵齐今古。师曰。也莫错会。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华。师曰。汝甚么处见。曰见后为甚么不衔华。师曰。且领话好。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未审今日一会。何人得闻。师曰。试举迦叶闻底看。曰恁么则迦叶亲闻去也。师曰。乱道作么。师自述真赞曰。真兮寥廓。郢人图雘。岳耸云空。澄潭月跃。
庐山归宗策真法施禅师
曹州魏氏子也。初名慧超。谒法眼问曰。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眼曰。汝是慧超。师从此悟入。住后上堂。诸上座。见闻觉知。祇可一度。祇如会了。是见闻觉知。不是见闻觉知。要会么。与诸上座说破了也。待汝悟始得。久立珍重。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我向汝道。即别有也。问如何是归宗境。师曰。是汝见甚么。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出去。问国王请命。大启法筵。不落见闻。请师速道。师曰。闲言语。曰师意如何。师曰。又乱说。问承教有言。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尘剎即不问。如何是报佛恩。师曰。汝若是则报佛恩。问无情说法。大地得闻。师子吼时如何。师曰。汝还闻么。曰恁么则同无情也。师曰。汝不妨会得好。问古人以不离见闻为宗。未审和尚以何为宗。师曰。此问甚好。曰犹是三缘四缘。师曰。莫乱道。
洪州同安院绍显禅师
僧问。王恩降旨师亲受。熊耳家风乞一言。师曰。已道了也。问千里投师。请师一接。师曰。好入处。云盖山乞瓦造殿。有官人问。既是云盖。何用乞瓦。僧无对。师代曰。罕遇其人。
庐山栖贤慧圆禅师
上堂。出得僧堂门。见五老峰。一生参学事毕。何用更到这里来。虽然如此。也劳上座一转了也。珍重。僧问。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未审古人意旨如何。师曰。大众一时会取。上堂。有僧拟问。师乃指其僧曰。住住。其僧进步问。从上宗乘请师举唱。师曰。前言不构。后语难追。曰未审今日事如何。师曰。不会人言语。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好。问如何是栖贤境。师曰。入得三门便合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此土不欠少。
洪州观音院从显禅师
泉州人也。上堂。众集。良久曰。文殊深赞居士。未审居士受赞也无。若受赞。何处有居士邪。若不受赞。文殊不可虚发言也。大众作么生会。若会。真个衲僧。僧问。居士默然。文殊深赞。此意如何。师曰。汝问我答。曰忽遇恁么人出头来。又作么生。师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问如何是观音家风。师曰。眼前看取。曰忽遇作者来。作么生见待。师曰。贫家祇如此。未必便言归。问久负没弦琴。请师弹一曲。师曰。作么生听。其僧侧耳。师曰。赚杀人。乃曰。卢行者当时大庾岭头谓明上座言。莫思善莫思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来。观音今日不恁么道。还我明上座来。恁么道。是曹溪子孙也无。若是曹溪子孙。又争除却四字。若不是。又过在甚么处。试出来商量看。良久曰。此一众。真行脚人也。便下座。太平兴国八年九月中。师谓檀那袁长史曰。老僧三两日间归乡去。袁曰。和尚年尊。何更思乡。师曰。归乡图得好盐吃。袁不测其言。翌日师不疾坐亡。袁建塔于西山。
洛京兴善栖伦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向汝道甚么即得。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适来犹记得。
洪州严阳新兴院齐禅师
僧问。如何得出三界去。师曰。汝还信么。曰信则深信。乞和尚慈悲。师曰。祇此信心。亘古亘今。快须究取。何必沉吟。要出三界。三界唯心。师因雪谓众曰。诸上座。还见雪么。见即有眼。不见无眼。有眼即常。无眼即断。恁么会得。佛身充满。问学人辞去泐潭。乞和尚示个入路。师曰。好个入路。道心坚固。随众参请。随众作务。要去便去。要住便住。去之与住。更无他故。若到泐潭。不审马祖。
润州慈云匡达禅师
僧问。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未审和尚出世如何。师曰。恰好。曰作么生。师曰。不好。
苏州荐福院绍明禅师
州将钱仁奉请住持。乃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一切处看取。
泽州古贤院谨禅师
侍立法眼次。眼问一僧曰。自离此间。甚么处去来。曰入岭来。眼曰不易。曰虚涉他如许多山水。眼曰。如许多山水也不恶。其僧无语。师於此有省。住后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筑着你鼻孔。问僧曰。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如何是坚密身。僧竖指。师曰。现则现。你作么生会。僧无语。
宣州兴福院可勋禅师
建州朱氏子。僧问。如何是兴福正主。师曰。阇黎不识。曰莫祇这便是么。师曰。纵未歇狂。头亦何失。问如何是道。师曰。勤而行之。问何云法空。师曰。不空。有偈示众曰。秋江烟岛晴。鸥鹭行行立。不念观世音。争知普门入。
洪州上蓝院守讷禅师
上堂。尽令提纲。无人扫地。丛林兄弟。相共证明。晚进之流。有疑请问。僧问。愿开甘露门。当观第一义。不落有无中。请师垂指示。师曰。大众证明。曰恁么则莫相屈去也。师曰。闲言语。问如何是佛。师曰。更问阿谁。
抚州覆船和尚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不识。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莫谤祖师好。
杭州奉先寺法瑰法明普照禅师
僧问。释迦出世。天雨四华。地摇六动。未审今日有何祥瑞。师曰。大众尽见。曰法王法如是。师曰。人王见在。问法眼宝印和尚亲传。今日一会当付何人。师曰。谁人无分。曰恁么则雷音普震无边剎去也。师曰。也须善听。
庐山化城寺慧朗禅师
江南相国宋齐丘请开堂。师升座曰。今日令公请山僧为众。莫非承佛付嘱不忘佛恩。众中有问话者。出来为令公结缘。僧问。令公亲降。大众云臻。从上宗乘。请师举唱。师曰。莫是孤负令公么。问师常苦口。为甚么学人己事不明。师曰。阇黎甚么处不明。曰不明处请师决断。师曰。适来向汝道甚么。曰恁么则全因今日去也。师曰。退后礼三拜。
杭州慧日永明寺道鸿通辩禅师
僧问。远离天台境。来登慧日峰久闻师子吼。今日请师通。师曰闻么。曰恁么则昔日崇寿。今日永明也。师曰。幸自灵利。何须乱道。乃曰。大道廓然。古今常尔。真心周徧。如量之智皎然万象森罗。咸真实相。该天括地。亘古亘今。大众还会么。还辩白得么。僧问。国王嘉命。公贵临筵。未审今日当为何事。师曰。验取。曰此意如何。师曰。甚么处去来。曰恁么则成造次也。师曰。休乱道。
高丽国灵鉴禅师
僧问。如何是清净伽蓝。师曰。牛栏是。问如何是佛。师曰。拽出癫汉着。
荆门上泉和尚
僧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曰我得。问远远投师。如何一接。师按杖视之。其僧礼拜。师便喝。问尺璧无瑕时如何。师曰。我不重。曰不重后如何。师曰。火里蝍蟟飞上天。
庐山大林寺僧遁禅师
初住圆通。有僧举。僧问玄沙。向上宗乘。此间如何言论。沙曰。少人听。未审玄沙意旨如何。师曰。待汝移却石耳峰。我即向汝道。(归宗柔别云。且低声)。
池州仁王院缘胜禅师
僧问。农家击壤时如何。师曰。僧家自有本分事。曰不问僧家本分事。农家击壤时如何。师曰。话头何在。
南岳下十世
天台韶国师法嗣
杭州慧日永明延寿智觉禅师
余杭王氏子。总角之岁。归心佛乘。既冠不茹荤。日唯一食。持法华经。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诵之。感群羊跪听。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属翠岩参禅师迁止龙册寺大阐玄化。时吴越文穆王。知师慕道。乃从其志。遂礼翠岩为师。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无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寻往天台山天柱峰。九旬习定。有乌类斤鴳。巢於衣褶中。暨谒韶国师。一见而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谓师曰。汝与元师有缘。他日大兴佛事。初住雪窦。上堂。雪窦这里。迅瀑千寻。不停纤粟。奇岩万仞。无立足处。汝等诸人。向甚么处进步。僧问。雪窦一径如何履践。师曰。步步寒华结。言言彻底冰。师有偈曰。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忠懿王请开山灵隐新寺。明年迁永明大道场。众盈二千。僧问。如何是永明妙旨。师曰。更添香着。曰谢师指示。师曰。且喜没交涉。僧礼拜。师曰。听取一偈。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问学人久在永明。为甚么不会永明家风。师曰。不会处会取。曰不会处如何会。师曰。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红尘。问成佛成祖亦出不得。六道轮回亦出不得。未审出甚么处不得。师曰。出汝问处不得。问教中道。一切诸佛。及诸佛法。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长时转不停。非义亦非声。曰如何受持。师曰。若欲受持者。应须着眼听。问如何是大圆镜。师曰。破砂盆。师居永明十五载。度弟子一千七百人。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常与七众。授菩萨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诸生类。不可称算。六时散华行道。余力念法华经。计万三千部。着宗镜录一百卷。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於海外。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奉金线织成袈裟。紫水精珠。金澡罐等。彼国僧三十六人皆承印记。前后归本国。各化一方。开宝八年十二月示疾。越二日焚香告众。跏趺而寂。塔于大慈山。
苏州长寿院朋彦广法禅师
永嘉秦氏子。僧问。如何是玄旨。师曰。四棱塌地。问如何是绝丝毫底法。师曰。山河大地。曰恁么则即相而无相也。师曰。也是狂言。问。如何是径直之言。师曰。千迂万曲。曰恁么则无不总是也。师曰。是何言欤。问如何是道。师曰。跋涉不易。
温州大宁院可弘禅师
僧问。如何是正真一路。师曰。七颠八倒。曰恁么则法门无别去也。师曰。我知汝错会去。问皎皎地无一丝头时如何。师曰。话头已堕。曰乞师指示。师曰。适来亦不虚设。问向上宗乘请师举扬。师曰。汝问太迟生。曰恁么则不仙陀去也。师曰。深知汝恁么去。
杭州五云山华严院志逢禅师
余杭人也。生恶荤血。肤体香洁。幼岁出家。於临安东山朗瞻院依年受具。通贯三学。了达性相。尝梦升须弥山。睹三佛列坐。初释迦。次弥勒。皆礼其足。唯不识第三尊。但仰视而已。释尊谓之曰。此是补弥勒处。师子月佛。师方作礼。觉后因阅大藏经。乃笠所梦。天福中。游方抵天台云居参国师。宾主缘契。顿发玄秘。一日入普贤殿中宴坐。倐有一神人。跪膝於前。师问。汝其谁乎。曰护戒神也。师曰。吾患有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师有何罪。唯一小过耳。师曰。何也。曰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每倾弃。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洗钵水尽饮之。积久因致脾疾。十载方愈。(凡折退饮食及涕唾便利等。并宜鸣指默念咒。发施心而倾弃之)吴越国王。向师道风。召赐紫衣。署普觉禅师。命住临安功臣院。上堂。诸上座。舍一知识。参一知识。尽学善财南游之式样。且问上座。祇如善财礼辞文殊。拟登妙峰谒德云比丘。及到彼所。何以德云却於别峰相见。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终无别理。彼若明得。此亦昭然。诸上座。即今簇着老僧。是相见。是不相见。此处是妙峰。是别峰。脱或从此省去。可谓不孤负老僧。亦常见德云比丘。未尝剎那相舍离。还信得及么。僧问。丛林举唱曲为今时。如何是功臣的的意。师曰。见么。曰恁么则大众咸欣也。师曰。将谓师子儿。问佛佛授手。祖祖传心。未审和尚传个甚么。师曰。汝承当得么。曰学人承当不得。还别有人承当得否。师曰。大众笑汝。问如何是如来藏。师曰。恰问着。问如何是诸佛机。师曰。道是得么。上堂。良久曰。大众看看。便下座。上堂。古德为法行脚不惮勤劳。如雪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盘桓往返。尚求个入路不得。看汝近世参学人。才跨门来。便要老僧接引指示说禅。且汝欲造玄极之道。岂同等闲。而况此事亦有时节。躁求焉得。汝等要知悟时么。如今各且下去。堂中静坐。直待仰家峰点头。老僧即为汝说。时有僧出曰。仰家峰点头也。请师说。师曰。大众且道。此僧会老僧语。不会老僧语。僧礼拜。师曰。今日偶然失鉴有人。问僧。无为无事人。为甚么。却有金锁难。僧无对。师代云。祇为无为无事。僧问。教中道。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佛威神摄向二铁围山。意旨如何。师曰。甚么处是二铁围山。僧无语。师曰。还会么。如今若有人。起佛法之见。吾与烹茶两瓯。且道。赏伊罚伊。同教意。不同教意。开宝四年。大将凌超於五云山创院。奉师为终老之所。师每携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每迎之。载以还山。雍熙二年示寂。塔於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