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杂传
- 六道集
六道集
京都
○西市北店。有王会师者。其母先终。服制已毕。至显庆二年内。其家乃产一青黄母狗。会师妻。为其盗食。乃以杖击之数下。狗遂作人语曰。我是汝姑。新妇杖我。大错。我为严酷家人过甚。遂得此报。今既被打。羞向汝家。因即走出。会师闻而涕泣。抱以归家。而复还去。凡经四五。会师见其意止。乃屈请市北大街中。正是己店。北大墙后。作小舍安置。每日送食。市人及行客。就观者极众。投饼与者。不可胜数。此犬恒不离此舍。过斋时。而不肯食。经一二岁。莫知所之(过斋时。即过午时也)。
并州
○李信。文水县之太平里人。身为隆政府卫士。至显庆年冬。随例往朔州赴蕃。乘赤草马一匹。并将草驹。是时岁晚。凝阴风雪严厚。行十数里。马遂不进。信以蕃期。期逼。促挝之数十下。马遂作人语。谓信曰。我是汝母。为生平避汝父。将石余米乞女。故获此报。此驹。即是汝妹也。以力偿债。汝复何苦。敦逼如是。信闻之惊愕。流涕不能自胜。乃拜谢之。躬负鞍辔。谓曰。若是信娘。当自行归家。马遂前行。信负鞍辔。随之至家。信兄弟等。见之悲哀相对。别为厂枥养饲。有同事母。屈僧营斋。合门莫不精进。乡闾道俗。咸叹异之。时工部侍郎温无隐。岐州司法张金停。俱为丁艰在家。闻而奇之。故就信顾访。见马犹在。问其由委。并如所传。
汾州
○路伯达。孝义县人。至永徽年中。负同县人钱一千文。后乃违契拒讳。及执契作征。遂共钱主。於佛前为誓曰。若我未还公。愿吾死后。与公家作牛畜。言讫。未逾一年而死。至二岁时。向钱主家牸牛。产一赤犊子。额上生白毛。为路伯达三字。其子侄耻之。将钱五千文求赎。主不肯与。乃施与隰城县启福寺。僧真如。助造十五级浮图。人有见者。发心止恶。竟投钱物布施(右三出冥报拾遗)。
明
韶州
○曲江县刘村。刘家。於崇祯末年。畜一牡狗数年。一日入厨下。刘妻虑狗偷食。以木杓击头。遂死。其夜狗托梦主人曰。我是叔之侄子。因负叔银八钱。为叔守护家庭。债偿已毕。叔寤。未之信。复寐。梦如前。次早将狗后山埋之。是夜。狗复托梦叔曰。蒙叔大恩。埋我后山。今被同乡某偷去。食犹未尽。尚有一腿。悬在厨灶上熏。次早主人往山看。果被盗去。至盗者家问之。初不肯认。主人曰。尚余一腿挂厨上熏。并说狗之因缘。其人惊怖。愧谢不已(犙亲闻录之。经说一切众生。轮回五道中。互为眷属。斯言不虚也。今人所养六畜。或负债而来偿。或爱家而来生。凡眼不见。谁知非自眷属。而杀而食者。可不伤心哉)。
清
绍兴
○王汉冲言。其绍兴府。顺治庚子年。东关有妇人。五十岁。常假募化作佛事骗人。忽病数月。渐化为猪。嘴长生毛。喜同猪卧。声亦似猪也。
广州
○羊城。桥与王子潘君。寓叶鸣岐馆楼燕饮。有鳖四只。拟烹供客。桥与潘君。极言其多异。不宜杀。岐曰。吾曾见鳖中有物。似回子状。头面衣褶皆全。桥曰。回子在鳖中。亦大怪矣。又常闻鳖托梦於人求救。而人为口腹。顿昧恻隐之心。嗟哉(右二出铁桥集○大清初。羊城四牌楼市中。宰一大鳖。腹中有四死孩子。人见以问余。余曰。此名鳖宝。能为人言。非祟也。鳖生则生。鳖死随死。如人身毛孔八万户虫。人死随死也。有人欲见者。畜鳖于盘。屏处窥伺。每至望日。月至。中天。鳖举头望月。其宝出於鳖顶上唱舞。头似回回。人欲得之。要得其法。俗云。若得者。剖脚肚以藏之。遇地下有宝。即报人知。余少年时。曾闻有人煮鳖。镬中唤救命。及开镬。而鳖已死。祇谓鳖怪。宁知其宝。而可杀乎。余昔住静英德县西来山白象林。有沙弥心空。拟次日赴墟买生放。是夕梦有四十五人。求救命。次早往墟。遇田蛤一笼。数之。得四十五。遂买回放之。然一切众生。希生怖死。食息苦乐。与人无殊。形虽万类不同。其性一也。人皆习俗久而不察。或杀或食。共结万世之怨。一朝报至。悔何及哉○田蛤。亦名田鸡。别名虾蟇。岭南多食)。
净度三昧经云。罪福相累。重数分明。后当受罪福之报。一一不失。菩念受天上人中身。恶念受三恶道身。一日一夜。贪瞋痴恶念。不可数计。种未来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十万杂类之身。百年之中。种后世灾。甚为难数。魂神逐种受形。徧三千大千剎土。大智度论云。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故持戒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成佛。住寿无量。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苦。地持经云。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如是十恶。一一皆备。五种果报。一者。杀生何故受地狱苦。以其杀生苦众生故。所以身坏命终。地狱众苦。皆来切己。二者。杀生何故出为畜生。以杀生无有慈恻。行乖人伦。故地狱罪毕。受畜生身。三者。杀生何故复为饿鬼。以其杀生。必缘悭心。贪着滋味。复为饿鬼。四者。杀生何故生人而得短寿。以其杀生残害物命。故得短寿。五者。杀生何故兼得多病。以杀生违适。众患竞集。故得多病。当知杀生有如是苦。是则杀他。还是自杀。其有智者。肯自杀乎。(余九恶。详如经文)藏典所载。过去劫时。释迦如来。曾为师子。象王。獐鹿。猕猴。雁。雀。共命之鸟。乃至鼠虱等。昔有一鳖妇怀孕病。语其夫曰。我欲得猕猴心肝食乃瘥。夫曰。猴在山中。云何能得。妇曰。不得当死。夫往山中。见猴树上。曰吾与卿为友。或此山无果。我能乘载卿度水。往别山有好果处。岂不快耶。猴即可之。异日猴骑鳖背度水。至中流。鳖曰。我妇思汝心肝食。故与为友。猴曰。何不早说。我心肝犹挂树上。未将来。可载我还取来。鳖便乘猴至岸。猴即上树。久而不下。鳖曰。善友何不下来。猴曰。谁有闲心挂树枝。猴者。释迦世尊是。鳖者。调达是。又昔有一仙人姓迦叶。山中修行。语虱云。我若入禅定时。汝勿齩我。令我心乱。我出定时。恣汝所食。后时有一跳蚤。(俗云狗虱)问虱曰。阿姨。汝何肥白。虱曰。我如主教。出定恣我饮食故也。蚤於异时。俟仙入定。乱唼仙人。仙人即嗔。焚火。抖衣。蚤即跳去。虱被烧死。虱者。世尊是。蚤者。调达是。又一生。佛与调达为共命之鸟。一身二头。在一毒树下踞。世尊头睡。调达头见一毒花堕地。即便食之。欲毒死彼头。不知二命俱丧。故知今人。不可与人为怨。世世相值。皆为雠对也。佛未成道既尔。我等於六道中。生死轮回。无不受万类之身。今若不离恶修善。万类奚免。有智者。当自思之。一一俱详藏经。文多不能具录。(统纪云。祭天地。祀宗社。必杀牲以备物。皇王以来。用以为法。有国家者掌之为故。且不敢有所议也。夫司天地之化。所以称上帝。称皇天后土者。至圣至神也。乌有神圣。而好杀牲牢之命。肯歆腥臊之食哉。由夫上古之俗。茹毛饮血。以是养己。必以是事神。朴陋之见。曾不知牷牢腥臭之为渎也。蒸民即粒。俗不能变。圣贤教世。师古法以着之礼经。於是后王遵而行之。莫或敢议其可否者。以养己犹古。不思事神之不当渎也。夫果於杀命。不仁也。荐以腥臭不义也。以不仁不义。为养己之旧习。尚当思有以节。以求全好之心。岂於事天地祖宗之神灵。而欲以牲牢腥臭之物以渎之哉。自佛法东渐。劝修斋戒。天帝尚知事佛。岂人事天。而不知事佛乎。知所以事佛。则不当以牲牢渎天。为可信矣。惟有梁武皇。魏献文。孝文。二帝。敕郊庙祭祀。不用牲牷。而易之以蔬面酒果。可谓违古而道。奉黍稷荐明水。是亦三代之祀法也。乌在乎牲牢腥臭之物哉)齐宣帝(从僧稠禅师受菩萨戒。永不食肉。尽停五坊鹰犬。伤生之具。及境内屠杀)隋文帝(三年。诏天下正五九。并六斋日。不得杀生命)唐高祖(武德二年。诏正五九月。及十斋日。不得行刑屠钓。永为国式。如意元年。敕断天下屠钓)武后(敕断天下屠钓)肃宗(诏天下立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撰碑)宋太祖(诏民间二月至九月。不许采捕弹射。着於令)真宗(诏天下州郡放生池。悉与兴复。无池之处沿江淮州郡。近城五里。并禁渔捕。详附八关斋法后)。
音释
大鹏
孔氏志怪曰。昔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异时俄而云际有物。凝翔飘飖鲜白。而不辨其形。鹰见即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云。血洒如雨。良久。有一大鸟堕地而死。两翅广数十里。喙边有黄。众莫能知。时有识者曰。此大鹏雏始飞。故为鹰所制。
欻
音忽。倐起也。
[啬*欠]
音瑟。悲意。
枥
音力。食牛马槽器也。
歆
虚今切。吸平声。神飨气也。
牷
音全。祭祀之牛色纯曰牺。体完曰牷。
顺德
○黄连村。马翁芝。为人不信善。性好嗜狗。其子娶勒楼伍侯创女为妻。创季子出家於鼎湖山庆云寺。字目修。康熙庚申十二月十四夜。梦身在黄连俗侄店中。忽见翁芝。惶遽奔至曰。师当救我。修问何事。翁曰。有人捉我。修曰。可入此店房内。我为闭户。随后即有数人逐来云。捉翁芝。修曰。此吾侄空店。无人。我为看守耳。数人遂去。次日修向同寮僧曰。俗亲马翁芝。死将二十年。吾未尝记忆彼。何以昨夜有此异梦。午后。即有数猎人。将犬从山后。逐一獐至。獐惶怖。跳入寺内。困笃卧地。不能动起。僧众咒愿护之。将夜。修抱回自寮。席以草。盖以衣。拊摩至夜半。方能动起。次早用叶裹斋菜豆腐与食。随修出入。驯如家犬。始悟前梦。数日后。修引出寺外放之。竟不肯去。修烛曰。若实吾亲。当去。后倘有难缘。我再救汝。乃勉强而去。时有识者。见獐皮毛稀疎。谓将有二十年矣。不久。回寺右溪边而死。匠人见。欲剥皮。未获刀。修因事偶至溪边。见匠人持刀将剖。修遂救免。以獐全身葬之。有难缘再救。语不虚也。犙录之(噫。一切众生。灵性叵测。昔鼎湖方丈后渠窦口。有一蟾蜍。大如小碗。黄黑班色。而腹甚皤。令人可厌。侍者持出三重门外溪边放之。夜即回至本处。如是再三。后持出山外。数十丈悬岸丛树上放下之。三日复还本处。余即诫之。不许再放。任其自安。后有乡人送一狗至。每日向之怖吠。彼乃上山梅树下。剖一穴藏之。以头朝方丈也。又罗浮山。蝴蝶。小者大七八寸。大者二三尺。其色各异。亦有五彩兼备。丰艳耀目。其茧大如拇指或如鸡卵。人取茧回。或数百里。或数千里。藏一二月。或三五月。至三月中。悬於檐下。或花果树边。当出之夜。即有一蝶来伴之。此是雌。彼雄者来。此是雄。彼雌者来。一二时间。或半日。一日。即俱飞去。人虽万物之灵。岂能若是乎。如昔蔡京进。太师楚国公。京喜食鹑。预笼畜而烹之。曾梦鹑数千诉于前。其一致词曰。食君廪中粟。充君箸下肉。一羹数百命。生死犹转毂。看君寿千春。祸福相倚伏。京甚畏之出汉溪诗话○此集刻在先。翁芝事在后。故续入此○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蟾蜍。俗云虾蟆)。
地狱道
地狱者。胡言泥犁。梵音名捺落迦。捺落名人。迦名为恶。恶人生彼处。故名捺落迦。(有翻为不可乐。或翻苦具。或翻苦器)由彼先时。造作增长。增上暴恶。身语意恶行。往彼令彼相续。故名捺落迦。地狱者。从义立名。谓地下之狱也。又狱者。局也。谓拘局罪人。不得自在。故名地狱。婆沙论云。谓彼罪人。为狱卒阿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也。然此之一道。有其多处。或在地下。或处地上。或居空中。故梵本不云地狱。而言捺落迦。论云。此赡部洲下。有大地狱。洲上有边地狱。及独地狱。或在谷中山上。或在旷野空中。或海边庙中。余三洲。惟有边独地狱。无大地狱。如此地狱虽多。准三法度论经。总为三摄。一热。二寒。三边。
第一热狱有八。在赡部洲下。谓此洲下有五百由旬土泥。次下有五百由旬白墡。次下一万九千由旬。有七大狱。於中安立。次下二万由旬。是无间狱。从洲下至无间狱底。共有四万由旬。无间纵广高下。各二万由旬。七狱一一纵广有万由旬。赡部洲。下至无间。上尖下阔。犹如谷聚。八狱於中重垒而住。长阿含经云。大地狱。其数总八。其八狱。各有十六小狱围绕。(谓其八狱。各有四门。一一门外。各有四游增。有情游彼。其苦增故。一煻煨增。二尸粪增。三锋刃增。此增复有三种。一刀刃路。二剑叶林。三铁刺林。此三种。皆铁林。故同一增摄也。四烈河增。并前本狱。以为十七。如是八大狱。并诸眷属总有一百三十六所。故经中说。有一百三十六捺落迦也)一等活狱。(亦名更活。或狱卒唱令生。或冷风吹活。两缘虽异。令活一等。故名等活狱。由习近杀害。乐习增长。堕此狱中。人间五十岁。此狱为一昼夜。寿五百岁。如上四天王寿)二黑绳狱。(先以铁绳拼。后以铁斧斫。由习近杀生偷盗。堕此狱中。人间一百岁。此狱为一昼夜。寿一千岁。如上忉利天寿)三众合狱。(亦名众磕。两山下合。以磕罪人由习近杀生。伦盗。邪淫。堕此狱中。人间二百岁。此狱为一昼夜。寿二千岁。如上夜摩天寿)四呼呼狱。(亦名叫唤。狱卒逼趣罪人。叫呼而走。由习近杀盗淫妄。堕此狱中。人间四百岁。此狱为一昼夜。寿四千岁。如上兜率天寿)五大呼狱。(亦名大呼唤。四山火起。欲逃无路。号咷大叫。由习近杀盗淫妄。劝人饮酒。堕此狱中。人间八百岁。此狱为一昼夜。寿八千岁。如上化乐天寿)六烧然狱。(亦名炎热。火铁狭近。於中受热。由杀盗淫妄饮酒邪见。堕此狱中。人间一千六百岁。此狱为一昼夜。寿一万六千岁。如上他化天寿)七大烧然狱。(亦名大炎热。山火相搏。铲炙罪人。由杀盗淫妄。以酒饮人。邪见不信。或破比丘比丘尼戒。堕此狱中。寿经半劫)八无间狱(亦名无择。一投苦火。永无乐间。既苦无间。何所可择。无弹指顷歇苦。由作五逆业。堕此狱中。梵名阿鼻。此云无间。亦名无救。观佛三昧经云。阿鼻狱受大苦一日一夜。如人间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物。淫泆无道。逼掠净尼。毁辱所亲。此人罪报经十万四千大劫。复入东方十八鬲中受苦。南西北方。亦复如是)。