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五家正宗赞
五家正宗赞
书云。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之。则人莫不按剑而视之。
赞曰。
怀玉山受经 故纸堆钻出 塞天地壮胆气冲冲 满江湖匾头名藉藉 掷枕子打云峰悦 怪汞银入煅即流 指胸次扣慈明圆 愧痛棒闻声合吃 与会监寺栗棘蓬 十载同参 搭澄散圣冬瓜印 半生受屈 坐通衢而鬻物 遗簪堕珥探之意消 立三关以验人 佛手驴脚近之魂失 夺角虎眼 光摇百步之威 奋黄龙鼻 冲起九渊之蛰
夫是之谓临济克世其家。照古照今兮明月之珠夜光之璧。
宝觉心禅师
师讳祖心。嗣黄龙。南雄人。姓邬氏。幼习儒业。年十九亡目。母祷之。复明。出家献诗得度。初谒雪峰。留三年。次依黄龙四年。无入处。一日。倾汤沃手有省。而机未发。
后止石霜。读传灯。至僧问多福。如何是多福一丛竹。福曰。一茎两茎斜。僧曰。不会。福曰。三茎四茎曲。顿见二师睡手处。
后龙入灭。师继住持。室中多举拳曰。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众少有契者。
张无尽见师。有颂曰。
久向黄龙山里龙。到来只见住山翁须知背触拳头外。别有灵犀一点通。
当时诸方莫不叹服。大慧云。山僧后来见得。惜乎无尽已死。彼云。须知背触拳头外。别有灵犀一点通。若将此颂要见晦堂。不亦远乎。
灵源赞云。三关逆摧。超玄机於鹫岭。一拳垂示。露赤体於龙峰。闻时富贵。见后贫穷。年老浩歌归去乐。从教人唤住山翁。
鲁直闻而笑曰。无尽言灵犀一点。此藞苴为虚空安耳穴。灵源作赞分雪之。是写一字不着画。
山谷参师次。问曰。夫子道。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如何。谷屡说。皆不许。
一日。偶同闲行。天香满院。师问谷曰。还闻桂花香乎。
谷曰。闻。
师曰。吾无隐乎尔。谷遂有省。
死心参次。师举拳头话令参。经二年。方得旨。然尚谈辩。无所抵捂。师患之。与语至锐处。师遽曰。住。住。说食岂能饱人乎。
心窘。乃曰。某甲到此弓折箭尽。望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
师曰。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安乐处政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偷心乃可。
心趋出。默坐下板。会知事打行者。闻杖声。忽大悟。趋见师。忘纳一履。即自谓曰。天下人皆是学得底。某是悟得底。
师笑曰。选佛得甲科。何可当也。
草堂参次。师举风幡话问堂。逈无入处。时有猫在旁。师因指曰。子见彼欲捕鼠乎。双目瞪视而不瞬。四足踞地而不动。诸根顺向。首尾一直。举无不中。子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不失一。堂於言下大悟。
灵源参师。因[门@免]玄沙语。倦而经行。步促遗履。俯取之。大悟。以告师。师曰。从缘入者。永无退失。
山谷曰。黄龙子孙。若揭日月。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赞曰。
本色住山翁 一拳分背触 通方眼[翟*欠]瞎又重明 充栋书弃捐无再续 穷断臂安心密传之旨 赤手沃汤 透佛手驴脚崄布之关 峻机啮镞 活埋山谷了 岩前桂香散迩遐 亲见多福来 庭际竹茎分斜曲 尘飞天翳难扫去 闲骨董切忌碍膺 猫捕鼠巧尽拙生 穷伎俩谁能捏目 从缘入无失 杀灵源钝铁胜吹毛 选佛得甲科 药死心砒霜未是毒 缺冷照午夜碧潭之月 玉斧巧修成 断清弹阳春白雪之弦 鸾胶亲接续
黄龙子孙。若揭日月。难以数知。众角虽多。得此一麟尽足。
白云端禅师
师讳守端。衡州葛氏子。依茶陵郁山主剃度。初见杨岐。岐问曰。闻汝受业师过桥吃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
师即诵曰。
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岐大笑起去。师愕然。终夕不寐。诘旦。复咨之。岐云。子见昨日打夜狐么。
曰。见。
岐曰。汝一筹不及渠。
师大骇曰。何谓。
岐曰。他爱人笑。你怕人笑。师有省。
后出世。受岐衣。传于子孙。示众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拈拄杖云。山河大地.水鸟树林.情与无情。尽向拄杖头上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且道南岳说个什么法门。南岳说。洞上五位修行。君臣父子各得其宜。莫守寒岩异草青。坐着白云宗不妙。天台说。临济三玄三要.四料拣。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庐山出来道。你两个汉正在葛藤窠里。不见道。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此三个见解。若上衲僧秤子秤。一个重八两。一个重半斤。一个不直半文钱。但愿春风齐着力。一时吹入我门来。卓拄杖下座。
示众云。若端的得一回汗出。便向一茎草上现琼楼玉殿。若未端的得一回汗出。纵有琼楼玉殿。却被一茎草盖却。作么生得汗出去。自有一双穷相手。未尝容易舞三台。
郭功甫见师。问曰。牛纯乎。
曰。纯矣。师叱之。甫拱而立。
师曰。纯乎。纯乎。南泉.大沩无异此也。仍赠偈曰。
牛来山中。水足草足。
牛出山去。东触西触。
又上堂曰。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土。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甫有省。
师颂临济三顿棒曰。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浮山闻得大喜。指五祖见师。祖到。问南泉摩尼珠话。师叱之。祖领悟。师令祖作磨头。人是非祖。师唤祖问。祖曰。然。师掌之令退。
祖曰。候结算。
次日到方丈。某甲有与妇人买酒肉钱。剩得三百贯。送还常住。师大惊。始信谤也。
保宁二上足处凝.处清参师。凝为侍者。师有膈气病。凝常煨芦菔以备不时之需。
师作傅大士讲经因缘偈曰。
大士何曾解讲经。志公方便且相成。
一挥案上俱无取。直得梁王努眼睛。
谓凝曰。努底是什么。此一句乃为凝说老婆禅。
凝住天柱。清住太平。有机辩。五祖畏敬之。清谓凝曰。吾弟禅乃是为老和尚煨芦菔换得底。丛林传为口实。
赞曰。
弱冠寻师 早年住院 得处没瘢痕 用时无污染 剿除魔垒 袖中藏雪刃光焰焰生 勘办衲僧 水上捺胡芦机辘辘转 吞栗棘塞断娘生口 怀杨岐毒恨卒难消 举青毡还与旧主翁 知圆通客情不易遣 抛金钩九江曲 可怜生认鳖为鲸 开饭店白云深 放慕顾和麸粜面 葛藤窠里 斥三个汉说南岳天台 毛孔汗中 指一茎草现琼楼玉殿 跨瞎驴蹈断溪桥去 被村山主掩彩多年 叱白牛安眠露地休 喜穷官人打成一片 颂临济三顿棒 少遇知音 投摩尼五色珠 多逢按剑 买酒肉余剩钱物 信演阇梨遭谤无根 煨芦菔换得底禅 使凝侍者惭惶满面
最无端是受他人屈眴之衣。致万古丛林恶风相扇。
保宁勇禅师
师讳仁勇。四明竺氏子。少习天竺教。更衣谒雪窦。窦熟视之。呵曰。央庠座主。
师气不平。发愤下山。望雪窦山大展三拜。誓曰。我此生行脚参禅。名不过如雪窦。断不归乡。径往见杨岐。悟旨。出世保宁。道播丛林。果如师言。
师呈云盖颙颂云。
拈将楖栗路纵横。大地清风飒飒生。
北斗柄斜轻拨转。大唐人眼直须盲。
上堂云。一是一。二是二。三是三。四是四。数目甚分明。上下依资次。依资次。有何事。以拄杖画一画。云。大众。一时乱却六十甲子了也。
立春上堂。立春日。打春牛。一棒两棒。千头万头。雪花深覆辨不得。顶门有眼徒悠悠。拍手云。啰啰哩。恼乱春风卒未休。
上堂。风鸣条。雨破块。晓来枕上莺声碎。虾蟇蚯蚓一时鸣。妙德空生都不会。都不会。三个成群。四个作队。窈窈窕窕。飒飒飖飖。向南北东西。折得梨花李花一佩两佩。
牧童颂曰西风浩浩楚天秋。索寞无人野渡头。
沙鸟晚来俱散尽。鸣咿归去倒骑牛。
答陈迁秀才曰。胡孙儿子最惺惺。爱弄千年鬼眼睛。懊恼不知能要相。有时来我顶头行。
赞曰。
家四明 住保宁 鬼眼睛逢人拈弄 穷伎俩到处旋呈 棒打春牛 深覆雪花难可辨 杖挑北斗 大唐人眼直须盲 晓枕上幽鸟吟残 折梨花一佩两佩 野渡头沙禽散尽 听鸣咿三声四声 指达磨老臊胡 着草鞋从他肚里过 骂陈迁胡孙子 能要相来我顶[宁*页]行 杜撰巡官 花甲子指轮上一时乱了 央庠座主 天台教脚跟下十字纵横 行阔步与雪窦高踪并驾 奋空拳把杨岐破屋支撑
水银无假。阿魏无真。无人过价。打与会兄。
真净文禅师
师讳克文。嗣黄龙。关西郑氏子。师在沩山。夜间诵云门语。僧问。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门云。清波无透路。师有省。
以气自负。诸方目为饱参。少有婴其锋者。闻积翠道喧宇宙。径往见之。凡入室下语。翠皆不许。师怒发。乃曰。我自有悟处。渠不识我语。遂行至翠岩。见顺和尚。
顺问。甚处来。
曰。积翠。
顺曰。甚处人。
曰。关西。
顺曰。汝师是谁。
曰。北塔。
顺闻乃哭。师问其故。顺曰。昔讷师叔久参渠。不会渠说话。及某参得禅。欲见渠。渠已死。乃问。还识新黄蘗否。
曰。识。
顺曰。如何。
曰。甚好。
顺曰。渠下得一转语便住黄蘗。佛法未梦见在。
师於言下顿见积翠用处。因悔。欲再见。不能得。遂白顺。顺曰。何妨。我当作书与积翠。令子归。
师遂回积翠。翠见。便问。甚处来。
师曰。翠岩。
翠曰。赖遇老僧不在。
师曰。甚处去。
翠曰。天台普请。南岳游山。
师曰。某甲得恁么自在。
翠曰脚下鞋甚处得来。
师曰。庐山七百五十文唱得。
翠曰。何曾得自在。
师曰。何曾不自在。翠骇之。
兜率悦在道吾首众。一日。领数衲子谒云盖智。智与语。未及数句。尽知所蕴。智乃笑。悦求入室。智问。曾见洞山文和尚否。
曰。关西子。没头脑。拖一条布裙作屎臭气。有甚长处。
智曰。首座但向屎臭气处参取。悦从教。往洞山依止。未久。深领要旨。
佛眼辞五祖。至归宗参师。后祖谓圆悟曰。真净波澜阔。弄大旗手段。远到彼。未必相契未数日。有书祇悟曰。比到归宗。偶然漏网。闻云居清首座作晦堂真赞。有曰。闻时富贵。见后贫穷。颇疑着他。及相见。果契合。
踰年。复还祖山。众请秉拂。却说心说性。祖曰。远兄如此说禅也。莫管他。
无尽见兜率。举清素侍者末后句事。逮罢。相过归宗。夜话及此。师輙怒曰。是何呕血秃丁。脱空谩语。岂可信受。遂不终语无尽居荆溪。觉范往见之。尽与语曰。惜乎真净不知此也。
范曰。相公只知清素末后句。及真净真药现前而不能觉。
尽惊曰。果有此耶。
曰。疑则别参。尽於言下顿见师用处。遂炷香望归宗。悔谢东山。
一日。得师提唱。读之甚喜。谓圆悟曰。惭愧。末法中有此真善知识师游方时。与二僧偕行。至谷隐薛大头处。问。三人同行。必有一智。如何是一智。二僧无语。师立下肩。应声便喝。薛举拳作相扑势。
师云。不劳再勘。薛拽杖趂出。薛见石门慈照。
赞曰。
生缘关表 颕脱儒冠 走诸方气常自负 穷直指心未能安 吞云梦八九於胸中 曾无芥蒂 涨蜀江八千於舌上 尽有波澜 问双鞋子甚处得来 积翠南激扬机路活 拖条布裙作屎臭气 兜率悦嗅着髑髅乾 一生弄大旗 策元勋於龙蛇阵上 三关挫驴脚 驰十影於骥马群间 末后句教无尽疑则别参 点行真药 一转语住黄蘗未曾梦见 打破疑团 老东山背后赞扬 逢人频合掌 薛大头面前遭喝 无地着惭颜 鸩毛本毒 虎体元班
妙处欲言言不及。月移花影上栏干。
五祖演禅师
师讳法演。嗣白云。绵州邓氏子。初在成都听讲时。举西天外道立义问佛弟子云。菩萨成道时。神与智冥。理与境会。不分能证所证。毕竟以何为证。弟子义堕。乃不鸣钟鼓。从后门出入。返搭袈裟。三藏至。再集外道。释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道乃伏。征诸法师云。冷暖固可知。未审自知之理如何。众皆杜口。
中有云。汝欲明此。须见南方明佛心宗者。
师遂南来。至兴元。经时逗留。受业师闻得。乃附书曰。汝出酱瓮。复入齑瓮师遂发行。至浮山。理此义问。山曰。如来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师乃释疑。山因指见白云。
师到。因问摩尼珠话大悟。作投机颂曰。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云印可之示众云。大凡参学。如俊鹘打鹩儿。才洎地。便飞去。若有蹲坐。即不堪。
小参有云。某十有余年海上参寻。见数人尊宿。自谓了当。及到浮山圆鉴会下。直是开口不得。后到白云门下。咬破一个铁酸。豏直得百味具足。且道豏子一句作么生道。乃云。花发鸡冠媚早秋。谁人能染紫丝头。有时风动频相倚。似向阶前斗不休。
闻角。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